党校党性教育改革路径探究

党校党性教育改革路径探究

摘要:

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贯穿于整个党校教育的始终,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党校党性教育要解决理念、形式、实效等三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

党校;党性教育;教学改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1]党校是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贯穿于整个党校教育的始终,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势。党校要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党校党性教育改革,努力探索党性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政治要求

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最主要的是把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党性锻炼与学员管理结合起来,坚定广大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提高学员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

(一)党校姓党———忠诚于党是灵魂

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是我们党对党校办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党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是党校开展党性教育必须长期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总要求。要明确政治方向。党校的党性教育要让各级干部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对新形势下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始终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定理想信念。要通过党性教育让各级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理性基础上。当今,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工作,最根本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干部,让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党校阵地。要增强党的意识。党校教育以“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为己任[2]。党员领导干部忠诚于党,就是要带头增强党的意识,遵守党的章程,拥护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执行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意识,就是要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认真履行党要管党的职责,自觉接受党的监督,抓好党的建设,为党的事业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核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全党学习、工作的座右铭,更应是党校党性教育的核心。要继续解放思想。党校作为党的干部教育阵地,要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始终把推进思想解放和工作创新作为不懈的追求,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大解放促进事业大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在延安任中央党校校长时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是包括教师和学员在内的所有党校人必须遵循的准则。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方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强化实事求是教育,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推进学用结合。党校党性教育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针,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变成马克思主义生动实践的过程,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过程。要经常组织深入社会现实和党的基层的调研和考察活动,在基层和现实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获得新成果;同时在社会实践中陶冶情操、锤炼党性。

(三)从严治学———廉洁培训是关键

党校要用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促进学员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要狠抓学风建设。党校学风,事关全党的党风,事关干部的作风。要教育和引导学员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到党校,放下包袱、放低姿态、放宽胸襟进党校,从“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落后观念中摆脱出来,迈进党校的门,成为党校的人,真正使党校成为学习的圣地、干部的熔炉、作风的窗口。同时,要注重从制度上规范学员学习、生活、党性锻炼、考察实习等行为,并严格进行考学考核。要加强廉政教育。“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要大力推动廉政教育进党校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廉政建设教学效果。通过党性锻炼熔炉功能的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学员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要做到令行禁止。加强党性教育,制度建设是关键。党校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公款相互宴请,禁止秘书“陪读”,不准接受和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及土特产,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联谊会、同学会等,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党校学风。[3]

二、党校党性教育的现实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干部队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来推进党校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党校党性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理念存在误区

党性教育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党性教育的形式、内容、流程乃至实效。虽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党校“三阵地一熔炉”的地位和作用[4]。但是,有的党校和领导对党性教育的认识不深入、不全面。当前,党校党性教育理念上主要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过“右”,认为党性教育就是道德说教,搞多了容易引起学员的反感。这种理念没有深刻认识到党性教育的重要性何在,很容易导致党性教育“学时”不足,党性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二是过“左”,认为党性教育就是不能让学员“放松”,于是不断在一些模块设计中加入“党”字号,比如党性考察、党性锻炼小结、党性分析会等等。这种理念很容易导致学员疲于应付党校布置的各种“作业”。

(二)形式过于雷同

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前提。形式上的创新,会使党性教育的生动性增强,使学员的自觉参与度提高。但是,当前一些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时,习惯于“借鉴”,在党性教育的形式上几乎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毫无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理论灌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外出考察、党性分析、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等。这些形式不是说不科学、不可以,但如果这些形式过于雷同,会使学员产生审美疲劳,党性教育要“入脑入心”的预期会受到直接影响。

(三)实效有待提升

党性教育重在实效。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出勤、考核、考试、谈访、问卷等手段来测定党校学员对党的认识,得出其组织纪律性的的强弱与否,基本判断其平时学习积累的多少与优劣,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党校学员党性坚强与否的唯一依据,更不能成为日后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另外,党校开展党校教育的好坏,也绝不仅仅是学员的一纸问卷调查所能评定的。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检验形式、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探索与完善。[5]

三、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党校要大力探索党性教育的创新之路,不断深化党性教育内容和形式改革,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全过程,大力提高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武装

理论武装是党性教育的基础,也是党校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教育,夯实学员理论基础,打牢思想根基,提高理论和政治修养水平,以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从而养成坚强的党性。理论教育的问题,不存在重复问题,而是创新问题。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既是党校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我们的优势和特长,也是加强党性教育的基础工程,应该常抓不懈,真正抓出成效。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点就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理论教育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实践上求实效,做到让理论“入心入脑”,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把它内化为信仰力量,真正成为自身成长的思想基础。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党校的声音对干部的影响巨大。在教学计划中,要专门设置党性教育单元,并安排在教学体系之首,使学员开始学习就体会到“党校姓党”。安排理论教学,要考虑党性教育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把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设置专门的党性锻炼课程外,还要在理论教学中渗透进党性教育的内容。引导学员用联系、发展、与时俱进的眼光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帮助学员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从而为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依据,达到理论课程为党性教育服务的目的。要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思想特点,体现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制定完善不同主体班学员党性锻炼实施方案,使党性教育既有统一要求又形式多样,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既有一般要求又突出重点。防止和克服只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现象,实现组织要求什么与学员缺什么的有效对接,根据分层分类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党性教育。如中青年干部班,强调打牢思想理论根基,加强理论、政治、思想修养;乡镇党委书记班则根据学员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群众且主政一方的特点,特别注重宗旨观念和遵规守纪教育;县处级干部班学员身处领导岗位,负责一方面工作,为此特别强调立党为公、用权为民的权力观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

(二)创新教学形式,搭建活动载体

党性教育是一种思想和行为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动态教育,需要学员主动参与、切身体验和深刻反思。要采取各种学习形式和载体,在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上下工夫,让党性锻炼在灵魂深处扎根。要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党性教学要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找准触发学员激情的切入点,使学员在理论教育、现场教育、社会实践中受到感染、震撼和触动。要借鉴现代培训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综合采取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极大地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拓展训练、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增强党性教育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让学员在实践和互动中接受深刻的党性洗礼。要搭建党性锻炼载体。重点围绕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国情区情市情教育、唱红色歌曲、主题班会、学员论坛等,实现党性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寓党性教育于丰富生动的活动载体之中。有的党校实施“六个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即:走一次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唱一首红军歌,看一部红军影片,上一堂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学员思想触动很大。有的党校组织重点班次的领导干部到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效果也非常好。还有的党校组织学员深入困难群众、艰苦地区和矛盾集中地方,开展社会调查和生活体验,使学员经受锻炼和教育,社会反响很好。要重视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党性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有代表性的党性教育基地,切实增强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努力做到打动人、教育人、帮助人,确保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同时,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在职领导干部、英模人物的传帮带和示范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教育功能。

(三)推进制度建设,抓好环节管理

建立完善党校学风建设和学员党性教育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加强学员党性修养,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党校要在严格管理中增强学员的党性观念,从另一个重要方面把党性教育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干部培训的学习纪律制度、考试考查制度、考评制度、惩罚处理制度等,将制度化建设作为学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要积极探索实施主体班次学员学分制量化管理办法。凡是学制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根据不同对象制定详细的学员管理学分制,以此作为学员党性锻炼的试金石。根据学分制实施细则,对学员的到课考勤、理论学习、党性锻炼、教学活动、班校活动等各项表现进行评分,学分还作为颁发结业证书和评选优秀学员的主要依据。这样,通过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以增强学员的党性锻炼,促进学员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要切实抓好党性教育的环节管理。通过抓好入学教育、专题教学、主题活动、党性分析、党性锻炼总结、党性量化考核等,寓党性教育于环环相扣的环节中,实现党性教育内容与形式、形式与效果的一致性。要重视抓好入学教育,明确党性教育目的和意义,帮助学员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员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自觉实现从工作到学习、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为安心在党校接受党性教育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开展党性分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员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党性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严格的党性分析和总结鉴定等,使学员明确党性锻炼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将党性原则内化为学员的自觉追求。党性分析和考核鉴定材料一并存入学员档案,作为考核、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作者:郭世松 单位: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4]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08-10-30.

[3]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03-20.

[5]徐文震.理念、形式、实效———基层党校党性教育需突破的三大瓶颈[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