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论文(10篇)

化学教育论文(10篇)

(一)

一、捕捉身边化学,感受化学魅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好奇心是认知内驱力的重要因素,是人的一种本能,学生的求知欲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化学,只要我们稍稍留意,化学无处不在。教学中适时捕捉身边化学,利用化学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动的语言、语气,贴近学生生活,能有效地让“生活”进入课堂,让生活情景与课堂融为一体,引领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分析、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新课本中偏、难的内容虽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抽象内容还有不少。如何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入手,巧打比方,从而使深奥的道理变的浅显。如对科学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时,就是通过列举几个生动的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新课程的改革中实验的改革正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进行。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的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如:讲酸雨的危害时,由于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够显现的,所以,学生无法对酸雨对自然界的危害产生强烈的感受。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溶液来代替酸雨,安排酸雨危害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对金属、大理石和蔬菜叶子等物品腐蚀的情况。实验将酸雨的危害进行了有效放大,实验中,在学生的视觉关注下镁带、大理石被侵蚀着,新鲜的蔬菜叶子在溶液中慢慢变黄、变黑等现象无一不使在场的学生受到了触目惊心的震撼,经过这样一个极为成功的体验性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酸雨对我们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这一事实,产生对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愿望。

二、营造生活化学,构建平等交流的平台

营造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课堂中重温生活、感受生活,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我就和学生聊起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火灾,关于火灾的起因、火灾的控制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后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都是学生应用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信息互相交流

(1)选择一处公共场所调查消防设施的品种、数量以及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2)对宾馆、住宅楼或学校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

(3)对近年来所在地区或更大范围内重大火灾的成因、损失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消防队员采用的具体灭火方法等自由选择一项进行讨论交流。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甚至有的学生课后到附近的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以前学生进商场都是为了购物,对商场里是否有消防器材、有哪些消防器材并未关心过),通过实地的考察,有了实际体验,增强了消防意识;还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查到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火灾的情况、一些常用的自救方法等。这样加深了对课本知识在理解,也便于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的交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内容,我想尝试常用“每课一讲”形式,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介绍同期生活中有关化学的事或事物。欢迎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独立的意见,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际应用。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拓宽学生教学活动的范围,使每堂化学课都是“生活”,让学生在好奇心下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延伸和升华,同时也体现了“生活———化学———社会”这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夏正军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二)

一、我国化学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我国在化学教育的课程改革上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但是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让有较大的差别。我国化学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教学的方式依然是采取自上而下的传授式教育为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创造力不活跃。主要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同时,由于缺乏优秀的讲师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仪器,以致使化学教育内容愈发落后陈旧,无法和当前的发展和最新成果接轨。教学的内容主要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资源的不足和课时的安排不合理。我国化学教育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往往不到化学教育总课时的1/3。大部分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仍停留在纸张上,缺少实际的操练和体验,就更谈不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此乃最大的弊端之一。我国化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造成了依然是以简单经济的实验为实验课程的主要设置内容,对于一些复杂,耗材较多的实验,根本无法开展或者无法设置。造成了我国学生在实践感官上和国外的学生相比较,眼界的开阔性大大受到限制。学生们一般只能按照指导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像走流程一样完成毫无意义的化学实验,而根本没有机会自行设计实验,思考实验过程等机会,这对于我国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国内外化学教育方式的比较

我国化学教育在实施方法上,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理论传授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追求分数的考核。而国外注重的是创新型的思维和个人对学科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化学实验设置方面,国外注重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完成个人的创造性思考过程,并投入较多的资源在实验器材和资源在实验课程上,实验课程与理论不完全挂钩。中国的化学实验教育模式是,将实验当成学科分数考核的一部分,学生的学部分是追求分数,而不是培养兴趣。由于教学资源的紧张而造成的实验器材不足,不得不采用较为简单的实验过程为主。

三、小结

取长补短,一直是我国教育方式的发展和取舍的方向。由于我国国情和长久以来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和国外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不尽相同。在提倡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前提的教育方式下素质教育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才储备的战略性规划。虽然国外的以创造为引导的,以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化学教育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经验。但是在基础普及教育上,却存在着科普工作滞后,学生整体化学理论知识掌握率较低的情况。因此并不能一味地照搬吸收国外的教育模式。我国的化学教育模式虽然依然没有脱离过往填鸭式般注重知识背诵的教育模式,重记忆、轻实践、注重考试分数的现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制约学生化学创造力发展的,并非完全是单一学科教育模式的责任,而是中国整体教育制度的制约所造成的。另外,我国采取的这种化学科目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体受教育的学生的科学普及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对于整体的素质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并非一无是处。展望未来,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到最后都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这些说到底都是科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较量,我国在教学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在化学教育方面,可以大胆引进一些外国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试点探索和教学改革,以此来推动我国化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改革。

作者:胡金陵 单位:井冈山大学小学教育师范分院(吉安师范学校)

(三)

一、进行活动的教学

在高中的化学教育中要积极的进行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教学活动主要的形式为学生的活动,要求教育的形式具备实践、教育、操作以及创造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自主的进行思考、探索、实践以及参与,使学生的发展能够朝着综合全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活动的教学结合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动起来,使教学的内容能够活起来,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充分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探索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的模式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发展问题探究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新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知识的框架进行未知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进行问题的探究,对于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的发现问题、将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教师与学生共同将问题解决。在这种教学的模式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经历获得实践的知识以及经验,对学习的内容会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可以将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框架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是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不是教学的过程,这种新模式注重的是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可以主动的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假设以及推测,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探究合作的模式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发展探究合作的模式。这种教学的新模式充分的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模式中教师占据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合作,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决,获得新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这种模式的主要步骤如下:

1)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的组长。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在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同时各个小组针对疑问进行合作探究。

3)针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各个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

4)通过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之后,依然解决不了的疑问,与教师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将疑问解决。

四、总结

从目前高中化学的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依旧是传统的模式,同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被强化。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了化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探索教学的新模式,积极的发展问题探究的模式以及探究合作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具备全面的素质,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本篇文章针对化学教育的现状,提出创新化学教育的模式,希望可以为化学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切实的提高化学的教育,促进化学的发展。

作者:王兰芝 单位:宁夏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四)

一、环境教育的可操作性

(1)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最紧密,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直接由化学知识来解答,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也主要由化学知识来解决。化学课堂教学是加强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大学环境专业就是以化学为基础,需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

(2)中学化学教材目前涉及环保的也很多,例如人教版的课本中有“开采铝矿对环境有何影响、分析酸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轻酸雨的危害的措施”的思考题,亦有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直接有关的篇章,中学生通过自学或老师的讲解,既可以拓宽知识面,亦可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3)化学实验课是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好地方,从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减少废物的排放、微型实验、排放废物的处理这几个方面入手,学生直接参与,每一处的细节都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

(1)利用现有教材的相关知识内容,联系实际。例如,在烷烃性质的讲解过程中,己烷是液体,沸点不高,能溶解油类有机物,比大家熟知的乙醇挥发性要强,因此2011年苹果手机中国供应商在手机屏幕生产中用己烷来清洁表面,但导致了一百多名工人中毒生病。这样学生既知道了己烷的物理性质,也知道了其对人的健康有害,也知道了手机、电脑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不环保的环节。吕芳芳等人对“硫酸的制备”教学设计就很好,利用身份的转换从不同的角色对环境进行保护,例如受害群众可以说什么,环保局长因该做什么,硫酸厂厂长应该做什么,市长应该做什么。

(2)利用时事进行化学与环境教育结合。例如最近江苏决定沿江8市今年11月1日起执行汽油油品升为国五标准,为什么?首先要知道汽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燃烧后排放物中含有哪些主要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采取这样的措施对环境的保护有何影响?例如今年五月份广东镉大米事件,为什么引起人们的担忧?再如国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计划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们的一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后果,以及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正在采取的措施。

(3)利用人们不健康的行为习惯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抽烟,烟丝燃烧后可放出几千种有害的物质,既影响自己也影响别人的健康;例如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塑料外壳发热表面会产生有毒有机物;例如电池不能乱扔,否则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会污染土壤、水体,还可以联系到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环境教育的对象既可以是群体,亦可个别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4)改进实验条件,从试剂减量、重复使用、尽可能密闭可控、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着手,不妨尝试放手让学生参与进来,想办法,出主意,优化实验内容和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样做一方面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学生参与动手才能体会到老师们对保护环境是如何身体力行的,此时身教重于言教。

(5)利用课外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与保护环境有关的作业以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例如,问题1:每到收获季节江苏省的干部们就赶紧通知老百姓不要焚烧麦积杆,但是这种情况还是不能完全禁止。那么焚烧积杆有什么危害?如何有效利用积杆?我们个人、家庭和企业分别可以做什么以减轻这种情况?再如问题2:长江的江豚数量仅剩下千余头了,如何保护这种美丽的动物?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查阅大量的资料,涉及的环境问题和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仅是化学化工行业,还有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汽车尾气排放,煤燃烧等。而分析、监测、治理环境污染的正是化学家。化学家不但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所以最后,呼吁所有的化学老师,不要放弃任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机会,保护了环境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作者:胡立军 柳冬梅 单位:江苏扬州市树人中学江苏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五)

一、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的成分仍然占着主导地位。在九年级化学中,许多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学中创建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保持浓厚的兴趣下,以极佳的状态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运动的水分子》《水分子的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状态,原子如何构成分子形象而直观地模拟出来,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分子的构成、分子的性质、原子构成分子、原子构成物质。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简单明了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让学生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

二、运用多媒体,展现实验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鲁教版2012新教材九年级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二)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操作介绍,整个教材引入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天地、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充分运用FLASH课件,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仪器用途、操作要领、反应原理、装置的组装。为学生亲自练习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加深印象和理解。我市从2002年起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升学考试,在每周只有三节化学课条件下,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实验操作复习,显然教学时间仓促,也不合时宜。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对已做的实验进行回顾、演示,这样既取得了系统全面的复习,又节约了时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多媒体通过交互功能,有效地实行双向交流,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它把教师、多媒体、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活、教精学生,又促使学生乐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然状态和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具有严谨性、多样性,增强了化学课堂的容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境地,能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诱发学生独立、灵活、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四、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做到“讲、练、评”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通过交互式的课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做到每类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还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对知识点的讲解、剖析和师生的双边交流上,学生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多媒体融入化学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优势与不足长期并存。化学教师要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去提高信息技术,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寓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与传统化学教学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魏俊丽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六)

一、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培养师生双向交流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被动的接收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不能够从跟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面对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肯定不能够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即为老师不在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学的的引导者,老师应当努力创造环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目前教学课堂上的问答式模式不属于真正的课堂双向交流。双向交流的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公的交流,共同开发思维。老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应当保持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学习,从而使得学生不在害怕老师而沉默不语。应当让学生充当课堂上的主角,有老师的引导进行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双向交流课堂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之上,;老师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的提问。此外,老师还必须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和气氛调节能力,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自在的课堂中学习知识。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加强实践创新锻炼

当代学生面对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才能够真正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因此,当代高中化学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兴趣闲的日益重要。探索性学习几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扬新时代学生的自主性。创新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限于课本上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当代学生的学习精神。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不断地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并有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是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在课堂上成功的实施必要前提。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重要的一部分既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多彩的世界即是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实验课堂上由老师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相互探讨,独立的去完成实验的操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报告。当学生的试验完成后,成功的喜悦将让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性学习充满了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倡导和实践创新的锻炼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使得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成功的完成实验,因而对化学课程失去的兴趣。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对于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认真指导,尽量防止这样情况的发生,试验后,对于失败的同学进行劝解,让他们即明白科学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又能够不让他们失去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与总结

经过对于新课改环境下高中化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将成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上的主角,而老师应当适时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尽快的以主角的身份融入到新形势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师生建立平等交流平台,以民主、和谐、轻松地教学氛围让学生不断地进步。同时,新形势的教学任务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掌握广泛的教学内容知识和社会上有关化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孤单乏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快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作者:袁廷香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七)

一、化学与生命的关系

“把生命理解成化学”这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Kornberg教授1982年10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建校二百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主题。他认为“生命的许多方面都可用化学语言来表达”。“这是一个真正的世界语,它是连接物理学与生物学、天文学与地学、医学与农学的纽带”。虽然,近年来的化学成就被某些以化学为基础的领域的成就所掩盖,甚至个别地方化学被妖魔化,但化学学科自身的魅力决定了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淡化化学的思潮终将会通过科学的发展消除,人们也会给予对化学的理性思考。有机化学是生物物质的化学,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代谢,构成了生命运动的基础,有机化学和生物学的密切结合推动了生命科学的有力发展;无机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渗透,形成了一门边缘学科——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研究生命过程的生物化学,其发展最终目标是要解析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体的微观结构,体内生化反应机制及复制生命体器官等,它们的研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医疗和健康。因此,随着人们其他生活条件的改善,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1世纪“化学是中心科学”,著名化学家徐光宪也认为:生命领域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四大课题之一。

二、医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的内容与方法

1、从化学的角度渗透——认识生命的存在从元素的形成,到生物的进化过程,无不表明生命的分子基础主要包括: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从化学角度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存在及意义,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如,利用元素周期表向学生传递化学与生命信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它揭示了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自然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110多种元素中,人体内就有90多种,“无生命”的无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对每一个有生命过程的人体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科学实验结果表明,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同一族内自上而下,元素的毒性增加而营养作用减弱,从而提出了化学元素对生物真核细胞的作用与元素周期律密切相关的论据。不同元素特性各异,即使同一元素,对人体也有利有弊。

2、从化学发展史中渗透——充满对生命的关怀

绪论课上充分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发展史丰富资源,一方面让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命,珍重和爱惜生命。如,从古代及中古时期提出的为医治疾病制作药物、中国的炼丹术,到近代化学时期的N2O麻醉作用及乙醚、普鲁卡因的相继被发现,再到现代化学时期新型磺胺类药物的制备、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无不揭示化学与生命的相互作用规律;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让学生认识人类第一次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无生命的物质转变为有生命的物质;牛胰岛素、活性蛋白、血红素和核酸的合成为生命物质的合成和探索生命科学提供了发展方向;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让学生感知生命发生过程中有如此复杂的化学变化机制,认识生命本质。

3、从化学平衡中渗透——感知生命过程的神奇

人体是一个敞开的内环境稳态系统,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生命体系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无数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相互联系,动态调控生命过程,其中包括多种复杂的代谢平衡因素。通过让学生了解体内的一些主要平衡体系,让学生认识生命体的神奇,感知生命过程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牙釉质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在口腔内存在如下平衡:Ca10(OH)2(PO4)65Ca2+去矿化再矿化(aq)+33PO43-(aq)+OH-(aq),当糖吸附在牙齿上并发酵时,平衡将会被打破,产生的H+与OH-结合,平衡向右移动,牙齿被腐蚀;使用含氟牙膏时,沉淀溶解平衡发生转化5Ca2+(aq)+3PO43-(aq)+F-(aq)Ca10F2(PO4)6生成的Ca10F2(PO4)6比Ca10(OH)2(PO4)6更难溶,有助于防止牙齿腐蚀。

4、从绿色化学中渗透——理解对生命的保护

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品使用不当对生命引起的负面作用,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如,在有机化学反应教学中,结合生命过程学习自由基反应,并且了解自由基对人体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临床上广泛涉及到炎症、肿瘤、衰老、血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肝、肺、皮肤等病变,与自由基损害有密切关系[7]。让学生认识到自由基是把双刃剑,生命本身具有清除多余自由基,维持正常自由基平衡的能力,但一旦失控,就会给生命带来伤害。让学生从自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绿色生活方式,拒绝抽烟,不乱用药物等等,以消减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增强自身免疫力。

5、从化学专题中渗透——提高生命的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健全,才是健康的人”。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权利,了解人的健康程度与饮食有关,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平衡营养观念,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健康的人。如,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正确加工、合理饮食习惯,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等,让学生学会合理膳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6、从化学实验中渗透——激发对生命的热情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生命教育,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通过情感教育目标让学生体验化学物质的结构美、功能美、表现形式美,感受化学品带给人们的生活美、生命美,激发学生爱惜生命,敬畏生命,自觉抵制危害生命的化学品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如,对于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牢固掌握实验注意事项,防止实验事故发生,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在实验中感受安全的重要,生命的脆弱,增强安全意识,爱惜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7、从化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渗透——提升对生命的理解

生命过程是无数个化学变化的综合表现,化学在为人类对生命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使用不当甚至对生命产生伤害。如,打开网络很易搜到的: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毒生姜、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双氧水凤爪、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等等,人们这些在食品中完成的化学扫盲,对生命是一种蔑视,对人格和人性是一种悲剧。通过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提高化学素养,学会用化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解决问题,懂得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教育实践。医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要把生命观念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仅从课堂教学上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仅从单学科的教育渗透中去努力,效果虽明显,但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也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长期持久地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发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八)

一、与就业发展方向结合教学

中专的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发展导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谨慎安排教学内容。在学生有就业需求时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知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综合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动手实践课。将理论课与实践实验课有机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要因为仪器贵重、性能复杂而不敢去碰,高科技的产品要损坏也是需要高科技的。有些老师在带实验课时经常会说仪器很贵,小心点不要弄坏,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里负担,有些在操作上不过关的同学会选择让操作能力好的同学代为操作这些仪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的情况下毕业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有欠缺,不是我们想要的培养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大胆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自己所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规范的化学思想

社会是发展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知识是会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时时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知识,中专过程中所学的化学只是整个化学领域中很微小的一部分,在学生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学校里学的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可以自学,时时接受新知识、时时进步,所以在学校中培养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里只是一个师傅领进门的过程,在工作中的自主学习才是个人的修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于个人的修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规范化的实验思想,比如正确的使用实验器材,精准的记录各项数据,规范的书写实验报告。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会为了方便,吸量管不按正确的方式读取示数,容量瓶、量筒等不按正规方式清洗,这些虽然对于我们已经成熟的课堂实验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这种不谨慎的态度会对以后工作中的实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工作过程中的实验都没有现成的具体数据可以用,需要一步步摸索,每一步的摸索都是整个实验结果的铺垫,一个数据的不准确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准确性,当将这一记录不准确的数据投入生产运用将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三、对于中专化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使学生适应我们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改革的过程没有一帆风顺的,但对于教育我们经受不起失败,一次失败的教育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损失是旁观者无法理解的,所以对于中专化学教育的改革应慎之又慎。做好改革前期的市场调研、改革中期的方向纠正、改革后期的成果总结。先做好改革试点建设,再全体人员投入改革,并建立改革委员会,确保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学生的前途容不得我们的半点马虎。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叙述,中专化学教育改革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是势在必行的,主要通过学生、教育部门、社会三方面来执行,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教育部门,是整个改革过程的纽带。在改革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建立全新的知识结构,培养规范的化学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行胜利 单位:上海石化工业学校

(九)

一、分析我国高职化学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

新背景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化学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仍然不能使实践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组织的实践活动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计划也没有达到期望值,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化学实践教育缺乏创新元素和创新手段,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职化学实践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是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提出相关策略来推进化学实践课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增强高职化学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师生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在化学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和课下的“主持人”、“主导者”,教师扮演引导和辅助的角色。教师通过不同的引入法将学生的思路带领到正题上,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发展空间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与平等、严肃而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便有利于化学实践课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和爱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质疑,提出疑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耐心、诚恳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不能打击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和自信心,积极与学生共同讨论。

3、教师精准引导,组织多样化的化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成果,挖掘学生的智慧,组织探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的。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都要全面把握,因此,要求教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实践活动,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依据学生的基础、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例如,合作交流学习,或者分组探究,这类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学生在探讨和商量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寓教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4结语在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采用创新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和教育目标,不断完善我国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社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作者:毛红丽单位:湖北省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十)

一、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化学命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那样既浪费了精力,又增加了学生负担。教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也是缺乏思维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它能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而善于构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作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缓慢,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意各种解法,多启发诱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学生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二、统筹全局,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把视线盯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应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高考化学试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了典范,给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就要狠抓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落到实处。

作者:陈延彬 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