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8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8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的重点从表面转到内在。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内容,还要进行深度阅读。对于高中这个语文阅读比较重要的阶段,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加强学生阅读的能力。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便可以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从而更易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读:开始了解阅读内容

语文属于文科,无论是略读还是细读都免不了读。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读,让学生加强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即阅读。让学生通过略读了解文章的大概主题。当然,一种形式的阅读方法使用久了,学生便会失去对所阅读文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其实,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语言比较优美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让男生和女生交叉朗读课文……不同的形式都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此外,教师在朗读中还可以配以美妙的音乐、漂亮的图片为学生营造符合文章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朗读并思考。如《故乡的秋》,作者郁达夫由于时局原因,在家中三年不问世事,所以整篇文章都是写景的,偶尔借景抒情。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审美的目的,并不用多么深入地阅读。对于那些比较有深度或者比较难理解的文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细致阅读,标注阅读,从而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再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只有学生了解了徐志摩当初所经历的种种事情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其离别时的不舍及难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标出其中比较重要的意象,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身临其境感受这种离别,之后再深入阅读,从而体会作者当时不舍的心境。

二、解:教师讲解,学生理解

课堂之所以为课堂,是因为教师在教授,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样不可忽视。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后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个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单独讲解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以疑问形式进行讲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抓“愤”、“悱”之时加以点拨,如此一来,学生便豁然开朗。问题导入不仅能应用到课上,还能应用到课后。课后设置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思考,可以提升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增加阅读的深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讲解之前就可以提问: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作者写这篇文章岂不是浪费时间?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便会把焦点放在文章的内容上,从而更好地预习,了解文章的内容,并思考没有新闻的奥斯维辛吸引作者的原因。这样的预习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加深,有利于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用大量篇幅来描绘荷塘中优美的景色,然而通过文中的个别词句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特别兴奋,也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教师可以将此作为问题:朱自清当时在忧虑什么。学生经过阅读和讨论,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便可以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关心的爱国之情。

三、悟:自我感悟,增强能力

高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需要学生对文字内容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即领悟力。学习文章最高的境界就是悟。学生在悟的过程中,可以深化自己对文章的了解,提升自己阅读的综合能力。悟的过程是学生沉淀知识再消化的过程,在情感体验上,在写作手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甚至还能够通过悟将文章的优点应用到自己所写的文章中。悟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完成性,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粗略的读过之后便可以明白该文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然而假若教师增加一些对那个时代及作者经历的介绍,便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自己悟的境界,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联系实际和教师补充的内容便可以了解到作者写这首词不仅仅是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深层次地是抒发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和远大抱负。学生对文章理解了多少便是学生真正学习了多少。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情感,多让学生自己想象并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思。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好好利用读、解、悟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为开创更高效的课堂而努力。

作者:王映泉 单位:陕西省神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

【摘要】

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质量不高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制定计划和提高阅读的深度,做好记录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课外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延伸与拓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模式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有些学生阅读意识不浓,阅读量和质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据2014年至2016年某地连续三年的问卷调查显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读书数量较少。有百分之五十七的高中生表示,自己每学期阅读量低于六十万字,平时忙于上课做习题,没有更多的时间开展阅读。而且许多学生反映自身藏书少,学校图书馆借阅效率低下,导致自己在阅读量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二是阅读深度不足。许多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常常囫囵吞枣,通过浏览的方式快速阅读,对文章或书籍缺乏深入的研究,一本书阅读之后往往只能在脑海中留下一些初步的印象,而细细思考则比较茫然,阅读中的收获不够明显,没有能够从广泛的阅读中提炼出更多的信息与技巧为己所用。三是读物良莠不齐。因为缺乏对学生阅读内容范围上的规范要求,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接触的读物良莠不齐,既有名著、优秀的期刊、党报党刊,也有一些纯粹娱乐性的质量低下、粗制滥造刊物,这就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阅读数量与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1.圈定范围保证学生阅读视野干净。要求学生高质量的开展阅读,并且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体会,前提是要保证学生阅读的书目积极向上,保持学生阅读视野的干净整洁。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明确提出了阅读的范围,向学生列举了六大类356种书目,涵盖了中外名著、人文地理等经典期刊著作,要求学生尽可能选择这些书目刊物进行阅读。同时也对学生画出了阅读的红线,哪些书籍属于劣质的刊物,要坚决抵制,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学生阅读的内容高质量。

2.制定计划保证学生阅读有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防止大呼隆和突击阅读的现象,一定要保证阅读活动均衡分布到学生学习的每学期、每个月乃至每一周,这就要体现计划的规划性。笔者在每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中都专门制定了读书计划,要求学生对照计划要求制定本学期的阅读规划,每学期要必读哪些书目,选读哪些书目,阅读总量是多少,然后将这些书目分布到每个月、每一周,和语文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了完成数量而在某一段时间内突击阅读、囫囵吞枣。每一位学生制定了阅读计划之后,只要坚持实施下去,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他们语文学习活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阅读活动经常性开展和有序推进。

3.明确数量保证学生阅读总量充足。课外阅读活动既需要有明确的方向范围,也需要一定的数量作为保证。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过认真的比对,和学生座谈了解,对高一到高三年级的阅读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高一学生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高二学生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八十万字,进入高三以后因为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每学期阅读量控制在六十万字。无论学习多么紧张,课外阅读都要坚持下去,这既是拓展语文知识面、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次放松。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4.精读勤记保证学生阅读深入有效。在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抓住精和勤两个要点。精是精读,选择的书目尽可能进行深入的研读,对阅读文章的内容、写作背景、写作特色、框架结构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既做到深入理解,又要抓住重点。同时,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汇、好语段摘录下来,将自己认为好的框架提炼出来,将一些好的开头技巧、结尾技巧总结出来,还可以针对某一部作品、某一篇文章撰写读后感,将读书笔记作为课外阅读积累深化吸收的重要载体。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开展下来,学生都会积累厚厚的一大本读书笔记,平时闲暇时间翻开了看一看,既是一次温习巩固的过程,又是一次学习休闲的过程。通过精读勤记,学生的课外阅读目标明确,阅读的深度广度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5.内外融合保证学生阅读效率提升。课外阅读活动立足课外,但是也要和课内阅读教学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教师在阅读分析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将课堂分析获得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的阅读活动之中,帮助学生针对性提高阅读效果,这也是课内外阅读相融合互动共进的重要手段。广大高中生一定要坚持课内细心研读、扎实分析,课外博览群书、有所收获。许多理解能力较强、作文写作较好的学生,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时,将大量有深度、有质量的阅读作为非常重要的成功经验。在课内有了精心的指导,在课外有了阅读的空间,长期积累下去,自己脑海中的词汇、语句、框架、技巧将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对整个语文能力素养的提高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强化高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要进行积极研究,通过强化学生阅读范围、阅读方法技巧指导,提高阅读活动的规范性有序性,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夏海燕 单位:江阴长泾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右婷.读经典名著,品别味人生[J].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11(Z1)

[2]王伟.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1)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文章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只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开展广泛的阅读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巩固学生的于都能力。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地基础。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为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分析;培养

引言

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充分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还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进行充分的引导,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够得到充分提高,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呢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有着明确的要求,要求充分锻炼学生的积累、感受和领悟等能力。要让学生在掌握多种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应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从而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珍爱生活的情感。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才可以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传统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提升缓慢。另一方面,教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灌输式教学比较明显。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由浅极深,注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由浅极深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才能够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首先,应该让学生进行初读,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等,这样能够为后续的深入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在读,帮助学生树立文章的情节和发展脉络,让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句;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进行研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保证阅读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

(二)注重对于文体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新闻等。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从不同的文章题材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文体知识中去解读文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边城》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于小说的相关知识有较好的了解。比如,对于小说的三要素以及结构的四部分等有详细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小说《边城》的时候,对于小说的内容就会有更好的了解,阅读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目的。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感悟才更好滴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在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再现,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编导。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其中的基础上,对于戏剧有更好的了解。这样阅读的效率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四)拓展阅读领域,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作用。通过这种拓展阅读,有效拓展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够得到迅速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作品的阅读,使学生接触到不一样风格的文学作品。这样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充分锻炼的基础上,得到快速提升。学生在阅读大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同时,应该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相信在丰富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帮助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一定能够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周晶莹 单位:通化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赖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2:64.

[2]肖华明.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浅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77-78.

[3]张蕊.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89+93.

[4]王欢.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4:153+155.

第四篇: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要重视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但从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效率亟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阅读能力。受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出发点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缺乏有效性。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问题和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

从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设置来看,这种设置方法还不够合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及知识和技能目标。相对三维目标来说,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其次,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看,虽然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目标设置中也设置了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倾向于知识目标的实现,这就明显减弱了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教师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但是事实上,一些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只是为了阅读教学而进行阅读教学。例如,在《漂泊的旅人》教学中,一些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哲学道理。但是,这些教学内容都是文章本身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对其精神世界的完善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将文章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等,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考虑。这样的教学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的情感世界也难以得到丰富。

3.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师也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很多教师开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形式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例如,一些教师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就经常犯形式化的错误,认为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阅读课程均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效率低下。一些教师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重点抓学生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时无所事事,经常利用讨论时间聊天或者做其他事,这与新课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初衷是完全背离的。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虽然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是依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

4.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很多不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较少,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一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未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导致教学评价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而且大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学习的过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首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疏漏或教学重复的问题。其次,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合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都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设置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有效完成目标,是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拔苗助长,设置短期目标时应适当降低完成目标的难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三,设置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阿房宫赋》一文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设置为“了解作者的看法”,这种教学目标就过于模糊。如何确定“了解”的程度?这不具备可操作性。教师可以使用“写出”“说出”等具有明显操作指导性的语言来表述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学生达成目标。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能够学有所得。例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进行特征描述,然后阐述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更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创新。以小组合作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阅读内容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然后要重视学生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陈情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的任务:李密从什么角度来对晋武帝进行说理?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角度?然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随时关注讨论进度,引导学生提高讨论的质量。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立刻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或回答问题的质量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如“非常好”“思维很新颖”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限于学习成绩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态度的转变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教学方法形式化现象严重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吴敬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中学

参考文献:

[1]贺健,焦丽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2]刘俊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生成策略———基于对甘肃省W中学的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3).

[3]张丽丽.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

[4]张朝宾.优化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学———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24).

[5]王华.教材作业系统的变化与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5(29).

第五篇: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

阅读一直是人们吸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作为高中生,在人生最适宜读书的时段却很少有学生能看完一本完整的长篇小说,这是学生时代的遗憾,也为语文教学敲响警钟,为什么学生们不爱阅读,静不下心来读,而这种现象也影响到学生们学习语文学科的情绪,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应该考虑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阅读问题,我进行了深刻思考,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入课外阅读,让学生们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是学生高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亦是高中语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数人觉得高考中阅读在语文中分数占比不多,因此不太重视,其实阅读学习的意义并不仅在于考试得高分,更在于通过长期阅读的积累来学习、理解语文。在新时代的洪流中,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越来越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之一。阅读对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现代社会,想要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吸引选拔者的眼球,就一定要理解选拔者要求你有什么不能有什么能,并能读懂他们。作为一个竞争者,要想向选拔者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就应扬长避短,突出重围。这些都是一个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应用,然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技巧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阅读读书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还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不读书则目光短浅,才疏识寡,消极颓废,精神世界空虚,甚至心灵扭曲变形,以致是非善恶不分,正如一个不完整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却自觉潇潇洒洒,实是虚度了年华,荒废了自我。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将书比做可以治疗“愚昧病”的良药,告诫人们,只要好生读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的确,读不读书或读多少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清晰地表现出来。例如,服饰和化妆,读书多的人尽管是淡妆素服,却尽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而读书少或尚未读书者,尽管涂脂抹粉珠光宝气,却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浅陋,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绣花枕头一包草。”古今中外,但凡有建树者,无一不是饱学之士。英国哲学家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聪慧”。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诸葛孔明说:“非学无以广才”。郭沫若说:“能读书才必博”。中国农民说:“三代不读书,犹如一圈猪”。无论伟人还是草民,都站在不同角度,用自身体会或当时的社会背景共同诠释着一个道理,即: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告诉学生持续阅读的方法

一、认识到默读对于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性

即使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这个问题上也需要老师自习加以引导,如有可能,老师还可以示范阅读过程,引导学生悟出阅读方法。在学生习得了基本的读书方法后,教师开始逐步渗透,教给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的具体方法。明确阅读一篇文章从哪几方面入手,告诉学生阅读的内容范围。进入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时,教师就要在阅读课上向学生渗透阅读文章从哪几方面入手,以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要走进文本,从内容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还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默读需要阅读时主要运用视觉接受信息。从进入高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克服小学初中大声朗读带来的阅读效率问题,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训练之初,为了克服学生在默读时的“舌动、唇动、指动”,在默读时不要提出过多的思考要求,也不要过分强调读的速度,只要学生做到屏住气,集中注意力,用眼睛一行一行地扫读课文即可。慢慢养成好的习惯,速度自然就上来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高中学生学业紧张缘故,阅读兴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大大降低。老师还是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阅读心得、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班级要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当然说是由着学生“兴趣”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打下基础。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通过阅读,让学生们感受人间真爱、人生哲理,在阅读中放飞心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将能够打动他们的语句记录下来,运用到写作中去,让自己的文字更加优美。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一种精神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每读完一篇文章,学生就写下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写作,可以这样讲,阅读是水,写作是船,水涨的副产品就是船高,但是,水涨之后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船高这一项。

作者:李华 单位:山东省济宁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称莲.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尹军成.中小学名师指导系列丛书:优秀语文教师必做的十件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3]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黄厚江共生写作教学基本课型及典型案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

第六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感培养

摘要:

文感主要分为文体感、文化感、全息感、语体感、整体感,因此文感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长期读写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也是学生快速感悟与理解的心智技能,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感,对于学生阅读水平具有显著地提升效果。

关键词:

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文感具有稳定性、个体性、积累性以及先择性等特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认识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感出发,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由点到面的直线教学模式,通过文感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1揣摩作品的语言情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揣摩文本中的文字用意,进而深层次的领悟文章的语言情趣是培养学生文感的重要方式。文学巨匠歌德曾经说过,真正会读书的人,不只是在用眼睛看文字,而是在看文字的背后[1]。由此可知,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者超脱于表层文字的深刻用意,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文字,触摸文本后的艺术灵魂是高中阅读教学的必经之路。例如,在阅读《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表面上文章描述了王羲之等人在集会中的乐趣与兰亭的绝妙景致,无论是“暮春之初”还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都表达了良辰美景之中的“乐”,但是真正的去细品其语言,“岂不痛哉”真的只是表达游玩之乐的痛快么?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只是通过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这不但是对于老庄思想的一种大胆否定,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超前认识。像这种浓缩了作者生活哲理与客观规律的字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感。

2从整体出发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知识理论教学分析可以理解传统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传统阅读教学中,知识并不是从整体出发,而是从孤立的单方面出发,这就导致学生缺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步总是在正音译词,这本没有错,只是在正音译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字音或词意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与区别,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这些知识,而文感培养,正是打破了这种机械式的孤立教学模式,从文本整体出发,以品味作为鉴赏的基础,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融入到知识之中,让学生将文本鉴赏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结合,从而把握文章的视点变化,使知识教学不再成为孤立的教学积累,而是把握文本的重要基石,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文感,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享受

对于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就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阅读三维目标,也就是在获得阅读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通过语文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情感认识和价值观[2]。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只有让学生将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将阅读当做是精神的享受。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过于功利,学生也很难品味到阅读的真正乐趣,对于学生而言,任何一篇文章都只是解题的资料,教师所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只是诸如“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人物”这种看似开放的问题,而更多教师只是将问题作为一种预设的轨道,学生的解答也只是一种教学规则,这无疑是对学生精神享受的一种剥夺,而文感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直觉,也就是常说的“咬文嚼字”,通过阅读文本而获得精神体验,这与传统教学目标大为不同。例如,在阅读《百年孤独》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感觉到孤独的时刻么”这样的问题从本文语句出发,但却指向整个文本,通过强调学生的感受,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真正的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心灵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因此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依靠听说读写实现的,因此这四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同属于一个整体,缺一不可。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阅读教学一家独大的现象,这种教育的不均衡不但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基于阅读而阅读的状态,也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真正提升,因此只有实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摒弃传统阅读教学中肢体式教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3]。基于文感教学的组成定义,只有实现文体感、文化感、全息感、语体感、整体感的五感统一,才能使阅读教学不是孤立的阅读训练。因此可以通过文体感,帮助学生达到写而有体、文慧贯通的目标,通过文化感帮助学生建立文学内涵,通过全息感帮助学生达到听而不误的文学境界,通过语体感引领学生做到言谈得体的素质目标,通过整体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在这种教学的良性循环中,让学生主动借鉴吸收,从而利用文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5结语

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文感,能够促使高中阅读教学走向成功,而若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懈努力。

作者:邹曼 单位: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蔡伟.走向“文感”时代语文教学的出路[J].全球教育展望,2013(02).

[2]王怡文.让阅读成为精神享受[J].语文教学通讯,2013(01).

[3]谢惠阳.重视语篇文感培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吉林教育,2014(32).

第七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探究性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且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利用,是提升广大高中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此,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注重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较为主动的教学方法,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但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让学生与阅读资料创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仍存于探索阶段,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学理念掌握的不充分,使得他们在探究性阅读学习的安排和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强的僵化思维,致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应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在对科技类和故事性等阅读的探究性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会非常注重阅读内容的外延性,而对阅读内容的本质探索不够,这样不仅很难有效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性安排。

1.2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

具调查显示,在安排探究性阅读教学时,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教学的形式化,一味的讲究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对学生的实际探究过程并不重视,甚至部分讲师知识将“口号化”的探究性教学方式设置在阅读教学教案中,这都会大大消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际作用,使得其实际作用很难获得充分的发挥。

1.3不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其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和问题思考能力具有很高的客观要求,对学生的综合性知识素养也具较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和安排中,对于学生个体能力之间的差异并不重视,他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的客观条件,只是为了应用而应用,久而久之,就会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效能的发挥。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建议

2.1重视探究环境的营造

在安排和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探究性环境的积极营造,以有效激发广大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阅读内容多提质疑、多讲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自主进行问题挖掘和问题分析。比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语文教师应首先引导广大学生根本工具书和教材注解的运用进行自主阅读,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内容阅读,如文章所描绘的景象发生在什么季节,学生应通过哪些景物和语句进行判断,并分别应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等,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阅读内容的具体表现手法,并对诗句和以乐写哀、情境交融、远近结合等的写作手法进行对应,提升他们的阅读感知度。

2.2深入推动探究,积极进行情境创设

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进行教学情境创设,针对性的强化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分析,以促进探究过程的深入进行。例如,在《我与地坛》一文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重点探究史铁生身体残疾之后在地坛的景象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历程,并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体会史铁生的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并在阅读后积极的进行讨论。

2.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时刻关注和关心学生的变化情况,在坚持引才是件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最大程度的提升广大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比如,把握古诗词的中心表达思想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讲授《雨霖铃》时,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客观的认识诗词。

2.4强化互动,鼓励合作

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基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客观状况,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要求学生多视角、多元化的进行问题解答,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3结语

总之,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为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阅读理解和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质疑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所以,为了确保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有效、规范实施,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积极应用,构建高效性、科学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余璐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0(09).

[2]康小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

[3]晏艳琴.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2).

[4]赵晶晶.试论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都把高效课堂模式纳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但是学生对阅读教学任然不感兴趣,答题也无从下手,以至于乱答一气,使得语文科目考试时阅读题得分率不尽如人意,甚至还有学生对语文这个科目持有无视态度或消极情绪,缺乏语文阅读学习意识。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寻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

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强。应用性就是指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不管是听、说还是读、写,在生活中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角度去考虑,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对话策略进行提高,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将知识进行良好沟通。在应用对话策略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该种教学方式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1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况

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话策略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并得到了大力推广。对话策略应用的前提条件是进行对话的双方是平等交流,但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策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与别人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是对话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此种方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够相互沟通,可以提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和书本的交流,人与书本的交流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才能对其进行理解,但是,在这种环境中并不能独立进行思考,会对他人的观点进行依赖,缺乏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平等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在此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控制好,不要让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题进行讨论的范围。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进行一定地指导,以免学生深陷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浪费时间。这种远离于课本进行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提升自我的过程,且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对话策略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去把握和理解,所以需要不断地学习,补充知识,才不会偏离目标。在课堂进行对话时,老师所设计的讨论话题较为简单,缺乏一定深度,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问题是老师和学生互动不够,没有把握好各自的位置。在应用对话策略时,老师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学生才是表达的主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依旧是主体,只不过身份进行了变换,学生就是为了应付而进行配合。同时,老师在进行话题设计时,不要为了简单而提出一些没有内涵的题目,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讨论完毕后,需要老师对提出的观点进行修正。

2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课堂进行的方式

要让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中显示出其优越的特点,需要将课堂上进行对话策略。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方式不同,对话模式更加注重教育的过程。老师在进行阅读教育中,充当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可以及时纠正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老师还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思想意识。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由于经历、阅读能力、感受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对于课本中提到的感受并不能真正地体会和领悟,并不能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内涵。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时,要将对话灵活地穿插在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师生交流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给学生介绍一下课文背景,例如,作者生活的年代和当时的现状,并就文章的内涵语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由此引导学生对本文的主旨和中心进行概括,让学生体会在这种情形下,作者的想法和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让其快速领略作者的意图。通过很多实例表明,学生在进行对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意境。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当时的背景和文化与现在有很大差异,学生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其内涵,所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增加与课本的交流,让其身临其境非常有必要。在鲁迅先生有篇课文中提到了“发扬国光”,鲁迅先生是通过反语对送去主义进行否定,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同学认为鲁迅和梅兰芳直接有矛盾,不然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质疑。若不仔细观察,这种问题很多人都不会考虑到,都以为这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没有关系。但是,老师在同学们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修正,就会让学生很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意图。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对话的主要是老师、学生和课本这三者的对话,很多时候是学生与书本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通过书本领悟到知识,再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对话。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交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就自己的领悟进行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胡同文化》的过程中,在讨论胡同文化形成的同时联想一下当时的社会状况,了解上海“海派文化”与商品经济浪潮中“高楼文化”的联系。

3结语

在语文中应用对话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其应用性能不能忽视。由于语文学科的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地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语言能力,并将语言应用于生活。对话教育的方式,应该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在进行探讨时,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其分析能力。在随着今后教育过制度的完善,对话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方式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多次交流,可以快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作者:龚丽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