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嗓音疾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教师嗓音疾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我院五官科在全社区中小学教师中开展预防嗓音疾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健康教育路径指引,指导教师正确发音、纠正不良的用声习惯、避免接触粉尘、及时就医治疗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教师健康教育前后对预防嗓音疾病相关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嗓音疾病发生率从干预前的53.33%下降至干预后的31.67%。结论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对预防教师嗓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嗓音疾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门诊嗓音疾病患者大部分是教师,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炎症状,发病原因与其职业关系非常大,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天天与粉笔扬尘接触,以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得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发生急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容易出现嗓音障碍影响工作。因此须加强教师嗓音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我院五官科于2017年对辖区内中小学教师开展预防嗓音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现将本次活动的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全体临山镇中小学教师:临山镇中教师92例,临山二中59例,临山镇校61例,湖堤小学28例,共240例;其中男96例,女144例,年龄在25岁~60岁之间。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干预前后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教龄、教时,预防嗓音疾病的知识、态度、行为。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教师独立完成,回收有效问卷238份。

1.2.2干预措施

由教辅室和我院五官科组织,邀请市姚剧团的声乐老师开展“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培训课;余姚人民医院及我院五官科的健康教育人员开展预防嗓音疾病专题知识讲座。采用间接喉镜直接观察法,在教育前和接受教育后半年对教师进行喉部检查,将教育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后教师对预防嗓音疾病相关行为形成率比较

健康教育前后教师对预防嗓音疾病知识、态度、行为有了明显变化:预防嗓音疾病相关行为包括科学用嗓,合理用声,将教师上课长时间在高声区,用嗓时间过长,或者已经得了咽喉疾病仍然过度用声,经常清嗓子,喝酒、咖啡及刺激性食物,吸烟(包括被动吸烟),乱吃嗓音保健药列为造成嗓音疾病的高危行为;将有嗓音问题及时到专科治疗列为嗓音疾病的保护行为。健康教育后教师造成嗓音疾病的高危行为形成率明显下降,保护行为形成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干预前后嗓音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对240例教师利用间接喉镜直接观察法进行咽喉部检查:干预前共检出嗓音疾病128例,占53.33%,其中咽炎患者109例,发生率45.42%,男40例,发生率41.67%(40/96),女69例,发生率47.92%(69/144);检出喉部病变者19例,发生率7.92%(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慢性喉炎、声带麻痹、会厌囊肿)。对检出的嗓音疾病患者采用药物、手术积极治疗,健康教育干预半年后再次体检复查共检出嗓音疾病76例,占31.67%,其中咽炎患者65例,发生率27.08%;检出喉部病变者11例,发生率4.58%。在健康教育前后,教师嗓音疾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5,P<0.01)。

3讨论

据教学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造成的。教师的嗓音保护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但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1]。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本次嗓病健康教育活动从这一现状出发,请专业的声乐老师传授发音技巧,提倡“科学用嗓,美化声音”,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使教师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有效降低了教师嗓音疾病的发病率。教师出现与嗓音有关的疾病主要包括咽炎、喉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声音可恢复正常,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部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分泌物附于喉腔,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以往教师们对嗓音疾病不够重视,极少就医。本次通过喉镜检查,及时发现嗓音疾病,接受正规治疗,再采取科学用嗓,使长期饱受嗓音疾病困扰的教师们得以解脱,使其深深体会到掌握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是教学生涯的重要必修课。

参考文献

[1]李礼,何静,白洁.浅谈职业教师嗓音问题的现状、影响因素和保健措施[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6(2):102-103.

作者:胡银萍 单位:余姚市临山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