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与网络文学的关系

大学语文与网络文学的关系

大学语文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等重要使命,是高校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网络文学是网络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产生的原创文学形式,其兴起对大学语文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信息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学,是大学语文新的教育课题。本文基于大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其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展开思考,以期促进大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网络文学的特征

1.创作自由,限制较少

网络文学创作成本小、门槛低、形式自由,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以各种途径发表作品。网络文学的创作优势使其来源广泛、内容丰富、数量巨大,能超越传统出版业的限制,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受众中迅速传播。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形式更为活泼,作者、读者与平台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媒介的社交性都得到了提高。很多网络文学作品都体现出“超文本”的特征,通过链接、图片、颜文字、背景音乐等形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超越了传统文本在形式方面的限制。但同样由于传播的自由性,网络文学有时呈现出内容质量无保障、更新周期易变动、剽窃行为难追责等不稳定特征。

2.贴近读者,内容通俗

大多数网络作者并非专业作家,其中部分作者不具备文学创作的基本素养,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意图,他们写作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事实证明,这些作者的作品反而更易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学的魅力恰恰源于其贴近读者心理、关注平凡生活、注重个人体验的特点。网络文学是一扇双向的窗口,既让身为普通人的作者找到了倾诉的渠道,又让广大受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但生活化的情感、通俗的内容有时会呈现出低俗化、情绪化的倾向,而且通俗语言较文学语言单调,容易使作品模式化、同质化。

3.读者可以参与创作

很多网络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的,由于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与交互性,作者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连载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与广大读者展开讨论,听取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互动由网络传播的大众化性质决定,作者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必须第一时间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与情感取向。读者在与作者互动时有充分的发言权,这让网络文学创作更趋多元,受众面不断扩大,影响力迅速提升。

二、网络文学带给大学语文的冲击

在信息时代,数量不断膨胀、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网络文学给大学语文带来了巨大冲击。究其原因,既有传统语文教育难以克服的不足,又有网络文学难以忽视的负面影响。传统语文教育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目的,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经典范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或因学生熟知而显得模式化,或因过于深远、崇高而曲高和寡。很多课文富于说教,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距离较远,无法像网络文学一样给学生以亲切感、真实感。大学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如果其中的人文因素与当代大众文化相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其在语言应用方面的教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大学语文的僵化、“落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如果能以与时俱进的、为学生所喜欢的文本演绎教材中的文化思想,其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基本延续了高中教材的选材范围,局限于学生熟知的中外经典文本,将大学语文变成了通俗版的文学史课。高校只有打破选材的定式,勇敢地吸收现当代中外文学作品甚至优秀的网络文本,让大学语文为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助益,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网络文学愈加通俗化的发展导致其呈现出“反思想”“反文学”的趋势。许多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思想单薄、语言粗俗、内容高度雷同、娱乐化特征明显。网络文学虽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但其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精品并不多。学生长期沉浸在通俗的网络文化氛围中,会影响自己的阅读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导致自身与经典文学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三、大学语文利用网络文学的途径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材

目前我国大学语文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编写、选取都取决于地区、院校的自主安排。在网络文学的冲击下,高校可以在教材设计中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根据信息时代的文学特征重新设计教材。高校要兼顾网络文学的优势和缺陷,根据学生的阅读环境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弥补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认知短板。例如根据网络文学富于通俗性、乏于思想性的特征,高校可以在教材中引入一些语言优美、论述浅近的社会科学名著,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文学应有广阔的表达空间和高深的思想内涵。高校还可以将微信、微博中的热门文本列为课外阅读内容,甚至列为课文,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学会鉴别网络文本的优劣。

2.将网络文学引入课堂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在网络时代树立正确的文学观,高校可以将网络文学引入课堂,以与传统文学对比的方式分析其文学特征,让学生产生系统、理性的认知。例如在《忆冼星海》这篇课文中,作者为了让读者在冼星海出场前对其产生简单的印象,运用了大量侧面描写。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让学生思考网络文本中是否有类似的技巧,有的话,具体是怎样运用的。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又能丰富其对侧面描写技法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比,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各自的优缺点,树立理性、全面的文学观。

3.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网络文学具有互动性,这是其能满足信息时代受众需求的主要原因。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可以仿照网络交际,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自己的整体教学思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建议,与学生一起设计课堂教学。在进行课外阅读和完成课后作业时,很多学生习惯于敷衍了事,难以满足课程的学习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南开大学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南开大学的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将作业上传到学校专门设立的论坛网站,向全校师生展示。作业如果是敷衍完成或抄袭的,很快就会被浏览者辨认出来。此外,网站支持发帖、回帖等互动形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提升全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作者:郑敏 单位:四川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