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教学改革(3篇)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3篇)

第一篇:大学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家畜解剖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课程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目标的需要,从《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标本建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应用型名校;教学改革;家畜解剖学实验

《家畜解剖学》是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决定学好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键。《家畜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描述性科学,具有直观性强、名词多、术语多,描述难、理解难、记忆难等特点,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实验教学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自我校2013年11月入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之后,培养既懂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成为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进行了《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及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标本建设及实验课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独立设置课程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课教学又是实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1]。《家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家畜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整个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验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独立解剖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决定了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能否实现。经过调研,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讨论和研究,将《家畜解剖学实验》进行独立设课、独立课程考核,并独立编写教学大纲。根据实验室标本现状及实验内容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将原来的理论:实验1:1的学时比例更改为理论:实验5:4的学时比例。虽然单独设课后实验学时有所缩减,但我们设置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后续临床实际应用,例如删除了感觉与内分泌系统解剖观察、皮肤及衍生物解剖观察等。根据实验课大纲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考核,才能获得实验课程学分。在没有独立设课之前,学生实验课上观察标本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不好,实验课教学效果较弱。《家畜解剖学实验》独立设课之后,学生为了通过考核,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更加努力,实验课上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对照解剖图谱,认真观察标本和模型,基本上能够在实验课上将理论讲授的知识点掌握。独立的课程设置和独立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老师上课灌,学生下课背,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家畜解剖学实验》也是如此,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解剖学标本,通过背诵和记忆来巩固和掌握系统解剖学讲授的畜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征等内容。由于实验内容名词多、记忆难,很多同学不愿意认真观察,导致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更别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了。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已经在人体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PBC教学法引入《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PBC教学法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基础医学教程(problemorientedbasicmedicalsciencescurriculum,PBC)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2]。报考动物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多数都是出于对专业的喜欢或志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因此,在他们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时,以临床问题为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能力。

3.丰富标本类型

一直以来,我校《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用标本及模型都自制或购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是自制骨骼、肌肉和内脏干制标本、浸制标本、铸型标本和石膏模。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实验教学,很多标本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毁坏,特别是福尔马林浸制标本刺激性强,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3],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自我校2013年11月被入选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之后,学校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设立了标本资源建设专项资金,购置了一批制作较好的塑料模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和铸型标本,如牛的前肢肌肉、血管、神经塑化标本、母牛生殖器官塑化标本、羊肝静脉铸形标本、马、牛和猪的整体塑料模型等,并利用羊的解剖实习过程中拍摄的实物解剖标本照片制作了一批实物图谱。另外,随着科技和时代的进步,3D打印技术在制造、医疗、文创、航空航天等产业中都得到了应用,我们也开展了3D打印技术在家畜解剖学标本制作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经制作出了牛的3D打印骨骼标本。目前,我校解剖学标本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为改善和提供其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4.改革考核办法

过去,我校《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未单独设课,其考核成绩主要通过实验报告的成绩呈现。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很多学生不够重视,不认真思考,照搬书本,照抄同学等,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不能很好地牢固和掌握解剖学的知识。随着我校应用型名校建设工程的开展及《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独立设置,我们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将原来单纯的通过实验报告形式考核知识点变为解剖标本识别考核,即在各系统要求必须掌握的解剖结构部位贴上编号(约200个左右),然后课程结束后随机抽取编号(20个/人)并辨认识别相应的结构名称。平时,解剖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边看书,边对照标本、模型,熟悉课程内容,牢固掌握专业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同学对观察过的标本都印象深刻,为临床诊断学、外科学及外科手术学等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结语

《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我校解剖学标本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了我校解剖学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使得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更加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今后,我们会不断地在教学模式、标本制作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家畜解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姜忠玲 李方正 高善颂 郇延军 尹洪仙 宋学雄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彩云,杨银凤,包花尔等.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1):151-153.

[2]熊彦娥,刘晓柳.PBC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4):497-498.

[3]马琳,武永杰,徐永平,等.动物标本环保保存液对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促进作用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3):237-238,243.

[4]陈雪.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发展应用[J].广东科技,2014,(15):60-63.

基金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标本资源建设项目(XBB2014020)和课程建设项目(XJP2013004)。

第二篇:现代教育理论大学钢琴教学改革

【摘要】

钢琴作为大学中受关注度较高的课程,但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常常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比如,师资力量的短缺、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各个问题,所以为进一步解决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对钢琴教学进课改,来促进钢琴教学中教学的质量以及提高音乐人才的素质,本文运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对钢琴教学在改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其总结如下。

【关键词】

大学钢琴;教学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方案

钢琴作为一个艺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是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另外也是提高人们音乐素质和修养的课程,而钢琴教学也不是独立的于一般教学活动之外的教学活动,相反,它是属于一般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切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基本特点。钢琴教学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的发展,有其特殊性,独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化,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化教育理论逐渐成为了其应用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现代化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方式的运用

1.1教学理论的创新

钢琴属于一个有历史的音乐表现形式,其大学钢琴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说,一套创先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中做出更适应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可以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最扎实的教学,所以一套创新的教学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比如教学中,可以先对学生做个简单的调查,然后针对于学生有兴趣的音乐,做有计划的教学方案,这个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进行因此施教,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同时学好扎实的基础。

1.2加强大学钢琴老师整体素质

大学钢琴教师在整个钢琴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的教师就是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大学钢琴教师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所以针对于大学钢琴教师可以进行组织定期的学习培训,对我国每个地方的钢琴教学模式和教学深度进行调查,学习并总结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通过定期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激发创新改革的意识,跟进时代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3大学钢琴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

时代在变化,人们在进步,教学同样在改革中,为了更好的适应如今信息化的社会,在大学钢琴教学中,需要学习更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创造出更为有趣的、有质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才可以更好的发挥钢琴老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2现代教学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好的教学理论就是将艺术的理念与实践进行完美的融合,同时让学习者的智力可以从方法、步骤以及实践更容易的相结合,来保证顺利的开展学习,保证学习质量。现代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关键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这堂课堂他们需要学会什么,另外对于整个演奏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注重的提醒。另外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选择更为适合他们的。现代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了解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钢琴作品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有针对性进行训练,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学钢琴教学中为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有所提高,可以多进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推广。

3钢琴教学中现代教育理念对组织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不光教学课程有所改变,并且在很多大学招生模式的都发生了改变,主要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也不断的增加。所以我们不得不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新课改的推广。就目前我国钢琴教学模式中,存在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难,首先就是教学比例的不平衡,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学组织模式的改变,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现状。但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创新不是立日见新的,需要我们一步步的进行完成,首先,教师上课方式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对现代教学理论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趣的小组或者集体性的大学钢琴课程内容的教学。第二,大学钢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个首先是在教师招聘时,可以制定较高的门槛,对于大学钢琴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等机械能充分了解,选拨出更为专业的钢琴教师。另外教师上岗后,要定期的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使他们及时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大学钢琴教师除了专业素质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和培养更为专业的弹奏技巧和授课方法,可对大学钢琴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来进一步提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培育出更为优秀的学生。

4结语

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其可以充分的解决目前大学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文通过现代教学理论的创新,对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式、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了更为适应我国现在大学钢琴教学中的合理性建议,并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整体音乐素养提出了方案,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性建议,使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实施更为有效,使大学钢琴教学改革更为时深入,进一步提高我国音乐教育事业。

作者:王雪莹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露尹.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今日科苑,2009(04):254~255.

[2]何雨梦.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的理性反思与合理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3):217.

[3]韩利.对综合性大学音乐系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114~116.

[4]刘春序.刍议大学钢琴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5(08):58~59.

[5]尹甜.浅谈大学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方法[J].音乐时空,2013(14):140.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摘要:

面对新生态环境提出的新要求与需求,各高校掀起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探索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有效展开的新路径,涉及分层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语言评估、实验教学建设及师资发展等六个方面。创新实践路径以“学习为中心”,因材施教为原则,旨在保障教学与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分层教学;学习为中心;通用英语;学术英语;学科英语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有声有色地展开。此轮改革呈现两个基本特点。(1)从单一到复合,人文化倾向突显:大学英语教学从工具性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转型,即从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过渡到综合素养培养;(2)从统一到多样,校本化特征明显。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力图推行全国大一统范式,而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如国家层面“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社会层面全球化、信息化及网络化趋势日益突显、高校“双一流”建设及学科课程调整和学分减少,尤其是“95后”新生代“网络原住民”的个性化特征及需求),各高校都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如学校发展定位、院系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发展需求等),探求适合校情的改革方案(武少霞、高霄,2016)。在此背景下,河北经贸大学积极探索,启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制定并出台相关规定与方案,采取系列具体措施,保障及推动教学改革取得成效。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在分层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模型、教学理念、语言评估、语言实验中心建设及师资发展等六个方面取得初步效果,寻找到推动教学改革落实与展开的有效创新路径。

一、创新模块化和金字塔型分层模式

新生所入层级取决于其英语入学测试成绩,有两个操作方法。其一为模块化。实行模块化是因为教学资源紧张,分层不是按照全体学生为单位,而是根据学科特征将所有学生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ABC三个层级。其二为金字塔型。所谓“金字塔型”,指ABC三个层级所占比重为1∶2∶7,这区别于某些院校“枣核型”的分层办法,这样做出于两方面考虑:(1)遵循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以最佳能力、最好状态适应国家、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体现本校最高教学水平;(2)符合人的情感因素,让大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三个层级的逻辑关系为最好、较好和好,而不是最好、好和差。学习者情感上若能接受层级划分方法,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构建渐进式与个性化课程体系模型

基于各类型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及特点,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模型,具有两个特点。1.渐进式。渐进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含通用英语(简称EGP)、学术英语(简称EAP)和学科英语(简称EDP)三种课程类型,同时也是课程体系的三个阶段。三者间为逐步过渡、紧密衔接的逻辑关系。(1)EGP教学目标是夯实语言基础,培养普通交际能力与综合人文素养。此类课程偏重单纯的语言学习,不强调应用,即偏重学习语言本身,而不是通过语言获取专业知识。(2)EAP是为满足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学习专业内容所设置的系列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习者学术英语素养发展,重在培养其能够进行逻辑的、缜密的和有效的表达,为其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准备;课程综合目标为培养学习者学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展示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EAP又可细分为两大类: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简称ESAP)(Jordan,2003)。前者主要培养跨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侧重各学科英语的共性问题,即学习者在专业学习中所需要的学术能力(如学术听说、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报告展示等课程)。后者内容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宽泛性(如管理类英语、经济类英语、社科类英语、医学类英语等),主要帮助学习者熟悉特定学科的词汇、句法、语篇、体裁和交际策略,提高其口头以及书面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其进入EDP课程做好语言和内容两方面的准备。(3)EDP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特殊需求以及部分学有余力学习者的多元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为发展目标,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以英语为载体完成学科内容的学习,如会计英语、金融英语和法律英语等(武少霞、高霄,2016)。参照国内通行做法,根据我校大学英语教育实际情况,尤其是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构建“EGP+EAP”的课程体系模型,EAP教学重心放在EGAP上。引导学习者从应试到应用,培养其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满足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搜索、筛选、综合、评价、组织和交流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其基本学术素养(蔡基刚,2014),最大程度上贯彻此模型的教育理念,即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学”转向“教育”、从“技能训练”转向“综合学术素养发展”、从四六级大一统局面转向多元目标评估和从固定统编教材转向动态拓展素材。2.个性化。参考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水平与需求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根据入学分层考试成绩,将新生分为不同层级(A、B和C三层)。学习者语言水平不同,需求不同,教学目标也就不同,EGP和EGAP课程比重有差异。AB层学习者整体素质较高,语言能力较强,学习动机明显,培养目标则定位在偏重通用学术英语,语言学习同时融入学科通用知识,培养为专业学习与工作所需要的学术素养,EGP课程起到从高中英语向大学英语过渡的作用。相对于AB层来说,C层学习者英语水平一般,学习动机偏弱,培养目标定位在扎实语言基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此课程体系模型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者不同水平、不同动机和不同兴趣的个性化需求。既能照顾起点较低的学习者,又能为素养较好学习者创造发展空间;既能保证学习者在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能利于其个性化发展,尤其是满足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模型中的课程设置比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师资水平及学习者需求分析结果等)予以确定。

三、实践iFOCC教学理念

iFOCC理念指将翻转课堂实践(Flipped-class-room)、产出导向假设(Output-drivenhypothesis)、思辨能力培养(CriticalThinking)和师生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等理念有效整合(integration)进入教学设计中。此理念贡献不在于提出上述四种理论,而在于将这四种理论有效地予以整合。在此,笔者以通用学术英语写作课教学设计为例,阐述i-FOCC理论实践。(1)小组分配方法。将全班学习者分为写作组与评价组,分别对应单数组(1、3、5和7组)与偶数组(2、4、6和8组)。(2)任务分配方法。明确各组职责,并尽可能做到两类组别间的任务平衡。写作课教学内容共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第1次课为写作体裁知识内化,第2次、3次课写作组为单数组,评价组为偶数组。写作组任务为每人写一篇作文,然后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其他成员每篇作文并协商推选其中最优秀的作文,提前一周将word版以共享文件形式提交QQ群,4组共提交4篇作文;评价组任务是按照规则每组评价其中的2篇(任务分配形式见表1),提前两天以PPT形式提交QQ群共享文件,供其他7组同学提前审阅;课堂上评价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任课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活动、激发讨论与有效点评。任务分配方法明确课下与课上的师生任务与职责,科学处理课上与课下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翻转课堂理念由此得到充分利用;学习者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促使其实现有效的自我表达,学会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产出导向假设相吻合。此种任务分配方法与评价方式至少有3个优点。其一,每篇作文都由两个不同的组进行评价,课堂上展示时容易产生信息差,由此激活大家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版本的异和同发现哪个更具合理性,由此思辨能力得到训练;其二,原写作者与评价组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观点一致的双方认同接受,观点有出入的就此展开辩论,将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习者的分析、综合、推理、沟通与评价等思辨能力,同时还促进学习者语言有效输出,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其三,每组协商推选出优秀作文,强调写作小组成员内部加强同伴互读、互评力度,每位成员都需要认真阅读其他成员的作文,写出评语,列出所推选作文的理由,并参考评价标准进行赋分,从而推选出小组最优秀的一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事实上,课堂上全体同学的讨论与沟通更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成长。

四、促进有效评估语言教学

语言评估改革特色体现在选择性题目(客观题)和构成性题目(主观题)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上。(1)选择性题目努力开发基于校本的自适应性语言能力评测(CALT,ComputerizedAdaptiveLanguageTest-ing)。CALT研发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实现自适应性测试。亮点主要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旨在测量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值,从而实现对其语言能力发展的历时评估,提供认知诊断反馈,最终有效发挥教学反拨效应。形式方面包括考场平衡安排(一位同学较难在同一考场发现同班同学)以降低作弊的可能性;基于网络的在线判卷,打破判卷时空限制,老师采用流水作业方式,做到判卷的公平性、客观性,将老师从繁重的、机械性的、简单性的、重复性的分装试卷、分数核查及装订试卷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将精力放在对试卷内容与质量的考核与评估上,如试卷结构、题项的测点及试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等高阶层面的工作中;长远目标旨在实现多终端测试及智能化考试。(2)构成性题目方面,研发以学术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语言能力评估(ALOLA,AcademicLiteracy-OrientedLanguageAssessment)。亮点在于读写合一的考查形式要求被试完成几大任务,包括归纳文本主旨大意、梳理文本逻辑推理过程、区分观点与支撑性细节、构建文本思维导图、思辨性阅读、鉴赏学术性语言、批判性写作等(Bachman,2006;Bailey,2002),每次考试随机选取其中的4至6个题项,这些题目偏重考察学习者把握重要信息与归纳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涉及辨识各种逻辑关系、作出推理、理解暗示意义以及判断论证的逻辑性)、思辨能力和评价能力(对文本作者的观点、论证过程、写作目的和语气的把握,尤其是对作者观点作出有效评价的能力)。

五、提升语言实验中心内涵

河北经贸大学语言综合实验中心大学英语教与学师生行为过程性数据跟踪平台的搭建,为基于大数据进行语言教学评价创造了良好条件。我校师生充分利用此平台展开教学活动及评价,包括课上的视听说语言实践活动、课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内容及行为以及师生围绕学习主题与内容展开的交互讨论、分析与评价等行为。根据上述教学实践,教师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特征进行评估。此种评估范式内涵提升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学习者层面而言,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明显提升,能为学习者提供认知诊断反馈,从而实现对其语言学习的有效评估。对单个学习者进行反馈,只能反映个体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但将对大量学习者的评价与反馈积累在一起就能从丰富的数据中挖掘出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规律的信息,如探究不同类别学习者(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风格、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行为特征,或依据某群体的情况(如在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情况,或语言分项技能成绩间的相关性,或在线自主学习内容及自我管理情况等信息),挖掘其学习内容偏好、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特征和学习态度等,总结出学习规律,最终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认知诊断反馈,从而实现对其语言学习,乃至语言能力的有效评估。可以发现,充分把握大数据内涵,挖掘并发挥其在语言评估中的作用,将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有效评估提供新理念和新路径,从而更有效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2.就教师层面而言,其评估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在传统的语言评估中,学习者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成为被评估者,但大数据支撑下的语言评估中,学习者也能成为评估者,如对同伴的学习行为表现与特征做出评价,教师对同伴评价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并作出有针对性地反馈。这种基于评估数据的反馈与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估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师”与“生”“教”与“学”的传统关系,重新界定与平衡两对概念间的辩证关系。更为有意义的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的某些学习行为数据,可以推断其他相关的学习行为规律与特征,判断学习的语言学习偏好或发展趋势,从而为其提出针对性建议。总的来说,大数据带给语言评估领域的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新的范式或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建立。

六、探索反思性师资发展模式

教育生态环境变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发展之间存在着连锁反应。如前文所述,国家、社会、高校及学习者等相关层面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都提出新的迫切要求和需求。面对一系列变化,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需进行自我顺应性改革,教师队伍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挑战,寻求职业发展新路径。基于充满挑战但又意义丰富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课程小组平台,河北经贸大学教师队伍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反思性发展路径,包括内在素养发展与教学发展两条子路径。两者逻辑关系清晰:前者是后者发展的推动力,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反哺前者的提升。内在素养发展子路径包括四个元素。首要元素为专业建设,侧重学科专业素质,发展本体性素养,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及能力等;第二元素为教学能力建设,包括课程意识、教学内容筛选策略和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能力、师生学习共同体理念发展,从而平衡“师”与“生”及“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和教育教学信息能力等;第三元素为个人建设,涉及个人业务发展(教学职业生涯因素)及非业务发展(学位及职称等发展)两个方面;最后为组织建设,搭建有效平台,比如组建课程组及充分发挥学术沙龙作用,助推“群体型”效应,实现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戴炜栋、王雪梅,2011)。教学发展子路径包含四个步骤,其间内在逻辑关系明显。首先为确定内容,即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在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积极收集相关反馈信息(如学习者从收获、问题及建议三个维度所写学习反思日志和深度访谈等),及时发现诸如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其次为反思性分析,即围绕问题,梳理相关信息,对积极的反馈予以提炼,对否定或消极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并分析原因。再次为再审视、分析与提炼,即基于教学实践重新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新的改进实施方案。最后为新一轮验证,即基于新的改进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其合理性,将所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点(杨鲁新,2013;王蔷,2001)。如此循环往复,四个步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力地推动教学发展。

总的来说,多维反思性师资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追求共同利益的共同体为载体,以共同愿景为导向,以协商文化为机制,以实践问题为基础,以协作努力为驱动,充分发挥团队智慧与能力,有效交流沟通,最终实现协同发展。结语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恰逢新的生态环境构建之时,各高校都在基于校情积极探索,找寻适合自己的路,包括教学范式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但不同的路也共享某些特征,包括勇于担当的精神、改革创新的心态、顺应大局的意识以及脚踏实地的措施等。上述六个方面,也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围绕分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任务,启动相应的一揽子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措施,形成创新实践新路径。这一系列项目(课程设置、教学理念、语言评估及师资建设等)与教学改革核心任务的逻辑关系特别清晰:系列项目被核心任务激活,为其服务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相应做法都起到积极保障作用;核心任务指引系列项目以“学习为中心”,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地位与同等话语权,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平衡处理“教”与“学”、“师”与“生”的辩证关系,让学习真正发生,最终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高霄 武少霞 宋咏梅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教学部

参考文献:

[4]蔡基刚.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1-7.

[5]戴炜栋,王雪梅.信息化环境中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路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11):8-13.

[6]杨鲁新.基于行动教育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师在职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1):86-92.

[7]王蔷.行动研究课程与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20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