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初探

儿童音乐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内隐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这种理论注重学习的自发性,强调学习者是在无意识中获取复杂知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而音乐,在儿童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非语言材料,则更适合内隐学习。

关键词:内隐学习;儿童;音乐教育;改革

一、内隐学习理论概况

内隐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这种理论注重学习的自发性,强调学习者是在无意识中获取复杂知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或用语言表达出他们掌握的知识或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已经学会了这些。这种学习活动可以自发地进行,无需耗费注意资源,所以它有别于外显学习,并具有外显学习所不具备的自动性、抗干扰性、高选择性、高效性等特点,目前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内隐学习理论不但影响了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还辐射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的研究和实践,为目前的学习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

二、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音乐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它无所不在,犹如一股清泉,时刻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儿童对音乐的感知比成人更加的丰富与强烈。在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的说话声、心跳声是他们接触音乐的开始。幼儿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却能够听懂音乐,并用肢体去表达他们的感受。音乐和图书一样,是很好的媒介和工具,可锻炼与刺激他们身体的感官,对右脑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如此热爱音乐、离不开音乐,把音乐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目前我们的音乐教育却出现违背儿童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违背儿童音乐审美规律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绪。目前幼儿园所开设的与音乐有关的课程基本是:歌唱课、律动课、音乐欣赏课和打击乐课,。虽然音乐课程比较多,但是每周也就能上一两节,孩子真正接触音乐的机会并不多。上课的形式也多以讲故事、图片展示或情境导入为主,教师大多以幼儿是否学会课堂上的内容为完成的唯一评价标准,对孩子是否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探索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却关注的太少,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掌握而轻体验。

(二)培训机构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家长注重培养孩子音乐才艺方面的意识增强和国家政策出台的对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培养的重视,教育培训领域快节奏发展的当下,音乐培训机构迅速崛起。其中以器乐培训机构和舞蹈培训机构最为火爆。有的培训机构规模比较大,会时常组织老师进行学习提升,而有的培训机构可以说是小作坊,地方小、教师少、资源不足,再加上教师学历偏低,闭门造车,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了致命的影响。很多教师,虽然也经历过系统的音乐学习之路,但对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却不甚了解,上课方式老套、课堂气氛沉重,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方式是学会掌握了多少东西,而不是是否理解了音乐的内涵、是否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更为可气的是目前各种考级盛行,这似乎像是一把无形的尺子,在测量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扼杀了多少将来可以成为莫扎特和肖邦的优秀钢琴家和音乐家。所以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生老师怒斥考级是谋财害命,让学琴的孩子与家长们越来越急功近利,为了考级,进行不合常理的钢琴学习和练习,把热爱音乐的孩子都扼杀在了摇篮中。其时在音乐里感受大千世界;对音乐形象进行探索;对音乐节奏进行感知;对音乐情感进行体验才是学习音乐的真正目的,但由于学习这些内容是需要慢慢渗透、潜移默化的,家长在看不到孩子收获的情况下往往会怀疑教师的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走上了重表演而轻表现、重训练而轻体验的道路。

(三)家庭音乐教育现状

近30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培养孩子学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认为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十几年来,学习一件乐器似乎是所有孩子必须上计划的一件事情。但由于很少有家长真的懂音乐,在孩子学琴时并没有弄清楚学习乐器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衡量自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经常会和同龄的孩子进行比较,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逼着打着都要让孩子练琴,每次一练琴,家里就鸡犬不宁。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对待学琴的态度越来越消沉,这种消沉不仅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他们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积极生活态度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当然,有些家长在孩子的音乐教育学习上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他们在音乐的学习上本着虽然业余,但不随便的原则,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并经常带孩子去音乐厅看演出,潜移默化地进行熏陶,真正使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三、内隐学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改革

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归根究底,主要是人们在音乐的学习中过多注重外显学习,而忽视了内隐学习。其实音乐教育真正的目的不是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堆积,而是儿童能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对音乐作品全方位的感受和理解。而内隐学习具有缄默知识的特点,即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和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所以相对于语言材料而言,音乐作为非语言材料则更适合内隐学习。内隐学习可以使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适合儿童认知与学习规律出发,注重儿童对音乐的探索,培养儿童的内心音乐感。

(一)注重学习过程

要想让孩子真正的爱上音乐,与音乐相伴一生,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也不是通过外在的量化可以看到的。教师与家长必须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即是否学得开心、玩得开心;是否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是否能够用肢体去表现音乐的情绪;是否能够通过聆听、思考、体验、表达去发现自我,体悟生命……教师要刺激儿童的无意识学习,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既不需要儿童付出意志努力,且学习到的东西不容易遗忘,稳定性很强,很少受年龄、智力、情绪、个性、动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乐器、培养其乐感时,就需要选择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训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只用语言去传递音乐的信息,而是多用手势、肢体或其他的形式让儿童多听、多想象,随着音乐跳舞,自发的去表现音乐。幼儿园教师在孩子音乐学习时,也不要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而进行评价,要把结果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注重孩子通过与音乐对话,寻找并体验到与生命状态同构的激情和快乐。

(二)注重学科整合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出现了学科分裂的现象,对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整合还不够重视,音乐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音乐综合课程在幼儿园开展较少。当然在器乐教学中,这种情况也比较明显,许多教师上课氛围严肃、上课内容单调,不会很好地把歌唱、肢体律动、欣赏、美术等学科运用其中,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掌握的知识也并不牢固。另外,对于家长来说,没有很好地利用音乐会、演出、CD等媒介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辅助材料和场所,学生吸收到的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不懂得运用和迁移,这样学到的东西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掉一个,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什么样的上课形式,都要尽可能地把其他的学科吸收整合加以利用,上课的形式越丰富,越能够吸引孩子,越能够引起孩子的无意识注意,刺激他们的感官体验,同时孩子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直觉、领悟、灵感等方式解决问题。

四、结语

在音乐的学习中,内隐学习非常重要,但不是说外显学习就不重要,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学习理论,只有把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结合起来,既注重儿童对某种技巧的掌握,也要注重儿童的学习心理和接受能力,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真正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肩负起该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覃生平.论内隐学习与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

[2]王军妮.内隐记忆、无觉察直觉与内隐学习关系综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02.

[3]李建平,吕莉.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4]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6.

作者:高蓓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