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培训现状简述

农村教师培训现状简述

摘要:

农村教育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农村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针对目前农村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培训经费少、机会小,观念淡泊;培训过程形式化,教师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一般,缺乏考核机制等现实问题,必须从加强县级培训学校(院)建设,健全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加大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力度等等方面入手,以推进农村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农村教师;教师培训;培训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普九”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顺利进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显然已经不再是制约农村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相应的,如何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渐被提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日程上来,成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也从侧面愈加凸显了教师素质对于促进教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在职培训作为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培训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向前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农村教育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城市教育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当前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此外,我国现阶段基层教师有1700万人,而农村教师就占总数的3/4,如此庞大的农村教师群体,其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景[1]。因此,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培训对于推动我国未来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农村教师群体本身而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我国对教师入职门槛中学历方面要求的提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基本达标。但是,在此现象背后也应看到,多数农村教师取得最高学历的方式为函授、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等[2],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学历的教师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训练,教师的质量和素质是否得到相应提升值得商榷。而且,为了方便获得学历证书,教师大多倾向于选择文科性质的专业,与其实际教授的科目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必要的网络资源,图书馆中图书陈旧且不对教师开放,加上教师工作时间长、负担过重,使得农村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外,据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中的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和愿望强烈。且不论其参加培训的最终目的如何,就长远来看,这部分教师最终会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力量。因而,从发展的角度看,加强和改善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之一,具有其必要性。

二、当前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部级培训计划,并建立起相应的国家、省市、区县、校本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教师培训,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毋庸置疑,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培训经费少、机会小,观念淡泊

自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大幅度削减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经费短缺成为当前制约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本身受其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教育经费筹措困难,县级财政收入无法保证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的正常支出。由于这样的物质条件的限制,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培训学校(院)被撤销,即使勉强维持的大部分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也因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和专职的高素质的培训师资团队,难以正常开展工作,这就使得农村教师培训转由各级师范院校承担。而各级师范院校不足以承担如此庞大的师资培训任务,就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农村中小学大多注重升学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多以本地区学校的中、高考达线率作为“政绩”,因而县财政收入和教育资源多向农村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集中,而对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则重视不够,加上相关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缺乏对教师培训的正确认识,使得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院)培训师资短缺、质量不高,图书和网络等学习资源建设落后,在农村教师培训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城乡二元体制格局下城乡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差距,加上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由于交通、信息、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农村学校在教师招考方面陷入“走得出去,引不进来”、青黄不接的困境。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显性流失及隐性流失现象严重———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教师要么跳槽到其他行业,要么将农村学校作为“跳板”,通过县城学校招聘考试流入县城;留下来的那部分外流无望的教师基本上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从教,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漠不关心。因此,对于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教师而言,沉重的教学负担使其根本无法顾及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而对于那些混日子的教师而言,要么是消极参与、应付上级,要么是找人代替自己培训,致使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一般,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期望。

(二)培训过程形式化,教师参与度不高

培训机构作为教师培训任务的承担主体,是影响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教师培训重视程度的增加,各级培训机构在教师培训的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形式也逐渐趋于多样化,由先前的“专家上面讲、教师下面听”转变为专家讲座、工作坊的建立、影子实践学习(主要指参观、学习特色学校的教学方法与办学经验)与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但是,伴随着教师培训不断趋于常态化,教师培训机构逐渐将教师培训工作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培训过程中缺乏激情与创新,致使培训效果下降。具体而言,部分培训机构(这里主要指地方师范院校)虽然会在培训前期将《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以邮件的方式下发给农村教师,但对于《调查表》的回收并不重视。培训课程方案的制定也往往只是培训机构根据以往的培训经验而单方面决定,并没有参照《调查表》上相应的教师需求,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在培训过程中,虽然培训机构会邀请一些专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前来授课,但部分培训教师往往只是敷衍了事、积极性不高,正如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所言,“我前几年在其他地方参加培训的时候就听他讲的这些内容,现在他讲的还是原来的东西”。尽管建立工作坊、影子实践、网络研修等可以作为有效补充,但由于培训师资专业和水平的限制,很多情况下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匮乏,使得培训往往只是走走过场,这就导致很多培训“上面讲得热火朝天,下面听得东倒西歪”。培训过程的形式化,农村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培训的效果,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很难得到真正提高,也使得农村教师对于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三)培训效果一般,缺乏考核机制

据调查,农村教师培训多以短期培训为主,而短期培训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主要集中在更新知识、了解教改信息等方面,培训效果远不如长期的明显。且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过程也趋于形式化,加上部分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放松,因而很难调动起农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培训效果不佳。而在培训结束返岗后,由于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有的教师基本上还是沿袭原来的教学方式,无所改变,有的教师虽然在短期时间内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工作态度和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在学校大环境以及周围其他教师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又逐渐回到原来的状态。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培训效果难以凸显,很难带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就部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并没有建立起对培训教师完善而又有效的考核机制,各学校的考核工作依据学校负责人的意见自主进行,所以有的学校对外出培训的教师没有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有的学校仅仅是让教师做一节汇报公开课,并根据汇报内容进行简单打分或者是直接写一份总结报告,仅此而已。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培训效果一般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于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机构而言,由于缺乏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特殊性考虑,加上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教师返岗实践后的跟踪指导,农村教师在返岗后不能很好地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相关理念和做法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从而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三、改善农村教师培训的路径探讨

(一)加强县级培训学校(院)建设,健全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改善农村教师培训的根本保障。当前,随着国家对农村教师培训的重视,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并逐步向农村教师倾斜。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学校而言,教师培训问题主要集中在培训机会较少方面。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本地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经费保障机制,从而有效保证农村教师的培训机会,改善农村教师培训。2002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基础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3]因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师培训提到工作日程上来,设立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其次,要切实加强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的建设,改善其办学条件,引进必要的网络和图书资源,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农村教师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4]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建立健全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在经费使用上实现公开化、透明化;在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中央、省、市、县共同分担的有效机制,并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而言,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培训名额直接下放给校长,保证小规模学校教师同中心校、县镇学校教师在参加培训上有同等的机会。

(二)积极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农村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单靠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支持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有必要从农村教师培训具体相关联的主体角度入手,协调各个主体的积极力量,共同推动农村教师培训的良性发展。农村教师培训具体关涉到培训机构、培训教师个人以及送培学校三个主体,因此,要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效果,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各级培训机构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培训理念并突出农村教师的特殊性[5],按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转变以往重复、低效的教师培训及其运作模式,走精准化和专业化之路。具体而言,培训机构在培训前期要做好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科学规划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和课程方案设置,并加强执行力度;将教师返岗实践的后续跟踪指导纳入培训课程范围之内,并给予必要的专业支持;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一批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还要聘请一些熟悉教材、深入中小学课堂的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除此之外,对那些积极性不高、讲授内容陈旧的授课教师采取批评教育和强制退出的做法,以不断提升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提供人文的管理与服务以外,在培训方式上还要注重学员的感知和体验,实行参与式培训,并形成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避免流于形式;此外,针对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等现实问题,在培训内容方面应适当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变以往的“培训就是出去放松放松”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培训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在培训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困惑,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在培训期间,除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外,能够在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的过程当中学习和总结他人的经验;在返岗实践后,在加强自我学习和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起必要的自信、积极的自我认同,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条件践行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而影响到其他教师。同时,农村教师要在更新自身原有的被动参训观念的基础上,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专业发展观,充分利用县级教师培训学校(院)和本校的网络和图书资源、把握学习机会,将自身的专业发展同学校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最后,送培学校在选派送培教师上,要打破以往“论资排辈、亲戚邻里优先”的传统做法,优先考虑农村学校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和工作积极性较高、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以改善当前农村学校紧缺学科缺员与学校教师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窘境;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在培训教师返岗后,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并逐步形成学科内二次培训的有效机制,以带动其他教师,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层要充分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和精神层面的激励,真正把培训过程中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次,要把教师的培训和职称晋升结合起来,并建立和加强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三)加大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力度

当前的教师培训多以集中培训为主,而且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地点距离农村学校较远。虽然培训费用一般由学校及培训机构承担,但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使得多数农村教师面对仅有的培训机会望而却步。此外,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大多处于教师缺乏、结构失衡的状态,而送培学校在多数情况下会优先选择学校中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对培训的需求度较高,但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进度,加上这些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以外,一般都会担任额外的行政工作,这就使得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陷入两难的境遇,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的机会,而校本培训恰恰能弥补这一不足。200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强调“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6],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符合我国农村学校偏僻、分散、培训经费较少、教师工作任务重的现实。因此,加大学校校本培训力度是改善当前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师任职学校三方联动机制,在充分考虑本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课程方案;培训内容要与农村教师的实际教学相符合,注重实用性;教育专家、外校优秀教师来校讲学与本校教研组、学科内的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灵活、合适的考核方式,例如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参与学校其他教师的听课与评课、撰写培训总结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农村教师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非单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能解决,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协调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建立起多渠道经费筹集机制,为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创造条件,明确教师培训工作的相关责任主体,加强经费保障和管理机制,并建立起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培训效果,推动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我国农村教育大发展。

作者:张文斌 周晔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慧芳.对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5):50-53.

[2]郭正,赵彬.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现状及改善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0(2):65-67.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02-05-01].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6-01].

[5]张志越.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38-41.

[6]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