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中职学生自身心理和学习特点,探索了适合中职化学教学的建构教学模式。让中职生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身对学习的内需来驱动学习,来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知识体系。通过应用提高了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学教学;建构主义;应用

化学是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课,是农学,现代园艺两个专项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学习遗传育种,植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效果直接决定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对目前农业类中职学校化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

1.1农学,现代园艺专业学生的学情

1.1.1农业,现代园艺专业学生化学学习基础薄弱

结果调查,笔者发现全国大多数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里农学,现代园艺专业学生的生源85%来自农村中学。加之目前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使得农学,现代园艺专业学生大多是初中的双差生,由于初中文化课基础薄弱,特点是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基础更是这样。生源问题从根本决定了我们所教授的学生化学学习基础薄弱。

1.1.2农业,现代园艺专业学生化学学习热情低

农村孩子由于初中化学课程实验条件的限制,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农业专业,现代园艺专业的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热情不高。初中养成了从思想上对化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抵触情绪也直接影响了在中职学校化学专业课的学习。

1.2化学课程教授中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

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农业类中职化学课程理论性强,趣味性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教法单一,只能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了化学科学实验性和趣味性,极少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更新教学方式。普遍采用黑板上理论讲授为主,学生低头听课的方法,课堂教学互动少,课堂气氛呆板;由于学校经费的限制,关键的化学实验演示缺失,部分实验课堂上能给学生示范,大多数的实验不开设,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进一步丧失了教学机会点。

1.3化学课本没有与时俱进

自2010年以来,随着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减少,和教材市场化带来的不良作用,化学课本理论部分偏多,课程编写不够生动活泼,很难吸引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积极采用“案例法”“理实一体化”等行之有效的趣味性、生活性编写方式。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概述

教育部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颁布以来,农业类中职学校经过了2012年部级示范学校建设后,普遍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探索。近年来,新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老的教学行为。教师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解放出来,把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始终把信息认知的主体地位给了学习者,他们觉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在课堂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自己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来的。这一理论从根本上认为才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自己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发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建构主义理论对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是适合指导目前中职化学教学的教学理论。

2.1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理论一直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生在学习的环境中四个要素或四种属性。这种学习观理论认为学生或者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依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其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2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

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出发,我们就能概括出相适应的教学观也就是其教学模式表述为:“把学习者即学生作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学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个要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让学习者即学生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即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学习环境要素,更加注重学习者即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者即学生;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教师;教师传授的内容不再是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它们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3建构主义理论在农业中职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经过对以上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三方面主客观存在问题的分析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给我很大启发。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学习者即学生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与之相应的是又包含对原有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种模式就能够和皮亚杰倡导的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观点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或者是教学模式中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1]。这种观点不是简单地把“教育学+化学例子”混合在一起,而是抓住了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的特征,有效地结合了学习者即学生实际的认知特点,把化学教学变得“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起来。我本人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理论,结合多年来中职化学教学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合提高农业类中职化学的方法,表述如下。

3.1化学问题情景化,激发学生热情

化学教学中就是要把枯燥的化学问题情景化[2],生活化,乐趣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乐之”,让他们把学习化学成为乐趣。如何把枯燥的化学问题生活化,兴趣化。在了解了她们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把死板的教条的化学理论和公式有趣生动的用案例法,演示法给学生表述出来。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改变中职新生对化学学习的固有为难情绪,让化学从神秘的迷雾走出,成为我们身边的,可以探索到的,这样使得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例如在教授“酸碱指示剂”这一节内容时,创设“变色的玫瑰”这个有趣的变色情景,认识了酸碱指示剂是什么物质之后。学生就知道了物质的酸性还是碱性怎么测定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设计教学子任务化,减少学生认知难度

我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在化学课程教学进程的设计上,注重把整体性分解成为单一子任务。这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已有的知识结合新的情景,一一击破,效果不错,这就是说明,化学教学中,可以分解教材内容,有效构建情景,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这样就降低了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的难度,减少了概念认知量和认知难度,逐步树立学习兴趣和信心。

3.3化学实验仿真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由于其安全性和学校经费的双重困扰,也直接影响了化学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上的化学反应类模拟软件来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农业中职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实验更注重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等特点,但是由于学校实验器材的匮乏和实验危险系数较高,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都没法在实验室里完成。我在教学中使用仿真化学实验室软件能够进行交互式操作,能像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中一样操作实验。另外,它还有一些传统实验没有的特点。学生可以使用它来做相对实际实验中危险的化学实验,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化学药品的浪费,也没有安全隐患,最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出发,积极学习新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重视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敢于实践,农业类中职化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4(6):134-135.

[2]黄一文.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J].化学教与学,2016(10).

作者:裴志锋 单位:甘肃省天水农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