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问题思考(3篇)

语文德育问题思考(3篇)

第一篇:语文教育德育问题思考

引言

语文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语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大自然和世界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爱国热情,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帮助学生培养其人文情怀,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质。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语文教学中增加德育教育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其次,学生由于性格特点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稳定情绪,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事物和社会现象,以一种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与道德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尤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父母还要长,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正面的形象站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正面的引导。首先,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知法守法,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再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采用情感熏陶法加强教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和思考,这样思考的过程和学习过程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学习《我爱这土地》、《乡愁》等现代诗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带着饱满的情感进行朗诵,从而体会诗中的意向,感受诗人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传统文化一直传承到今天,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诗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我国地大物博、景色秀丽,土地富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4、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人文情怀是指对他人或社会的深切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仁爱的哲学理念,这与我国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对大自然和世界的热爱,孝敬父母、关心别人,以一种善良的姿态面对世间万物。人文情怀包括高尚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奉献精神等。这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将这种德育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进而修养学生的身心,对学生加强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5、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与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教师要善于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挖掘课外资源,实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课外资料,要选取一些内容积极健康的书籍等,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

6、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思想品德。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的品性,面对困难,自我激励的韧性,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自己情感的控制力度。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挖掘德育内容,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结合课外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例如开展课前故事活动,让学生自己准备讲故事的内容,进行讲解,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进而实现优质的德育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整合,是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双提升的关键。

作者:关亚君 刘志英 单位:长春市回族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庆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刁淑颖.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本以文学为人的学科,它的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接受精神熏陶。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掌握正德育渗透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同时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与净化。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初中语文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以及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包含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精华。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中主题多样,人物形象多样,思想深刻,可以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也可做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是在生活品质方面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新闻媒体近几年也揭露了很多风气恶化的现象。受商业化文化的冲击,大众通俗文化如流行歌曲电脑网络改变了人们的读写听说的习惯,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在慢慢改变。经典传承被一些网络和电视上的有趣的内容代替。语文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对学生的精神思想进行引导和塑造。

2.以德育启发智力。语文教学中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而良好的德育又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潜能方面,德育的力量更是巨大的。在学习的中,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思想,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能够正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德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进步,情感得到良好的熏陶。

3.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如果在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深入理解,对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同时还可以对语文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熏陶。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偏差

1.德育缺乏语文意识。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出现了错误倾向,就是在教育时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而成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课讲成了政治课,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无益。同时也削弱了语文在德育方面的独特功能而成了说教。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偏差就是由于对语文的学科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在语文的教学中德育的内容有些是明朗的也有些是隐形的。同一德育内容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语文课文中,同一篇语文课文也可能蕴含着不同的德育内容,这样进行德育渗透就会出现难度。

2.功利主义横行。尽管现在国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在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升学成绩对教师及学生来说仍然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会选择做题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素质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对于语文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在进行阅读时,也没有了审美的情趣只是跟着教师的指导机械的进行训练。

3.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以角色化代替社会化的现象。在进行德育时,以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压抑自己的想法,因此表达出来的思想也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朗诵一些名诗名句,教师自己也可以声情并茂的进行朗读,并对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使语文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人物环境以及情节进行分析,同时联系抗日战争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这些形象把德育传达给学生。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选择一些具有崇高品德,美好情操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剖析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美好品德情操。进而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达到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进一步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物形象,通过美丑对比,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教学中,应该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观念。通过审题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作文的立意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分析含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篇作文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可以通过作文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作文或者日记的评阅,发现自己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忽视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师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德育渗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发展树立目标。

作者:郭丽莉 单位: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新有.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1):11-12.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内容渗透

【摘要】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有着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强大的思教功能,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培养有效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推进素质化教育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策略来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内容;渗透策略

在融入德育教育方面,小学语文比其他学科具备更多优势,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与我国的秀丽山河和优良传统有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思想教育,提升思想境界与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将德育教育和智育进行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人格发展,加快素质化教育进程。本文主要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堂教学以及识字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1.在主题诠释中融入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诠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与诠释。教师还可以为课文赋予新的思想,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教师应给予学生诠释的机会,让学生与课文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净化自身心灵,积极追求真善美。

2.在把握形象中融入德育。形象是从感性角度来展现人本质的力量,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魅力。

3.在激发情感中融入德育。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将课文蕴含的丰富情感作为重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4.在语言感悟中融入德育。语言是传达思想的主要途径,语言感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写作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1.在作文指导中融入德育。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如组织黑板报或书法比赛,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或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应利用这些升华点来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放开自己的心灵,学会自我表现。

2.在作文评价中融入德育。每个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在批改时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努力挖掘出所有学生的亮点,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并从行为表现和认知能力多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熏陶,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课堂是学习知识和提升素质必不可少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应全面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语言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掌握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丰富含义,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应用,在此基础上将德育与智育进行有机结合。第二,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开展德育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课文所描写的优秀人物学习,学习人物优良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第三,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会人物蕴含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加深学生的印象,获得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识字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结合各个汉字的特点如比划、外形特点以及结构来融入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学汉字并展开思考,找出汉字和道德品质以及为人处世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利用识字教学来推动素质化教育。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字形可以更全面的掌握生字的发音、比划以及结构,并理解生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学习到做人的正确道理,明白人与人之间应相互谦让,并具备团结合作的意识,例如,在教给学生“奇”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将“大”字写得特别大,而“可”字则写得特别小,使其看起来非常奇怪,然后教师再写一个规范的“奇”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明白在写汉字时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组合,确保字规范、完善,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应与同伴之间相互谦让和团结,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这种识字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德育教育对推动素质化教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作者:吴莉敏 单位:梅州市梅江区人民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

[2]徐长颖.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