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案导学应用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应用

“学案导学”是指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以教师的学案为载体,学生根据学案采取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学生课堂自学能力的培养。该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案的设计

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应该以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重点,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保障学案的有效性。在学案中,要体现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境和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层次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查找资料,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平时的积累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以便适应不同课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学案的设计也要兼顾教学时间,既要保证设置的问题学生能够完成,又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学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进行学案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不准确,分不清重难点,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致使效果不理想。一些教师充分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但缺乏过程中的帮助和指导。

(二)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的课程包括课堂阅读课、自主作文课以及复习训练课等课型。在每一种课型中,教师要设定不同的学案和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案导学在现代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实施,一些问题也迎面而来。主要表现在:

1.单调性。由于学案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特点难以准确把握,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还是难免沦为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机械主义学习者,限制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封闭性。教师往往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长久以来使学案有着固定的模块内容。即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和课后训练等,使课堂成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虽然是在贯彻新课标的要求,但是往往学生参与度低,收效甚微。

3.局限性。源于以上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新的被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培养。教师也将重新沦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变为一种机械式教学,教学效果难以改善。

二、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型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学案导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要有一个高效的学案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其次,要合理布置预习任务,监督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再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受课堂的局限。最后,教师和学生也要适当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对知识进一步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能力。当然,也要根据各种课型的不同,适当调整教学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一)阅读课———注重情感培养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篇目都是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结束,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慢慢消退。因此,在阅读课的导学中,不能千篇一律地设置问题,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活力特点,体现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阅读课的导学一定要有情感、态度的培养目标,避免出现空洞式的知识学习。例如在学习《苏武传》一文后,我们设置了“汉武帝那样的人值不值得苏武十九年的尽忠,如果是你,你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

(二)复习训练课———以“练”为主

要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要上好复习课。教师可以在阶段性的复习中自主进行一些小测试,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化地总结和复习,以弥补课堂学习的漏洞。多进行单元小测试和阶段小考是复习训练的必要方式,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进行复习训练时,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掺杂一些上个单元的内容,还会设计一些摸底小考,让学生措手不及,但是学生却很喜欢这种方式,在交卷后对没有掌握的内容会及时查阅文本,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文课———先思后文

为提高学案导学在作文课上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前两天就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在课堂上再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指导,直至学生能够顺利动笔,完成写作。教师在对作文进行批改时也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评析,让学生间互相传阅和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无论在阅读课、训练课还是作文课的教学中,学案导学都应保证各个环节的连贯性和协调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成奎 单位:灵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