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4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4篇)

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探究

摘要

分析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必要性,探究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实验探究模式;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科学素养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普遍是过于死记硬背,似乎脱离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革新,需要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融入生活化气息,即实施生活化教学,尊重化学的本质。新课程改革趋势下,有效教学的理念显得更为重要,有效教学也意味着高效教学。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响应这个理念的号召,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高效、互动等优点,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1]。

1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应用中的必要性

积极响应中学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教育教学新课程指标下的化学教学更为重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并对学生终身发展予以关注。而实验探究模式比较重视高中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学习中知识获取途径与具体过程重点关注。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包含大量科学思维方法与过程,而化学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确保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期间能够形成科学、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人生价值观。高中教学新模式将更多要求提给高中教师,教师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践行者,一方面是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高中化学课程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及理念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高中生知识基础、实验水平以及动手能力都不相同,存在很大差异。询问调查过学生之后发现,很多高中生都比较喜欢化学教师在课堂中为他们演示化学实验,同时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实验中。基于这种情况,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演示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和学生展开亲切的互动与交流,确保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以对其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予以夯实。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强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化学科学实验研究应具备的化学知识与探究能力,这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2实验探究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是实验。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帮助学生有效、全面掌握物质变化规律极为有利。同时也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能力提升、掌握化学思想等的重要环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将实验探究模式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发现并提出问题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源泉与动力,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正是一些人从某些事物或者是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做出伟大的发明与创造。一个伟大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一定是具有敢于提问与善于提问的科学素养。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科学素养,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定情境。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一共有117个,分布在高中三年各个阶段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选取一些合适的实验进行演示与探究。教师在化学教学时,应该调整优化教学过程,设置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如处理一氧化碳、氯气以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学习与练习中进行正确指导,指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将历届高中典型的化学实验题设计成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密与科学的实验思维态度[2]。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彩色焰火、烧水之后残留的黑色斑点等,这些现象都与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应该从中发现探究一些问题。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制冰袋、肥皂等。思考探究问题化学教师在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教师应该设计好实验过程与程序,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问题深处,确保学生思维处于思考状态,并保证其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以对学生优良实验习惯进行培养与锻炼。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且能够合理地将实验探究模式运用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与时间,不能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致使“思考探究问题”徒有虚名。如在学习“铝的性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首先要划分知识重点、难点,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铝的还原性(包括铝跟酸、强碱溶液、氧气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教学难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原理。这样呆板地将教学重点、难点呈现出来,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绍兴晚报》上一篇相关的报道融入教学过程中。这篇报道的大致内容为:有一块普通的铝塑板竟然长出“白花”,当地居民怀疑这“白花”是“优昙婆罗花”(三千年一开)。以这样引人入胜的话题方式引出相应的化学知识,学生便会被深深吸引。继而教师让学生推测“白花”包含的成分可能有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强化了学生对铝性质的了解和掌握。这样结合生活情境的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实验关键要素来解决相关化学问题,这些要素包括:1)实验设计;2)实验目的;3)实验药品、装置及仪器;4)实验原理;5)实验结果处理;6)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思考、验证与归纳,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化学实验演示机会,同时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2]。比方说,实验演示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化学教师要确保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紧扣实验主体,操作规范,必须合理取用药品、滴加试剂以及放置仪器等。同时,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条理清晰且层次分明,做到论据充足、突出重点、语言简练以及书写工整等,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应用化学用语,正确绘制复杂实验装置图,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操作中的示范作用。

3结语

目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奉行死记硬背的原则,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深奥难懂,生活中大部分用不到,进而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高中化学课程采用实验探究模式,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种很好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思考—观察—探索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科学实验素养及思维的养成,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张黎明 单位: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汲晓芳.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赵欣欣.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150-153.

第二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领导力策略研究

摘要:

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活动,而自主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与领导力。在化学课堂中,可以从转变师生观、生生观入手,通过教师课堂模式的改变,从情境的创设、内容的选取、难度的把握、时间的控制、适当的指导与坚持等方面探索改变,通过学生小组的建立、跟踪培训、轮流与竞争模式的运作、以及奖励肯定手段的实施,来提升学生领导力,进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学生领导力;培养策略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比如杜郎口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建了极具个性与特色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甘肃“先报后评再布置”小会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泗阳中学小组合作学习“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等等。不难发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共性,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核心就是学生小组自主活动的时间,因而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就取决于学生能否有效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一个学习小组能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全体成员的领导意识水平,以及有没有一个过硬的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小组长。笔者在推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发现在不同的班级同一种模式推行的效果大不相同,不同的学生学习感受也大不相同,有同学认为很好,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也有同学认为老师讲解清晰,不愿意听同学的发言等等,也看到很多老师因为实践过程中效果不满意同时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实践的普遍情况。经过自己长期的实践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我反思到,仅仅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远远不够,我们的学生是长期讲授模式培养起来的,还不能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教师不仅需要自己改变观念,还要学习、思考如何改变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和已经形成的学习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擅长区域与不足区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强化,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培养。因此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基本策略。

一、师生要正确认识领导力,建立新型师生观、生生观

首先,关于领导力的概念理解。国内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学的概念,领导力首先是指自我领导,包括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律自制;其次指对团队的领导,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从村长、小组长到国家国际领袖等各个层面,都存在这种领导。小组领导者的领导力,也就是中学生的领导力,并不神秘,简单的讲就是学生自己或学生能带领一个学生小组共同完成某个任务的能力。在平时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当然在班级的小组合作中,要使合作高效,还必须在每个学生都培养自我领导力的基础上,团队中培养出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小组长,小组长领导力的强弱就决定了最终学习任务达成率的高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最终学生的领导力要达到对小组任务完成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有确立目标的能力,对学习任务能合理策划分工,能准确表达、说服、影响小组同学,对各个成员能沟通协调,个人具有被领导的能力等。正确认识领导力,就可以消除对领导力的距离感,认识到中学生领导力是一个有教养的中学生的基本素养。每一个有教养的人都应该首先具备自我领导的能力,而不仅限于所谓的精英人物或领袖人物。且领导者代表的是使命、规则、影响力,追求做事的机会和做事的过程,而不是地位和荣耀。因此,新型的师生观中,每一节课堂就是师生一起完成若干个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学生改变“张嘴等喂”的习惯,主动去“捕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反思改变自己,能自律自制,相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或小组合作能够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尽最大努力达成目标任务。而老师也相信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律、反省,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来学习,且通过长期的训练,领导力得到提升后,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能克服“不讲不放心”的思维定势,改变“一言堂”或带着学生学的习惯,变革课堂模式,适当框架建构,给学生一定自由活动的空间,有放有收,只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重难点进行重点点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形成个性发展空间,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新型健康的生生观,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是合作共赢的理念,能互帮互助。既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创意及想法与同学分享,又能学会倾听,学会虚心向别人学习。当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则课堂气氛就和谐融洽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有保证了。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显现,领导力的培养才有可能,课堂的高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不一定要程式化,但一定是让学生一直在主动的、高效的学习。高中化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学生小组活动随机进入,课堂模式随时变换,可以一小部分内容交给学生讨论汇报解决,也可以整个课堂交给学生,老师点评引导。针对一些常识科普类的知识,就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小组讨论,课堂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讲台汇报分享。如酸雨的形成,铁铜的冶炼史等等。针对一些难点,课堂上设阶梯,分小组讨论再汇报。针对一些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该实验,你会怎么设计,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再去实践,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不一样了。针对一些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采访,课堂分享。在讲高一糖类部分内容时,因为这部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常有不同,比如糖不一定甜,甜的不一定是糖等,我们就要求学生小组走进超市调查糖类的种类,超市、街头采访,再将视频课堂与大家分享。课堂效果就出奇的好,因为自己的参与,同学的作品,整个学习氛围就给带动了。在学生的整体领导力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对于一些不是难点的内容甚至可以整节课精心设计,抛出问题,让学生小组探究,课堂汇报,老师课堂只做点评和串讲。总之,课堂模式不一定要固定化,但要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

三、教师从多角度支撑保障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1.教师的坚持与坚守

高效课堂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逐渐磨合至最佳状态的过程。新型师生观的高效课堂探索中,最容易半途而废的情形就是师生对高效课堂的达成缺少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一段时间后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有效解决。教师要认识到高效课堂的达成是长期的过程,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师生都要有一个心理预期,教师要有计划有策略地逐步地增加班级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的环节,切忌不合实际过度放手。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发现老师说,采用这种方法根本没法完成学习任务啊,我们学生素质太差,哪有这个表达能力,哪能互相配合讨论的那么好,多数是浪费时间,给出的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期待的学习任务,效果还不如老师讲授呢等等,因此放弃尝试、放弃课堂改革的深入。在进行高二《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教学时,对于化学课堂的实验模式作了改变与观察研究。以前生怕学生实验中误操作得不到实验现象,会在实验前反复提醒注意事项,甚至给出具体每一步的操作,但学生印象往往还不会太深。本学期作了调整,第一,将专题二5个实验都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全班分为12组,4人一组。第二,每次实验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质疑,请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试剂、参考课本,小组完成实验。第三,做成功的小组立即举手示意,全班评比好且快的小组给予肯定表扬。第四,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提示请每一组作出合理分工与规划,老师不作出对实验具体的指导。第一个实验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测定单位时间(每秒)产生的气体体积。一看到针筒等实验仪器,全班学生情绪高涨,想都不想,立即动手实验,结果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没有一组成功,然后请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有药品放多了,超过量程的,有没来得及记时间的,也有仪器没检查,针筒压根不动的。然后请学生重新分析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怎么配合,重新做,基本都成功了,再请学生总结出今后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实验又快又成功。第二次,分组实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用碳酸氢钠固体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发现学生懂得了合作,公推的小组长开始分工了,也开始讨论实验步骤了,但是只有两~四组实验快且成功。因为原理没有理解到本质,同时进程没有控制好。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次进步与总结,在第五次实验“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时基本8个小组都能又快又成功了。我想在这种成功中,每一个小组成员的领导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知道了相互配合,知道了原理的理解与计划分工,知道分析预期现象与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学生的这种领导力的提升是看得到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成长可能性,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

2.教师课堂设计时内容、难度、时长的梯度化

比如小组合作的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内容要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属于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范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给予足够的指导与评价肯定,并且能将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培养长期坚持下去。为防止学生失败体验的形成与强化,老师在课堂设计中一定要先尝试简单内容短时间段的带着学生做,等学生领导力逐渐增强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在课堂中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比例。在高一年级我进行了高效课堂中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尝试,经常课堂留出一个环节采取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前查阅资料,课堂小组讨论,讲台汇报的基本模式进行,在两个多月训练后,公开课中,对必修一“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这个难度不大的课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讲,效果很好,震惊了前来听课的老师和教研员,老师均诧异的是中学生能有这么强的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其中关于民族自豪感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远比老师讲得好很多。但是高效课堂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思维难度相对比较小的内容建议主阵地让给学生,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原理仍应以老师讲授为主。在师生有了成功体验与实践坚持后,针对学习思维难度不是太大的“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一课进行设计时,我就完全布置给了四个小组同学,请他们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到前面讲,结果学生课前作了很多准备工作,不但语言表达流畅,甚至还讲到了碳链单键可以旋转的情况,在黑板上做起了拓展,俨然一副小老师模样,讲完后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结果这个知识点不仅是这个同学、这个小组同学不会忘记,班上其他同学因为这个特殊的插曲也会记忆深刻。而这次成功对这位同学不仅是领导力的提升,由此获得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实践我认为最终高效课堂的达成需要学生领导力的充分提升作保障,学生能力风采的展现才是课堂的灵魂。

四、学生学习小组运行机制的构建

1.对学生合作小组的运行老师要进行跟踪指导与培训

特别是在初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给予小组长以集中培训,指导如何带领小组同学开始学习,特别是对于浑水摸鱼的同学要及时告诫,对于相对落后的同学要及时帮助,对于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给予督促等。组内学习任务的分工要合理安排,使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任务,从而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获得成功体验,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一开始的几次尝试中如果设计了查阅资料或学习成果的汇报表达,可事先让学生到办公室汇报,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充满自信,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等成功体验多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增强了,则水到渠成,高效课堂就游刃有余了。

2.学生小组组建要科学,要建立小组合作运行的竞争机制等

组建学生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可以采用班级招募的方式招募化学学科的核心小组长。在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统一学习理念时,要煽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一批化学基础不错,喜欢化学,有一定领导能力,在班级有一定威信,愿意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学生成为化学学科小组长。然后以组长为核心,组建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兴趣、表达能力与化学基础等综合素质,建议班主任在排座位时能考虑到学习小组同学座位的紧邻。建立竞争模式。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要尽可能在班级的学习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模式,让全班同学参与评价,适时给以肯定与鼓励。也可以尝试变相奖励,比如奖励获胜小组少做一题,多一份草稿纸,与老师共同进餐等等。通过这些手段既增进了师生、生生的感情,又进一步激发了组长与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荣誉感,变相促使其针对明确的学习任务能更合理的策划分工,各个组员之间能更好的沟通协调,互相帮助。小组长轮岗模式。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小组组长采用轮流与竞选方法,来培养群体领导力。借用国内学者的话,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一个团队,当领导在的时候他是团队成员,没有领导的时候他就是领导,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能指挥自己,能领导自己。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形成一定模式后,可以采用小组中组长的轮流与竞选,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领导别人以及被别人领导的机会。从而使所有学生的领导力得以培养,也能自然形成公认的“群众领袖”。

总之,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小组自主活动,而学生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学生整体领导力的强弱。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应注重学生领导力的逐步培养,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多角度支撑,探索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探索并积累经验,解决问题,高效的课堂才能有所保证。

作者:王海霞 单位:南师大第二附属高级中 学

参考文献

[1]张卓玉.中学生领导力培养:内涵及定位[J].中小学管理,2010,07

第三篇: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摘要:

如何增添化学课的趣味性,使化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授化学课程难点之一。文章针对目前高中化学课程的现状,提出关于构建高中化学高校课堂的几点建议,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兴趣;策略

所谓的高效课堂,并不只是通过学生的成绩高低或者简单草率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或者是进度快慢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判定,而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全面发展,学习的知识又是否可以在将来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为自身服务作为评价标准的。现实的高效课堂中,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富有生命力,化学课程的设置也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简单的化学知识,而是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即让学生能够从中收获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品味。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化学课堂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力求做到突出化学课堂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但在发展态势良好的总体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师资力量的匮乏。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我国的高中化学教育基础是较为薄弱的,一些学校的化学师资力量不足,阻碍了化学教育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教学中缺乏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即使在师资充足的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普遍低于主课课程,进而导致教师与学生处于随意教与随意学的状态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与计划性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教师对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模棱两可,得过且过,从而导致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低下。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

1.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教学经常采取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提问的方式创设情境适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但在化学课堂的提问中教师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例如,教师在讲授钠与水的反应这一课时,可以先展开一系列提问:钠与水会发生反应吗?发生反应的现象和过程是怎样的?这样的现象说明了物质本身带有怎样的物理性质?而反应过后又会产生怎样的物质?从中你们能获得怎样的反应公式?这些问题的难度是环环相扣并且逐渐增加的,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也会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牢固地加深实验印象,巩固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于表面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对于所学的知识记忆不扎实。化学实验则能够更加直接、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

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是自控能力较强,并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与此同时,每一位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也都极其鲜明,如他们都喜欢新奇的事物等。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善加利用,变换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讲述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如此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的效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转换教学的气氛,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是使用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充分理解吸收所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对所讲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比如,在讲授浓硫酸的性质、氯气的性质、卤化氢的性质等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替代实际的实验教学。因为此类的反应花费时间长、安全系数低,而学生又必须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完全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课程设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从一开始对化学学科充满期待逐渐转为后来懒惰怠学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开始教学时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导致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即使自己不用主动探究老师也会告诉我反应的过程和结论的思想,长此以往,他们自然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适当辅助一些强制性的教育手段,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教学与学习的手段与状态,才有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作者:王海波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相.新课程下“导入技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中学生数理化,2013(01).

[2]赵玲.谈新课改中高中化学新课的导入[J].中学教学参考,2011(02).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们要充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需要掌握和补充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问题.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三大部分,并且在历年高考中实验与无机有机的考查都是结合到同一道题中,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化学能力.

1.无机化学教学现状

在无机化学的学习当中,知识点杂且多,让学生认为无机的学习十分无趣,并且看似类似却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等,让学生理解记忆起来容易混淆,教师对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大多是罗列出完整的知识点,供学生记熟,使得此类内容更加晦涩难懂,在做题时无法灵活运用.另外,无机化学的知识点看似繁琐,其实其中每一章节之间又有一些联系,但是有些教师没有有效把握无机化学的系统性,不能通过其系统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2.有机化学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完全掌握的内容,有机化学中十分庞大的转化系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历年高考中,有机化学的解答题通常是给学生一个解答突破点,其中每一步都必须十分准确,才能慢慢推理出整个反应的物质及方程式,这就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中的各类反应十分熟悉,对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十分了解,并且了解有机物的结构规则,推理出我们教材中没有涉及过的物质.例如一道题中一个确切的物质都没有给出,单凭其性质推断出这是卤代烃,在通过取代反应后得到醇,与酸进行酯化反应后生成酯,这一系列反应一环扣一环,不允许学生在任何一环上出差错,但是在很多教师的讲课当中,纯粹的要求学生记熟所有现有的方程式,固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解题思路,令他们在课堂当中,接受到的知识并不能成为解题中的思维点,从而使得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需要.

3.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作为贯穿在高中化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经典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熟悉所有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并熟练操作化学实验,但是在当前教学当中,由于时间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很多教师的实验讲解,都通过一次演示甚至只能口头讲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局限于某一阶段就不能再提升.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许多教师认为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也达不到实验真正的效果,正是这种想法使学生的实验能力一直是化学学习中的短板.

二、多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1.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

在枯燥的学习中很难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就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们要在教学中逐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知识的吸收.生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帮助教师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易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醇和酸的酯化反应时,酯化反应的方程式和其反应原理是学习中的难点,酸和醇、酯的化学式都很长,书写时很容易出错,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根据酸和醇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醇的右手边牵着一个羟基,酸的左手边牵着一个羧基,羟基和羧基的氢牵手结合成水,剩下的醇和酸牵手结合成酯,这样,就能生动的讲解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也能理解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于醇,而酯中的氧来自于酸.

2.建立系统的化学框架

化学的学习需要经过全面系统的教学整合,逐渐将一个个琐碎的知识点都汇集到同一棵大树中,应用的时候也能充分整合起来.教学可以将不同内容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例如有机酸和无机酸的区别与共同点,推断出无机酸也能像有机酸一样与醇发生反应.教学中还要通过结构规律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了解了所有类型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后,给出方程式,通过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异类异构等,让学生全面准确的找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建立系统的化学框架相当于给了学生打开解题思路的钥匙,帮助他们通过灵活的运用所给条件进行解答.

3.结合最新的化学资讯

化学的教学质量直接体现在考试当中,高考的内容虽然大体不变,但是考查题型年年都有变化,考查特点也与以往的考试有所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及时加入最新的化学资讯,帮助学生熟悉新颖的题型,做到遇题不慌,从容解决.比如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加入了很多有关工艺流程的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和推断能力,这类题目需要教师进行每一步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清晰的理解每一步的来由,进一步达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对当前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解决方法,并从教学模式、教学框架、教学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化学能力,在不同的难题中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安金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平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