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移动学习研究

教师教育移动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学习以其自主性、交互性和便携性的特点受到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关注,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为了进一步把握移动学习在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实践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建设相应的适合教师教育的移动学习资源和平台,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川东北某地方高校的220名师范生为对象,调查和分析了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普及无限网络、整合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学习平台等发展移动学习的对策。

【关键词】

移动学习;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

0.引言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战略,提出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社会传统行业相结合,为传统行业创设新的发展和生机。“互联网+教育”,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为高校的师范生提供了一种获取知识信息的便捷通道,是一种值得提倡使用的较好的学习方式。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是否能够有效利用移动学习的方式来辅助教学,是否能够为师范生的移动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其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应用程度怎样?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能够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的支持,也能帮助师范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1.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1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心理学家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不同流派的心理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比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美国心理学家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被认为是对几种学习理论的兼容。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者所遇到的刺激由内部结构用许多方式来进行转变或加工,在进行这种转变或加工期间,所谓学习的变化就发生了。”[1]学习的发生受到来自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内部条件是学习者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等,外部条件是外部给予的刺激情境。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移动学习活动的发生,主要与以下两大类要素紧密相关:(1)移动学习者,即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移动学习者已有的相关知识技能经验、学习能力和对移动学习的态度等,对移动学习活动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2)移动学习环境,即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刺激学习者感觉的学习资源、外在学习条件和物理环境等。

1.2问卷内容的设计

根据以上理论支撑,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做了以下设计:

1.2.1问卷的内容

主要以制约移动学习发生的两大要素为基本维度,从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设计问卷的内容。针对移动学习者的要素设计了:被调查师范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科专业、户口性质、对移动学习的态度认知;针对移动学习环境设计了:被调查师范生所拥有的移动学习环境,包括移动设备的占有情况、使用情况、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移动学习的物理环境、障碍和困难及对移动学习的建议等。

1.2.2问卷的问题形式

问卷的问题形式主要为封闭式问题,以单项选择问题和多项选择问题构成,但是对于师范生“对移动学习的建议和意见”的调查采用了开放式问题,并进行了部分的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制约师范生移动学习的因素、师范生对于移动学习的期望和需求。

1.3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川东北地区某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师范生,以年级、学科性质为维度,分别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文科、理科、艺术类专业中,随机抽样了220名师范生。

1.4调查问卷的实施和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问卷填写由教师组织学生填写后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20份,回收率为100%,去掉无效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为94.5%。其中文科专业72人,占34.6%,理科专业70人,占33.7%,艺术类专业66人,占31.7%;男生89人,占42.8%,女生119人,占57.2%;大一49人,占23.6%,大二51人,占24.5%,大三50人,占24.0%,大四58人,占27.9%。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和处理。

2.调查数据分析

2.1师范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的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师范生的智能手机持有数据是100%,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没有表现出城乡的差别,拥有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师范生数量分别是19.5%和27.2%。由于方便携带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具备了播放音频、视频等功能,学生的MP3、MP4等传统移动电子产品的占有率不高,分别是48.6%和40.1%。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移动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即使新建本科院校处于欠发达地区,师范生的移动学习设备持有量也很高,这为师范生的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2.2师范生对于移动学习的态度

在回答知道什么是移动学习时,只有8.2%的师范生表示清楚了解,71.3%的师范生表示不知道,这表明绝大多数师范生缺乏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和认识。而在“是否在移动电子设备上安装学习软件(APP)”的问题中,有80.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并经常使用”,只有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从来没安装和使用过”,这表明大部分的师范生已经在开展移动学习,只是这种学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在是否喜欢使用移动电子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问题中,56.2%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喜欢,19.6%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喜欢,这表明移动学习是被师范生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表明,师范生对于移动学习的认识较为欠缺,需要加强,对于移动学习的行为较为无序,需要指导。

2.3师范生使用移动设备的情况

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动机问题上,利用网络搜索查询学习资料的动机选项人数最多,为81.5%,利用学习软件进行系统学习的选项人数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为80.1%,师范生对于在移动设备上阅读专业书籍和学科论文的动机较弱,为10.2%。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频率上,一天数次的学生较多,并通常在碎片时间内进行学习,80.5%的师范生选择在需要查询时、课间、坐车时、吃饭时和睡觉前,且持续的时间较为短暂,选择移动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的人数较多,占76.8%。

2.4师范生使用移动学习资源的情况

师范生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存在类型有明显的偏好,对于使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和动画的选择分别为92.8%、80.1%、70.9%、82.4%和91.5%,说明丰富多变的、具体形象的、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的学习资料较受学生青睐。在对于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选择上,年级的变量表现特别明显:对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资源选择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减,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为71.1%、70.1%、68.9%、66.2%,这说明过级考证在师范生大学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上升,考证的通过人数越多,对于这类资源的需求就越少,但是一直居高不下的数据也说明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范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与外语等相反的数据是对师范技能的学习资源选择,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数据分别为42.5%、48.3%、72.1%、88.9%,这表明随着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正常实施,高年级的师范生开始了师范技能的训练,以及高年级学生就业的需要,相应的对此类资源的选择就越多;师范生的这一变化也反应在了对教育学类知识的选择上,也是随年级的上升而增长。对学习资源的内容选择上的数据变化也表明,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2.5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物理环境

师范生展开移动学习的地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进行,包括图书馆、教室、宿舍、车上、食堂、路上,在图书馆、教室和宿舍的学习频率最高,分别是72.1%、70.4%、70.1%,这几个地点的特点都是能够有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师范生最常展开移动学习的条件是有无限网络的环境下,数据高达90.3%,这说明移动网络的高速度和免费对于开展移动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6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困难

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中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于手机屏幕小,占总人数的45.7%,移动网络资费过高,占32.5%,移动互联网速度不流畅,占38.1%。在软件中存在的困难主要在于学习资源的内容匮乏,占总人数的37.1%,学习资源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占22.7%,学习资源较为零散,占18.5%,缺乏学习指导,占15.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师范生缺乏开展移动学习的认知和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移动学习也在悄无声息地渗入了师范生的学习活动中。然而,大部分师范生对于自己无意识中进行的移动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虽然对于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较为感兴趣,也具有较强的接受意愿,却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学习,师范生自主进行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移动学习资源,不会管理和组织自己的移动学习行为,缺乏系统性。

3.1.2师范生开展移动学习的软硬件条件需要改善

移动学习的软硬件条件不佳,在软件上存在:学习资源的形式欠缺多样化,学习资源的数量有限、内容简单、零散杂乱无层次性无系统性等问题,在硬件上存在:移动电子设备拥有种类单一、功能简单的问题,移动互联网络速度慢、不流畅以及流量资费较高的问题。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川东北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该校所在市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水平在四川位于倒数之列,该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水平有限,在移动电子设备的拥有种类上,基本上就是中低端的智能手机,这种手机的硬件功能一般,该校学生通常也不愿为移动学习支付高昂的流量资费。移动学习在软硬件上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师范生移动学习活动的进行。

3.2建议

3.2.1加强指导,提高认识和能力

“人们一般认为,态度有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后果。”[2]态度是人的内部状态,通过理智的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对人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作用。只有被人所正确认知的、情感上没有抵触的事物,人们才愿意去认可它、接受它。首先,高校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渠道,宣传移动学习,引导教师和学生了解、认识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优势,重视移动学习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认识移动学习,理性地对待移动学习,激发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指导学生体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自主进行移动学习的方法、技巧和策略。

3.2.2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建设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首先,在移动学习资源类型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把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创造出多种表现形式有机融合的,能直接引起师范生学习兴趣并能吸引学生持续学习的资源。其次,在移动学习资源内容的建设上,要充分尊重师范生的主体性,针对年级差别和学科专业差别,差异化地建设学习资源;要尊重知识和学习的规律,系统化地建设学习资源体系;同时,也要尊重移动设备硬件的特点,建设短小精炼的微型资源。

3.2.3改善移动学习环境

降低高昂的流量资费,是促使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建立高校校园无线网络,设置流量包月服务,降低师范生进行网络学习的成本费用。其次,在图书馆、教室、宿舍、食堂等学生开展移动学习的频率较高的区域,开发免费的校园无线网络,营造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保障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虽然师范生在移动学习的开展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的教研、企业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师范生个人的意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移动学习必将成为一种受众广、效用高的学习方式,也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革新进步。

作者:王石薇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7-18).

[2](美)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0).

[3]王建华,李晶,张珑著.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