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模式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模式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方法的探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问题导学”就是教师拓展的新型教学方法.围绕问题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常常采取的教学方式.数学学科具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实施问题导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一、走近问题导学模式,贯穿课堂准备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也要培养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整节课的教学主题,提出让学生积极钻研、主动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带着重点难点问题有目的性地听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时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解答在课前给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高效探究,也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教师提问、学生解决”的教学思维.教师要带领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明白本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简单地设想,从而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中心以及重难点部分,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互动交流,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答疑,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改变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身份,不再是被老师“灌输”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当然,在讲解教学内容后,教师要加以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并且对学生已有的成绩进行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二、掌控问题导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问题导学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渴望攻破一个个难题的欲望.同时,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问,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死板学习、不愿沟通的缺陷.在逐步向理想课堂靠拢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耐心,用温和的语气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诚恳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导学的核心在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能开动脑筋去解决.因此,教师设计问题的首要考虑因素应是问题的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针对整个学生群体考虑,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在温习旧知识和掌握新知识之间把握好度.最重要的是,设计问题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第一位进行问题设计.问题导学具有广泛的探索领域,教师要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习惯、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并将多个方法进行整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改进,从而确保实施问题导学模式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三、延伸问题导学模式,认识问题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知识的传递作为第一步,但是学生掌握与否并不能从这一步中体现出来,因此需要归纳总结,让学生举一反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内容,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对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效率进行检验,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思路.教师对于设计问题的思路不能太局限,要采取多种形式.习题可以是选择、填空,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答题或直截了当的判断题.要注意练习的题量不能太大,要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为出发点,控制好习题的时间,将巩固练习放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内.在设计巩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时效性.要对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较多学生都存在疑惑的部分进行重点巩固,对于学生已经收获的知识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二是准确性.在这5分钟时间内的反馈信息必须是十分有效的,教师要以这些反馈作为下一次备课的参考,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三是鼓励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吉立萍 单位:江苏淮安市楚州中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