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分析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分析

表面上,语文综合性学习似乎是一个什么东西都可以朝里装的箩筐,内容纷繁错杂,毫无主题可言,实际上各类学习资源的整合必须指向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各类内容的整合只是一种手段,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采用的特殊方式。

一、学习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

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过于强调以书本为本,过于依赖语文教科书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也就是说,教材只不过是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参考,全盘照搬是绝对不妥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照搬教科书,势必会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教科书所划的小圈子当中,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难以达到自主学习、开放学习的效果;其二,教科书上的例子未必适合所有学生,不考虑实际情况地照搬有可能适得其反。如《宇宙的未来》一课对于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要求较高,如果学校的条件较差,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网络资源,只凭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云里雾里,不知到底学习了些什么。2.对综合性学习理解不透,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引入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要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能将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将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其他学科的学习场所。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不管什么都可以拿来当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主要目标的偏离。如有位老师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对《死海不死》一课进行了设计,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对死海的方位、相关趣闻做介绍,还专门引导学生用食盐和鸡蛋做了浮力实验,而真正让学生阅读、讨论和感悟的时间并不多,以致有些学生一节课结束仍未明白文章的文体。如此课堂,哪里称得上语文课?因为执教者已经忘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保证其“语文”的属性,必须坚持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作为出发点,切不可过多地讲述其他学科的知识,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3.对地域特色认识不足,学习资源的开发不灵活、开放性差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学校所处地域有极大关系。通常来说,大中城市的高中生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他们的阅读量和信息量都要比县城和农村高中学生大得多,因此其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县城和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一提到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就心中犯难。在他们看来,综合性学习资源似乎只局限于图书阅读、网络浏览、参观考察等形式,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难以进入他们的视野,而实际上这些资源更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同样存在三个问题。

1.教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定位把握不准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容易认为自己是活动的主持者,或者认为自己是整个活动的旁观者。在一些老师看来,没有必要给学生的学习、讨论和分析提任何建议或意见,即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了错误,也应任其自由发展,不应对活动的发展节奏和方向加以控制。教材中对于各个综合性活动都说明了主题和大的活动方向,但是并没有给出细致的、具有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和实施过程。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容易的就是活动主题的确定。但是当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又没有老师加以指导时,学生就会感觉手足无措,甚至出现了错误不自知,仍自顾自地向前走。

2.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利用显得过于随意

与阅读教学相比,综合性学习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调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活动当中的展示和发展,使之在与人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胆识、增长学识。而且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开放性更强,教师的监督、检查更少一些,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敷衍了事,甚至完全不按活动要求来进行学习。如此一来,活动质量便难以得到保证。要克服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全程参与综合性学习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学习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并及时纠正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过于重视活动的表面形式,课前准备不足

在实践中,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利用多数有令人欣喜的教学形式,但课前准备普遍不充分。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之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变得特别忙碌,需要去图书馆、阅览室和微机室查阅资料,然而回来后,所有的资料都是“一剪一贴”(将收集到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墙报等)完事,有些人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综合性学习案例来交差。在进行学习汇报时,每个人都洋洋洒洒,似乎有说不完的收获,而实际上却无一不是“舶来品”。综合性学习有时需要师生走出教室和校园,到社会上去搜集资源,需要提前与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取得联系,需要准备相关的物资,这难免会让某些师生感到烦琐。于是他们便关上教室的门,来个“闭门造车”,然后将凭空想象的理论拿出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如此“活动”与不活动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考虑怎样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及如何确保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实实在在、有声有色,让学生确有收获。

三、五点建议

1.以教科书为依托,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优化学习内容

从目前来看,教科书仍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源。教材编者特别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地方文化调研、情景剧表演、辩论比赛等,如果只是将这些内容简单地当成课下作业布置下去,就会显得枯燥、生硬。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教科书,对编者的设计进行挖掘、引申、整合、抽象,就可以形成生动、具体的综合性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亲自调查分析、交流研讨、展示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2.以生活为源头,拓展学习内容,展现生活内涵

生活是一切教学资源的源头,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渠道。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共同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对于综合性学习来说,生活就是课堂教学之外的一汪“活水”,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使其更具活力。大自然中有着无数神奇有趣的现象,社会生活中也有各种热点事件,即便是我们身边也时常会出现各种议论话题,这些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资源。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讨论,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自然和生活的内涵,对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3.师生共同参与,坚持分类指导,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可以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共同完成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加活动、进行探究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关照和鼓励,切不可袖手旁观;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择机给其布置特殊的学习任务,使其有更好的发展。从笔者的实践来看,小组合作是综合性学习最好的活动方式之一。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根据其个性和学习基础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五到七个活动小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鼓励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挖掘地域资源,延伸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全国各地都拥有独特的社会、自然和人文资源,这都是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家乡并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地域,更寄寓着人们的文化认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人文文化和自然景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对其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们应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适当地设计一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课堂教学组织的实践活动。比如“家乡风景胜地探访”“方言的特色与保护”“与家乡有关的古诗词欣赏”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

5.巧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消除时代隔阂

目前,网络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不例外。网络资源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特点,借助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驰骋于古今中外。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挥网络的优势。如在《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得与香港回归有关的新闻,使其对香港回归的时代背景、舆论状况有更为清楚的认知,这样他们对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校园内的课堂,又要合理利用社会大课堂和自然大课堂,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合理设计、有效利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周华飞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