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摘要:我们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法制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中学生法制教育在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讨论和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中学生;法制;教育;研究

一个人的迷失可以被原谅,但一种法制观念的缺失就会积淀成社会之殇。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不久前,呈现在我眼前因法制意识肤浅而导致的一副凄厉画面,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沉痛的事件,给家人的情感套上了永远也解不开的枷锁,也给社会留下了一道法制教育的难题。我同窗的朋友,一个年轻而又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这个缤纷的世界上,她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痴迷网络,结识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由于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和法制知识,不幸染上了,因毒瘾发作产生幻觉竟从高楼纵身一跃造成惨剧。类似的血淋淋的惨痛事件经常发生在我们中学生这样的团体中,面对充满诱惑的世界,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接受法制教育。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中学生违法犯罪占了一定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尤其是中学生犯罪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式、团伙性以及智能化作案等特点。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中学生违法犯罪大多出于对法律知识的淡漠,认知水平低下等原因。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让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早已刻不容缓。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教育环境的缺失

中学生法制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在法制教育中,未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学法制教育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同学中的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自己对法律熟视无睹,不能够以身作则,怎样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令我不禁联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热传视频:六岁小孩骑摩托车载着父亲在道路上拉风行驶。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行为,由此足以见之这位家长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极为低下。而社会环境,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和接受到相关的教育素材,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而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家庭无条件,学校管不了,社会环境约束力有限,便造成了教育效果低下的现状[1]。

(二)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足

学校作为我们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树立法制观念,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影响到法制教育是否能有实际成效。我们周围的大多数学校将法制教育安排在思想政治课中,政治课又被引导学生的传统落后观念冠名为“副科”、“豆芽科”,教学上只有形式化,也并未引起学生重视。再者,在思想政治课程安排中,法制教育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的“副科”没有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思想政治课也无完善的教学和检查标准,担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大部分也无专业的法律知识。这样一来,法制教学在我们中学学习过程中就形同虚设,无实际意义和效果[2]。

(三)中学生对法制教育自我认识不足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法制教育课程被定义为无关紧要的课程,中学生对法制教育课就出现一些认为其可上可不上的现象。同学中甚至有的在校频繁违纪,认为违纪仅仅受到老师或者学校的批评和警告而已,殊不知,就是这种随意任性的行为,很可能由违纪逐步发展为违法甚至犯罪,在社会中这种事件不占少数。因为我们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社会缺乏认知,做事情之前很少考虑后果的严重性。再加之中学生自制力差,做事极端,缺乏法律意识,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给家人及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3]。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研究

(一)运用“公民教育”助推法制教育

将法制教育同“法治教育、法纪教育”结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伦理道德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法治精神是推动法治化进程的源动力,是一种可以沉淀的民族文化。应在教育中无形地弘扬法治精神,培养中学生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长期以往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应在教学中将法制教育与宪法相关的民主教育结合,将法制观念通过生活、学习、社交等途径渗透到教育实践中。让我们在实践中了解法律知识,提升能力,逐步树立法制观念,指引正确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4]。

(二)改革教育机制,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环境

从教育机制出发,试行民主教育,更需借助社会力量支持。根据教育的需要政府可设立法制教育机构,积极鼓励从事法制教育的社会团体、公共机构。试着成立法制教育研究会,积极开办研究刊物,并使其在国家法制教育法规制定中起到一定作用,间接或直接参与立法过程,提升教育立法水平。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开展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做到上下联动、营造氛围。在教育中,一是要肯定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这样的大环境,将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建立起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

中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模式,是法制教育的必备条件。学校承担着教育的主体,但也并不是我们家长就将教育的责任全盘推卸给学校的理由。家长应主动学法和守法,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传递法制最基础的知识。针对有问题的家长,学校应与家长沟通、交流,必要时在学校家长会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的教育方式、家校信访等途径,努力构建一个家校法制教育平台,使我们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更有效[5]。社会教育是一个大环境,我们中学生承载着兴国为民的重任,全社会成员都应高度关注和支持中学生法制教育。新闻网站、大众媒体都应有“法制教育”、“法制案例”等详实的内容和栏目。如目前在中央台热播的《法治中国》专题片,就是对我们中学生法制教育最好的课程,学校和家长都应鼓励和引导孩子认真仔细观看。因此,构建起家校及社会桥梁式的教育体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育人力量尤为重要。

(四)学校法制教育机制的改革

一是要加强学校法制队伍的建设,培养师资力量,成立学校法制教研组织。二是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我们中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接受法制教育,让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一样,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备相应的有实质性内容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材编排。三是改善法制教学方法,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愿意接受教育,丰富法制教学课程内容。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还应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书本转向情境,由一味的灌输式教学转向主动对话式教学,适时开展专题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做到学而悟之,学而会之,学而用之。在有机结合中减少未成年人由于法律知识的淡薄而引发的种种社会事件的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三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时期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对中学法制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求全面积极进行法制教育,大力培养我们中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知识,使中学生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要求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素质,尤其要加强青年一代的法制教育,更要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法制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法制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80-80.

[2]张双琴.浅析提高初中生安全教育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28):38.

[3]来君.浅议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J].青海教育,2008,(12):54-55.

[4]刘永祥.浅议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63.

[5]季青春.基于法制意识与校规校纪教育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4):51-53.

作者:张蕾希 单位: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高2018级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