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范例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1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或者技巧,让学生学会把地图中比较隐藏的重要因素发掘出来,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地图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要让他们勤用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要概括某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学生就要结合某个城市的地图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中国铁路的一些分布图进行有效观察,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或者是主要的河流和省市以及工业基地等给予有效的观察。此外,教师再配以精练的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选准图像,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通过读图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解答“中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时,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

学生通过与地图知识相结合进行图像记忆,可以有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如,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春季景色最美,并且没有长久的冰冻,适合生长比较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相关的信息使得相关的地理问题解答起来也容易很多,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他们利用地图进行解决地理知识的动力。此外,在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运用图导法的时候要建立起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从而化难为易,有效地推导出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与原理,促进自己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灵活用图,扩展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地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将这种有效性持续下去的话,就需要学生能灵活用图。首先,一图多思,学会归纳总结。将不同内容的地图对照起来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的内容时,学生既可以从中读出它的分布特点,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具体原因,同时,还可以和北美洲的同类气候分布图进行有效比较,通过比较得出这种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具体因素,有效地掌握这类气候的相关知识。一图多思的方法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牢固知识点的记忆。其次,规范读图,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江”“黄河”的相关知识的时候,首先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具体走向,接着教师在板书上画出两干流图,让学生对照地图,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最后教师把空白地图上的内容依次填出来。填写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记忆的重点和难点。

三、结语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2

地图种类很多,就内容而言分为两大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地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农业、工业、居民、交通图等等。地图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可以直观地将其包藏的地理知识、地理特点和地理规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作用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标志,而且贯穿整个地理教材。新课改之前地理教材中图像和文字的比例就高达1:4,从当前的地理改革发展趋势看,地理知识更加图像化了。因此地图在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值得师生高度重视。

二、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专家认为,中学生在课堂保持高度注意的时间很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但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地球仪、各种地理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有关地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出示过程中,教师的展示、地图的颜色曲线等都可以引发他们的兴趣。教师也可以不出示地图,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空间印象,使形象直观的地理图片代替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地图中寻找所包藏的各种地理现象,并探究分析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的地理规律。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图文转换,不仅把简明的图像转化成繁杂的文字,而且可以将繁杂的文字转化成简明的地图,这个图文转化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又一个重要过程。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三、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直观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

地图是各种环境的图像表达,可以直观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包括事物的大小、高低、形态等。例如讲中国地形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立体的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所在地区和海拔状况。然后学生从图中找出他们的分布规律,归纳出中国地形的特点———西高东低、类型齐全。最后学生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以及水能资源的影响。这样一张地图就将所需要讲的地理现象、特征、规律及影响呈现在学生面前了。由此可见,地图可以直观地呈现地理事物的形态,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图像化、简单化,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

零散的知识用文字来描述不仅麻烦,而且学生不易记牢,也不易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学生还会产生厌烦感。地图是地理学的一种独特的语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形式反映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态、成因、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的联系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例如,讲世界植被类型分布时,单纯地让学生记忆植被类型的世界分布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和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图。这三个图是环环相扣的,大气的运动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气候的类型有影响植被的类型。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联系来记忆有关的地理知识,这样就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地图变得系统化、整体化了,而系统化的知识更有利于运用,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三)地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3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认知阅读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从地理资料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在地理课堂上阅读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在他们对知识进行阅读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进行深入探究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使学生通过阅读能提取有效的信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地理综合能力。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过程中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地理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喜欢上地理学科,并努力发展自己的地理能力,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加强地理实践教学

在地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上,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枯燥的课堂学习和压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他们在遇到地理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投入的精力和学习效果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真正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学生把已有地理知识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认知,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把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现象都包含着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现象,把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地理教学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时,通过播放南北地区明显差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到知识探究中,并掌握更多南北自然差异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树立起学习地理的自信心。

四、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培养地理创新思维

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观念创新,需要贯彻一系列新的理念,如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环境友好、节约型社会、数字地球、经济全球化等。地理教学中,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五、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使地理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新中,教师和学生是参与学习的活动双方,所以,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对学生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给他们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在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使下次的地理教学能具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六、结语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4

一、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师观念陈旧,教研意识淡薄;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多以视频式的“灌输”为主;四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程特点难以得到体现;五是教学主要拘泥于室内,缺乏实践性教学活动;六是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教学效果;七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无精力关注校本课程教学。

二、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改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研意识,提升教研能力。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缺少教研意识。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学校和学生的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常规教学工作上,用于教研的时间和精力较欠缺,教研意识淡薄。因此,树立坚定的教学研究意识,可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正视长远发展,促进专业成长。

(二)精心制订教学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最注重的理念,表明了本次改革的一个态度,即把学生从“书本里”转移到学生的“生活里”。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握好基本方向。

(三)采取多样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采用“校园审计”的方式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水资源审计”是对学校用水量的一项调查,也是考查当前有哪些浪费水现象的一种方式,需要了解水龙头的数量、厕所的数量及冲水状况,学校教师、学生和食堂工人的用水情况等。学生通过这组数据,绘制简单图表进行分析,帮助学校制订节水计划。这样一来,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死板的文本课程,而是鲜活的体验课程,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创设多种情境,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飞跃。

如在学习雾霾等环境问题知识的时候,教师除了让学生搜集雾霾的相关知识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从自家的电器入手,了解其耗电量,以便唤起学生对能源浪费问题的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虽然学生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使用较多,但对于它们具体的能耗却不太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这些家用电器使用一小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这样的形式使学生能自觉地在探究活动中学习到知识,并能反思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创造条件,开展更多的地理实践教学。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在众多的地理活动中,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情感。

(六)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开展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调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和潜力都能够得到挖掘。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优化,有效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

(七)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平时的工作就已经很繁忙,如果再使其从事课程教学,劳累就在所难免。如若使校本课程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为教师减负,摆脱了过重的负担,教师才能轻松上阵,更加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

作者:惠婷婷 单位: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1在地理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

我们都了解,由于地理并不在实际的中考中占多少分数,造成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甚至安排课时很少,对学生学习地理影响很大,普遍成绩比较低。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生在地理的兴趣。是需要每位地理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对着门课程很感兴趣,他就不会带着一种负担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地理知识。然而倘若一个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他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会严重地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由于对地理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接下来就导致对地理的敏感性,听到地理一词,就是厌恶的情绪,并直接导致偏科。在有些地方,由于对地理不感兴趣。成绩近年来直线下降,这种直线的下降造成学生更加对地理不感兴趣。这种死循环会让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让教师对地理教学也抱着一种无责任的态度,这不仅对地理教学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对学生的成绩也是一种损失。地理课程犹如一纸空文,一些学校甚至从来不开设地理科目,这必然会对学生将来的求学和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害。

2实施地理兴趣教学的方法

如今,地理兴趣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所接受,而用于地理教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并成发展态势。地理兴趣的教学方法,包括新教学元素的加入和课外实践部分以及多媒体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工具。可多媒体对地理的应用,却少之又少,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地理作为一门十分丰富的学科,在许多方面多需要学生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如在学习地球公转和自传的章节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着课本进行阅读和思考,并且教师也只是在黑板上通过简单的图画表示,这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和对老师的教学技能都是比较大的挑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兴趣和掌握。而通过丰富的视频立体呈现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并有动画过程,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和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同时,对于地理课外实践,由于地理并不是主要教学任务,很多学校也会取消地理的课外实践,比如,观察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土壤特征等等。仅仅是把学生局限于教室中,通过老师讲解和阅读的方式进行地理知识传授。地理实践不仅可以将地理事物生动地展现到学生面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而读的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有关读的方法指导。读书当然是要读出声音,但声音不在于多大,更在于你是如何读的,要带着感情进行阅读,投入情感,体味其中的内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感情朗读,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就要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进行想象。让学生自己仿佛处在情景当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大好河山的章节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自己置身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读中看到雄伟的泰山,看到秀美的庐山以及巍峨的昆仑山等等,只有将感情融入进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可以培养学学生的地理兴趣,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在如此多的地理教学方法中,最后,新元素的增加或许更加可能导致学生的地理兴趣增加。在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地理探究方案和学生自主思考题,这样,一方面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参加讨论当中去,从而活跃地理课堂气氛和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自主性可以通过新元素的增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3地理兴趣教学的展望

有了兴趣教学这种方法。地理教学中的很多障碍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解决。而这一方法也在不断地推广,其前景和发展前途将不断地伸展和延伸。兴趣为一个人的原始动力,能帮助其获得成功和成绩,兴趣也是一种指引方法,指引我们走向事业成功的顶峰。在理教学中,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多探索更多更好的地理兴趣教学方法。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一碗水的来源,只有知道水在哪里,学生才能明白自己所要追求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并在这种追求下去获得自己所要的那份水,这就是兴趣。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们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让地理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的主人。

4结语

综合上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有许多方法,本文仅是从兴趣这一角度展开阐述,其它方面没有进行深刻研究,但希望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使地理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李燕燕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七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体验学习研究

一、体验学习的方法分类

1.情境体验法。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和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验中来。其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角色扮演:根据课堂内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学生会更快的进入学习中。(3)多媒体的使用:地理学科中有不同的区域文化、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等知识,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不到,因此选择恰当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去学习,比如播放《中国地理杂志》。

2.社会实践体验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对地理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1)实地考察:考察某类地方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状况、经济状况、环保等问题。这类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2)社会调查:此类活动能够培养探究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能力。

二、地理教学中体验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营造体验式学习的环境。

在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体验式学习就要做到开放性和民主性,反之将达不到体验学习的标准。

2.教师引导。

在体验学习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到学生体验学习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并不是给学生结论,而是给学生提供有利于开展体验学习的资料和信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体验学习最好符合学生兴趣。

在进行体验学习的时候,教师选择的内容最好符合学生兴趣,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应当选择有重大意义的地理事件、任务和现象。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时候,再接受与之相连的地理知识。

作者:赵勇臣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镇赉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探究

一、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类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体验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情景教学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以及动手操作体验法。

(1)情景教学体验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惯用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是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将自身的体验融入其中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生角色的扮演。在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体会地理课程的魅力。另一个方面是对多媒体的利用。众所周知,地理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人文地理、社会环境、自然景观等,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视频与图画,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轻松学习。

(2)社会实践体验法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与认识,从而引发学习的反思的一种方式。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开展实地考察法,对某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调查访谈,利用调查问卷、调查访问的方式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能力,这种方式不仅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生体验式学习成果的关键。

(3)动手操作体验法能够让学生在“做”中不断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初中地理体验学习中的主要途径,动手操作体验法不仅可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生的内容以及对象不能太过于复杂,需要遵循初中生的心理要求,并且要保证整个操作过程要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2]。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法的要点

(1)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式学习环境。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从根本上决定了地理成绩以及对问题探究的能力。现如今,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学习环境逐渐开放且更加民主,这种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充分理解,重视地理学习,这样一来,便可以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实现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整个体验式活动有所了解,并且能够使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能够积极开展各种交流体验活动,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保持教师与学生在地理学习与教学中的统一性。其中,地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方法,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且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记录,最后做出总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认识。在开展校外地理活动的时候,要将安全防范措施做好,让学生不仅可以大胆地进行探索,并且能够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一般而言,初中地理教师在选择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材内容,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地理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选择地对体验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将具有影响力的地理人物、地理事件以及地理现象作为主要内容,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地理的发展过程。对于地理概念以及地理内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李克和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二营学校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课堂上要始终贯穿“神奇或太奇怪”这一主线,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设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以良好的自信情绪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能学、会学的心理优势,消除畏惧、紧张心理,变为敢说、敢问、敢议、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真正树立依靠自己的能力学好地理的勇气和自信。

1.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教师用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引趣。

地理课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注重艺术,必须合乎规范,准确、精练,通俗、幽默,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才能掀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浪潮。

3.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让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对地理的兴趣会渐渐提高。

4.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这是提高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源泉。要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对比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研究、了解,然后向大家讲解。这样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达到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会读。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理教材,掌握读书的方法。读书前出示提纲或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看读,让他们知道哪些地方要详看,哪些地方可略看。对于内容多难度大的知识通过有梯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接近目标。

2.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年组织学生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调动起来。

三、创设主动探究的教学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

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活动中教师不应该袖手旁观,应积极投入活动,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讨论、辩论,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总结

总之,一线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新,大胆尝试,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习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求地理学习的高效。

作者:张鸿玲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景家店学校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讲解与灌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着重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疑,使课堂设疑成为促进学生探索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设置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地球既然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如果地球是逆转的,也就是自东向西自转,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快一些,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慢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这要比简单的对地球自转、周期、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枯燥的讲解与介绍更富有探究性。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一是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我国东南丘陵地形地貌进行重点分析:“东南丘陵地区为什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通过这样的设疑,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用多媒体视频展现我国西北部荒漠化的过程及表现,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学生探究,学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并且根据成因提出解决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顺利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提升学生探究动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地理分析的习惯与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口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现行人口政策,不同地区的人口比例,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等现实情况,使地理知识很好地与现实相联系,学生就会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感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再如,在讲解我国的气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本地的情况,分析本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说说本地应该属于什么气候。这样,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地理,就会加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学生可以学会结合生活去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四、注重实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要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仅靠课堂的讲解与探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会接触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并且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到的地理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一节时,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了以“调查本地水资源情况”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利用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调查活动。各小组成员由组长分配,分工完成调查任务。具体调查的内容包括:本地水资源属于什么类型、水资源的补给形式、当地的灌溉方式、农作物的种植是否与水资源相协调等。学生们深入生活进行调查,将调查的结果由小组长牵头进行综合,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将调查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节水的措施。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深入实际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总结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5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6

(1)运用“微课”巧设学习情景。

乡土地理选修课程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如果单纯地讲授平淡地呈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会被严重挫伤。因此,课堂导入极为重要,可以说新课导入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成败。因此,在地理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插入一些与新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从而调动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也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高中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地域民族文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将福建晋江的乡土文化制作成“微课”视频,如晋江市磁灶镇古窑址视频,现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磁灶生产古瓷器的发现,让学生初步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形成背景,又展示泉州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清净寺,以及晋江陈埭镇回族丁氏民居,让学生浮想联翩,加深海洋文化对地域经济发展的认识,更明白家乡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极为著名的戏曲———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南音等都是地域文化。通过这样的课前导入,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参与到民族文化探究的学习中来。

(2)运用“微课”突破学习难点。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加上高中乡土地理的学习,其知识点多、分散,学生记忆有一定困难,这也加大高中生地理学习的难度。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微课”课前预设教学,利用微视频课后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地理概况的知识时,这个知识点本身较枯燥,因此,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可将泉州的地形地势制作成“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学生根据“微课”中泉州的地形,就能分析出泉州是一个“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地方,它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高中乡土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制作微视频,能有效帮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理解课堂教学难点,从而有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运用“微课”加深知识理解。

在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地理知识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将所讲的现象、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可能引导学生前去观察体会。因此,可在地理教学中,借助微视频将学生熟悉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熟悉的实物、现象中加深对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随季节变化”时,就可将抽象问题具体到学生身边所熟悉的问题中来。将泉州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降水量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制成微视频,引导学生体会并分析。从视频中,学生可清楚分析出泉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冬暖少雨”,教师还可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当地一年中每个季节的降水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4)运用“微课”促成情感共鸣。

在高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将教学组织的出发点立足于学生感兴趣并且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微视频呈现晋江的过去和现在发展情景,利于促成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高中乡土地理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乡土地理,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地理课堂,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笔者先列举晋江市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段商业中心所在地,并以示意图形式制作成微视频。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泉州市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泉州市的这些变化与泉州市的交通运输与布局有怎样的关系?

二、结语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7

一、引导个人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从个人自主能力的培养开始,只有不断规范自身言行、思维模式,提升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学习模式中,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主能力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相对性等特点。其中,自主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学习基础之上,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而合适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自主选择方法、控制过程、思考原因与解决问题。由于初中地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且研究与阐述的是学生的一些生活问题,自主学习模式中个人以自学弱化对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依赖,独立地展开学习、思考、分析与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展开个人自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发展与合作”这一章节的知识适用于学生个人自学或小组集体学习。以个人自学来说,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书籍或与教师讨论,分析近年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竞争,展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课上,以个人发言形式,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参与学生间的讨论。由个人自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表现、思考与深入研究。初中地理是对国家、地区、气候、环境、经济等知识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实施个人自学形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引导拓展实践,学生个人就某个问题展开针对性研究学习,能有效提升学习能力。

二、实施小组讨论,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根据齐默曼教授的定义和庞维国教授从横向角度所做的定义可以知道,自主学习模式具有相对性,学生现实生活中绝对的自主学习较少,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或方面实施自主学习,其自主学习模式不同。由此,可以分析出学生的独立学习也具有相对性。实施小组讨论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部分,它对个人自学进行了有效补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展开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言与互动。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困惑与不解表达出来,以小组学习模式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关于“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气候的复杂多样”知识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5人为一小组,结合中国的地形环境、河流湖泊、降雨分布、综合开发等因素,展开小组讨论,由一位学生做好讨论记录,其他学生查阅资料、提出观点、讨论观点、分析影响,再结合问题展开总结与归纳,并绘制出气候复杂多样的分布示意图,以作为小组评选的成果。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还可以针对既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各小组结合组员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模式,选择科学的讨论方法,如辩论式、发言式等,以此围绕课程主题展开学习,既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组织合作学习,挖掘互助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具有系统性、人文性、研究性等特点,它研究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实践。由于初中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并且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优势特长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其系统性知识体系使得合作学习变得更为重要。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在学习组织形式上具有相似性,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集体,展开针对某个问题、课题或话题的研究讨论。不过,在实施形式上具有差异。合作学习实施形式多样,可以是实验式、课题考察式、课题研究式、实地访谈式等,结合不同的学习形式,小组自主学习具有相对独立性,又较为重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与完善。例如,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相关知识,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实施了自主学习模式,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以4人为一小组,制订任务目标“绘制一周内天气预报简易图”,引导小组学生结合过去一周中外界空气、气候、气温与降雨的变化,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地理知识,根据自然变化预测天气。之后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展开观察、记录、思考与分析,结合自制“天气预报瓶”,展开较为科学的天气预测。学生与教师转换角色,上台担任小老师,说明制作“天气预报瓶”的原理以及预测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制作,挖掘学生互助合作与思考能力,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四、强化综合实践,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实践。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综合实践学习方案。综合实践学习方案也是自主学习模式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传统的教师实验后学生总结、摘抄学习形式不同,它鼓励学生的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与总结,教师设计主题、方向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综合实践活动,较多的是以学生小组学习展开综合实践过程。结合初中地理的特点,它研究社会生活、经济、自然、社会与生态发展,自主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案围绕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自主设定课程主题、研究方案、实施策略,并做好总结归纳与反思研究,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相关知识时,由于该单元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综合实践探讨。学生自主设计实践主题,有的学生选择研究“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的变化”;有的学生组织成小组形式,探究“净化与保护土资源”这一问题;有的学生几人一组展开对“水资源”的研究,如“转化海水”“净化身边的水资源”“节约用水”等实践主题的方案制订。结合实验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利用课后或假期时间展开综合学习与自主探索。由学生自主综合实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总之,初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是践行新课改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一种思想与策略,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模式以及个性特点等,实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模式也不是漫无目的和毫无章法的任由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新课改培养目标,学生自主策划、讨论、思考、交流与实践,教师有效组织、引导、点拨与评价,形成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由此,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艾辉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九牧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简析

一、善于构建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都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觉得教师容易亲近、好相处,就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引导,信奉教师的教学,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地理教师不可能像语数英教师那样长时间的和学生接触,师生之间的关系会相对疏远。这就需要教师中教师能够善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教学中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下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以便能够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口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要多帮助、多引导,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对于自己的重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外探究题型,让他们进行实践研究,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

二、善用谜语诗歌,丰富教学情境

初中时期的地理知识内容较多且比较繁杂,而此时也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的丰富课堂教学情境,通过有效情境的构建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仪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说一个谜语:“不是球类也非蛋,用手推它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儿小,承载世界河与山”,通过趣味的语言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仪的特点,丰富他们的学习认识。另外在教学地图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朗诵一首诗:“高山不见一处土,平地不见半亩田,江河湖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通过诗歌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地图的特点,之后再通过相关内容的拓展,例如不同图例所表示的不同事物、不同比例尺代表的不同范围等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趣味化的课堂情境更好的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

三、善于联系生活,拓展学习范围

地理是一个研究我们周围事物、生活现象的学科,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地理知识的体现,大到城市规划、小到房屋建设,甚至是太阳能的朝向,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生活是一个天然的地理资源素材库。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我们周围的生活,运用生活案例分析地理原理,利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不断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进而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他们学习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多变的天气”这一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民谚来让学生学习天气相关的知识,比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北,一阵黑”,让学生能够运用我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案例来学习、分析地理知识,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例如在教学世界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我们的班级情况将各个国家进行比喻:美国是班长,开的福特车,人长得也强壮,学习成绩很好(经济实力强),但也爱打架,做事蛮横无理;俄罗斯是副班长,学习成绩好,全班最高大,在班级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法国是美术课代表,班花,画画音乐成绩好,就是爱虚荣,总戴着LV,香奈儿招摇;埃及是历史课代表,成绩平平,家里有金字塔,所以当历史课代表;中国是团支书,爱好和平,幼儿园学习成绩很好,家底厚,家里修有万里围墙,以前还被八个同学抢劫过,现在成绩进步很快……通过生活现象引入地理知识,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以便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地图的阅读”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龙里县的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家的位置,找出学校的位置,之后再让学生从贵州地图里面找出自己所在县的位置、从中国地图里面找出所在省的位置……通过学生的实践运用来让他们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五、总结

总之,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做好引导教育,注重教学中的创新策略运用,师生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做好地理科目的教学工作。

作者:田茂兆 单位:惠水县芦山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究

1.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1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和家长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看重的更多是考试成绩、升学考试。他们大部分认为,语、数、外这些课程才是重点,所以有时会出现地理课给了其他老师,地理课上赶其他作业,甚至地理课变成自习课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教学内容的固定化模式

考试的压力,就出现了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一现象。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也是分析历年考题,抓住那些常考的知识点来讲,以至于忽略了其他知识。甚至会出现照本宣科,从而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积极性。最终导致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不完整,影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有效性发挥。

1.3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

有些学校经常会出现,地理课变成了数学课或者英语课。有些语数外老师认为,地理课不重要,不需要那么多课时。在这样思想的观念下,不仅其他科别老师排挤地理学科,而且地理教学时间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也传输给学生:“地理课不重要”这种不好思想。

2.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2.1.1教学语言的优化

语言是有感染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应该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其语言应该简单明了的同时多一点幽默感。教学过程中老师负责把控整个课堂,要多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理解能力,用适当趣味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2.1.2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来源于实际。尤其对于初中生,认知正趋于成熟起来,好奇心强烈。对于新鲜事物,他们想要知道的不仅仅是书本上写的理论而已。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用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引领学生找出原因。比如冬天为什么会下雪、雨的形成,用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主探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整个自主探讨过程中得出的理论知识往往会记忆更深刻。

2.1.3改变地理课程的检验评测方式

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是不合理的。成绩仅仅是一方面,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整个学习评测检验更要从结合于生活实际。从多角度,多方面考察学生,既能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比如:讲课内表现和课外自主探索都纳入到评测的范围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有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那个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2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2.2.1积极参与课堂、课外互动

实践出真知。纵观现代社会,无一不体现了互动和体验。初中学生更应当如此,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一堂成功的课需要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小组探讨等环节中积极发表意见。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只有参与到其中,才能体验到由“不懂”到“懂”这个学习过程。

2.2.2学有所用,将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理论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学生在通过一定时间弄懂理论知识后,还要有用理论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关于地理位置气候的知识在旅游当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应用学到的经纬度、气候特征来判断出发前应该准备什么衣服、鞋子及其他物品。

2.2.3改变学而为考的思想

目前“学而为考”思想依然还很严重,尤其是在初高中。初中生应该改变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种思想,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今后个人成长发展要学的还很多,应当全面的学习。

3总结

地理教学是相对接近生活的教学,初中地理本身难度不高,主要以简单的理解和记忆为主。教师如果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学习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周鹏程 单位:湖南省衡东县石湾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妙用

一、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是个神圣并且辛苦的职业,个人认为做老师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学识有多渊博,而是做人。虽说老师教学生知识是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但是我认为教会一个学生如何做人才是重中之重,因为拥有高智商,高学历而不是拥有一颗善良积极的心的人才是对这个社会可怕的。也许很多人脑子里想起教室恐怕都是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嘴里振振有词的形象。这会给老师很大的备课压力同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尤其在初中地理这门课程中单单是靠想象和语言,基本很少有学生可以想象到所谓的七大洲,这个时候形象动态而又新颖的地图就很重要了。有了地图再配合语言文字这样就会很大的引起学生边看边记的兴趣,如果同时可以交给学生画图就更深刻了,可以形象的知道某个地理位置大概在什么位置上。通过这样的方法记住了,基本隔几年也不会忘记的。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还要给予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有了一条鱼只能吃一顿,但是有了一条鱼竿就可以每天有鱼吃。不仅老师要熟悉地图更要教会学生读图、看图、认图。地理这门学科是靠个人慢慢领悟的,总是老师一遍遍的再讲说也没有用,因为整个的地图大纲在老师的脑子里,老师可以头脑风暴找到在自己头脑中的位置,但是对于脑子里没有地图和位置概念的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所以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看图,能最敏锐的洞察到你说的,最好可以把地图画下来,那样对以后的地理学习就会很简单了。不仅要教会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那要通过什么实践的方式学会读图呢?首先,拿过一张地图第一就要看它的标题,知识最基本的,只有先看清这个地图的属性才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看标注,对于图来说不能只是使劲记住某个位置,而是要把它灵活的印在自己的脑子里,用到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翻”到它。最后再开始看地图的内容,这样才能形成点-线-面的关系,进而就系统的学习到了知识。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给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综合素质。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容纳和需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最大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整个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地图可谓是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整个教材和教学中无不提及到地图。甚至可以说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离开地图的地理教学也就随之失去了地理所特有的特征。推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推动着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力量和来源就是疑问以及人们想要破除疑问的积极性。只有本人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问题破解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意义。人们的耳朵对问题的吸收能力是不如眼睛的,可能很多事情当时是听见了但是很快就会被忘记,而用眼睛看到的事物在人体的印象中是很难被忘记的,人类也正是因形象的在各种各样的图片上吸收着各种不同的知识才会有今天社会上各种高科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今的社会是读图的社会,就好比说,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看电视、看电脑,又有几个是在拿着播放器听广播的。人们对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更加形象而又直观的。所以说,在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于这一个学科的学习而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的适应,对于地理来说,对于地图的重视不但有其重要性还有其必要性。对此,我希望可以阐述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和意见,有句话说的好:“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学习中创设一些有问题的情境,最大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是要死板的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在某种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总结

总之,如果可以在地理课程学习中把地图巧妙的运用起来,对于学生的学习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习很重要,学习能力更重要,上课很重要,上课的氛围更重要,只有在某种情境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从心底愿意听并且愿意思考问题,相反而知,如果学生觉得这是枯燥无味,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的,那作为教师来说,这个时候做再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所以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巧妙的用上地图是很必要的,直接会影响学生以及老师的热情和态度,进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实践与探索。结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量。如此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巧妙运用地图的作用把学习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作者:温奇志 单位:德州市第十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浅议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逐渐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生活事例进行地理教学,将地理教学生活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便于以后更快更稳定地适应社会。如地理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冬天的时候五点天就黑了,夏天七点的时候天还是亮的,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生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不仅使学生主动思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正确参与社会的意识。

新时代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一定程度上讲会缺乏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地理教学中熟悉事例的引用及讲解,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知识与风貌,同时,在了解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事物的关联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社会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1.地理教材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内容有了很大改变。就目前看,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使用人教社编写出版的教材,但是人教版教材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内容较为简单,而且很多实例不能与现代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很难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同时,可以发现人教版教材理论知识偏多,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因此,要对地理教材内容有效选择,适当地对地理课本知识进行一些修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地理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生活技能,让学生学到更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理考试内容的生活化。

就目前看,初中地理知识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面对重要考试进行的。教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地理考试内容还是一成不变,那么教学内容生活化会失去意义,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地理知识还是死记硬背,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没有一点好处。因此,对地理知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还要将地理考试内容生活化,使其更贴近生活,有效降低学生对古板枯燥地理知识的排斥,进一步促进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3.地理课堂学习的生活化。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改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老师在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讲解之后,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老师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交流与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4.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解释理论知识、解决难题,而不是单纯让学生机械记忆知识。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例如,调查周边环境的污染状况,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不同类型及提出自己的建议。除此之外,无论是看云识天气,还是迷路时利用指南针或树冠方向判断基本方位,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亲身体验和感知的。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感知地理的奥妙,学会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三、总结

初中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渡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初中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加强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与应用。地理生活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从而为学生在其成长及学习道路上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者:姚佳 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性分析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因为初中阶段,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同时也是一个要好的朋友。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教学中,能够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之间增加有效的互动,教师能够更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能够更好地体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担任教师的角色,这样能够使教学氛围得到一定的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更好发挥,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当前,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多媒体对于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帮助,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也能够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解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地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利用课间展示出地图,然后采取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对地图的基本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动,帮助地理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保证。

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两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首先,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在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提前对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其次,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理解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容易解决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通过上面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通过不断的努力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就拥有更多参与地理教学的信心,学生的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五、总结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8

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较抽象,接受较困难,怎么有效地学习地理呢?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我想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根”,由生活经验获取的知识就是“枝”。生活素材是师生间的载体、桥梁,教师利用生活素材传授知识即“接知”,学生透过生活素材把“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地理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赋予其中讲解。那么,怎样捕捉陶行知先生所谓“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呢?

1.地理教材生活化。

通过灵活处理地理教材,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还原生活背景,培养学习地理的乐趣。如201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中学生亮亮发现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旧时饮食大都小碟小碗,一次食净。对于一时难以食净的食品常有腌制的习俗,如侗族的“酸食”、傣族的“酸肉”、“酸辣菜”等。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炖菜、烩菜食风颇盛,为长期保存还可以支撑干菜、干肉、干鱼,夏季也不例外。思考南北方饮食与当地环境有何关系。

2.乡土地理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学生美育的总要源泉。学生身边的大自然,恰好是最真实、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地理资源,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能激发地理学习的乐趣。如在讲到徐州的季风气候,想一想徐州地区夏季和冬季风向是否发生显著的变化?冬、夏季在降水上有什么差异?

3.社会热点生活化。

与日新月日迅速发展的现实热点相比,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地理教师要有敏捷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新闻事件,积累新闻事件,新闻生活化,走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感受地理乐趣。在学习《巴西》一节时,可利用巴西举办世界杯这一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在圣保罗竞技场隆重举行。”想一想为什么桑巴舞、足球、混血人种成了巴西的代名词?地理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融于生活,感知地理学习的真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止步于获取地理知识。章太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有两种,一是求是,二是致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求是”的过程,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必要的地理素养的过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乃是“致用”,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践,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地理源于生活是“求是”,而融于生活则是“致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锻炼各种生活和生存技能。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地理问题。

关注身边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从中学会积极捕捉生活素材,想一想它们与地理的联系,从中发现地理问题。

2.学会思考生活,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的“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这是地理科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努力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学会实践生活,解决地理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会用手,不教用手的人会用脑。”这说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实践的弊端。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发展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增强自我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二十世纪青少年的必备技能。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