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教育改革下高校舞蹈教育探究

审视教育改革下高校舞蹈教育探究

摘要:舞蹈作为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关键途径和重要渠道,其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艺术水平,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有效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审视教育改革下的高校舞蹈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审视教育改革;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全面实行,高等教育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各项学科的教学中,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修养以及道德情操,通过舞蹈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受到传统理念与思维的影响,高校舞蹈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为了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高校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和有效措施进行教育改革[1]。

一教育改革与舞蹈教育

在人类社会没有语言之前,人们主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舞蹈由此而生,其又被人们称为“艺术之母”。人们通过舞蹈可以感受到舞者的情感与心灵,其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方式,因此,舞蹈教育对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关键作用。在21世纪下,素质教育全面实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提倡高校要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以及多角度的教育,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2]。

二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教育属于我国美育教学的关键内容,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通过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进而在生活中感悟美和发现美,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同时,通过舞蹈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精神、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民族意识,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等。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舞蹈教育有别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形式,其通过肢体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同时,舞蹈从编排、练习到表演,其属于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需要学生脑、心、身全部投入其中,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这一代的大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中长辈的疼爱,做事唯我独尊,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舞蹈教育多为集体舞,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需要注重动作的和谐性和整体性,在练习中需要顾及其他队友。同时,在平时的演出和生活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对学生的协助意识、包容精神以及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三当前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缺乏基础性

当前,在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舞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对舞蹈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缺少足够的信心。而高校开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排练舞蹈剧目,或者为校园活动进行节目排练,很多普通学生难以有机会参与其中,导致舞蹈教学缺乏基础性。

(二)缺乏教育性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养,其教育内涵与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共同性,通过舞蹈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其他学科的感悟和认知。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只是将舞蹈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没有发挥舞蹈课程的教育作用,没有充分挖掘舞蹈教育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功能。

(三)缺乏综合性

当前,高校舞蹈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训练,而肢体训练的强度要明显高于思维训练。在开展舞蹈教学中,虽然肢体训练是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普通大学生并非舞蹈专业,也不是艺术特长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需要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和舞蹈技能,其需要通过舞蹈学习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而这种单纯技能的教学模式难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教学缺乏综合性[3]。

(四)缺乏规范性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丰富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中缺少明确以及完整的考核标准和教学大纲,在缺乏规范性的前提下,舞蹈教育更像是一种教育摆设,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和功能,学生也难以通过舞蹈学习掌握技能和提升素质。同时,高校舞蹈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其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由于学生观念的影响,舞蹈教育本身就趋于小众,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果课程内容随意缺少规范性,更是难以体现舞蹈课程的教育意义。

四审视教育改革下实现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相关措施分析

(一)完善课程体系和大纲

高校想要切实发挥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对舞蹈艺术加强认识,当前,很多高校套用专业舞蹈教育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虽然这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的舞蹈人才,但是对普通学生却并不适用,具有较高的练习难度,容易挫伤学生对舞蹈的信心。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学生诉求,对课程体系和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降低内容难度,并且组织相关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体系的制定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制定课程体系和大纲的过程中,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体会到舞蹈教育的积极意义,进而提升对其重视程度[4]。

(二)摒弃精英教育思维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教育,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难免受到精英教育思维的影响,例如在高校中“重点培养特长生”的现象依然存在。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虽然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从教育公平性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感受,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高校要摒弃精英教育思维,将舞蹈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而并非专业教育,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良好的舞蹈教育。

(三)促进舞蹈教育形式多元化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将舞蹈作为重要的选修课或者必修课,体现了对舞蹈教育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舞蹈选修课要以趣味性、风格性的内容为主,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创造和交流,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热情和兴趣。例如,高校可以举办舞蹈专题讨论、舞蹈沙龙、舞蹈协会等活动,在保证活动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还要发动艺术骨干成员积极组织各种学生舞蹈活动,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中,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舞蹈艺术氛围。

(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方面依然有所欠缺,虽然大多数舞蹈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其舞蹈技能十分过硬,艺术表现力也十分卓越,但是其在教学技能方面相对欠缺,对舞蹈文化以及其他学科的认知相对薄弱,需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加强学习,例如加强对美学、社会学、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同时,针对一些非舞蹈专业的教师而言,需要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在教学中不能泛泛而谈,要将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对舞蹈知识和文化加强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只有提升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其知识结构,才能有效提升舞蹈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全面提升[5]。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不仅对学生起到教化和启发的作用,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精神。舞蹈作为当代的一项重要艺术门类,对学生开展舞蹈教育,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以及发现美的能力,其属于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一定要给予舞蹈教育以高度重视,将科学教育和舞蹈教育充分融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进而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科技,2013,26(11):1-2.

[2]石小锋,王蓓蓓.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J].黄河之声,2016,(14):54.

[3]陈乐.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评鉴,2016,(11):104-105+108.

[4]刘德崇.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现状及未来展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0):82-83.

[5]刘晶.探究审视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校舞蹈教育[J].艺术科技,2016,29(04):413.

作者:郭丽春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