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

教师教育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

一、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的原因

(一)从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出发,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的原因

此次基础课程改革还特别强调和重视素质教育,将这次改革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一代新人。”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指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国家对基础教学改革的层面上而言,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承担着提高教师素质的任务,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改的成功与否。只有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要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真正实现音乐素质教育,就要先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由此来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有必要进行符合专业培养方向改革的研究,使钢琴课程在人才培养上更为实用。

(二)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的原因

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幼教、中小学音乐课程和专业钢琴教学的,具有一定教学能力,从事专业教学的人才。目前,钢琴课程的课程结构大多还是延续钢琴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多增加了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内容上还是在进行钢琴演奏基本功的练习和对不同时期音乐家作品的研习,侧重于演奏技巧和舞台表演的训练,以演奏高深的钢琴作品为学习的目标。从课程和教学安排上,可以看出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并没有摆脱演奏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没有体现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性。因此,从人才培养和学校建设方面,应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体现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和钢琴课程的实用性。

二、钢琴实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实用性研究主要以钢琴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尽可能地使钢琴课程在课程设置和结构上,能与院学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现状、就业方向、国家有关师资培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区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使得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实现钢琴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体现钢琴课程在教学运用中的实际意义。

(一)重视钢琴基本功练习

钢琴的基本功是钢琴演奏的基础,通常包含音阶、琶音和和弦等技术类型,在具体音乐作品中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功掌握和完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完成质量,提高基本功就是提高演奏的质量。强调基本功的练习,不仅有利于钢琴演奏技能和演奏水平的提高,也能为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学习和钢琴教学法的研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钢琴教学、演奏和比赛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好高骛远,总想用高难度的技术技巧证明自己的演奏能力,选择的练习内容过于困难,不与自身实力相当;另一种则是为了追求学习的进度,练习的内容总是一带而过,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得不到系统、扎实的学习。这两种钢琴的学习态度不仅不利于曲目的完成,对钢琴作品学习得也不能够深入,更不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是学生更进一步、往更深层次学习的障碍。这部分学生在努力完成高于自身技术水平作品的整个弹奏过程中,技术难点层出不穷,为解决技术难点已无暇顾及作品的音乐性和表现力。而评判钢琴演奏的优劣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比拼,还包含通过演奏、用音乐的方式将个人对钢琴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呈现出来,这才应该是钢琴学习者要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是钢琴演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钢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基础。因此,不能为了追求难度和进度,放弃手指基本功的训练,要重视手指机能的锻炼,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安排基础训练和练习曲。手指基本功的练习目的是不断提高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半途而废。在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杜绝一味追求高难度的技术技巧,盲目拔苗助长,违背科学训练的原则。即充分考量学生的弹奏水平,为学生布置适合其技术水平的练习,以扎实和提升其基本功。扎实的钢琴基本功不仅能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受益,更好地处理和表现作品的音乐性,也能培养学生不浮躁、不浮夸、踏踏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品质和能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学习品格。培养这样的学习态度,可以使他们今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也能以身作则地感染和熏陶自己所教的学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在学习上不投机取巧,潜心、认真地学习,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二)增加钢琴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

钢琴即兴伴奏课是将钢琴演奏与和声理论课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同时具有钢琴演奏基础与和声理论知识,主要教授学生用一手弹奏旋律,一手按一定和声进行组织织体,两手配合共同演奏或者两手根据和声进行,选择织体类型共同完成。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熟悉24个大小调的调性和各级和弦的属性,并能灵活运用在演奏中。在对幼儿园、中小学的走访中,我发现钢琴即兴伴奏经常被运用到,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歌曲伴奏和弹唱,由于歌曲较简单,和声进行和伴奏织体的选择也比较简洁,变化不多。但随着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单位举办的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对钢琴伴奏的需求在增加,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演奏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合唱、独唱等的伴奏类型,由于作品难度的增加,弹唱的难度、织体的选择和变化都会比教学中出现的歌曲类型更为复杂,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钢琴伴奏演奏要求。大多数院校会在大三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大多为期一学年。但在教学实际中,随着钢琴伴奏内容和难度的不断增加,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年的教学安排可能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所面临的工作需要了。因此,可以考虑延长钢琴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由一学年增加至两学年,共四个学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以及丰富的和声衔接和多变的伴奏织体。同时,还可以增加钢琴伴奏的教学内容:从简单的歌曲配弹增加到为声乐演唱进行伴奏、为器乐演奏进行伴奏;从简单的弹唱增加到有变奏的、有转调的或者是对原来歌曲进行改编的再创作的即兴伴奏。通过增加课时量、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开设钢琴艺术史和钢琴教学法课程

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钢琴史论知识仅仅来自于西方音乐史,对钢琴大师的作品赏析也只能在音乐欣赏课中完成,并且还只占西方音乐史和音乐欣赏课中很小的比例。而钢琴是一个有三百多年发展历史的乐器,从古至今无数的作曲家创作了无数优美动人的钢琴乐曲,同时又为演奏这些乐曲创作了数不清的练习曲,就个人练习而言,这些内容是很难穷尽的,因此就钢琴作品的研习来说,开设钢琴艺术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通过钢琴艺术史可以加深对钢琴作品的了解,增强钢琴的演奏知识,有机会了解和解析题材更多、内容更丰富、技术技巧更多样的钢琴作品,增强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和演绎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升钢琴演奏的水平,提高钢琴演奏的音乐素养,并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音乐的高素养影响和引导所教授的对象。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是弹奏者展现音乐表现力的基石,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作品的完成质量,因此钢琴演奏技术的练习应贯穿学生钢琴学习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钢琴的技术技巧有很多类型,每一种技术技巧都有其特点,在练习时也有不同的方法和要领。钢琴技术的种类、特点、练习要领只能在钢琴课上有接触,由于时间的限制,技术技巧方面往往只能讲解学生自身的技术练习要领,学生也只有时间和精力解决自身技术技巧问题,而没有办法关注到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这就会造成“老师怎么教我弹,我又怎么教我的学生弹”的不良循环。这不但不利于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开设钢琴教学法课很有必要。一方面,从理论的高度强化了已掌握的技术技巧,使之在练习中目的更明确,更有成效;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课能系统梳理在钢琴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技巧,增强学生钢琴技术技巧理论知识掌握的逻辑性,对于从事钢琴教学有实际的理论指导意义,让学生不仅自己明白该怎么样弹奏,也可以正确地指导他人弹奏,从而提高钢琴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优化钢琴课程考核办法

钢琴课程考核办法都是采用现场演奏的方式,根据完成的情况由教师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考试成绩。这种考核办法存在两种弊端:一是以学生现场发挥为依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分原则,但这种评分办法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品味,且不能体现钢琴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不能客观地体现学生钢琴演奏的实际水平;二是钢琴演奏的考核比较复杂,不单单是钢琴演奏技术技巧的考核,还要包含对曲目完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曲目完成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评定,传统的一位教师评一个分数的考核办法,显然无法全面地对某一位学生的钢琴演奏做出评价。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钢琴课程的考核办法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优化,使之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优化钢琴课程的考核办法主要是改革钢琴课程的考核模式。钢琴课程的考核模式可以将评分的模块分为技术分和艺术分,由两组独立的评分小组组成,各自评分,互不干扰,然后取各小组的平均分相加得最后的考核成绩。技术评分小组主要是将技术技巧的种类、难度进行分类,并进行量化,对它们的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认定和评分,按学生在考核时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艺术分则是将完整性、流畅性、音乐性和艺术性的完成细化、量化到作品中,根据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评分。若满分100分,可每组各为50分,两组先分别计算平均分,然后相加可得出最后的钢琴课程的考核分数。新的考核办法可以降低评分教师的个人因素对最后成绩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分数的客观真实,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非常直观地用数字对学生在演奏中展现的优势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学生也能由所得分数了解到在练习中存在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让下一步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三、结语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师范院校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计划做相应调整,培养能承担新课程任务的教育师资。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音乐课学习的基本要求,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中钢琴课程要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下,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实际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并紧扣毕业生就业、择业的方向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钢琴课程实用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对现有的钢琴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进行改革和调整,使之更利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钢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实力,培养出符合教育岗位要求且有能力、有创造力的教育人才。

作者:付熙璇 单位: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