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初探(4篇)

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初探(4篇)

第一篇: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普通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使之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以及高校扩招、网络教育、开放教育等新型办学形式涌现,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力挤压,生源日趋紧张,办学越来越难。如何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如何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空间,是高校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1.生源不足。就历史原因而言,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人高等教育被定位为学历补课教育,数百万被耽误的青年为了圆大学梦,毅然选择参加成人高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学历补偿使命的基本完成,在职的成人考生数量迅速减少,特别是1999年以后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直接带来了成教生源的萎缩,仅以2003年为例,当年全国报名参加成人高考的学生人数比2002年就少了23000余名。此外,近年来兴起的不需入学考试的网络教育以及电大注册视听生,又分流了大量成教生源。

2.普教化现象严重。成人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在职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以业余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的特点。但随着生源的日趋紧缺,成人高等教育的这些特色正在迅速淡化,甚至消失,越来越趋同于“普教化”。从学习形式上看,越来越多实行全日制学习,函授、夜大等业余学习形式越来越少;从招生考试上看,尤其是在仿效普通高考实行“3+2”和“3+X”改革后,学生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考核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从生源结构上看,在职成人的比例越来越少,应届高中、职业学校、中专毕业生很快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成教学生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3.办学质量令人担忧。在通常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工作等因素的影响,精力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比较,一般要付出几倍以上的努力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业。而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尤其以函大、夜大、电大等开放式办学形式更为突出,如两年制专科脱产学习的课程,在同样的时间内业余学习却也基本上能轻松学完。即便是对脱产的成教生来说,为迎合部分学生混文凭的心理,确保绝大多数学生按时毕业,不少学校所开的课程时数也明显不足,教学过程不够严谨,但学完即考,学考短平快,学生也容易轻松过关。

4.社会认可度降低。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被称为是一种“严进宽出”的教育,近几年,由于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得人们对成教毕业生的质量产生怀疑,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盲目追求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降低甚至放弃了对自身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2002年9月德国出台的拒绝承认中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文凭,拒绝为持成人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提供留学签证的新政策,为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制约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分析

1.办学指导思想上,热衷于举办学历教育。

由于“”十年造成的各个行业的人才断层的状况,特别是由于学历与晋升职务、评定职称、增加工资、选拔干部、选择职业以及分配住房及其他福利待遇挂钩,导致追求学历之风盛行,使成人高等教育在较长时期内只注重学历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历史的步伐已迈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今天,不少高校仍把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放在学历教育上,这一局面若得不到根本改变,必将使自身陷入竞争的不利局面。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重点逐步转移到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上来,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

2.教学管理上,“普教化”模式不能发挥成教特色。

高校成人教育自举办之日起即全面依托普通全日制教育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重复或翻版,对实用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尽管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在历史惯性作用下也只是局部微调与修正。另外,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成人教育管理和专业培训,缺乏对成人教育学及成人心理学的了解与研究,不了解成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需求,常运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来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管理,这使成人高等教育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其特色的发挥。

3.教育质量上,过度重视经济效益。

绝大多数高校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办学信誉,能视质量为生命,在教学组织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自觉进行自我约束,严格按国家要求办学。而有些高校却异化了教育功能,以“创收”为基本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实施教学过程,全然不顾成人教育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学管理松懈,把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化为办学者的经济追求,严重损害了成人教育的社会形象。

4.招生制度上,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现行的成人招生考试制度基本沿袭普通高考的招生考试办法,这种招生政策会使成教生源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年轻,刚刚高中毕业和中专毕业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这已被近几年的招生实践所证明了的。但这种政策容易忽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等特点,常使得一些生产骨干、劳模,尤其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时间长、年龄大的考生难以入校(尽管招生录取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考生有照顾分),这与成教办学主要是通过提高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的目标有些背道而驰。

三、发挥高校优势,发展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1.顺应市场需求,拓宽培养目标。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以自学为主、学习速效以及办学灵活多样等特点,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校既要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又要培养高级操作技工。其专业设置要体现以需定教、按需供给的原则,确保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和统一、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相接轨,使专业结构实现动态优化,彻底改变“大而全”的办学思想。在保持宽口径专业的存在即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设立一些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以体现专业的灵活性,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

2.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符合成教特点、具有时代感的办学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就是要提高学员的素质即提高他们从事职业岗位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定向性和职业性,应培养地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首先应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学习需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讲授在职业岗位中需求较大、应用较频繁的专业知识,特别要讲透这些知识的应用实例,切实帮助学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要积极探索适应成人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由课堂教学为主向现场教学为主、由理论讲授为主向技能训练为主、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为主的三个转变,同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学员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3.改革招生考试制度,转变入学考试性质。

当成人高等教育还是一种稀缺资源时,进入成教学习的仍是少数人,在此背景下成人高考与普通高考一样,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录取的依据主要是考试成绩,很少顾及学生的兴趣与职业取向。但近年来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成人高等教育的录取率大大提高,个别省市的报考人数甚至小于计划招生数,在这种形势下,成人高考作为选拔学生的工具已经失去其意义。为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考试转变,应逐步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使招生学校有权根据报名人数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单独组织考试或几所学校联合组织考试,这种考试一般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特点来组织的,其针对性强,有利于为学生选择学科和专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4.大力向非学历领域拓展,丰富办学形式。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并举发展,大力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职工转岗换岗、教师继续教育等需求的培训项目。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加大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此外,还应积极推进现代化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以电子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国东.成人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条件[N].中国教育报,2004-02-06,(4).

[2]殷利民.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

[3]李敏.简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4,(9):12-13.

[4]蔡天玉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药学教育,2005,(3).

[5]徐致琴.探索新时期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新思路[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91-92.

第二篇:走向和谐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石,成人高等教育是中坚。成人高等教育在走向和谐社会进程中大有作为,同时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在发展定位、教育立法、办学渠道、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和谐社会;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石,成人高等教育是中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结构合理,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基本满足,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自我发展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核心是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则依赖于各级各类的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的培养。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能够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社会民主化,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互动适应性;教育能够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在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起特殊的历史使命;教育给每个人均等发展的机会和不断向前的希望,担负着调节社会利益分配、保证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任。“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①成人高等教育以其周期短、效率高、针对性强、多样性、灵活方便等特点,在对劳动者知识与技能的持续提高、增强其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所无法实现的优势:成人教育能营造出“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想学什么、不管想以什么方式学,只要你想学,你总可以学、总能学得好”的条件和氛围。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它不是面向少数人某一阶段的教育,而是覆盖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特别包括社会弱势群体;教育机会的开放,对任何一个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人,哪怕已工作,教育机会都是开放的;教育机构(场所)的开放,使受教育者学有其校、学有其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开放,共享共用;教育过程的开放,使社会成员比较方便地从任一切入点得到需要的教育。“成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它是通往21世纪的关键”。②在走向和谐社会进程中是中坚。

二、成人高等教育走向和谐社会进程中大有作为

1.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的均衡器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存在不公,社会难以和谐。消除社会不公,最重要手段就是发展教育。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据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的对2000户城市居民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37.8元,比2003年增长12.6%。收入最低的为未上过学的群体,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49.8元。收入最高的为研究生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567.3元。高低收入差距在继续拉大,2004年,占20%的高收入组和20%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34.6元和7400.9元,收入比由上年的3.4:1扩大为4:1。调查结果除了显示户主的学历与收入呈正相关的关系外,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研究生群体与未上过学群体的收入差距呈现拉大趋势,收入比由上年的2.1:1上升到2.6:1。⑶实现教育公平,并通过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上的公平,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最终推进社会公平。在普通高等教育末普及化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以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满足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等教育学习的人的需要,起到了社会均衡器作用。

2.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力

社会和谐,离不开教育的和谐。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和谐的教育能给社会每个成员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质量的公平,社会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社会各阶层才有正常流动、分化的可能,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而不至于让社会弱势群体无路可走,铤而走险。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教育的基础条件本来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差别,教育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也必然不会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市教育的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则较之低了很多,很多农村学校不仅缺乏基本的教学器材,而且缺师资、校舍;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教育的不均衡,目前东部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少少年儿童没有上学的机会;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不均衡,重点学校一直是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重点,而非重点学校因政府不重视、投入少,教育质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不均衡,普通学校的学生可以考大学,而职业学校则很少有人能考大学;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均衡,如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不均衡,正常儿童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而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儿童很多不能上学,入学率不到80%;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的不均衡;贫困家庭学生与富裕家庭学生教育之间的不均衡等等。如此不均衡的教育发展,必然导致教育不公。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的重大工程。既要看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的国情,绝对公平和均衡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在现实条件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至少应努力减缓差距加大的速度,以至最终缩小差距。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对弱势群体、贫困地区、贫困学生的关注,起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我国有成人高校505所,有在校学生656.4万人,毕业学生229万人;扫除文盲204.6万人,成人培训6441.1万人次。④

3.成人高等教育能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知识经济客观上要求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代历史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一切开始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人为中心,视人文精神为生存的全部理念和生命的真谛所在,这已成为国内和国际之共识。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报告中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命在其中的社会进步做贡献”。“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和充分尊重人权的参与,社会才能带来持久和公正的发展”。⑤人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完成。成人高等教育独特的社会实践性,即一方面通过职后的学历补充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连续不断的,多次更迭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地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和启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职业生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生活教育全方位地为社会成员提供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技能传播、道德修养等使社会成员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走向和谐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向和谐社会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成人高等教育要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革除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弊端,以求更大发展。

1.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指明发展新路径

成人高等教育从最初的文化补习、学历补偿,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地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历时近30多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功不可没。但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拿文凭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潜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自己学会生存,能够生存,生活得更成功。这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教育不能仅满足于“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以实现和谐发展为目的,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人,以社会本位为主转向个人本位为主。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套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办学,强调“同层次、同规格、同水平”,导致成人高教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考试形式等带有明显的统一化的倾向。自觉不自觉地把普通高等教育定位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自己定位于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忽略了人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发展的需要、享乐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争资源,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堵塞了发展的路径。转变观念,明确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价值观,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比如,有些象插花、布艺等休闲娱乐类的教育,社会有需求,在社会本位为主的观念支配下,高校一般不愿举办,认为档次低,但以个人本位为主角度看,只要能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都可大力发展。弱势特殊群体的教育、老年人的教育、贫困地区的教育、农村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都可以大有作为,最终形成形式多样的、人们广泛参与的、向着市场化、网络化、社会化、开放化方向发展的,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2.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立法,为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法律依据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法制为首。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在各项制度的安排上,应以民主法制制度为基础。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应以民主法制为基础,实行民主法治,依法治教。

建国以后,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我国制定了不少高等教育法规和规章,它对于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实行统一领导,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法》为主体包括《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体系。但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却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这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是不相适应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成人高等教育的法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制定了《成人教育法案》、《州技术服务法案》、《成人高等教育法案》等20多种法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师资培训、经费来源等作了具体规定;日本则通过了《社会教育法》、《职业训练法》、《大学函授教育基准》等,并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加拿大于1960年制定了《技术和职业训练援助法案》对职业训练投入了大量资金,1966年又制定了《职业化训练法案》、1982年制定了《国家训练法》,这些法规和条例的制定,为各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的保障。我国成教的蓬勃发展,使原有的政策、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显得力不从心。也正是因为成人教育法制的缺失,成人高等教育受人为政策的影响较大,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甚至在一些地方、一些高校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这一方面败坏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形象,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声誉,另一方面也限制和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政策法律依据的支持,唯有完善法制的保障才能形成开放、自主、公平的教育环境,从而赋予成人高等教育良性的发展空间,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3.多渠道办学,增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

《高等教育法》第60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采取的是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9.6%提高到现在的19%,达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但我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到了2003年,还只有3.28%.仍未达到规定的4%的指标。近年来一方面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在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却呈下降的趋势。例1993年至1996年政府财政性经费占普通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83.25%、73.26%、70.87%、70.03%。2001年财政性经费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52.6%,包括学费在内的高校筹措的经费在高等教育总经费中的比例为47.4%,⑥教育投入不足正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不同步性将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成人高等教育应拓宽办学途径,合理配置资源,在积极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性调节拓宽高等教育的投资、融资体系。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有助于更加灵活、更加主动地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加强科研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动员社会资源,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首先应通过规范管理,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现有资源。其次,成人高等教育还应积极吸纳教育受益人的个人投资和企业单位的合作投资来弥补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借贷、股份制、托管制、合作制等资本组合模式吸引社会(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教育输出与教育吸纳相协调,优势互补与积极竞争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外资办学。最后,国家应建立对社会低收入阶层、少数民族、妇女和女童、残疾人、农村和边远地区人口的补偿制度。可采取教育成本分担的制度,制定多层次教育成本分担标准,对最弱势的社会群体中有资格接受非义务教育的社会成员由国家承担部分或全部学费。

4.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样化教学体系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重教学内容改革、轻教学方法改革的倾向,甚至把教学方法置于从属和无关紧要的位置,造成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其他方面改革的局面。近几年,尽管教学方法改革已引起更多关注,但以灌、注、填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仍主宰着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之难似乎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尽管教材很好、教学内容很先进,但是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与之相匹配,还是采用灌注的、死板的、甚至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少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仓库的保管员,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书橱式、知识容器式人才,背离了时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和深化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专业的交叉综合并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缺乏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应建立突破专业限制的教育体系和多样化的教学体系,来培育人才素质的多元化。要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教师应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起更大的责任来。学生应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互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主要是保持学习进度,对学习活动做出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应通过案例教学和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的社会实用价值,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就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思维得到训练。同时多样化的教学体系还应关注越来越复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为传统的、模块化的、高计划性的教学方法和机械的质量控制标准越来越不适应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对自己学习内容和进程进行设计和选择的自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发展,建立灵活的、开放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将是成人高等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人高等教育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过程管理,学生能够在宏观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科目、授课教师、专业方向、课程安排等等。与此相应,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也要进行彻底改革,首先要改变用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的现状,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表现和知识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要对考试方式方法进行改革,除了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尽可能地使用非客观性的、开放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学术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进行评判。

5.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要“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管理、调控制度”。“国家教育要健全法规,加强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重点掌管好学历教育的规格、质量;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门管理成人高等教育的权限,逐步把调整学校布局、制定培养规划和确定专业设置、办学形式、招生计划、招生对象及管理非学历教育的权力与责任全部交给地方和部门;地方和部门要保证学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⑦政府宏观调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校。宏观调控手段是立法、计划、拨款、评估。宏观调控目的,是使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行为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有序化,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成人高等教育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更先一步迈向市场经济,成人教育活力增强的同时,质量也受到严峻的挑战,诚信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方面受利益的驱动,生源市场竞争激烈,办学主体下移,许多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趋利而动,举办函授站、辅导站,导致了教育竞争的无序化。另一方面,许多成人高校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天平上也发生了倾斜,以经济指标来衡量成人教育的发展,漠视成人教育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的监控,更有甚者,进行文凭的“大拍卖”,致使学校声誉下降。再有,作为成人教育的对象,也不珍惜学习机会与学习权利,注重教育的“包装”,不追求实质性的学习与参与。在这种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加强对成人教育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发展来解决目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成人教育的声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从成人教育的实际出发,从成人学习的一切实际出发,从一切成人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成人教育的发展,从而使我们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满足成人多种多样的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为成人的学习服务,为成人学习者的需要服务。为此,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由政府学校选择教育政策活动的模式,建立教育公共治理的社会参与制度,使各类教育利益有关者特别是弱势人群充分、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除了重大教育决策实施听证制度和咨询制度以外,应在各级教育决策系统特别是学校管理的决策活动中建立教育行政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和监督制度,保证教师、家长、学生、社区人员等所有的教育权益相关者能够有机会参与教育的公共治理。加强教育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促评发展。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政策法规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2.09.25.

③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职业差别影响明显〔N〕.北京青年报,2005.2.17.(2).

④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分析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的最后报告(汉堡成人教育宣言)〔J〕.北京成人教育,1998,(12):12.15.

⑥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9.

⑦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政策法规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第三篇: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扩大,但占高等教育的比重下降;市场化加速,但政府扶持力度降低;办学层次上移,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尽管成人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发展

一、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总体规模扩大,所占比重下降

1998年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总体上呈快速扩张之势。就在校生人数而言,1998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有在校生282.2万人,而这一数字到2004年已发展至419.8万,年均增长率约8.1%。1998年至2004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也持续飙升,1998年招生人数为100.1万,2004年已经增加到221.1万,增加了约2.2倍(如图1所示)。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3年数据缺失。

尽管成人高等教育在最近8年以来规模迅速扩张,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比例却呈下降之势。1998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占各类高校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5.3%,到2004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至23.9%。这主要是因为,同期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速度大于成人高等教育扩张的速度。相应地,从数量上看来,成人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分量大大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总体而言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在1998年以来呈扩张之势,但自2002年以后,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开始稳定下来,而在校生规模则呈明显下降。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大大缓解。在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人们倾向于选择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这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可以预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将会逐步发生改变。

(二)市场化加速,政府扶持力度降低

在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多样化,主要通过非财政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财政资金投入所占的比重较低,学校在利用市场创收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1997年,成人高等教育所有经费来源中,财政经费所占比例为61.2%,而普通高等教育则为78.3%。二是成人高等教育在招生、学习方式、人员流动、管理等方面的弹性较大,市场因素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比较显著。

高校扩招以来,尽管成人高等教育的总收入在总量上不断增加,2004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总收入已经由1997年的41.1亿元增加至117.9亿元。但财政性投入增长的幅度远远低于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相应地,财政资金占成人高等教育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到2003年,成人高等教育总收入中,财政性投入所占的比例已经下降至30.4%(如图2所示)。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持续降低。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所需经费支持主要通过收费等诸多渠道完成,市场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化加速的同时潜藏着很多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的规范性问题。在成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策不完善、政府监管乏力等因素,成人高等学校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办学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很多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等学校,完全将此作为学校创收的手段。二是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主要是政府角色的错位和缺位。错位表现为政府主要还依赖于行政手段而非市场手段进行管理和调控;缺位则表现为政府在资金投入减少的同时未能及时、有效履行应该担负的责任,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发育滞后。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教育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三)办学层次上移,办学效益得到提高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容量不足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偏重学历补偿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受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限制,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1998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共同有在校生282.2万,其中本科层次学生仅34.1万,占成人高等教育全部在校生数的比例为12.1%。高校扩招以来,本科阶段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本科在校生数所占比例持续攀升。截至2004年,本科在校生数占成人高等教育全部在校生数的比例高达33.7%,几乎是1998年的3倍(如图3所示)。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结构的这种变化情况主要由三个方面原因所导致: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本科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带动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提高;二是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文凭,轻能力”的倾向,这不仅刺激了人们对高层次文凭的需求,同时也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上移了的潜在推动力;三是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撤并、调整,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的成人高校(如地区和省级教育学院、职工大学等)不断减少,由普通高校提供的成人高等教育比例不断上升,而此类学校提供的成人高等教育很多都以本科层次为主,相应地也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提高。

注:以上数据根据相关年份《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也有所改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成人高校的校均规模扩展迅速,规模效益改善显著。8年多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不断攀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人高校的数量却不断减少。与此相一致,成人高校的校均规模不断扩大,从1997年的每校2461人提高到2004年每校8313人。二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充分利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1998年以来,由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从而降低了办学成本,实现了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互补。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高达345.7万,占成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82.3%。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缺乏办学特色。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最初是为了弥补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偏重于学历补偿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办学特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从根本上已经得到扭转。在普通高等教育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定位?这是每一所成人高校都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遗憾的是,直至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很少有成人高校认真研究和考虑成人学习的特征,在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依然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即所谓的三个“套”:成人教育套用普通教育模式;业余教育套用全日制教育模式;远距离教育套用课堂讲授模式。学校同质化严重,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2.偏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高。由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管理松散等原因,成人高校普遍存在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较差,规模数量大而质量差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成人高校以及举办成人教育的普通高校降低对生源的学习要求,盲目扩大规模,将此作为学校创收的重要手段;二是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等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未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协调;三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不高,并且有下滑的趋势,导致公众对成人高等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见,从而形成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文凭国家认可,但缺乏社会认同的尴尬局面。

3.政府责任不明确,办学规范性尚待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政府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创新办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成本分担机制等。这些措施在短期促进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但是,依然存在政府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例如,政府在降低投入力度之后,如何有效扶持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如何对成人高校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管?如何在发挥成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应该说,以上这些直接关系到政府角色定位的问题至今未能很好解决,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范性不足,存在很多短期行为,既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面临的挑战

1.来自教育体系外部的挑战。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才具备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所必需的动力及资源。未来15年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就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成人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首要挑战。二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教育领域逐渐向国际社会开放。在三级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最高;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教育是对市场比较敏感的领域,国际竞争所带来的冲击更为直接和迅速。由于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加入WTO之后,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市场萎缩压力,同时很多老问题,如课程陈旧、师资短缺等将会进一步加剧。

2.来自内部的挑战。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挑战。终身教育思想自上个世纪70年代被正式提出以后,已经由一种理念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终身教育思想源自成人教育,最初被认为只不过是应用于成人教育的一个新术语,由此可见成人教育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但是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依然起着关键的作用。遗憾的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脱离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学习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远远不能适应终身教育和成人学习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压力之一。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大众化带来的诸多挑战。这突出表现在生源和经费投入上。从生源上看,由于大众化降低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很多人盲目追求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校面临生源锐减问题;从经费投入上看,大众化给教育财政带来了很大压力,政府在短期内难以扩大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成人高校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及作用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后,普通高等教育难以容纳十年间积压的大量人才。为满足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就有简单移植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倾向,盲目追求学历补偿,缺乏成人教育的特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由于缺乏特色,成人高等教育开始陷入“错位”的困境。目前,正确定位已经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起点。

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定位必须立足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扭转“文凭主义”的导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短期内学历教育还具有一定市场,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学历教育的市场将会萎缩,如果依旧坚持学历教育,将难以维系。其次要体现成人学习的特点,满足成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既包括工作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包括闲暇的需求,这是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为根本的区别。围绕成人学习的需求,成人高等教育要大力发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特色取胜。

(二)创新机制,继续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

成人高等教育是三级教育体系中与市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领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对客户的需求最为敏感。尽管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对市场也具有依赖性,但是其生源相对稳定。与之不同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客户高度分散,需求比较特别。成人高校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会失去市场,进而影响到生存。二是成人高校在机制上比较灵活,政策性约束较少,自主发展的空间大。三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比较灵活。除了政府投入之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筹集办学经费。事实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市场筹集的经费已经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很快。目前,财政性投入占成人高等教育总收入的比例已经不到35%,成人高校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但是,规范、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尚未建立。今后,市场化改革将成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今后市场化改革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二是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如人事制度、劳动制度等,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三)立足实际,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内部改革

1.规范内部管理。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主要的办学主体是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如独立函授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扩招以来,此类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逐渐萎缩;2004年,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在校生数占成人高等教育全部在校生数的比例已经不到20%。这一变化说明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具有积极意义。但很多高校仅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创收手段,甚至将其承包给个人或者公司经营,在管理上比较混乱,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今后,普通高校必须理顺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进一步规范管理。既要注重成人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2.变革课程设置。由于存在“普通教育化”的倾向,我国的各类成人高校都比照普通高校本、专科的课程设置开设课程,缺乏成人教育的特色。在“文凭主义”仍然具有市场的条件下,这样的课程设置还有生存的空间。随着成人高校生源结构和学习需求的变化,如果依然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必将遭遇瓶颈。可以说,课程设置是成人高等教育内部改革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实现课程创新,才能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只有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满足成人学习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才能抓住市场。具体而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两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体现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要;主体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体现成人学习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四)把握机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成人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发展机遇。这些机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社会的到来缩短了知识的半衰期,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将不断扩大成人学习的市场。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目标的提出提升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使成人高等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不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三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可以不断增加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公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消费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而言,必须抓住难得的机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首先,从发展的方式上看,内涵式发展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实现由外部依赖型向自主发展型转变。其次,办学效果上看,内涵式发展要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成人高等教育要避免完全将创收作为主要目的;除了物质收益之外,要注重办学的社会反响及社会效果。再次,内涵式发展要求在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要不断扩大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以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同时更要重视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是开放式学习,对生源的质量和学术标准缺乏严格的要求,这导致了很多质量问题。今后,成人高等教育要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质量保障和质量改善上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文中数据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04)数据计算得出.

〔2〕何万国等.成人高等教育的现存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3,(4)35-38.

〔3〕.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P〕.中国教育报,8.31.

〔4〕郝英等.WTO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02,(3)31-32.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

〔6〕张景美.中英成人高等教育比较〔J〕.继续教育研究,2004,(1)32-35.

第四篇: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从我国高师成人教育所处的独特历史地位与作用看,寻求成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谋求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强化成人教育手段的现代性,追求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手段的创新性等是摆脱目前困境的主要出路。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困境;对策

一、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

1.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作为学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存在着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沟通不够、协调不利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成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配制教育资源,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机制。

2.成人高等教育的政策不稳。高校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适应本校管理实际的成人教育宏观管理政策,不断变化的学校管理政策使成人教育处于被动应付过程中,影响成人教育目前与未来的发展,更谈不上真正将成人教育作为一类重要的教育形式做好、做强,真正服务于成人学习需要,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培训方式、手段落后。高校成人教育仅仅被视作不需投入或低成本投入而大量产出的教育形式,每年学校没有规定的成人教育投入经费,也不根据成人教育的发展实际和未来预测进行建设。许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一直没有独立的办学场所,使高校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成人高校如果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成人教育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4.继续教育师资缺乏。继续教育师资要求较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又要熟悉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而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总体力量还不够强,能承担继续教育教学和指导任务的教师不多,大量师资需要外聘,在教育模式上还带有学历教育的痕迹,不能完全适应继续教育的要求,这极大影响了高师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5.成教教育与全日制普通教育的矛盾依然存在。成人教育是依托全日制普通教育办学,这种办学形式的依赖性使成人教育从一开始就面临辅助性地位,当全日制办学有空间时,成人教育可以获得一定发展,当普通教育资源紧张时,那只有牺牲成人教育。在教育资源享用上的冲突使成人教育办学受到限制,难以有较大发展。

二、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知识经济逐渐形成和成熟,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为教育的竞争,大力发展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普通高等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成人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高校来讲,研究生教育、普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缺一不可。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办学主体,是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窗口之一,是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纽带,是高校参与竞争的强有力支柱。从世界各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各国的高校在发展的同时,成人高等教育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大学不仅增加了许多函授、夜间和公开讲座等课程,而且在招收的大学生中,成人比重也越来越大。目前,美国全日制大学向成人开放,成人与普通学生同堂听课,开放入学,自由出入与“宽进严出”并举,另外,许多大学还附设校外学位机构,这种校外学位机构公布各自的考试课程大纲,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考试,通过课程给参加业务考试的人学分,当各门学科的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即授予学位证书。在英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重视成人教育,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都有自己的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在校注册成人学生占全校学生数的一半左右。日本的大学也向公众开放。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进入大学,大学的性质、职能必然要随之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可以预计,成人高等教育并不会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取消,反而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高师院校的成人教育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训师资的重要任务。最近几年随着国际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最终要落实在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上,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高师成人教育面临着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新要求。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在我国,就是针对现存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分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交叉重叠,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教师教育三段论,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立足于教师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我国的高师院校过去满足于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而对教师的职后教育参与很少,更谈不上系统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根据终身教育的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中,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只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一部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快速变化,人们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够的,必须终身接受教育,终生开展学习,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用终身教育思潮反观教师教育要求将教师的成长看作是一个不断学习、持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职前教育是满足教师成长基础部分,在职提高与生涯发展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满足不断兴起的教师继续教育、继续学习的需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教师在职培训,这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工程,而高师院校这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尚处于极端贫乏阶段,值得深入探讨与探索。

三、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1.寻求成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在国际终身教育的浪潮下,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在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学科与学位点的建设等显得可有可无,丧失其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在新技术革命影响下,成人教育的社会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不仅仅是用宣传的手段促使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成人教育,而且用带强制性的立法形式去确立、维护成人教育的社会地位,保障成人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目前我国除了国务院颁布的《扫盲工作条例》和《职业教育法》涉及对成人扫盲和职业培训活动的规范外,尚未建立起独立的成人教育基本法来综合管理和规范成人教育的实践。因而大量成人教育活动尚缺乏相关法律的指导、推进,这与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实践是极不适应的,也使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要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适应学校的转型与发展,整合学校师资、管理、实验等资源,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满足大多数人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真正发挥成人教育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要适应各类学员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手段,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员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等,必须从法律的高度保证成人教育的合法地位。从高等院校内部来说,成人高等教育的合法性体现在其经营的独立性,经费分配与使用的规定性(必须保证成人教育收入的多少用于成人教育的投入),教学资源与场地的相对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获得健康发展。目前,高等院校的独立学院都要求“六独立”,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存续几十年的教育形式,完全有必要用法律或规章的形式定义其合法性。

2.谋求成人教育办学的相对独立性。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其依附性的特点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必须依靠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特点,没有成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成人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将难以为继,它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也难以发挥。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复杂要求,成人教育如何处理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帮助成人学员处理好学校学习、单位工作、社会交往、家庭负担等多方面的复杂矛盾,成人教育怎样应对WTO的挑战,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教材教法等如何改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须成人教育根据自身特点与要求做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科学合理的回答。在WTO三大主要贸易总协定中,将教育与服务行业一样,是服务贸易总协定所规定的14大行业之一,允许将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等带有商业性的教育活动向国际市场开放。也就是说,成人教育具有商业性的特点,中国加入WTO之后成人教育必须面对激烈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成人教育的这种特性,要求成人教育的办学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使之能够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否则,将被市场所淘汰。从管理方式上说,成人高等教育也必须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函授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松散的远距离教育,如果非得用全日制的方式进行管理,必然会产生矛盾。管理体制不适应,是学生难于坚持学习的原因之一。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招生、管理、教学、教材、教师、考试等各个环节抓起,严把质量关,建立起适应成人学习需要的独特的教学与管理体系,只有相对独立的教育与管理体系的建立,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3.强化成人教育手段的现代性。成人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全球资讯网络的建立后,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利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教学与管理,使成人学习与成人教育更加适应不同年龄层、不同学习需求特点的成人学习者。基于网络的学习与研究使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真正做到根据成人的特点因材施教。高师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是教材多媒体化,使原来的平面教材,变成文字、图像、声音相结合的便于学习者学习与掌握的、富有感染力的“活”的教材,这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也可以通过教材的变革改变照搬照抄普通全日制教材的现象,更好地适应成人参与性学习的特点。其次要改变粉笔加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建设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打造个体化、自主化的学习环境,并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的互动与交流,真正发挥成人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再次要建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使更多的学习者可以共享优秀的教材、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仅如此,还要对其他的教学资源(如虚拟教室、虚拟图书馆、师资)及学籍、就业等信息实现共享,使方便、快捷、个性化的网上学习成为可能。这种资源的整合,可以避免重复投资,节约费用,使更多的人享用优质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帮助落后地区的受教育者跨越数字鸿沟,体现成人教育的真正目的。最后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员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监控、测量、咨询与评价,实现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建立弹性、灵活、开放的学籍管理制度使学员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与选择修业与学习时间,彻底解决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工学矛盾问题,科学评价学员的学习结果,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4.追求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要使高校的成人教育获得较好发展,关键在改革。改革目前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发挥校院两级的积极性,调动各种校内资源与力量为成人教育办学服务,形成既管理有序,又有个人、集体积极性的灵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成人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高校应有的社会服务作用。

今后高师院校成人教育主要任务是在稳定规模,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建立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成人特点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但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将使得从业人员脱产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顺应这一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上,采取科学性、灵活性、积累性、创造性为特征的柔性教育。完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灵活、弹性的管理体制,就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次管理创新。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选修课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拓宽专业方向,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化,满足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需要。学分制能够为学员创造一种努力学习并且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使学员对所学课程有一个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对所学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一个自量的要求;而且学分制不受时间限制,可以使学员统筹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使本来的被动控制变为自觉的第一需要。学分制的建立承认学员个体的智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强调学员个性的培养,注重学员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分制管理体制下,必然要注入终身学习的思想,给学员以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学习不仅在学历教育中真正成为成人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最为宝贵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在非学历教育中,在人的一生中成为终身经营的一门艺术,实现从学历人生向学习人生的转变。

对于边工作、边学习的在职人员或者脱产进行职业培训、更新知识的成人学员,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学业基础、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的实际出发,建立起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自由选择完成学习年限的弹性学习机制,使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时限、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等更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需要。这正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所谓“弹性学习制度”是将现在整齐划一的学年制相对放松、拉长,允许学员分阶段完成学业。只要学员在这个期限内完成了教学计划所要求的全部课程,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取毕业证书。

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使成人课程一方面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环境与文化的背景来重新设计,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则必须突出以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辅以管理方式的改革,以满足多元文化中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健.国际视野中的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立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