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论文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1.专业招生规模扩大

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我国经济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高校为了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紧密对接,纷纷开设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或院系,其中仅广州市就在十几年间增设了数十间艺术设计院校。许多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并逐年扩大招生规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为数万人,扩招规模和速度都在逐渐增加。

2.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导致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雷同。例如,近些年许多原来没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都纷纷增设该专业院系,课程设置也多围绕商业美术设计、动画或动漫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类型安排。同时,各高校艺术设计院系在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十分相似,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学科结构形式等要素也颇为相近。在这种同质化教育模式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出现规模化、批量化现象,大批艺术设计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职业岗位,成为待业人员,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型、特色型艺术设计人才仍旧非常缺乏。这表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出现了错位,高校未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型艺术设计人才。

二、学科交融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作用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一多一缺”现象,这种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错位和反差,显示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将会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要切实解决这种“一多一缺”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合理实施学科交融,促进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逐步形成特色化、交融化、个性化、创新性的专业优势,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总体而言,学科交融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强师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通过学科融合,高校可以将艺术设计类的某一专业依据市场需求、科研方向、教学重点等因素,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创新性的调整,合理改革教学计划、教师结构、教材内容。师生在这种交叉、融合、协作的过程中,将逐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摆脱专业限制,打破以往“隔行如隔山”的行业束缚,改变过去专业间相互轻视、排斥的陋习。师生在学科交融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同讨论,也势必将加深自己对其他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开阔视野,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突破以往因单一学科设置所形成的思想、行为、观念上的局限。同时,在与其他学科相互学习交融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师生还可以增强自身面向市场需求勇于创新和挑战的勇气,培养自己不耻下问、和谐沟通的合作精神,进而促使自己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2.促进特色学科和专业的形成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学科交融,可以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产业结构特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长,组建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开设特色化艺术设计类课程,制定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而实现特色化办学。打破当前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同质化格局,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本院校实际相吻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培养出特色化、专业化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同时,学科交融将高校的重点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科研成果共同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进而推动高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学科交融也可以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向和教学实践方面寻找到新的发展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模式,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和新型产业结构,合理采用学科交融的办学模式,促进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融合。同时,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还应依据最新科研成果及社会实践现状,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作者:吉袁媛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