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

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

[摘要]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要以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从“职业联系”出发,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先进科学的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全面发展为核心,形成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结构优势,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

[关键词]卓越教师;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师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课程设置陈旧、学生毕业后工作适应性不强、教师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的文件,具体指出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是全面贯彻《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一、专业群的内涵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出现一些问题,如忽视学校原有的行业背景,在专业设置上片面追求大而全,专业结构非常不合理,设置专业多而杂、跨度大,专业之间缺乏联系、集聚度很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缺乏特色,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职业迁移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要切实引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规划,使专业建设更有针对性、适用性,使专业设置更科学、合理,使专业开发与区域经济紧密对接,形成专业群。专业群是指“由若干工程对象相同、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技术领域的一个集合”。[1]小学教师培养院校可以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根据教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化教师教育专业布局,确定教师教育专业群的重点服务领域,增强办学特色,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路径

专业群的组建必须遵循群里各专业基础学科相通、教学资源可以共享、职业岗位相关的原则,从“职业联系”出发,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全面发展为核心,形成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结构优势,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全科培养、、分科主修,工学交替”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小学)双向嵌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国家提出卓越教师培养实施计划,希望培养出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全科型教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能够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实现城乡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2]卓越教师的培养质量首先取决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构建独特的“校企(小学)双向嵌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卓越教师视域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建设成效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该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德、能、研、专、体、艺”全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创新校政、校校、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构建“人文素质、学科方向、教师专业课程、专业拓展、教育实践”五大课程模块,采用“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课外活动”四种课程结构方式有机结合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理实一体、功能齐全”的实习实训基地,创新“校企(小学)双向嵌入,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教师专业技能”为导向,构建“三性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当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要求有一定差距,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岗位工作,其主要原因是学校课程结构安排与教师岗位要求脱节,学生知识链结构不够系统、完善。要做到“工学结合”,就要构建“课岗相通,教师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生在校课程与教师岗位相融合。要根据教师教育专业群,组建专业群开发团队。开发团队要对小学教育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方式、工作过程等开展调研,根据调研资料对教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类,构建“三性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三性”是指专业群课程体系必须具备的共性、个性和特性。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增设一些大学通识文化教育课程,从而体现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共性。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设置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从而体现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个性。专业群课程体系特性是指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应体现综合性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全科培养、有所侧重的目标。“三性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体现了专业群课程共性、个性和特性,实现了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的重要目标。[3]坚持“素质核心,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基于教师职业素养,以教师专业技能为导向,构建“人文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基础+教师岗位专业方向+教师职业拓展”的“通用”与“特色”双向并行的专业群课程体系[4],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很好地熟悉并且熟练掌握教师岗位需求的各项技能,实现课程与教师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实训课程改革,重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教师培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实践教学体系没有直接、完全对接职业行业标准,没有无缝对接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实践设备和场地严重不足;实践教学的管理不够完善,实验效果不佳,实训质量无法保证。我国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中,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权重太低,学科专业课程权重过大,出现重理论知识学习、轻教学实践的现象。基于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重要保证。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科学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扎实完成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基本技能课程主要注重职业技能的操作性,专业技能课程侧重职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通过综合技能课程的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5]根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创建基于“教育见习+专项技能训练+模拟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的系列化、全程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的全程性;突出实践训练的层进性,强调实践效果的实效性,保证教师教育专业群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综合水平的提升。

(四)重视师资队伍、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

要拓宽基于教师个性特长的职业成长通道,建立助推教师培训的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机制,依托专业(群)团队、课程团队、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团队,使教师互为资源、相互合作、互相促进,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推进教师自我诊断改进提升。

1.核心专业带头人建设

建立“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依托教师培养学校、优秀实验小学“双专业带头人”专业群聘用机制,以核心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科学教育、现代技术教育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由专业群内核心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牵头定期召开群内各专业负责人的学术交流、专业建设交流会。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建设交流会、访问学者进修、小学挂职锻炼、主持或参与各类纵向课题研究、与小学合作完成科研项目等方式,提升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专业开发能力。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与合作小学共同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骨干教师团队,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骨干教师队伍必须具有双师素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起到带动专业群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的作用。

3.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是指在小学教育领域学术造诣深、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指导本专业建设的小学优秀教师。要建立长效的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领域研究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通过名师工作室发挥小学教育文化在教师培养教学中的辐射功能。

4.师德师风建设

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培养,践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职业准则。要制定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推进计划、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并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讲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五)整合教学资源,做实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对专业相关教学资源的汇总与整合,包括不同层次的专业相关的各类学习资料。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整合专业群教学资源,实现群内专业资源共享。建设专业群教学应用平台,包含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建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群资源库,为专业群发展提供便利。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包含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体系等内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涉及小学教育发展动态、趋势、小学教育人才需求报告等小学教育行业信息、行业标准,引入岗位任职资格、岗位工作流程等职业岗位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课程资源建设是指专业课程标准、教师教案库、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等方面的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建设是指优化实训课程设计、开发或重组实训项目、开发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视频等。[6]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依托,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空间课程”、“名师课堂”、微课、慕课、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实现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集成专业群教学精品资源。

[参考文献]

[1]吴翠娟,李冬.高职教育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和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3).

[2]张虹.全科小学教师培养再审视:定位转向与实践价值[J].当地教育科学,2016(21).

[3]刘树仁.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4]邹非,贺文华.“专业———产业链”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5]吴越,李健,冯明.地方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的培养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8).

[6]刘阳,龚添妙.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1).

作者:孙六荣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