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6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讨(6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

【摘要】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目的在于通过迁移实现对读与写的共同促进。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并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文能力;迁移

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人类应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意见等比较高层级的一种方式,既是人类掌握自身语言功能的水平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会出现的必然结果。“读写不分家”是语言学习中阅读和作文能力之间进行迁移相对生活化的描述,说明了语言学习从口头的“听说”发展到了书面的“读写”时,二者之间存在着迁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作用

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在本质上其实是语言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读与写相互促进、互为影响并提高的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彼此无法分割。若要选择一种相对具体的事物比喻二者间迁移的重要性,则非建筑莫属。良好的阅读教学和写作能力之间彼此迁移如同建设不同品质、类型的建筑。小学时片段化的句子阅读和写作练习就像用草盖窝棚,简单得连框架都看不出。初中时有了相对有限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写出来的短文如同用泥坯草草盖成的一间平房,或许勉强算得上有模样,不过容易透风漏水,经不起推敲。到了高中阶段,水平高一些的利用比较丰富的阅读积淀写出的文章接近于钢筋水泥的公寓楼,差一些的则如同用红砖砌起的筒子楼,有框架却着实难看。由此可见,要构筑起高中语文这样一栋高楼大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缺一不可。而阅读教学相当于建筑的原材料,写作能力则相当于建筑技术,只有双方均达到足够的品质保障,建筑物本身才能牢固、美观。阅读教学品质高低决定了写作能力基础的起点高低,如同建筑材料质量决定了建筑物“先天”品质。而写作能力优劣则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效性,如同建筑技术决定了原材料价值发挥程度。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如同一个循环,呈现的是螺旋上升的状态,不同的只有螺旋上升速度的快慢。良好的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正如一个均匀快速上升的螺旋体,随着读与写双方彼此的促进、辅助,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学习效果显著,语言交互能力与日俱增,最终实现的就是“好读书、写美文”的最佳状态。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途径

(一)从量变到质变

这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均必然遵循又不能回避的规律性问题。仍然以建筑比喻,空有建筑技术却没有足够建筑材料的工地上必然无法筑起希望中的大厦;而有满满堆积的建筑材料却技术匮乏的施工现场也永远只是一堆砖头瓦片。其实从人类牙牙学语的步骤已然可以窥见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的过程。每个人从婴儿时学说话都从单音节的含混发音起始,本能驱使着孩童无数次模仿成人的发音不厌其烦地练习。无论成人认为婴孩仿佛无意识的嘟囔发出的音如何古怪,这其实就是人类最初练习说话的状态。至于到两三岁时孩子逐渐能够说出相对清晰的字、词、句并非是突然开窍式的“顿悟”结果,相反,那是婴儿在两三年时间里无时无刻不在勤勉模仿身边成人说话的“成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实实在在的伟大“成就”。诚然,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迁移依靠的绝不可能是本能,而必须是学生有意识的勤下苦功。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足的阅读数量和无尽的写作练习是促成“迁移”成功进行的核心与关键。那些试图找到一条只用数周、数月就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几何级”增长捷径的想法只能是妄想。实现成功“迁移”必须秉承务实主义,首先从新课标给出的每学期必读书目入手,老老实实将名单上列出的书籍完完整整地通读、精读。教师还应视学生阅读情况布置写作的练习,无论是读后感还是对某些段落或篇章的改写,亦或是将其中同类或近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完成读书报告等都是以阅读的“量”促进写作的“质”发生改变的有益举措。

(二)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

有了前一步从量变到质变的基础,针对高考这个最终目标采取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就有了可能。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一定的外力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迁移,比如历年高考写作真题就是比较好的命题作文素材。不必完全照搬,只要教师总结归纳出这些命题中的规律,再结合时下的热点新闻或焦点问题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比如,稍早些时候国家放开了“二孩”政策后,某些地方的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反弟弟妹妹联盟”,这是一个既有趣味,又与独生子女思想方式密切关联的命题,不妨尝试让学生写写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评价。又如教育部门不断减少对高考加分情况的政策对时下的教育环境产生的影响,或者作为即将面对高考的学生对这样的政策调整应当具备怎样的心态。再如时下处于关注中心的里约奥运会上,“洪荒之力”“泥石流妹子”“对明天没有希望,因为对今天满意”这些网络上大热的语句体现了“九零后”“零零后”运动员们与前辈们怎样的不同,以及若干年前奥运会上的“感谢门”事件和这届奥运会上观众对运动员新的期许体现了“唯金牌论”在中国发生的何种改变等。

(三)循序渐进、丰富手段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帝创造世界也用了六天时间。要实现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能力的成功迁移不可能一蹴而就,时间、耐心、策略缺一不可。教师需要时刻注意把握循序渐进的节奏开展教学,同时尽可能根据新时代下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当下的高中生群体中人手一支手机几乎已是常态,微博、微信、朋友圈则更是手机中的“标配”。这些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其实也可以成为“迁移”的另类渠道。比如,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纳入一个读写朋友圈,教师根据媒体上一个或若干个迅速热起来的话题让学生们大胆发表评论。当学生中持不同观点的群体形成了比较清晰的阵营时,再让这些学生自发组织起一个个小团队,就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一定压倒性的论点和论据。之后再以课堂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各自的报告或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为了充实论点而搜索和浏览尽可能多的素材,这正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好机会,而辩论则相当于对作文不断的修改,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契机。

【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能力的迁移不仅是汉语言作为一种交互性工具进入高中阶段后应当为学生所掌握的表达技能,从文化层面讲,这也是学生人文素养、语言水平的具象展示。

作者:贾晓润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参考文献】

【1】纪国庆.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

【2】程汉杰.快速高效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

【3】陈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4(4)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方式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对语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对话教学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高效实施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教学

一、对话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有着浓厚的人文性,所谓工具性指的是语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影响到人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而人文性,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这种情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心灵感悟和思维情绪。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多重对话的过程,包括师生间的对话、文章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能实现心灵感悟、思想情感以及人文情怀的传递。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在对话互动中,师生之间可以就文章内容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能熏陶、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对话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生本对话,不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感

分享阅读体验是对话教学模式中常运用的环节,多表现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但往往忽视了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一个指向自我的过程,学生在专注自我体验的同时,能提升思想水平,深化思想深度。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缺失,导致学生阅读体验感变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思考空间却越来越小。

(二)不注重师生对话的深度

在对话教学策略中,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主要起帮助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主导整节课的知识灌输,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虽然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霸占整节课,但依旧起主宰作用,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绿叶”,这导致在对话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于浅显,没有思维深度,难以引发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实施

(一)开放对话过程,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策略,关键在于开放课堂对话过程,注重过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是引领者的作用,主要通过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来帮助学生延伸知识内涵、拓展知识面,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丰富学生的思想,进而增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体验感。比如《合欢树》一文,文中直接表现母亲坚强情感的文字描述比较少,再加上高中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难以充分体会到这种情感。所以在讨论母亲性格时,大多学生都会显得比较茫然。基于此,教师可以通引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实现学生与作者更深层次的对话,通过拓宽对话渠道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二)对话方式要多样化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包括多个方面,有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文章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章之间的对话,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就对文章的篇章、语句的感悟和体会来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交流探讨,以此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章虽然不会发出声音,但是文章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传递情感、思想,激发起读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思想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学生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目的,最终实现生本对话。

(三)消除对话隔阂,深入与文本的对话

高中生由于文化水平有限、阅历尚浅且能力不足,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体会不到文本的艺术美感和精神实质。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精髓有更深入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对话策略,避免师生间的对话停留在浅层次的“假对话”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介绍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还要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由此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缩小代沟。比如,《合欢树》这篇文章,母爱是表现阅读张力的最佳切入点,因此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情感体验,便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隔阂感,从而缩小课堂对话代沟。

四、结语

对话策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对话,即是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中的对话作为教学意识和精神,这种对话要建立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基础之上,它通过各种沟通交流方式实现生生、生本、师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内涵,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汲取文章的人文价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周旋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0(05):19.

[2]祁恒山.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12.

[3]迟志鹏.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高考,2015(02):15.

第三篇:新课标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

【摘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是在现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善读、会读、爱读的好习惯,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认知与分析能力。

【关键词】

自能阅读教学;实践方法;写作与阅读

写作与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不仅是提高学习技能的方法,同时也是终身发展、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加强学生自能阅读能力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是在现代学习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心理、年龄以及认知结构进行的探索,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善读、会读、爱读的好习惯,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认知与分析能力。

一、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内容

从1990年以来,很多特技语文教师都坚持试验“自能作文教学”,同时在教育界取得了良好的成就。“自能作文教学”的核心在“自能”二字,它不仅是作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改革,虽然也有很多人对阅读教学进行了试验,但是比较完善的自能阅读实践却很少有人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技能,更是改变社会、人生的重要支柱。因此,必须站在终身学习的立场上,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也让整个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

(一)高中语文自能阅读现状

从现实生活来看,受各种因素影响,为国很多高校的阅读现状都不太理想。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阅读面有限,很多高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对于书刊有很大的偏见,大多偏向于兴趣爱好,娱乐类和文学类偏多,同时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又以趣味性强、情节曲折的作品居多。也有很多同学喜欢报刊杂志,但是他们不是阅读文章、关心时政,而是了解体坛盛事、娱乐报道、网络游戏或者动漫人物等。阅读时间极为有限,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少部分同学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保障阅读时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某次调查结果中,每天10分钟的阅读时间都低于50%,基本上不阅读的占了10%左右。从阅读方式来看,阅读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带着思考阅读的更少。很多同学都是抱着好玩、消遣的心理进行阅读;部分同学甚至在边看电视,边对报纸进行翻阅;有的同学在听着音乐的同时,阅览杂志,这种精神不集中的阅读对阅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这次数据显示,专心阅读的人只有32%左右。出现上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方面受时下流行的快餐文化影响,例如:网络小说、韩剧、娱乐报道、青春文学等,而对于传统的经典文化,就形成了一种边缘化冲击的形式;另一方面,面对高考,学生的压力逐渐上升,尤其是理科的题海战术,各种补习班、家教,让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正是这些因素,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阅读。而新课程下的语文模块学习,组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必修教材多,所以必须及时疏导,在选修课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广泛的阅读面,更要有独立的思维。

(二)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与阅读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学生自能阅读习惯与能力,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感悟、认知、理解以及鉴赏能力,进而达到创新思维能力与习惯的教学目标;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的过程,为以后的持续学习做好铺垫工作。通过相关实验,我们发现,只要能让学生在自能阅读中得到成长、收获、快乐,那么就算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中,为老师让学生更加自主、正确的选择材料,丰富精神世界,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和读物,并且通过写阅读心得,从而更好的展示读书成果。在这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探讨、发现、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教学带来的问题。同时,整合名著要求,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自能教学目标,让阅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这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方法

(一)养成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具有多种方式,怎样让学生更容易读懂知识才是最主要的内容,自能阅读,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且根据合作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进而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指导学生阅读。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加到问题思考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主动养成学习习惯。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推荐预习程序,从而归纳预习方案,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让学生主动养成运用符号与工具书的习惯,从而锻炼学生解答、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寻求问题的方法与范围,例如:字词句解答、写作背景、文章思路、内容理解、文章表达方式等。通过教会学生提问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领会怎样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二)整合课堂结构,开辟学习途径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不断培养学生的善读、乐读、会读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自能阅读。它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通过自主感受、领悟、观看,让学生始终处于自能阅读状态中。同时,在这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及知识储备情况,进一步活化教学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习途径,让教学更加综合化、具体化。

结束语

阅读作为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理应养成习惯,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能阅读能力作为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应该用“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在不断深入教学内容的同时,推进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杨盼盼 单位:博兴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

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指导下开展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氛围下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主要就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交流,而学习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利用科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思想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知识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传授而获得的,更多的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中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知识,从而保证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导者作用,引导学生去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保证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阅读情境,利用其播放声音的功能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开展鼓励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潜能

学生学习需要信心的支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鼓励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对于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从而保证其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对于朗读情感到位,发音标准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努力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才能够使其思想得到更好的放松。例如,在阅读《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加强对于文章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梦想。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由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共享学习资源,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研究文章,增强理解。例如,在阅读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以了解其写作的风格,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逐渐完善知识链条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能够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脑中的知识链条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例如,在阅读苏轼的《赤壁赋》的时候,可以联系他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新课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准确定位,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学生阅读水平,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丁沉霞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比较式阅读运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的运用价值,其中比较式阅读教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比较,更易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区分与掌握,并得到对新事物新知识的见解。比较式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实现。在进行比较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为教学的具体内容、比较方式以及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方向。高中语文教材中引入了多种体裁以及其他的文学鉴赏,教师必须具备重组课文的能力,以主题与题材内容为中心,重新编排授课的顺序,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学习中通过比较深刻理解知识。

一、同中求异

在学白的《送友人》以及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时,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实现阅读时同中求异的目的。送别的题材在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是常见的,《送友人》中的点睛之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一挥手从这里离去,连马儿也在嘶嘶悲鸣。除了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外,还渗透了更多对人生、友谊、前景的祝愿。在《长亭送别》中,“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尽管表达的是与《送友人》相似的离别,但情感、场景与心态都各不相同。在这两者的比较中,学生不但能同中求异,同时又增添了关于离别写作中另一种蕴含其中心境的表达技能。学生在人生阅历较浅的学习阶段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意境,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或今后的成长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异中求同

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教师可以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之进行比较,两者共同表现的主题是美景畅饮的盛会与欢愉。在《滕王阁序》中,作者将山水之美、宴会之乐写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由辽阔的天地描写表现其吞吐万象的气魄,同时引出滕王阁的雄伟壮丽。继而作者又转向了内景的描绘,如桂殿兰宫,滕王阁聚会,高朋满座的景象,在这种良辰美景当中,引发作者的感叹。而在《兰亭集序》里,作者则先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如清流映带,风和日丽,宇宙无穷,万世之繁华,于是“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景色完全满足了人们视觉与感觉上的需求。而在群贤举杯畅饮之中,又为美景平添了几份情感,于是“畅叙幽情”。两者一经比较,学生能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中感受到美景与人情。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详细讲述两篇文章展现的不同意境。王勃的文章将自身融入于美景天地之下,感受的是自身的渺小,与其创作背景相连,“时运不济,命运多舛”,表达的是不平与抑郁之感。而王羲之的文章感叹人生苦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表达的是幸福终有破灭之日,生命终有走尽之时。这两篇文章都有乐极生悲的情感。在比较过程中采用异中求同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比较间掌握其中蕴藏的规律以及相互结合的共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思维能力。

三、横向比较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很多评价历史人物的文章,有的观念表达不一定公正甚至有失偏颇,比如针对曹操,通常会在正面描述上表达曹操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具体到很多课外阅读的小说形象的塑造方面,曹操却被文学性地进行了二次加工,摇身一变奸臣。那么学生在展开阅读的时候,就要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情况以及人物的全方位剖析,既要看到后人对历史人物的各种评价,又要深入分析主人公自身的作品,以横向比较的形式真正了解历史人物,对人物的理想、文采和胸怀等以及所要学习的语文内容有充分的认识。

四、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侧重在文章创作的文化、时代背景以及政治等因素进行比较,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梅兰芳画传》一课,叙述了梅兰芳先生事迹,如在香港沦陷前后大家面临断粮困境时,梅兰芳先生是如何成全大家,冒险让自己的儿子偷运粮食解救危机。也提到了梅兰芳先生“蓄须”和以打针发烧的方式拒绝演出的佳话。抗战时期,艺术家担负着比艺术更为重要的民族责任。阅读梅兰芳相关事迹的文章时,学生可充分结合创作背景以及人物的爱国精神,由外而内地了解一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高超艺术素养和深入人物精神与意志,从而被一位由内而外散发艺术气息的中国人而折服。在这样的情境下展开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人物,且在伟大榜样面前,更加发奋图强,努力上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使教师在诸多文体的教学中应用自如,同时也利于学生在比较阅读下深入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题思想,全面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效率。

作者:徐静

第六篇:高中语文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运用

摘要:

本文讨论了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谈探究性教学方法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从概念辨析的角度出发,深入阐述和解读了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概念,并就,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提出了以下三个应用路径,首先是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第二是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性思维路径,第三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本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关键词:

探究性阅读;高中语文课堂;运用路径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相当一部分高中开始强调学生的意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阅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开始的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对于推进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与高中语文

1、探究性阅读教学

本文所讨论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视野之下,针对高中生在课堂上思维僵化,思考不活跃的问题所进行的教学的调整。在具体的操作上,这种教学方法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一部分下放给高中生,让高中生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节奏,不断地鼓励高中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去独立思考面对和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来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高中生头脑的活力。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整个旧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所有的高中语文老师一致反映阅读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和难点,一方面阅读在高考语文的卷子当中所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学生阅读题答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高考语文的总成绩。基于此种情况,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了相对极端的方法,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已经失去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仅仅就仅仅针对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这种极端的教学方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教训所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之下,学生尽管会在短时间内提升自身的应试能力,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僵化学习和重复的过程当中失去头脑的活力,对于语文的感知能力逐渐下降,这种感知能力的下降最终作用于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会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遭遇瓶颈,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和提高。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路径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上述方法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有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应该本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对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拆分,让教师和高中生各自行动,教师尝试给高中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高中生借助自我敦促和驱动,独立地去思考语文课堂教学与阅读相关的问题,通过是我的体悟与感知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明白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不过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不应该放弃自身课堂主导地位。一方面,在老师课堂讲解的时间段内老师要尽量压缩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将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课堂讲解时间内获得的知识和提升,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段内,老师也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私下的交流,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开展过程当中,着眼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应该重视避免课堂上因为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而产生的浪费时间的状况。要着力营造外紧内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不虚度。

2、重视启迪,引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思维路径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语文课阅读课堂上的教学同时应该遵循强调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一路径。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改革以往的教学理念,不再将学生看作一个交换学习的课题,而且学生的能动性反应老师要想方设法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仪式感形式感过强,绝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启迪而启迪。需要看到,探究方法在高中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应用,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本文所提到的这类教学方法,指向性十分明显,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在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上所进行的一种表演。

3、教学过程当中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重视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指挥者的角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做到对时间的良好掌控,课前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备课,尽可能全面地准备相关内容,并对课堂的整体布局和安排进行及时补充、删减和调整。受传统以往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感到没有着落,失去了老师的帮助和付出,很多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要严密地监控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情况,尝试从高中生的肢体动作和眼神当中解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耐心地帮助同学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应该注意到,尽管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所扮演这角色是不应该被抹杀的,老师应该适时地为学生体检课堂教学当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为学生指明学习和前进的方向。至于那些概念性知识性的问题,老师一定不要绕开,老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诉求和需要,并且要利用最黄金的课堂时段来对学生急于了解的相关重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

三、结语

过往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探究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当前高中的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考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频繁地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方法。

作者:刘磊山 单位: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

参考文献

[1]黄丹丹.探究性教学方法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9):12-13

[2]蒋仲秋.浅谈探究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1(13):5-7

[3]谭泉.探究性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