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中学道德教育研究

网络时代下中学道德教育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彻底步入网络时代,在网络空间中,不论善行还是恶行的现象,都会被普遍地传播,由此,“怎样教育才能使身心未成熟的中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为自立的道德主体”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学者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得出,现阶段“青少年‘获取科学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互联网’(46.2%),远远超过‘课堂教育’(3%)。家长及教师均认为‘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传媒’是‘网络’,其次是‘电视’……不同身份的网民群体、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思想不成熟、辨别力和抵御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必须深入地把握网络空间的本质特征,并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质,才能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道德品格。

一、中学道德教育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网络依赖症。网络世界对于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关注娱乐信息,另一个是获取知识信息。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一旦离开学校和要求严格的环境,中学生往往会通过娱乐的方式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身心,例如沉湎于网络游戏和影音娱乐节目,乃至形成“网络成瘾症”,他们对于游戏的兴趣远远大于对于自身品格的培养。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中几乎包含了中学阶段全部的学习内容,因此,对学生而言,放弃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不道德的。

(二)不良信息的泛滥。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和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但是成人社会的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色情、暴力、、吸毒)不能过早和过多地渗入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然而互联网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流通性,成人世界的负面信息和人性的阴暗面可以被四处传播,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信息几乎无孔不入,极难被防范,其中,有的信息会影响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的信息会扰乱其精神世界,甚至致使中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三)缺乏责任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网络世界除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匿名性”,即接入互联网的人往往不以真实身份出现,这就为匿名者的言行尤其是恶劣的言行提供了“庇护”。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同时出于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国家的法律不会让他们承担与自身行为完全相应的责任,再加上互联网的匿名属性,中学生更容易推卸掉自身的责任。

(四)师长成为信息弱势群体。传统的中学道德教育以师长的教导和垂身示范为基础,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的主导权掌握在师长手里,中学生会把来自师长的道德教育视作外在的强制,缺乏主动学习和践行道德知识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兴趣度强于师长,并乐于从网络世界中获取道德知识和对道德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导致中学生知晓的道德知识和道德案例比其师长更丰富,由是,师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很难道德教育中保持主导地位,逐渐变的弱势。

二、网络时代中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增强网络技术控制。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难以抵挡来自互联网世界的诱惑,因此不能单纯依靠他们的自觉性来培养其道德品质,因为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养成需要长期的锻炼,对此,要最广泛地限制中学生的上网行为,必须从技术层面入手,例如将手机设置成“儿童模式”,从技术角度限制访问包含色情、血腥、的网址,甚至设置必须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

(二)完善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在网络空间里,中学生既可能是负面信息的受害者,又可能是负面信息的传播者,甚至可能是负面信息的制造者,所以,必须通过法律才能普遍地规范这些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制定法律的时候既要特别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又要谨慎地界定未成年人的责任,因为未成年尤其是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更热衷于制造和传播各类信息,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比成人更严重。

(三)在互联网中传播正面积极的信息。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化平台,它本身并不甄别信息内容的好坏、善恶,因此,在某个信息被上传到网络空间之前,我们应当仔细考察其善恶属性。因为一旦负面信息被录入互联网世界,它将可以被无限次地复制,正因如此,中学生必然会在网络空间中遭遇种种不良信息,对此,我们唯有积极地增加正面信息,使正面信息的力量不断增强,从而为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善的网络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师生共同运用互联网完善道德教育。由于中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了大量的道德信息,甚至超过了老师所掌握的道德知识,那么,在道德知识层面,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因此,重要的不是对于道德知识的获取,而是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践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跟学生一样,都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学生要善于一起运用网络上的道德资源,在平等交流的语境中促进彼此的道德修为。

三、结语

在网络时代,中学的道德教育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同时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传统自上而下式的道德教育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因为中学生甚至掌握了比其师长更丰富的道德咨询,而且很多道德问题是在互联网时代才出现的,所以,在道德事件方面,师长与中学生之间不再是“教-学”关系,而是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关系,唯有如此,师长和中学生才能共同成长和共同应对种种道德难题。

作者:王学智 单位:莘县莘州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琳,叶松庆: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6(1):20-26

[2]张晓阳,席震芳,严红妹:城市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其网络行为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5):607-608

[3]吴鹏,刘华山:高中生社会责任心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84-90

[4]荆慧:青少年网络犯罪思想:特征、成因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