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8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用(8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翻转课堂应用

摘要:

翻转课堂的出现给高中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创新与变革。教育机构从发展的角度考试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探究。翻转课堂的出现既有它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情况,并且归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落实教学活动,加强课堂管理和利用各种辅助工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素质教育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科目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尝试活动,以期通过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式来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翻转课堂的出现可谓是现代教育上的一次实践的革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翻转课堂的实质和意义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出自英语"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师生的地位一直是沿用的传统的模式。而且社会上一直存在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认识。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那么就要重新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契机来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的发展,培养个性特色,养成应对未来生活的技能。而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来讲,翻转课堂就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尝试。虽然我们目前仍然在实践探索之中,但是这一模式实践之后将会带来教育方式和技能的革命性的转变,为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内容和发展契机。

二、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情况

我们的教学实践都是有“育人”的目的。在现代高中教育中,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的教学内容,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需要我们去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概况

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需要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我们将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是单纯的掌握和了解这些内容将耗费我们大量的课堂时间。那么,我们就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且将终身学习的观点贯穿到我们生活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高中生需要在现代技术的辅助下形成较好的自学能力。做到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兼收并蓄、创新发展等。学生对语法、字词、常识等内容的掌握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交流问题。在表达方面的能力更强。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内的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也从知识的积累转向了技能的把握。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

2、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问题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也是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有点时候甚至直接颠覆了教学目的,导致了课堂的涣散。

1)教育实践的落实不够

我们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和我们的具体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步骤的安排是为教育目标而服务的。在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目光落实到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了学生技术能力的掌握。这就让我们的教育缺乏实践性。比如屈原的《湘夫人》的学习难度比较大。但是在高一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离骚》一文。屈原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就教会学生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以后,在高二的学习中完全可以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如果还是一味的将目光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那么就可能因为知识的重复率高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如果知识内容太广又会让学生耗费大量的实践。如此,这就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积累之上,导致了翻转课堂不能形成固定的发展趋势。也浪费了我们的课堂时间,并且教育效果不好。

2)教师的指导不足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很多的教师会将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但是,他们习惯性的在课堂管理上放手,将整个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虽然这一做法并不违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不现实的。因为高中生的自主性增强,但是仍然不能完全兼顾自己的行为。无法保证课堂纪律的正常,也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教师必须要严格的把控整个课堂的秩序,多方面的调节课堂的气氛,维护课堂纪律。

3)受到学生实际水平的限制

全国各地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不同。在进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的时候就会受到这些方面的限制。这些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换位思考,规避这些弊端。

三、利用翻转课堂结构提高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措施

认识到了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去探究好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来尝试解决:

1、落实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前收集多种资料,进行比对。并且模仿他人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意放手,并且思想靠如何将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去。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给他们展示个人特长的平台,可以讲学习目标融合到学生的每一步的实践操作中去。教师必须由此进行创新的尝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促进教学实践的开展。

2、教师恰当的引导

在课堂实践之中,教师必须要有指导方面的计划。甚至可以发动学生互相的监督。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秩序,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的思想比较的单纯,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坚持以正向的激励为主,尽量的不要使用负向激励措施。

3、完善自主性学习辅助工具

教学工具很重要。虽然各地区的教学设备的配备上有不同。但是,现在的手机和电脑已经基本的普及。而且各个学校都设置了图书馆、阅览室等基本的教学条件。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条件和设备,引导学生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的。我们只要较好的运用了这一措施,可能会带来较好的学习效果。将高中语文的学习转向一种技能的掌握,提升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能力。

作者:程高辉 单位: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

参考文献

[1]董天宇.浅谈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外语文,2016,07:70.

[2]张宁.高中语文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实践[J].语文天地,2016,19:42

[3]张建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2:161.

[4]田洁.“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22:68

[5]张娟娟.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第二篇: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信息技术应用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教学领域内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重点的多媒体技术。我们就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怎样衔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展开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并非是万能的,唯有掌握宜的原则,方可使得语文教学获得实际效果,促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主动性。

一、营造生动有趣的意象、多元化的意境,培养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方式

依据认知学习的理念,人们的认知是受到外部形成的应激性和人们的内在心理活动进程彼此相互作用出现的一种产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认知的主体,促进学生显现出积极性,方可取得高效的效果。如何应用外部形成的应激性促进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进程,让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呢?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能够达成此效果。信息技术全新的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能够对文字所构建的意境做出栩栩如生的呈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其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有些时候,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搜寻教学知识效果更佳,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的内容时,我安排学生对相关图片和配乐诗歌朗诵进行搜索,对下载的诗歌朗诵进行模仿,在课堂上每一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个学生进行表演。学生通过风格迥异的诗歌朗诵对于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显现意境进行领悟,并运用不同的flash课件营造自我的内心意境,领悟诗歌背后唯美的画面。如此一来,可将枯燥乏味的讲授幻化为一幅缓缓流动的灵秀画面,让学生在感知特有的意象魅力之时,能够深切领悟诗歌的唯美意境,从而产生了想要背诵的想法。尤其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的是以艺术的形式赋予学习内容勃勃生机,学生在学习了“处理声音与图像”、“制作动画”的技能之后,教师可安排其对任意一篇之前所学的诗歌所显现的意境借助计算机的“音乐作曲”或者是“描绘图像”,并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再评出相应的奖项。其中有一个学生制作的动画《桃花源记》,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与赞誉。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实验数据显示:通过有效的外界信息刺激,能够充分促进学生口、眼、手等多种人体感官的协同配合,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长期的巩固。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二单元中有较多的课文是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的,可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动脑之后牢固掌握相关知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而更加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二、应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语文作为具有宽广阅读视界的学科,应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了解和存储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教师应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引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信息量、较快的更新速度,计算机能够容纳海量的、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资源,而计算机的高智能化技术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在线学习。首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信息。例如在讲授《滕王阁序》一课时,当讲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句意,可应用信息技术增加“阮籍的酒与泪”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认知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深刻理解阮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际遇,从而感受作者王勃想要取得一番成就的人生理想。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安排学生依据语文教学内容搜集和归纳相关资料,有效衔接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与技巧”之后,我们可简化语段,用关键词进行练习,使学生较快地获取网络信息,提升学生快速掌握文章主题的能力。最后,应用信息技术来教授知识,学生不能适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字形的内容时,我将过去十年间高考考卷中出现的最容易产生混淆的字在计算机上显现给学生们观看,并安排学生朗读几遍,可是几天后学生就遗忘了,这是由于计算机呈现的知识,未能如同纸质资料能够经常性地阅读记忆。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做好教学设计,如应让学生经常性记忆的知识点,可借助纸质教学资源进行讲授;播放课件时,注重学生的反应,可适时提醒学生做笔记,且播放课件应简约化。

总之,我们需要明晰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但仅仅是辅助性教学方式。不可使其居于语文学科之上,应客观认知其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唯有如此,方可使其衔接语文学科,使语文教学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探索出既可以较好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可顺应教育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李斌 单位:庄浪一中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文学内涵

【摘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的文化水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文章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提高课堂文学意蕴,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涵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学意蕴;教学内涵;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规范教学语言,要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的吐词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文学的熏陶和培养,这样,才能将汉字之美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叹中华汉字的语言之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艺术。

一、提高课堂文学意蕴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其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薄薄的课本不能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囊括在内。为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传承中华文化,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升课堂内容的文学意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这不仅有利于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学的意蕴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语言呆板,教师以帮助学生获得优秀的成绩为教学目的,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背诵字词,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积极备课,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教学语言融入情、景之中,引经据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美化课堂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史铁生的生平,然后告诉学生史铁生创造这篇文章时的背景,也就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最后告诉学生《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然后再提问学生,让学生想象假如是他们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怎么面对,如何度过余下的人生,如何把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学生通过思考,能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从而珍惜生活。

(二)教学语言诗意化,提升课堂语言文学性

中华汉字意蕴悠远,其抑扬顿挫的语调让汉语有着和音乐一般的美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汉语的音韵美。让学生感受汉语独特的魅力,并且,充满诗意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有利于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自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而是应该先用气势恢宏的语调来朗读这篇文章,再一用诗意化的语言为学生介绍课文,让学生了解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是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充满诗意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意蕴,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

人文教学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和传授,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优秀思想,以及良好的文学修养的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理应为传承祖国文化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己任,将优秀的思想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例如,在学习《黄花岗烈士事略》时,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现在的生活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学生养成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要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奋斗,奉献自己的青春。

(四)教学与生活相接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也是如此。提高课堂文学意蕴不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用艰涩难懂的语言来教授学生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脱离实际生活,而是应该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教学生活化、形象化,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文学的意蕴,提高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味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感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例如,在学习课文《长江三峡》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与长江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见识到长江的气势,长江的澎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的文学意蕴。

总而言之,语言不仅是一个交流的工具,还是一门美妙的艺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这门艺术,用它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殿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还要把握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度,提高教学语言的文学意蕴,用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还要善用诗意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感受文学的魅力。教师不仅要善用诗意性语言,还要注重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防止学生脱离实际,成为一个只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最后,教师将人文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优秀思想,以及良好的文学修养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文素质高,道德品质高尚,富有文学内涵的学生。

作者:王芹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2】辛东梅.探析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5(06)

【3】荣艳玲.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意蕴的有效途径【J】.中学语文,2013(33)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研究新课标,挖掘新教材,研究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当课堂教学气氛处于和谐、自由、愉悦、民主的情况下,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是积极、主动、兴奋,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我们要针对学生们的心理根据文本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思路,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可以用多媒体、讲故事、音乐导入等等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去捕捉知识、了解文意,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设置一些相关的疑问,由此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和评价。当然,作为高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基础比较雄厚,有着一定的功底,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自己确立一个探究的方向。教师还应设置梯度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探讨,使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探究的机会。还可以多给学生设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题型,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的设置,一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被广大教师认可和使用,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不断发挥自我、个性发展。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自我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扬探究性的学习,允许他们自由发言,鼓励他们动脑、动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他们就能在知识学习的海洋里能够遨游。我们若是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大胆飞翔,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何尝不会提高呢!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少活力和生机,更不能有利于他们的创新成长。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问答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等教学形式,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会灵活地刺激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真正发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是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步入教学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投影、视频、音乐、课件等等优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学的效率。二是导语精彩化。导语设计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好导语,要使导语多样化和精彩化。比如在执教《长亭送别》时,我就让学生努力去联想自己熟悉的爱情故事,然后总结道:“从关关雎鸠的吟唱到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爱情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厢记》讲述的是富千金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而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便是其最精彩的一折。”学生听到这段导语后,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是学习自主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主,还原给学生主人的地位,让他们去主宰课堂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做好主导工作,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员。四是评价多元化。教学的评价不能以老师为唯一标准了,要体现出多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评价,也可以师生评价,还可以生生评价,以此增加沟通。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运用赏识教育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

作者:潘国良 单位:大安市第六中学校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效果

【摘要】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担负着国家基础性中华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担,我们有责任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富有成效,更有义务使我们的高中学生树立中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促使其积极学习高中语文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文化强国建设而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精神,科学执教去挖掘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最终,在这些途径的促进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迸发出其固有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教育文化领域也要进行相应地发展,以便于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精神阵地。另外,基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是高中阶段向高层次性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学习的转折点,其课堂语文教学活动的成败直接决定着高中生能否进入高一阶段担负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紧抓时展的脉搏,树立创新发展意识,积极剔除阻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发展的弊端,赋予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以科学的、系统的和新颖的方式开展,最终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在新的状况、新的理论和新的途径不断获得发展,这也是当代教育系统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与时俱进科学执教的必要性

1.时代性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现实性需求。当前,要求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时代性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现实性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以便于这种基础性教育活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并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导向和智力支持,从而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既定的和明确的方向引导下不断获得活力持续性发展。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未能够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性地做出课堂教学调整和革新,以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以使高中生明确自我的知识教育和思维培养的内容目标,从而确定一定的奋斗目标促使高中生能够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较高层次的教育体系中促使自己成长成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性和智力性支撑,最终使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调整和整合资源,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和合理的结构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2.新时期高中生要求成长成才的个人性自我诉求。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当代社会人才济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才辈出的压力更加强烈,反映在经济社会中就是社会岗位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使得高中生渴望成长成才以不断地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以便于通过高中这个教育阶段跳跃到更高层次的教育阶段促使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是高中阶段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课程,这就决定了其课堂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高中生的整体学业水平,也决定着高中生能否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继续深造学习。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明显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相符合的地方,比如陈旧的教学理念、僵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成为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拦路石。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以新的视域和教学方式来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成效性加力。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1.优化组合各个语文课堂教学要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辅助性工具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基础性要素,单一发挥某一个要素其作用比较小不能形成强大推动力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成效性,这就需要在活动中优化组合各个要素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挖掘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潜在活力和生机,以便于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浓厚,进而使高中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创造性吸收语文课堂知识,也便实现了教学的效果。

2.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的方式和路径来增加教学效果。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课堂语文教学活动的丰富和延伸,它以形式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彩化扩展了语文课堂教材的内容和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域,极大地调动了高中生的内在求知欲促使高中生深入语文教学活动中,以多途径和多思路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意蕴和艺术张力,从而得以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便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以多途径和多方式的形式来凸显语文教学内容,以弥补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进而增加语文教学效果。例如:高中语文教师以语文经典文化诵读会、诗歌朗读比赛、语文文化周、语文角等形式展开语文课外教学活动,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教学活动,高中生以新的高度和层面对语文教材内容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和解读,促使高中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学习不在局限于僵化的文字性的认知和识记,而是以鲜活的实践性活动得以获得,促使高中生获得全方位的提升,这正是顺应了高中生成长成才的个人自我诉求。

三、结语

毋庸置疑,高中语文教师随时代的发展而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秉承与时俱进科学执教,不仅是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反映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现实性需求,而且是高中语文教师应有的工作职责所应有之义,更是高中教育系统培育新时代人才的现实性诉求。只有高中语文教师抱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使命,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战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固有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够继续大放光彩,我们为之奋斗的有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路才能够得以早日实现。

作者:朱艳阳 单位:包头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大达.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6):162-162,114.

第六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目标立足多元化,争取实现三维的目标,为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整合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究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挖掘语文教材内外的审美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能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不细心的挖掘,只能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最为基本的就是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中设计的内容较多,要想挖掘审美教育的资源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不断的研读教材内容,并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首先,认真探究和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这是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素材。苏教版教材中也选取了很多的美文,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花一世界》《美丽的创造》《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荷塘月色》《六月,我们看海去》等等,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现实景物、自然风光的概括描述和提炼,富有极强的美感和美学意象,透过文字是可以感悟到春夏秋冬自然风光之美,人物塑造哲理沉思之美等。高中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能彰显文字之美,承载文字描述的景色之美,震撼内心的灵魂之美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理想素材。语文教材中能够渗透审美教育的文章篇幅是非常多的,但是都需要教师耐心的挖掘,做好深层次的剖析和解读,让学生感悟到或者体验到各种美好。语文教学有教学大纲,但是没有绝对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是说语文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扩张性。除了夯实教材内的审美教育素材之外,教师还要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和讲授内容,不断的挖掘教材外的美文,古今中外的名著、散文大家的作文,网络文学中的精品等等,都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开展审美教育的不二选择。比如很多散文非常的优美高雅,或小巧精悍,或大气磅礴,或构思精妙,或荡气回肠。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的美,都是耐人寻味和细细品味的,只要用心发现,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美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任何地方。

二、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反思,无形中得到美的熏陶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也不是让学生机械式的背诵诗词,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寓教于乐,促进知识能力和品质个性的发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审美意识和审美体系。在此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反思。读的内容多了,反思的深度大了,学生就会感受到美,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不同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对于同一文章的理解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为此,阅读过程中不要整齐划一,不要统一答案,提高学生的感悟力。辟如在阅读《雷雨》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谈谈彼此的看法和感受,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角色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体会周朴园作为一个资本家在同侍女侍萍发生关系后又为自己前途而抛弃她的恶劣行径。侍萍又回到周家做女佣,这反映出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过程。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就能体会到人物角色的内在美。阅读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更是理解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这样得出的审美体验才更加深刻。阅读比较是非常有效的审美教育途径,在此过程中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拓展审美教育途径

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是非常多元化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挖掘审美素材,整合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授课,切勿进行理论化的口授和填鸭式的灌输。语文教学本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要多元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考试成绩。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可以转变思维,适当的拓展审美教育的途径,这样就会提升审美教育的有效性。比如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固然重要,但是“育”更重要。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到德高为师,行为示范,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品德修养去感化学生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培育自身的优秀品格。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讲究外表美的同时,更注重内在修为的提升,做到心灵美和外表美相结合。再如,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待一个事物,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积极的注入正能量,擦亮双眼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同时,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唤醒内心的善良,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爱好和卓越的习惯品质,培养高雅的情趣,端正审美态度,拒绝低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作文创作、朗读和美文欣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中语文学科具备较高的审美教育优势,只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自觉的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贯彻课改改革的理念,就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的长远发展。高中语文课堂处处绽放“美丽”之花,做到深挖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材,优化教学设计,做到多阅读多反思,就能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高,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作者:李惠玲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课堂微课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微课”以其灵活性、内容的集中性等特点,被逐步推广开来。文章站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视角,从助力文本美读、深入方法指导、扩大拓展训练、推动写作优化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微课”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微课;课堂教学;作用

微课是近几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方便快捷、简单易行。因为不受时间的限制,许多微课也受到高中生的欢迎。但由于高中生课外的时间不多,用微课来学习的时间明显比小学和初中阶段要少,基于此,笔者把微课带进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更好地把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把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谈一谈。

一、助力文本美读

美读课文是语文课堂必要的工作,因为我们只有多读,尤其是带感情地朗读,才能加强学生的思考,边思边读,在朗读中实际上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所以笔者就让朗诵的微课进入课堂。一般的朗诵带或朗诵视频都只有朗诵的示范,但很少有朗诵的方法指导,对此学生对示范性的朗诵没有多少感觉,所以笔者就在课堂上加入了朗诵的微课,让学生跟着微课上指导的方法去做,效果很好。如朗读《沁园春•长沙》一文,微课上的教师把朗诵应该重读的词语盘点,然后再示范朗读的方法;朗诵的声调是低还是高,是舒缓还是激越,朗诵者也细致入微地加以指导;学生经过这些指导,已经跃跃欲试了,最后朗诵者再让学生自己去试读,笔者暂时停止微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读得非常起劲,笔者最后再把微课的完整的朗诵示范给学生模仿,学生跟着练习读,兴趣很高,模仿过后受益匪浅,朗读效果大出笔者所料,实际上也证明这个微课的试用是成功的。

二、深入方法指导

对于语文课堂上的重难点我们平常的指导方法非常到位,但学生不这样认为,他们已经到了审美疲劳期,所以我们这时候适时给学生换个“老师”,正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这样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打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可能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但平常学校我们不会给学生随便换老师,而且学校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资源,但是却有一样资源就可以起到换老师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的完成质量还比较高,这个“老师”就是微课。微课的使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语文文本中的重难点,而且由于教师是新的,还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也更容易学进去,所以效果非常好。如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这课中荣府的设施和整个《红楼梦》的人物谱很重要,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需讲明的,因为这关乎下面学生对整部书的阅读,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课堂画平面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文本领悟来想象完成,大部分学生都是懵懵懂懂的,也可以说是没有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了微课,微课上把文章中的人物关系用人物图像的形式,使用了八六年的电视剧人物形象,只有几个过世的,就创造简单的人物图像来处理,这样学生对老年的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就可以马上分清了,文本中重要的人物宝玉、黛玉、熙风也认识了,图像一目了然嘛。再有把文章中的荣府华丽的陈设也用剧中的视频,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还有荣府的行走路线、大观园的面貌都用视频播放,而不是像我们平常一样全凭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再读文本,文本的内容就可以立起来了,学生的想象也合理了,所以我们再上课时就顺利多了。

三、扩大拓展训练

对比阅读经常是我们在语文课堂是上使用的教学手段,但由于语文课堂上的容量是一定的,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拓展任务学习,总是草草了事的多,由于笔者使用了微课就改变了这个状况,因为使用了微课,它可以把拓展的训练以及训练的方法指导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教给学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师也省去很多麻烦,关键是效果非常好。如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课,笔者在课堂上在拓展训练这个环节就使用了微课,总结登高、登台诗歌的特点,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原来传统的教学都是发试卷类的导学案来进行这个工作,但学生反应迟钝,拓展训练只好匆匆而过。使用了微课就不同了,由于它用视频的形式,新颖别致,学生喜欢看,也用心学习。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登高诗,总结登高诗的特点并积累相关知识。笔者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方法指导,了解登高诗的内容、主旨和常用的意象。为了加强理解,微课上选择了许多登高诗,这在平常的课堂容量是无法做到的。学生学习很兴奋,自告奋勇地亮出自己的见解,和微课上的教师一起互动,这样学生学习更扎实,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下次再复习到登高诗的知识时,检查学生都能很好地记住,他们的印象比较深刻,这样的情况放在平常的课堂,早就忘记得差不多了。

四、推动写作优化

写作是高中教师头疼的事,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作文不喜欢,甚至是排斥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水平总是止步不前。对于作文,如何处理让学生能够接受,然后喜欢,最终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这是我们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没想到用了微课之后,改变了这种状态,它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不再那么抵触,交作文也没有像过去那样难,作文的质量也有了提高。虽然我们平时也经常写作文,但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随意性比较大,说好听点是灵活性很强,但实际上它不具备完整性,让学生的作文训练不是那么扎实,我们运用微课后这种情况有了改观,学生根据一节一节的作文训练来做,连贯性强,再加上有声有色的讲解,学生听得很认真,也就掌握了很多的作文技巧,写作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所以再进行相关的作文练习,学生就乐意去做了,因为他们愿意把知道的方法用于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很好的优化。高中语文课堂自从运用了微课,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提不起精神,他们也不再把语文学科当成副科来对待,可以说,微课的使用,让我们的学生学习更有激情、学习效果更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更加熠熠生辉。

作者:沈庆国 单位:江苏邳州铁富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课堂学生情感体验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趣例在课堂的应用日益广泛,语文趣例的应用与课堂学生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讨论了语文趣例这种教育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各环节的应用以及它所给语文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语文趣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呈现多种多样,但不乏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讨论和探究。温儒敏曾说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语文性质主要强调语文与文化的关系。这说明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了,而是赋予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责任。而文化的传播必定伴随情感体验的变化,在情感的升华中将文化播种。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体验过程。老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揉进生动有趣的例子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这就是语文趣例。在以往优质课比赛中,我们不乏看到有很多优秀教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经验与知识,将其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例子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思考问题等一些教学活动。由此看来,语文趣例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已有应用,但还是少数,而且运用的方式以及运用的环节也都不大具体。所以本文正在积极探讨语文趣例这种教育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它所给语文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语文趣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导入——课堂情感氛围的创建

语文趣例的效果与课堂情感氛围联系紧密。一个引人入胜的例子必定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带入到课堂当中,将会更好的促进课文情感的把握以及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的理解。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曾经这样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由此看来,好的引入让读者不忍放弃阅读,而且增加了其想要深入了解的欲望。高中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就如同写文章一样,那么,导入就如同文章开头一样,讲究艺术。短小精悍的导语可以让一堂语文课引人入胜,巧妙生动,锦上添花,事半功倍。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时,应充分考虑到作者当时身处的背景。很多老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都是运用优美地朗读让学生来感悟。但仅仅感受朱自清文字的美还是远远不够的。朱自清当时身处的环境如何?为何写下这篇优美的《荷塘月色》?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影像资料将朱自清在1927年(大革命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时的背景进行演绎讲解,学生才能更深刻的体会朱自清对于这种宁静美好的向往,这也是心理学中的“移情”。只有真正体会了作者的心态,才能站在作者当时所处的角度与环境去思考问题,去解读文本,去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情感态度。

2.课中嵌入——课堂情感氛围的烘托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有龙头凤尾,当然也少不了其中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情节。所以一堂完整的、优秀的课自然要少不了课中环节的生动形象地描述以及循序渐进的推进、一步步地引入。环环相扣、丝丝入胜,让人听了这一段还要听下一段,让人看了这一句还想看下一句,流连忘返。所以课堂中间环节的推进也至关重要,如若将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一点点揉入、渗透到课中的环节,那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必定比仅仅读课文要透彻。但如何将情感教育悄无声息地嵌入到课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嵌入的技巧还需进一步把握。如教师在讲授《离骚》一文时,如何让学生从复杂生涩的骚体文字中感受到屈原的情感?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的播放,制造出整个情感氛围,教师可以模仿屈原的悲怆进行朗读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感情,然后让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带入到文本的理解,甚至可以去课堂现场模拟演绎当时的屈原,尽可能地完整地还原当时的屈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故事环境。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整个故事氛围营造的过程当中去,让同学之间的情感交融产生共鸣,让师生共情,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更到位。

3.课后融入——课堂情感氛围的升华

文章的最后总是会有点睛之笔,同样,课堂的最后需要总结(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迁移(现如今最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以及迁移到生活中去)。一堂好的课,完整的课,需要学生将课上所学的东西能够融会贯通到生活中去,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样所学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实现其价值。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学以致用。如教师在讲授鲁迅《祝福》这一课时,通常都是在结尾总结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其实,我们更应该告知学生,对于别人的不幸,对于友人的别离,对于变幻无常的世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可以放一首张学友的《祝福》把学生带入另一个情感世界,在情感被带入到共鸣的氛围当中时,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一下自己对于《祝福》的感悟或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如若将来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会怎样做。在情感交流与升华之后,让课后留下的更多的是情感体验以及对于生活的反思。

二、语文趣例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1.回归语言审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换言之,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在建议我们去培养一批具有语文审美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语文这门课程不仅要求我们培养其对语言文字及文化的驾驭能力,同时也能够将语言中的优秀的文化、优美的语言文字继承下去。当然,如果我们缺乏对于语言的审美或是对于语言的审美不够到位,那么,我们将无法完成语言文字及文化的传承。诚然,我们知道,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五千来的优秀文明,需要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去感受,用善于发现“美”的躯体去触碰,用善于发现“美”的灵魂去继承。

2.培养学科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语文素养、学科素养,我们目的是培养一个不仅具有知识能力的人,还要具备学科素养的完全的人。由此看出,语文课程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语文教育的目的也不非直指一处,语文教育的归处也不仅仅是一个去向。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自己对于文本的解读,对于文章的理解,对于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去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带领他们去感悟生命,去体验世间真情,去发现自然的奥妙与人生的美好。当我们在传递真诚、灌输真情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潜移默化地建立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事物的感知就慢慢形成了。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进步,课程设置的不断发展,教师授课的不断成长,语文课堂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应正确运用语文趣例,使之在课堂上的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教学过程更加有利,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科素养更加推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让语文课堂变成一种享受。体验情感,感悟成长。

作者:程萌 单位: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磊.浅谈高中语文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2]杨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黄伟.打造高效课堂让高中语文充满激情之我见[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