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馈控制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馈控制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浅析了前馈控制理论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创新高校心理课程设置,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进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关键词

前馈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大学生要成长为四有新人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常常引发心理冲突,如果无法对这些心理冲突进行适当的调适,将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控制,即相关人员对各项活动进行实时关注,并保证其向着既定目标发展,同时对于过程中出现的显著偏差进行适当纠正,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中的控制模型分为在行动开始之前、进行之中或结束之后。第一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第二为过程控制(同期控制),第三为反馈控制(事后控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前馈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首要教育目标,将控制系统设定于前馈,而不应仅仅将其设定于信息反馈上,在不应发生的心理健康事故之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重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综合分析,并以其发展水平及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分类识别,建立详细的心理档案,同时对于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有效控制。

1心理健康教育前馈控制的主要内容

1.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广泛建立前馈控制的环境氛围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大学生应具备健全人格,不仅注重对大学生智力、思维以及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而且重视对于大学生情感、兴趣、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塑造与培养,最终使大学生获得全面、综合发展。由前馈控制理论可以得出,目前阶段,应当重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要积极采取措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号召校园内所有力量均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推动形成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广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其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档案,为前馈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大学生每个人在心理状况、家庭条件、学习情况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有生理原因如个体遗传因素、躯体疾病或生理障碍;以及个体的心理因素,如认知水平、情绪状态和个性心理等原因。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且两者共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所以,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时,应对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最后综合所有因素进行准确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大学生刚入大学时,认真建立新生详细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而且还能及时找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防范与诊治。另外,对于咨询问题的大学生,应该进行跟踪观察,并给予及时指导,从而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其心理素质。

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前馈控制的主阵地

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是一门选修课,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只有少部分的师范类高校把“心理学”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全面普及,并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详细解析,传授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能够给予大学生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因此,理应成为高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另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适当训练他们调适心理冲突的能力,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抗压能力与承受力,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

1.4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教材,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增强心理素质。因此,各大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举办,并对此类活动进行合理引导与统筹,引导大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为依据,结合本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在对活动内容与形式的设定上,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保证活动具有教育性与可操作性。在文化活动过程中,应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氛围,使其在活动中学会如何公平竞争,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真正享受到大学生活的乐趣,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对校园环境的前馈控制

2.1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馈控制的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在大学生中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同时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才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地将德智体美劳等结合起来,将教育工作融入到文化活动中。通过各类文化建设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培养其健全人格。

2.2强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高校在专职人员的配备上已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由于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兼职教师比较匮乏。以课程建设和讲课竞赛的方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逐渐形成科学的制度和评估体系,重点鼓励青年教师致力教研,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2.3利用“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日等主题活动,提升大学

生自我健康体验“5•25”是取其谐音“我爱我”之意,意思是作为大学生,应该学会爱自己,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目前,大多数高校已将五月启用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创意新颖。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广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增强心理保健意识,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并在活动中认真学习体会,真正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作者:辜垣尧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毕存箭,张凤.学生管理工作在构建校园安全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才智,2015(13).

[2]张国柱.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网格化———北京农学院为例[J].安全,2015(11).

[3]沈少虎,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校园安全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山西科技,2014(5).

[4]陈云芳.控制理论在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2(12).

[5]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陈楚瑞,耿永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研究———以“5•25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5).

[7]吴晓燕,余东芳,潘柳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广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

[8]戴兴玉.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施途径[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王银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