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与教师道德理论探讨

教师教育与教师道德理论探讨

摘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高要求促使传统职业道德逐渐转向教师专业道德,这成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教师的专业化呼唤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教师德育的专业化呼唤教师专业道德。探索教师专业道德的渊源和内涵,阐述教师教育应如何养成教师专业道德,对提升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教师;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道德

一、前言

道德与教学在教育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教学能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自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高师院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培养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被提出以来,经过3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关注的课题,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当前,在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形势下,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教师的道德建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现阶段,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远远无法满足时展和社会变迁提出的专业要求,因此,当下提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这一问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视域下,职业道德向教师专业道德的转变已被人们认可,教师专业道德是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教师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与培训师资的专业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对教师专业道德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道德问题不仅是教师道德成长的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因此,探索教师专业道德的渊源,把握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当前教师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背景及内涵

本文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德育教学的专业化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师专业道德提出的必要性。

(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955年召开的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之后随着社会分工加剧,社会重新审视教师的劳动性质,世界教育年鉴曾于1963年和1980年两度以教师和教师教育为主题进行讨论,两次主题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educationandtrainingofteachers)和“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teachers)。直到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RecommendationConcerningtheStatusofTeachers)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认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1](P26)。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专业化时代下,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教师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是教师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门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3]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不单是教学的专业化,同时也是职业道德的专业化,即教师专业道德。教师专业道德的提出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教师的专业道德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呼吁由一般性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变。反观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1984年起第一次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1991年更名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随后又对此进行了两次修订,现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即是2008年修订稿。《规范》中教师的要求大部分是一种“理想化”的师德,虽然对教师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些师德规范却过于泛化,与医生、律师、警察等其他专业的区分度低。这些条目虽然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行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脱离了教师的生活世界,作用甚小。在当下,不难发现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调查显示,“当前互联网上约有33300项符合教师的查询结果,其中只有不到1000项是有关教师高尚等正面形象的报道,而这些对教师正面形象的报道,往往较为单一、刻板,而在其他负面信息中,教师往往被描述成训诫者、敛财者、变态狂、禽兽、流氓等。”[4]这些有悖于教师道德事件的发生正是教师缺乏专业道德知识、专业道德决策能力低下的结果,教师只是利用自身的经验或者社会对教师道德层面上的规约,仅靠自律去处理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没有教师专业道德的规范标准,现存《规范》中的条目规定对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反应不够,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要求不明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很难把这些粗糙的、抽象的条目作为教学决策的标准,难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指南。毋庸置疑,构建教师专业道德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师资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德育教学的专业化

德育教学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也早已为社会共认。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精神面貌及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德育教学虽不鲜见,但总体还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是教师专业道德滞后。如今,教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道德性。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现代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同样,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效仿对象,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是最直接的教育手段。但是在以分数至上的学校教学下,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智育,把德育与智育分开进行教学,甚至把这两者的教育看做是不同教师的职责。开展的德育教育仅是以品德课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有效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脱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表面上的教育关系,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研究发现德育课缺少专门教授德育的教师,究其原因是“教师大学毕业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时基本没有学习过如何进行德育,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德育的学习也是偶然和不系统的,故所有教师都在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从事德育”[5]。德育教育情况的不乐观,呼唤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师专业道德。“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道德的形式当然也进步了,因为世界在不断地前进,若家长和教师还落在后面,便无法教育孩子。”[6]教师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是重大的,德育教育的开展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实际教育中的道德问题,把握自身的德育专业化,寻求德育发展的途径,采用有益的德育教学形式。总体来说,新形势下,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道德教育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具备专门的职业道德。

(三)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

人们只是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所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只是教学技能的专业化,不能正确界定教师的专业责任,教师的专业道德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教育概念首先是个道德概念,教师的专业特性首先是以道德要求为基础的,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需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1](P69)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例如,“在医德与医术难以两全时,人们一般会优先考虑后者,而在挑选教师时,一般人绝不会选择一位教学技术娴熟但德行明显有亏的人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7]身为人师者应意识到若想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只有通过不断进行专业道德学习,以达到较高标准的教育行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和进行德行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所谓专业化的教师一方面指具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具备奉献教育事业的专业道德。“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专业情感、专业理性和专业意志的行为准则。”[8]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相比,针对性更强,更突出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特性,传统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关注不够全面。教师专业道德的建设要依据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的专业性。教师自身对教师专业道德的定位和领悟,直接决定教师面对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关系时的专业行为。在专业情感和专业理性以及专业意志的相互作用下,受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制约和监督,教师对待教学事务的专业态度,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不论以何种方式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自我与外界社会的要求中,尽可能协调和完善专业行为,正确的理解教师专业道德的涵义,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师专业道德的养成是同时进行的,教师专业道德并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相辅相成的,是规范教师专业行为的标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不只是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而是包括与同事、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的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总和,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教师怎样做出合适的选择而又不失教师的专业身份,这对教师专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把从事教育事业作为谋生的一个手段,在行使自身权利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所应承担的义务,必须自我约束言行举止,履行专业责任。

三、教师专业道德给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唤醒教师专业道德意识

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会中提出“教师专业化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9]。专业道德与教师职业向专业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以道德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教育从来都是一项道德事业,用道德的方式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事情是教育的本然要求,所以社会对将教师有更高的道德期望,教师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成为道德的楷模和道德价值的坚守者。”[10]专业知识的学习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样,教师专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目前,教师的道德意识及其道德行为问题较多,教师在处理教育事件时容易受家庭、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差异、自身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教师嘲笑、挖苦、责罚学生的情况。教师教育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师专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教师和准教师们逐渐认清问题的本质,明白教师专业道德的养成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唤起教师个体的教师专业道德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德为先,社会对教师提出了高水平的道德要求和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尤其是新时代下,对教师的专业道德赋予了新内涵。因此,面对新的专业挑战,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任务,当代教育的变革唤醒教师专业道德意识,以更好的形成教师专业道德观念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制订教师专业道德规范

教师专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对于教师的道德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专业道德规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道德框架,以指导教育者的道德实践。例如,美国运行了四十年的《教育专业伦理典章》,不仅对教师个人道德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同样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同事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定了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教师享有专业自主的同时,更必须要求专业自律,使教师行使职权或进行教学时,心中有一把尺,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进而规范自己行为。”[11]教师专业道德的规范不是一个口号式地宣传,而是对教师的一种约束和管理,是教师必须恪守的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师专业道德规范,执行与之相关的程序和处罚条例,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专业道德的重要性,这都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是充分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师专业道德制订工作中的作用。教育是所有人都应承担的、不可回避的责任,教师专业组织和社会各种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制订规范理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是制订道德规范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线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制订合理的专业道德规范,在编纂道德准则、规范的同时,本身就提升了教师的专业道德。其次,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开展教师专业道德的制订工作。教育工作者制订教师专业道德规范时,要全方位地考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要受益人,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强调从学生获益的角度制订教师专业道德规范。

(三)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衔接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如何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道德标准,需要职前理论学习和职后实践培训两个阶段相互衔接。首先是在职前教育阶段开设合适的教师专业道德课程。高师院校在现有道德课程教育的基础上,更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教师专业道德专业学习的新的理论框架,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师范生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教师专业道德课程。高师院校还应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专业道德教育,知情意行,层层推进,逐步深化。莎纳•麦克唐纳提出:“道德映射信号的概念用于职前教师教育,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导师和教师教育者可以清晰地表达教师以后面临的挑战,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以便建构有效的道德实践以及其中的利益关系。”[12]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学校教师中选拔具有师德教育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师专业道德课程的传授,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加强对教师专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内化专业道德品质。其次是对在职教师专业道德的职后培训。“持续不断的专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有效地应对实践中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教师的专业道德教育,锻炼教师的高度的专业判断能力,作为指导他们决策和行为的资源。”[13]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道德最根本还是在职场中进行的,相关教育部门需要改变教师专业道德培训为零的局面,针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规范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如开办讲座、案例教育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在职教师理解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真实意义,形成理性的教师专业道德行为方式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从道德的角度去解释和分析教育实践问题,防止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不符合教师专业道德的行为。教师专业道德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专业道德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面对教学中的道德问题和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教师能否经受住考验,是对教师道德成长的重大挑战。因此,深入了解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脉络,分析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探索教师专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制订专业道德行动方案,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作者:尹南南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婕.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6-69.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7.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4]檀传宝.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7.

[5]檀传宝.再论“教师德育专业化”[J].教育研究,2012,(10):39-46.

[6](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刘剑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5.

[7]王凯.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J].教育发展研究,2014,(20):47.

[8]韩峰.教师的专业道德形成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13-14.

[9]刘锋.国外教师专业标准及其对制订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1.

[10]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13.

[11]梅少波.美国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途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