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摘要

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文章通过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从教学、活动、咨询、危机干预四个方面探讨了艺术类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1艺术类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艺术类高职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层面,由于艺术院校独特的校园氛围和艺术类学科专业特点,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带有明显的自身特性。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学艺术的学生通常家境殷实,独立意识强烈,崇尚艺术自由、行为自由,性格开朗,喜爱交际,喜欢表现自我,勇于尝试,相对而言就业压力也没有非艺术专业学生那样大,应该鲜有心理问题。一些以艺术生为调查对象的研究中也确实发现艺术类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青少年常模。但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类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也正在逐年提高:情绪化、个人主义倾向、集体意识薄弱等不良心理,学习上重专业轻文化的不良观念,以及社会实践中接触负面现象形成的错误的功利化、实用主义的不良思想正在侵蚀艺术类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如果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正向引导,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冲突,进而影响到艺术类高职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才能构建更加适合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通常采用“灭火式”做法,注重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治疗,这是在短期和小范围内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非常有效的方式。但从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首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挖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略显乏力:艺术类学生一来表演性较强,喜欢把心理问题隐藏起来,异常语言行为等也很少表露在外;二来他们把艺术史上一些心理异常的艺术家视为偶像,在行为与创作上刻意模仿这种病态心理与病态思维,使得艺术高职生的真正心理状态很难被识别;其次,艺术类高职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若过多地关注弥补工作、忽视对大部分学生的正向心理促进,则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中“因小失大”。艺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着眼于建立一个以促进与发展为主、咨询与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重点针对艺术类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帮助其开发潜能和优化心理素质,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使每一位艺术类大学生都能掌握并能有效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应在艺术类高职院校提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构建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根据其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扫除正常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从而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重视大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已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艺术类高职院校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是高职院校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方式。从发展性模式出发,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有其自身的特征。从教学目标来看,艺术类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把优化艺术高职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使命。从内容设置而言,艺术类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在内容设置上要符合艺术高职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心理特点,从成长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心理发展阶段所关注的问题切入,探索适合艺术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标准化、模块化、规范化。例如,自我意识与发展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求职心理等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注重形式和资源的多样化,探索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施教者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浸润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动转化状态,向更深层次的活动课程和体验课程方向发展。例如,利用校外机构资源开展生命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专题活动;开展感恩课堂,情绪体验课堂等分享式体验式课堂。

2.2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

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以发展为目的开发专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针对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心理特色活动。例如,每年以“525”活动月为契机,开展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竞赛;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每年秋季针对全体新生的入学适应性问题开展提高适应性、协调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等。形成制式化、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活动模块。其二,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打造艺术特色心理健康活动品牌。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方面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在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完善个性发展。例如,结合专业艺术特点,开展诸如“实践大舞台”“心理健康宣传画汇展”“心理健康摄影比赛”“心理剧展演”等贴合学生专业兴趣的活动,在实践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种模式还可以充分发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专业系的自主作用,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常新。

2.3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注重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忽视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个案及团体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对以往关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艺术类高职生的个案咨询以短期咨询为主,且多是发展性问题,主要涉及人际关系、生活规划、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等。要切实完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体系,在个案咨询方面,需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的教学及心理咨询水平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有效的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及发展障碍;在团体咨询方面,根据艺术类高职生的共性发展性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辅导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另针对学生需求,还可拓宽咨询渠道,进一步利用院级心理健康中心网站,微博、社交工具等,让学生可以更加及时、便捷地寻求心理援助。

2.4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体系建设

艺术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的作用。成立院级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有效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的正常开展,负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人员、经费、设施、培训、宣传等问题的落实;设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使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机制化、常态化。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微博、社交网络(如心理健康微信群、QQ群),配合传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折页、宣传灯箱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求助意识;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培训,充分发挥院系、班级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联络员等的作用,通过日常观察、交流等手段,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要注重反应迅速,处理得当,制定适合的干预方案,有效对待处于不同心理危机事件中的当事人。一旦危机事件不幸发生,要及时进行事后干预,对危机对象周围受到心理影响的同学,特别是已经实施了自杀行为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另,根据笔者在艺术类高职多年心理危机处理经验,心理危机学生背后,往往或隐藏着同样存在心理危机、心理问题的家长,将对家长的干预引入危机干预体系中,重视对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及有效引导,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在及时化解危机、解决危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防止危机事件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张丛丽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门学泳,雷虹.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45-48.

[2]张明霞,李桂凤,李颖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理论模式与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8):104-107.

[3]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5):1259-1261.

[4]史琼.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11-113.

[5]宋超,等.大学艺术类本科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及对策分析[J].华章,2014(13):162-163.

[6]张甜.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