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教学

高职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教学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悄然从传统的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创造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也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走在信息化时代前沿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信息化时代为研究背景,从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入手,进而探索在高职教育领域美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对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意义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创造力;美育;大学语文教育

信息化时代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来说,信息化时代给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以及更多的挑战,教学模式需要从传统的知识积累模式向创新思维培养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审美教育的熏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

(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

依据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观点,信息化时代是指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1]。在这个时代中,人们正在经历着第三次革命浪潮,也就是信息、数据等正在成为一种资源,并且这种信息资源可以大范围共享。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的巨大变化正逐渐表现出来,如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新经济秩序的出现或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等等。这些变化所体现出的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是:智能化、电子化、全球化、非群体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特性:综合性、竞争性、渗透性和开放性。处在这样转型时期的我们,如果仍然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劳永逸的,那就不够现实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很多原有的行业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时代变革。

(二)信息化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特性决定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但需要有知识积累与自觉更新的能力,更看中创新思维的具备,如编程思维、人工智能意识等信息化时代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即使没有进入一流学府,普通院校的学生也需要在创新思想、突破原有思想等方面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或为创新创业做好铺垫。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不只一次在大型演讲中提到,在未来,那些重复性的工作是最有可能被机器所替代,而具有创造力的职业才会保持生命活力。为此,马云非常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强调要重视审美教育,从审美方面熏陶、培养人的想象力,并且要从小培养。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与技能仅是人才所需素质的一部分,胆识、体魄、创新思维等更被看中。

二、美育对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时代下对美育的解读

中国近代的美育是由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在融合了中西方的美育思想精华后,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代宗教”“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教育理念。在这些教育理念中,非常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的,是深刻认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和其他教育共同完成人的素质教育的提高,不能以美术、音乐课简单地等同于美育或素质教育,而是要与其他教育水乳交融到一起,相辅相成。他曾举例说,“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数的关系。文学、音乐、图画,都有冷热的异感,可以从热血上引起联想。地理学上云霞风雪的变态,山岳河海的名胜,文学家美学家的遗迹,历史上文学美的进化,文学家美术家的轶事,也都是美育的资料。[2]”这就是蔡元培式的“融合式美育”实施法。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使人去私忘我,使人日趋和谐;可以使人去愚昧与僵化,使人敢于创新。在信息化时代,美育可以利用一切技术手段,与专业各门课程有选择地渗透或融合,与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融合,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美育对信息化时代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蔡元培曾说过,“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是能提起创造精神”,“因为美术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展个性的自由。所以沉浸其中,能把占有的冲动逐渐减少,创造的冲动逐渐扩展”。[3]蔡元培当时并没有看到信息化时代的曙光,但他提出的美育有利于发展人的创造冲动这一点,对我们当今信息化时代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样适用。在专业探索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已经成为科学领域乃至各领域通用的创新前进标语。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必须重视美育这一关键要素。

三、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

(一)审美情感的唤醒

美育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教育,它不同于普通的品德教育中情感的体验,它侧重的是审美情感的生成,要通过审美的方式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对美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曾指出,“美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4]如何理解“审美的体验”呢?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在审美体验中存在着一种‘意义的丰满’,这种意义丰满‘代表了生命的意义整体’”。[5]这虽然是哲学领域深奥的表达,但是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那就是审美情感不是说教,道德伦理的讲授唤醒不出人内心深处的渴望,而审美则是心灵感悟,由直观视觉、听觉及通感的各种感官的调用,唤醒我们心中的瞬间、一刹那的心灵契合。例如,《红楼梦》第十八回黛玉与史湘云论诗一段。香菱读完《使至塞上》后,分析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作为诗歌艺术,带给人的这种审美体现,是鲜活的永远不会消逝的体验,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品读这几句,就给人“见了这景”一样的生动体验,这种体验永远照亮欣赏者的心灵,这就是审美情感的唤醒。

(二)审美想象的激发

审美情感被唤醒之后,激发出人的直觉,生成无数个瞬间和刹那的灵感,这种超理性的体验会伴随对美的追求的想象而来。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所在。有想象,才有创造;有创造,未来才有可能,才有发展。没有想象力的民族终将被时代远远甩在后面。在“厚植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口号下,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理想、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的浪潮下,审美想象的培养正是人才培养中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方面,也是实现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审美想象的激发,除了文字阅读外,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也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丰富审美形式,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感受技术革新带给我们的形式美的震撼。在校园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下,我们可以以互联网教育为改革切入点,通过慕课、云班级实验、景观设计、校园数字媒体全覆盖等媒介窗口为手段,去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并逐渐丰富学生的精神层次。

(三)审美阅读的实现

著名文论家刘勰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目既往还,心亦吐纳”。阅读的过程,既是审美情感唤醒的过程,也是审美想象驰骋的过程,是摒除一切功利心、寄情于阅读中的审美体验的过程。这种情感也是一种移情,在阅读中,我们不涉及一切利害关系,不同于日常的情感,文学中的故事调动我们各种复杂的人类情感,如喜悦、悲伤、愁绪、欢欣、恐惧、绝望、惆怅等等,这是人类最深处的情感的共鸣,这种审美情感的唤醒,审美想象的激发带给我们高级思考,这是审美的阅读,是丰富生命意义的阅读。

四、美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启示

根据蔡元培式的“融合式美育”思想,审美教育不仅限于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同样也可以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其他课程巧妙地融合,以文化内涵为根基,以审美熏陶为提升,这样的创新才有根基,并生发出充实的多样化、不虚空。美育与德育、语文教育、艺术教育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补充和渗透,但不能互相代替。德育是重礼,是维护社会规范;语文教育重文化的传承;艺术教育偏向专业性;而美育是熏陶、感发,使人通过审美活动而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美育是对人心灵的熏陶与触动,能够使人在竞争日愈激烈、精神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中避免感性和理性的分裂,从而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完满的人性。美是连接学科之间的无形纽带,如果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各学科特有的思考方式都是一种美的形式。美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融合是启发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大赛中通过多维度的视角去思考或获取灵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技术革新带给教育的巨大变革,会为学生的审美修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拥抱变化,敢于挑战,坦然生活。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时代[EB/OL].百度词条.

[2]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60-161.

[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43.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89.

[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77-90.

作者:李青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