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教师教育实践性探索

语言文学教师教育实践性探索

一、教育实践性课程提出的背景

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的重要措施。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呢?教师应当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以及实践性知识教育方法,并且将两者充分结合。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国不少教师在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尽管目前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乡村支教”、“边远地区实习”、“参与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形式,但这些形式为仅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时间,却不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最佳手段,脱离了二者相互整合的中心观念。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设置是基本保障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具体要求实施的实践性知识应当通过专业性的实践课程加以实施。由此可见,优化原始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性课程部分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整合的基本保障。

1.必修课程实施的优化

必修课程的设置对整体教学内容做出了界定、对教学方式及模式也明确了方向。因此,课程设置的优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必修课程内容和结构的优化。要想真正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则必须从以往的必修课程模式入手。汉语言文学内容应以完成相关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为主,辅以特色教学方案,从而实现专业教学实施。最终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主观评价作为总体评估手段。

2.选修课程构建的系列化

选修课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不足或者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不属于强制掌握内容。这类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必修课程所体现的强制性、被动性学习等不足。选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与必修课程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二者相得益彰。讲座、报告、座谈等互动式的立体课程都可以直接体现出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的构建和优化,我们注重两个要点。首先,我们构建的课程应当要以扩大学生对国内外教育认识的视野为主要目的;其次,选修课程的构建和优化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开发

我们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践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说课、试讲、实习等实践机会反复训练教学艺术和能力。

1.扎实组织的说课训练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不同于备课和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说课强调的是教师把教学设计的过程和设计的内容以及板书等具体细节描述出来。说课能力是直接体现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教师的培养应重点培养其编写说课稿的能力,并且鼓励他们发挥创新性的说课方式。同时,还要多组织说课强化训练以及说课竞赛,用以提高整体说课水平。

2.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

实习是“准教师”逐渐步入教学工作的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实习教师发挥已储备的专业技能一个重要时期。它能体现出实习教师在校期间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能体现其在所处教学岗位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有利于实习教师及时总结自己或别人在教学工作中的成败得失,顺利完成由“准教师”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例如,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去参加实习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点评。课后,学生也可以主动与这些老教师进行请教学习。通过这有意义的互动,年轻实习教师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实践的真谛就是在于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发现自身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教学能力的强化与提高是一项体系工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鉴于此种情况,师资培训机构有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化与提高。师资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相应机制,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保障。专业课老师需要较高的自律性,对于实践性课程进行言传身教。老师不但要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联系素质教学的观念,大量采取启迪式、议论式、争论式等方式,而且要利用其高雅的情操、严厉的教学、为教学工作的奉献精神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同学。这不但让同学们在专业课研习中获益,而且也让同学们在悄无声息中得到感化,对同学们品格的养成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起到显著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努力推动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优化设置,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力求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实践性知识。在教学模式上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说课、试讲、实习等实践机会反复训练。这将为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谢进军 单位:河南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