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支撑和发展的灵魂。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爱国情怀,养成高尚人格。所以,高中语文不但是对知识的教授,更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人本理念,正确引导学生,陶冶学生情操。传统文化承载着传统精神以及审美理念,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吸取经验,提升自身素养。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以高中教材内容来分析,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不但有伦理道德,更有古人的价值观,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此利用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深化学生的理解。1.关注作者。在《孟子•万章下》内容中提及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在认真解析作品时,必须将其融入于作者的发展背景中。每一个作者,他们的写作特征以及文章中所隐藏的情感以及思维都离不开实际生活。例如,苏轼的作品就直接反应了苏轼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寄托,进而也展现出不同的作品意境以及作品内容,苏轼前期的作品主要寄托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后期的作品则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心往归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站在知人论世的高度上,才可以更加深入的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问题。2.重视语言文字。帕默尔曾经说过: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民主的文化背景,它更加准确的证明了各种娱乐游戏和偏见信仰。叶圣陶曾经说过: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好的桥梁,根据这个桥梁,读者可以和作者更好的进行对话,引发情感的共鸣。基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言文的赏析,让学生在文言文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3.深入作品意蕴。古代人大多数就是运用笔墨来表达自身对社会的情感,其价值观,人生观是辨别是非对错,世道险恶的标准,然后从此过程中获得启迪,以实现精神世界的养成需要。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类思想需要深入文字意蕴。例如,《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第一,学不可以已;第二,用心一也;第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文章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内容。

二、充分展现课堂教学价值,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教授,更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实现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文化气息,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精神课堂。例如可以定期的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针对于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演讲,让学生轮流发言,可以以演讲稿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也是提升语言沟通以及组织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良好的利用传统诗文。比如,在杜牧的古诗词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劝学》的一部分内容融入进去,为学生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洗涤。除此之外,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双向互动的作用,让学生把生活经验、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的方式非常适用,根据探究性学习,将传统节日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和收集。

三、利用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由于是具备丰富的文化气息。因此,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例如,《论语》《诗经》等在内的古文阅读书籍,借此来正确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将精读和泛读融合在一起,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品性。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除此之外,熟读成诵是课外阅读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于语文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因地制宜,正确为学生原则阅读材料。

四、结束语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广阔无边,内涵丰富,是华夏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现已广泛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所以,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只有不断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拓展学生眼界,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传承民族的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2015,(04):104.

[2]王亚芬.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新教育时代,2015,(34):184.

作者:王艳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