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教师教育论文

音乐学教师教育论文

一、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整合音乐史学与音乐名作欣赏类课程

形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等课程,在了解中国、国外音乐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特征、成就的同时,对于中外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音乐表现手段进行分析理解,为更好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奠定基础。以往欣赏类教学不是仅停留在“讲作者、听作品”的孤立的“点”式教学层次,就是欣赏教学和音乐史教学采用同样的体例——从古到今,让学生感觉学了两遍音乐史,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而音乐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等原因,基本上停留在“重讲理论,轻与实际作品相联系”的窘境。这两种课程的整合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标准,有利于将理论与实际作品相联系,但随之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如以往欣赏类课程与音乐史类课程均设置一学年的课时,而现在整合后形成了两门课程共用一学年课时的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可以从《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和《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两门课程中找到了重新组合的解决方案。即将原《音乐名作欣赏》课程中的中国部分强化,归入《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将原《音乐名作欣赏》课程中的外国部分强化,归入《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这样基本解决了《音乐名作欣赏》与《中外音乐史》两课程整合的弊端,突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协调统一。

2.整合音乐基本理论与听力训练的《乐理与视唱练耳》。

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在之前已有实践,很多教师在传统视唱练耳课程授课过程中其实也在不断强调两课程间的关系,是两者紧密结合。

3.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四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合而为一

成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目的旨在完成对于音乐作品创作完善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的学习,而非培养一个作曲家。

4.新开设《外国民族音乐》等新型前沿课程

一方面获得对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曲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明确人类音乐的多样性,人类音乐文化、音乐行为的普遍性。懂得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明确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特点和位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此课程与音乐理论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对比,突显出音乐世界的丰富与广博,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观念的认识层次。

5.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

将中国、外国乐器演奏成为有选择的必修课程,即中外乐器必须各选择一件进行学习,目标是了解相应乐器的基本知识,赏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

6.将原有的《音乐教学法》拓展为《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新课程属于音乐学科教育学的范畴,具有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可以更加系统、完善地引导本科教育专业学生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与新要求。

二、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

1.密切了学科关联的系统综合性。

以《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课程为例,将以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理论整合,去除过于专业培养作曲家的艰深部分,充实与实际作品相联系、实践能力相适应的使用技巧。本课程在非试点院校没有开设,传统院校仍采用专业化而非实用化的四门课程、分别授课。

2.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调统一性。

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为例,将旧有的《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整合拓展为《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更加系统、完善地引导学生适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与新要求。本课程在非试点院校没有开设,传统院校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教学方式。

3.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前沿性。

以《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为例,可以获得对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音乐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曲和音乐形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鉴赏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此类课程除以往在各大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及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全面系统开设形成了示范效应外,教育部试点院校也随之全面系统开设,除此之外的传统音乐学科学校开设尚不普遍且不够系统。

4.强调了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适应性。

以《中外乐器演奏》课程为例,了解掌握相应乐器的基本知识,赏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适应当今中小学课外趣味活动建立军乐队、民乐队的实际能力需求。本课程在非试点院校一般只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且只针对某一类乐器。不具备普遍教育意义。

5.拓展了从欣赏到鉴赏的广泛性与专业性。

针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各试点院校适时开设了《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器乐名作与演奏赏析》两门课程,将以往《音乐名作欣赏》课程统一授课的方式打破,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同时突出了对于学生演唱、演奏方式、状态的提升作用。这样的课程在以往有音乐学院系统有类似课程开设,如《歌剧艺术赏析》《弦乐艺术赏析》,但相较于前述的《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器乐名作与演奏赏析》范围相对偏小,不够全面。

6.明确了专业通识体系的渗透性与交叉性。

音乐学院针对与音乐相关的姊妹艺术的渗透性与交叉性开设了以下课程——《中外美术简史与名作鉴赏》《影视艺术简史与名作鉴赏》《舞蹈名作鉴赏》。这些课程目前在省内其他同类院校中都是没有开设的,这一点与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十分不协调。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部正在完善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的,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于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应该将试点院校的经验进一步推广,引导其他未改革院校顺应教育发展改革的潮流,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延劭楠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