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自我教育策略

中学德育自我教育策略

一、生活体验下的中学德育实践内涵

生活体验下的德育实践即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也是德育过程施加的一种影响。“德性之知”不是一种“闻知”或“说知”,而是一种“实践之知”。德育实践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影响,让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同时通过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自我教育的内涵

鲁洁认为,“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道德教育中,德育的理想境界便是使学生具备足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依靠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实现知识、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发展。

三、德育实践中的自我教育策略

(一)教学行为的潜移默化

从每天早读课开始,到一天晚自修坐班结束。教师日复一日的教学行为都蕴含着丰富的待人、待己、待物方面的道德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素材与参照体系,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表现的优秀品质将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榜样。如何才能使教学行为成为一种优质的德育资源,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心态与健康人格。良好的教育基于师生真实、真诚的情感交流。为师者的责任感与幸福感可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难以想象,一个不快乐的学生会有好的生活状态,所以教师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所带来的正能量会积极影响着学生的心理。

2.教师要培养亲和力。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与有亲和力的教师沟通、交流,做朋友,更加信任他们。教师的亲和力在不自觉地培养学生与同伴相处时的克制,友善,平等,尊重等良好性格

3.教师要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因时制宜,在有效的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在得到发展中会领会到教师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脚踏实地,富有责任心,勇于开拓等等。

(二)从同伴中来,到同伴中去

1.优化同伴交往。李德显的研究表明,学生间的良好交往与学生形成较好的教育理想、健康的心理、有效避免发生问题行为都有积极的效果。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德育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对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的引导与调控。首先,应尊重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形成的自发性。学生在自己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调整同伴关系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性与德行也得到了自主发展。其次,在尊重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形成自发性的同时,也要进行适时、适量的引导。包括对对同伴群体道德价值取向的引导、对交往弱势学生的特殊帮助等环节。对于同伴群体中出现的与学校、社会核心道德观相违背的取向,一定要及时引导,使之摒弃。对一些明显有问题的同伴关系和同伴群体则必须施加干预,不能任其发展。

2.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做同学的榜样。榜样教育是一种最富感染力的陶冶、增强和提高受教育者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认识的全面的道德教育方法。相比于空洞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并为之感动与内化。中学时期,有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同伴交往中表现突出,成为佼佼者,若这些学生发展成为班级学生干部乃至校学生会成员,就会起到较好的榜样作用,这些榜样与媒体报道宣传的道德先进者相比,更贴近生活,更可做为参照对象,接近甚至超越,从而为积极的自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阅读,勤写日记

积极有效的阅读能激发学生去了解自己,思考自己从而在知识,道德方面得到提升。学校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阅读体验,收获阅读乐趣。

1.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如张贴中外名人名言,构建主题文化长廊,在教室增加图书角,激发学生读书内需。

2.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学习能力向学生推荐读物,引发情感体验。

3.加强对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等指导,以提高其阅读效率和有效性。

4.丰富读书活动,张扬阅读个性。学生在阅读中找到目标,有了榜样,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撰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与自己对话,交流,学生最终也能通过日记的形式更好地打开心扉,使心理得到很大的发展。

作者:薛彬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姜灶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