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技巧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技巧研究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新课堂导入模式层出不穷,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本文作者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大胆尝试了行之有效的新课导入门径,取得一定的收获。

【关键词】

情境;故事;渗透;情感;悬念;语文;导入

我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中精彩的新课导入,能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笔者借此平台,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新课导入浅谈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宗旨。

一、情境导入,引人入胜

现实生活一般与文本描述的情境有很大差别,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出与课文相符合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并激情满怀地探究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譬如,我在执教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课时,就选择播放古曲《琵琶语》导入,一边让学生仔细聆听,一边妙语点拨:琵琶女强忍无比痛苦弹奏出绝望的心声,映射出乱世中无处倾诉的苦涩,背景女声的吟唱表达了飘飘潦倒、无处安身的忐忑。许多学生陶醉其中,不仅初步感知琵琶女的心绪,而且为进一步理解作者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奠定了心理基础。再如,我在执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音乐背景,并将电影《赤壁》中的有关场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制作成幻灯片,以此作为媒介来导入新课。雄浑的男高音唱出了雄浑的气势,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让学生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看到了赤壁金戈铁马的场景,看到了英俊潇洒的周瑜谈笑风生的神态。许多学生的心中受到震撼,为理解作者“早生华发,人生如梦”的感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所谓故事导入就是指教师抓住大部分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灵活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历史故事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到师生互动中去。譬如,我在执教《鸿门宴》一课的导入时,就讲述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的故事,不少学生被这些经典的故事所吸引,初步了解项羽优柔寡断、刘邦有勇有谋的性格,并对两位枭雄争霸的事迹充满兴趣,纷纷拿起书本朗读范文《鸿门宴》,品味刘邦巧施金蝉脱壳之计从“鸿门宴”中逃脱的精彩片段。类似借助讲述趣味化的小故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三、学科渗透,自然导入

高中语文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双重特点,但许多知识与各学科紧密相连。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适度渗透其它学科知识导入,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譬如,我在执教《短歌行》一课导入时,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一段英语“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翻译成汉语,有的小组成员还在琢磨,有的学生完成翻译后举手回答:“说曹操,曹操到。”其他学生拍手叫好,我趁机追问:“为何是曹操,而不是孙权何刘备呢?”于是很自然的谈论《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再如,我在执教《兰亭集序》时,就利用美术课导入,从王羲之的《妹至帖》入手,再探讨他的书法。其实,语文学科并不单纯的属于文学领域,它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导入新课时合理渗透相应学科的知识,过渡自然,简洁明了。

四、情感导入,引起共鸣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导语设计时只有充分挖掘课文内容的情感因素,运用恰当的重音、语速、语调、停顿等口语表达技巧,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尽快进入师生互动的最佳情境教学佳境。譬如,我在执教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窦娥冤》时,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刘兰芝举身投池源于对爱情的忠贞,杜十娘纵身激流始于对爱情的失望,祥林嫂郁闷而终主要受封建思想的迫害,由于对生活的迷茫陈白露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绝命之路。这些女性的悲剧令后人感慨万分,但是,又一个女性却因为蒙受千古奇冤居然也被剥夺了年轻的生命,如花似火的青春,毁灭于草菅人命的屠刀之下,她就是关汉卿塑造的窦娥。现在,让我们携手走进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切身感悟窦娥的旷世冤情。此时,许多学生发出了叹息声,他们的表情显得格外凝重,都积极进入到鉴赏作品的氛围之中。

五、悬念导入,趣味无穷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往往能使学生感到“奇”,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苗。在高中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譬如,我在执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就提出如下问题导入:“全文共七个部分,但涉及刘和珍只有一、三、四、五等章节,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假如由你为刘和珍写一篇祭文,应该选取哪些内容拟写?”话音刚落,各学习小组立即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去,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如何去谋篇布局。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结合“三十六计”提出疑问:“作者在本文中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妙计?”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学生迅速打开课本阅读、思考、分析,很快找到了答案。烟无常形,教无定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新课堂导入模式层出不穷,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新课堂导入门径,把有限、有形的课堂变为无限、无形的课堂,跌宕起伏,极尽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之妙,让更多的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作者:赵建丰 单位:启东市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