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对分课堂教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它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吸收内化(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从而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减少了教学中的机械成分,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分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分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被降低了,而指导性成分提升了,教师的角色从灌输知识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等教育;影响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一种原创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1]——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分别简称为P、A、D,所以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2],具体内容如下:(1)课堂讨论(classdiscussion):每次课均为2学时,第1学时,学生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堂时间学生就上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小组交流、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与质询,小组内如问题不能解决,则班级其他组的同学共同进行解答,大家都不能解答的问题最后由教师答疑。(2)课堂讲授(presentation):每节课第2学时课堂时间,老师讲授下一教学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课后布置作业。(3)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过程:第一次课距离第二次课,中间有间隔时间,课后学生有充裕时间复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吸收、内化,并完成作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针对上周讲授内容,提出“亮”“考”“帮”。“亮”指“亮闪闪”,是学生提出本次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或者对课程学习最有帮助的体验,至少一条;“考”指“考考你”,是学生找出一个自己理解了,但别人可能有问题的知识点,在讨论中挑战别人;“帮”指“帮帮我”,是学生列出至少一条自己不懂或存在疑惑的地方,在讨论中求助别人。在对分课堂教学中,从学期第2次课开始,都是前一半时间,学生讨论上周讲授内容;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如此周而复始,进行教学。在学生考核方面,对分课堂采取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采用考题公开的理念[3],以教科书中的基本理论为考试内容,开卷部分由教师灵活出题,以主观题为主。这样的考核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对学习过程的投入以及学习的质量,强调过程性评价,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分课堂”既通过对大学授课流程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保留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精华———教师讲授,既减少了教学中的机械成分,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只有主动从教材和网络资源中学习,才能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因此,可以大幅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如何学习。

1对分课堂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2014年9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新教授首先发起和推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到2016年8月,全国各地已经有数千名教师参与了对分课堂的研讨学习,覆盖人文理工医、外语音体美等各个学科。对分课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表明:本科大学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需要“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获得思辨和自主学习机会。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开展需要一系列条件,相关形式拓展与创新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4]。

2对分课堂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2.1对教师的影响

传统授课中,教师呈现的内容都来源于教科书,显然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些学生甚至不愿意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教科书,课堂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知识的传授作用在明显降低。针对这种情况,课堂应该从传统的教室扩展到“云端”[5]。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教学的主战场不应该依然是课堂,而是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大高校均已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条件的时代,使学生高效地利用网络平台来获取知识[6-7]。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建立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将课程内外的许多学习资源归纳分类,并按照逐步深入的顺序串连放置在网络上,学生凭借学号和选课序号,可以使用浏览器进行访问,轻松地获得想要的学习资源,下载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的提交和批改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生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样不仅方便大家相互学习,也可以有效地抑制作业的抄袭,督促学生改进作业质量。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特有的24小时服务营运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在对分课堂中,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性成分被降低了,而指导性成分提升了,教师的角色从灌输知识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觉得困难,看书不易看懂的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会更尊重、评价更高[8]。课堂讨论时,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样也有消极的一面,就是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或者时间超时,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节课教师布置的任务,在经过1周的学习和内化后才能在下次课上有效地参与讨论。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要做好,包括时间的控制和班级纪律的控制;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课外知识的延伸、学生小组讨论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等做出正确恰当的回应。教师既要根据学生兴趣答疑解惑,又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2.2对学生影响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步,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演示、调整和内化吸收的完整过程。归根结底,学习活动属于脑的神经细胞群的活动,既包括模仿性思维活动,又包括个性化思维活动。归根结底,学习过程属于思维活动过程以及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属于模仿性思维向个性化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分课堂的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为学生模仿性思维向个性化思维发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内在机制,是大学生思维能力渐进生长的顺序不可颠倒的三个时空过程[9]。脑的活动规律表明,人脑思维活动具有自然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就象上楼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逐级攀登,自然且适应,并不困难[10]。对分课堂的课程讲解,就是根据脑的活动规律,根据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规律,科学地设计课程难度,使思维能力在思维活动的自然衔接和进展中不断提升。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上课模式,实施对分课堂模式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改善,这种学习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师生互动和学生整体参与度。这样一种上课模式,无形中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团体凝聚力。

3展望与未来

对分课堂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最大限度地结合了讲授式课堂与研讨式课堂的优点,规避了两者的弊端,强调“隔堂讨论”。课堂上教师精讲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学生在课后有充裕的时间结合讲授内容及辅助资料的内化吸收,下节课课堂讨论有备而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主动性,同时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和谐的佳境。对分课堂设定了一部分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讨论,并错开了讲授和讨论时间,学生在课后有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完成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有助于既以把握教学内容为前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课下作业-班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讲授法、自主学习、讨论法、合作学习四者之间有机合理的融合,适应了当前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需求,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其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11]。在这种氛围下,我校如果选择一些特色课进行对分课堂建设,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大力尝试和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教学水平将会大为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N].教育文摘周报,2016-03-02(1).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6-7.

[3]张学新.用开放式海量高考破解中国教育的根本性困局[EB/OL].[2014-08-23].

[4]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40-141.

[5]王莉利,高新成,李瑞芳,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37-40.

[6]薛云,侯凤石.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4-66.

[7]刘传尧,郑传梁.网络教学平台助推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5(15):49-52.

[8]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7.

[9]陈志超,闵永新,陈瑞丰.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生长———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71(11):170-173.

[10]姜正川.大脑是如何高效学习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234.

[11]孙丽平,田爱香,贺民.“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6):109-110.

作者:郝海霞 李丹阳 孟倩 王景叶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