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述(5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述(5篇)

第一篇: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们感觉很不好做的事。教与评的效果也让人难以满意。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迫于考试的无奈,又不得不写,于是硬着头皮写,质量可以想见。学生写好后老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功是做得不少,可是作文发到学生那里时,他们大多只大致看看老师是否批改了,得了多少分,其它的就再也不看了,下次写还是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老师的功到了学生那里大都化为乌有。教师与学生两方都出力不讨好,作文教学也往往收效甚微。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老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能只重分析,轻写作。学生想象力原是丰富的,但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中慢慢被扼杀,如此一来,他们便感到作文很枯燥很无味,对写作文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不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种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也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纵观近年语文考卷作文试题,大多是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这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的选择空间与更多的表现机会,当然这并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试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基本功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在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方案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一专多能”,既会写各种文体,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

二、强化材料意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导引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并把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边城》,文中不乏优美的句子,如“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字里行间满满的是对人性和自然的赞美。有学生就模仿原句将其改写成了:“我们像花朵一样在温室里养着,用作业代替了运动,把网络代替了交流,厚厚的镜片下早已不见清明如水晶的双眸。”虽然改写之后的语句有调侃的意思,但学生通过模仿创造,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诸如此类的练笔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具有深刻性的主题,也能为文章撑起骨架,找到灵魂。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强化积累,对作文材料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可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从而避免了文章内容空洞、简单堆砌词汇的不良现象,这正是作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三、培养文体意识

高中的作文训练重视文体意识的培养,高一侧重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高二侧重于议论的写作;高三以综合训练为主。但是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的作文的文体特征不明,而有些学生的文体意识十分淡薄,一篇文章写出来就像是“四不像”,甚至有些作文较好的学生,无论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他都按自己的习惯写,不顾及文体特征,他们一是为了张显个性,更多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文体不分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练习,让他们明白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写法。从记叙文的练习开始,到说明文、议论文,每种文体都安排一定量的练习,最终达到让学生写出有文体性的文章的目的。

四、联系生活写作

一篇好的作文,往往是由多个精彩的段落构成。在有了生活的源泉,有了真实的情感这个基础之上,就是努力让学生润色语句,雕琢精彩语段。比如中央电视台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其中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都可以印制成材料发给学生,一方面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总结颁奖词在语言、修辞、句式方面的特点。颁奖词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学生在心灵受到强烈撞击的同时,还能把感动凝固下来,透过一年一度一篇篇充满神韵、各具特色的颁奖词,学生能充分领略汉语言的美丽。有一名学生给敬爱的老师写了一段颁奖词:“踏上讲台的一刻,你便把生命点燃。幽默的谈吐是你生花的妙笔;谆谆的教导是你宏伟的诗篇。灼灼烛光下,你用生命照亮了知识的殿堂;剪剪春风里,你用心灵放飞了一个年轻的梦。红烛将尽,你蓦然回首。那满园的桃李,让一个铿锵的师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学生的写作是随着成长逐步成熟的,让学生切入学生成长的现实,把握学生成长的环节,运用一切手段,让学生写作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积累自己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的认识,当积累到一定厚度,自然会妙笔生花,迸发出震人心魄的力量来。抒真情,写自我,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是摆脱套作作文的唯一途径。

五、发展学生个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两句话强调了写作中张扬个性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过去作文教学中注重纪实(如记叙、描写等),忽视了写虚(即学生的情感、想象等),而虚的方面体现着学生的创新。文章没有情意,就没有生命力,如同一堆废纸,所以要激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自在的写。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整齐划一,硬性规定作文的模板、套路,否则会约束学生的思维,创作出毫无新意、模式雷同的作品,最后作文成为一潭死水,因此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不是教师或学生单边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自然、感受生活、积极练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自觉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冬香,让作文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01期

2、赵恒,高中作文教学技巧浅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3、徐耀中,孙素清,让作文指导课“神采飞扬”起来[J],语文学刊,2010年14期

第二篇:浅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摘要:在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一篇作文得到的分数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语文成绩乃至学生未来的命运。如何学习写好语文作文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讲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十分重要的事情,语文的考试和复习重点就在于写作。就高中语文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大量问题,学生写作文没有创新意义、作文形式主义化、缺少内涵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顽疾。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究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的快速捷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规划的不断完善及教育机制与时俱进的不断变更和深入钻研,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作文相比以往,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过去的语文考试附属考项转变成了现在占有大比分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分数逐渐增加;由于作文的分数占的比重比较大,成了语文整体分数的直接影响体。可以说,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会直接决定语文考试分数的高低。如何改变语文作文教育的传统观念和对策,成为提高语文作文写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缺乏创新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兴起,各大院校如同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在广大的教育行业当中,目前有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存在教学思想上的盲点,并且普遍应用教育模式化、死板生硬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列举往年的高考作文例子,分析每年高考所出的题目,让学生做参考,同时给学生们指出几个名人名言,或者优秀作文当中可以借鉴的句子让学生死记硬背,加深积累。其实老师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的做法死板、模式化,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写作时非常死板,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创新变革性。作文教育的死板和模式化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极个别的教师甚至在教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完全按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审题,仅仅是机械地为学生进行范文实例的解说,让学生生搬硬套。应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且使学生的习作失去了自主创新精神。

(二)语文写作时的创新只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写作创新,已经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制度的要求下开始强调。然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整篇作文的结构主体和规划布置形式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对来看,作品中的实际内容反而被忽视了,似乎有点分不清主次,并且这种做法对于写作的实际水平提升来说,效果并不强。除此之外,这样的教育方式还可能致使高中生在拿到题目以后,直接生搬硬套固定的格式,如同数学套公式一样,这样,学生对于作文创作的思考就会慢慢陷入僵化,甚至不考虑套用的题材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可以说,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写作的自由性和能力的发挥,并且对于学生自主的作文创新性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干扰。

(三)只强调修辞之美,忽略实际内容。在各大院校当中,大部分语文教育职业工作者在教导学生写作之前,经常会找来大量的诗词歌赋和名人名言让学生积累。这样的做法,虽然会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增强了整篇作文修辞手法的优美性,但是忽视了作文的实际内涵是实用性,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往往会驴唇不对马嘴,学生会为了追求优美的修辞而忽视了实际想要表达的东西,最后导致实际结构错乱不堪。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之后,往往不会得到高分。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业教学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一)品味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所谓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写作文同样在艺术的创作范畴之内。高中生写作文想要有创新和突破,就要全面融入生活当中,作为高考语文科目当中分数比重占得最大的一项题目来说,一般能够得到高分的作文往往都是立意新颖、主题明确,具备充实的内容和有新意的结构题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老师想要真正让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就要要求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的创作材料和知识,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充分利用观察力观察真实生活当中的每一处微小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感悟,积累经验。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生活,才能在创作时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上提高对作文写作内容的真实感和创新力。总的来说,语文作文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积极指引学生触摸感受美好的生活,进而了解到在学校无法了解的一些事物,例如人际关系相处或者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对大自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学生在对这个世界的实际观察和深入体会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写作材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受到启迪,最后真正提高高中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与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高中时期学习和复习的时间极为紧张,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积累大量充分材料,这样才能让高中生对于作文的审题、命题和文章的开头结尾真正掌握,最后留下大量时间备战高考。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忽略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思考时间;对于要求创新的语文作文写作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很显然是不对的,单单就作文创新而言,其本身与高考是没有矛盾冲突的。不仅如此,他们反而还是互相扶持的一对搭档,正所谓心有所想,情感才能有所感悟,这些对于写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根据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思想和情感之间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本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真正将学生导向不同的视角,运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对同一个事情或事物进行具体分析;教师要对学生多加鼓舞,让他们多看书,方便他们积累写作材料,提高学生修养。不但如此,我们还要积极对学生所写的文章和作品进行正确中肯的评价,尽量给予正面且积极的评论,以便增强学生自尊自信的写作信心,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创作出优秀的好作文。

(三)畅所欲言,开拓思维。近几年来看,我国高考语文中的作文题材往往与生活非常相近,并且很重视考生的自主发挥和想象力的培养,像2010年某地区的语文高考的题目就给出了绿色生活作为写作题材,这样的题材不但十分新颖,而且与我国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相结合。同时,我们经常提到的节能,可以与绿色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发挥想象进行思考,将生活作为编写作文的参照物,不至于让考生胡思乱想地瞎写;由于与真实生活比较贴近,因此所写出来的作文更有真实的感觉。总而言之,写作只有充分进行知识的储存和世界生活的感悟,才能在写作时大胆创新。

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和灵魂,对于作文来说,没有情感的作文就好像是枯井里面的落叶,没有创新性的作文就像是地上层层的灰尘;作文的创作失去了创新性就是能够算得上是一篇单纯的流水账,无论修辞手法再好,也不能算是华丽的文章,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写文章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实际的内容,高效的教育方式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李艳.在自由的芳草地上驰骋―探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新模式[J].作文论导报,2011(12).

[3]韩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8).

第三篇: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1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⑧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2v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v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2.1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2材料来拟定文题。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赢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3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1999年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

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以上三点体会,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愚见,望同行们斧正。

第四篇:议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国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大量的教学实践来看,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都十分积极、健康,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写作模式已经形成,有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积累,在写作思维以及写作方式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模式化,可以说到了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优势就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劣势就是固有的模式很难改变,作文教学想要有所突破也很艰难。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从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滞后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往往教师付出了很多辛苦,学生也尽了努力,却依旧收效不佳,加之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在作文创作上也往往兴趣不大,作文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学生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坚持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够得到好的成绩,本文针对如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生观察力的提升

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文学创作也是如此,脱离生活的文学,是空洞的文学,无法引发人们的共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从生活实际出发的视角,懂得“以小见大,以平凡见伟大”的道理,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要热爱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会有灵感,有思路,才能够从那些日常的积累中找到要写的内容与素材,简而言之,语文写作本身就是对世界认识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地指导,提升其观察能力的提升,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比如:作为《我最熟悉的陌生人》,这题目的关键词为熟悉和陌生,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写作重点,在生活中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包括环卫公认、父母、朋友等等,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让我刚到既熟悉又陌生呢?很多学生的父母有可能在平日里长长忙着赚钱,很少和自己沟通,久而久之,这些原本在“我”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渐渐的变得陌生起来;还有一些朋友,我们曾经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的度过漫长的童年,那些伙伴,我们被时光巨大的洪流,轰轰烈烈的带走了很远很远,不知道因为什么渐渐远离,渐渐失去,渐渐的不知道如何联系,短信或者对话框里,只有,呵呵,是吗,那就好,这些,想要引起话题,又无从引起的尴尬的短句。然后,“我”突然在一个阳光无比明亮的午后,发现“我”和那些人,那些在我生命中曾经占据大半个比重的人们,成了人们口中常说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自顾自的生活着,同一片蓝天下,却再不能,滔滔不绝的讨论同一个话题,用同样的姿势来阅读彼此了。我们分开了,然后,我们失去了。

这些所描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是源于他们内心对生活的感受,正是因为这些实际的生活感受,才使得作文更加富有感染力与真实性。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的培养

叶圣陶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思”、“情”至关重要。为此,高中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进行分析。具体来说,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文书籍,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新,同时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创新作品进行评价,且一般是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写出优质文章。

比如:《圆》这个题目,乍一看来,很多学生摸不着思路,甚至很多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还会直接描写身边那些常见的圆形事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圆与缘同音,有的学生以“缘――秒不可言”的主题进行写作,教师应该针对这样的新颖立意给予肯定和支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充分进行创新思考,从而使文章更加具有新意,更加具有文学性。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学生创新思路

想象力是学生作文的灵魂,教师应该将从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文学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同时它也高于生活,只有适当联想,才能够将文学与现实生活有所区别,有所提升,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想象的能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想象是不行的,此外,可通过讨论、辩论赛、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打开学生的创新之门。同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为高考语文备战。

高中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写作意识,写作习惯以及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没有灵魂的作文是苍白的,没有内容的作文是空洞的,没有创新的作文是枯燥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些问题,要将作文回归于生活,回归于自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素质教育大力普及的背景,学生不仅仅需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应对各种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格桑朗杰.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西藏科技.2011(01)

[2]凌青.写身边事,道寻常理――唤醒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J].群文天地.2011(14)

[3]杜康林.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

第五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优化方法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是所有教学课程中最基础的科目,写作恰好是审核语文学习水平的关键要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日常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检验学生各方面知识是否合格的一种方法。对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日后社会交际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出现消极应对心理,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本文就人教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种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素养;优化策略

1.引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理解,从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自身要树立全局观念,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实施不同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措施,对学生写作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用长远目光指导学生写作。

2.采取不同方式引导学生的写作爱好,培养发散性思维

高中日常写作教学中,由于题目限制等原因,让学生产生枯燥消极心理。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我们通过下面两种方法加以改善。

首先是适时夸奖和赞美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意识到赞美的重要性,提取学生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或语句通顺等,从不同角度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继续保持。

其次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平常写作中挑选出优秀文章向报社投稿或在校刊刊登等,这样,学生就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更能让学生对写作有更浓烈的兴趣。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童年的散文,可以让学生运用书中相似的散文结构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童年往事,以此达到表现学生自己及仿写散文格式的效果。

3.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积累不同素材

学生因为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导致写作过程中没有引用材料而对写作无从下笔。怎样有效积累社会题材呢?

一是善于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并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思考,让学生将了解到的运用到写作中。如《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围绕的都是日常事务,政治观点很少,我们可以从政治角度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思考。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不见晋侯而见秦伯,以此达到学生观察社会的效果。

二是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看书的时候可以把文中觉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利用早晚读的时间朗读这些内容,通过不断积累和诵读,优美的句子会从脑中浮现,写作时很容易下笔。高中语文课程《再别康桥》、《画卷式的人生》等很多文章中都有好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加深诵读。

4.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写作练习

平常写作课程中,老师布置的题目是随机的,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学生写作的消极心理。为了改善这一种情况,写作训练时应就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练习。正如高中语文教材中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它是一首很优美的抒情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本诗抒情表达方式修改先前记叙文的写作格式,增加抒情类写作,同时可以进行插叙、倒叙等其他写作方式训练,通过一系列仿写,让学生了解更多类型文章。如果是写作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日常练习中要求学生多使用名言警句或者排比句等美化文章,或文章结构编排杂乱、没有条理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事先写出作文提纲,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文章没有主题。

5.转变作文批改模式,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写好的作文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渐趋完善。日常高中作文写作教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作文评改,采取互相交换批改或者分组批改等方法,通过这样的批改模式,学生批改到其他同学的作文时可以掌握其他写作方式,进而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我们拿互相交换批改作为例子,学生对自身作文存在的问题和明显错误是不了解的,其他同学互相交换批改正好解决这一问题,批改的同学可以快速提出对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个人修改建议,从而达到帮助对方完善修改作文的目的。值得提醒的一点就是互相交换批改作文的时候,尽量让文采相对好的同学批改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6.结语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一项繁重的工程,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消极心理,督促学生多阅读以此提升写作素养。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爱好、积累题材、强化练习和转变批改模式等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并在语文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写作成绩。

参考文献:

[1]程冠斌,刘丽丽.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2(05):110-111.

[2]刘波涛,李海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探析[J].语数外学习,2012,02(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