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浅议(6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浅议(6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探索

摘要:初中历史课程的问题教学是以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主要是以充分词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最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课程的问题教学是以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为重点、主要是以充分词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最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在探索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当前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而且也是学生将来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倾向,它使个体对某事物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问题教学对此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求知欲、探索欲,这就是儿童内在的认识兴趣和需要,并且这些欲望和需要能够在活动成功的情况下得到强化。在问题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当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时,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会得到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情境,理解作为理解和解决当前问题的基础的有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种作用在历史课堂巾尤为显著。通过问题教学,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进行“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同样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中国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

3、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问题教学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养。首先,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不能依附教师;其次,问题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批判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唯书、唯上、唯师,而要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教学的最大功能是形成创造型的个性。

二、初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答型问题教学法应用最为普遍,因此本文仅对这种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问策略、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论述。

1、创设问题隔情境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着需要加以解释的事实,对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例如:在教“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并且要学生找出鸦片战争发生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为什么会发生鸦片战争”的疑问。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教有关北京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

2、设置问题的策略

问题中既有当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又有与之相关的、值得学生思考的内容,把学习和思考延伸到课外,用课外知识巩固和补充课内知识,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更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次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只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保证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历史教学中提问应该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需要学生经过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学习兴趣会提高,反之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之类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类问题都是封闭性的,没有什么启发性,运用得太多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惰性。

3、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在问答型问题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往往越俎代庖,迫不及待地替学生说出正确回答,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回答再精彩,也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带给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正确性。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进行再追问,追问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追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思维的积极性,因为追问是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思维体验;其次,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再次,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最后,追问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严密性。作为老师不要将问题作为惩罚的手段。以回答问题来惩罚学生最显著的表现是:这些教师对于错误地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或进行讽刺、挖苦,或采取其他的惩罚手段。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成功地实施问题教学,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还需要学校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从问题教学的实施上来看,合理、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以及处理学生的回答,是成功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第二篇:浅谈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目前,虽然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备受初中历史老师的喜爱和追捧,但对于优质高效教学的含义,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优的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完整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教育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高效教学的实现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完成。第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围绕目标所做的准备。比如本节课你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为完成此目标你的课是怎样准备的、突破手段、同时围绕三维目标所制定的计划是什么等等,既要实际可行又要保证最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要对这节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知道本节课的主线是什么,围绕着这条主线教材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安排展开的,重点是如何突出的和难点是如何突破的。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措施研究分析

1.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对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师要自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主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授课教学上,要尽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不能歧视学生,打压学生,要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打好基础。

1.2历史教师认真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准备上。历史教师备课时,要以课程新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本,并参考相关的教材、教参等,做好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有条理的整合清楚,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历史教师,要备好课,还要备课堂学生。了解他们现有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对新课的认识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针对学生的差异,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细化,争取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知识,学会本堂内容。

2.有序的课堂结构

有序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2.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不可随意编造、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温和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2.2教学过程中“疑问”与“解释”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问”与“解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讲到商鞅变法的内容时,设问“如何看待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要求学生进行辩论:

正方观点:商鞅变法失败了,商鞅最后被处以车裂,变法内容被废除。反方观点:商鞅变法成功了,商鞅虽然被处以车裂但影响深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学生辩论完毕,教师应充分肯定正、反两方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见解。

3.转变思想,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3.1合理导入,吸引学生。在历史课堂开始阶段,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历史故事、影视动画等适合本堂历史课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

3.2改善新课讲解思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如在讲授明清文化时,特别是对四大名著的讲解,历史教师可以制定精良的表格,让学生根据所观看过的四大名著影视剧和相关书籍,让学生进行先行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在进行评析和讲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堂课的记忆。再如,在讲解《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本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如《西游记》的作者、题材、反映的主要内容等,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评析,接着历史老师在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会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历史老师的直接讲授会效果好很多,从而有利于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4.针对性的布置历史作业

历史作业的布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尽心挑选作业,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并且有针对性的评讲,布置那些基础知识和拓展练习相接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布置可以协作的作业,这样通过合作,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双方面的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依靠教师能否有效的组织起课堂教学,也依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能否最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从学生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最终的反思总结。

教师必须通过课后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反思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有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更需要以一定的历史教学理论和历史专业学识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辩论秦始皇的功过;分角色扮演刘邦、项羽等人;表演历史课本剧立木取信、退避三舍、鸿门宴等历史故事;讨论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等等。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不仅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与学生平等交流,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还有很多其他途径,比如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模拟鲜活的历史课堂情境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必须牢记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讲求课堂艺术,构建和谐课堂,只有和谐才能高效。

第三篇:人文价值视角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

摘要:历史教学本身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的人文感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担当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不断创新,丰富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人文价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丰富自我,获取知识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强化已经越来越重要。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支撑点,而人文素质则需要靠教育进行培养。初中历史教学本身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的人文感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担当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不断创新,丰富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人文素质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才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传统的老师单方面的教,学生单一的接受,这样的教学很难落实人文教育。转变教学理念,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信任,关爱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去理解和分析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例如,当课堂上讲到隋炀帝时。隋炀帝对于我国南北的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统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下令开凿大运河,使之形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说完隋炀帝的功劳时,也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有名的暴君,他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去江南享乐。这样,学生就能对历史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既能看到历史的进步性,也能看到其局限性,从而进行客观分析,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二、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内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不管是哪个学派和思想,都提倡重视“人”,其研究的问题也大都是“人”的问题。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依据教材,教材是教育的基本工具,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材都引入了大量的文化及社会风俗的内容。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容,寻求历史与人文素质的契合点。例如,讲到“中国近代史”中,外国列强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些内容都表现出中国人民坚强勇敢,以及矢志不渝的精神。面对列强入侵,奋起反抗,不屈不挠,这就是中华民族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这些内容应该让学生重点去把握,并且以此为依托,形成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弘扬人文精神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种实践法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如“参观法”“调查法”“研讨法”“鼓励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如“参观法”,老师可以带学生去各地的历史景观,参观孔子、孟子、老子等各种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这种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在历史中的人文精神,让丰富的人文历史课程资源能“为我所用”。

四、提高师资配备,落实人文教育

在教师方面,想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实现教师专业化。很多学校可能会让非专业教师担任历史教学工作,以至于业务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即使专业教师人数不够,也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来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并且渐渐完善教师专业化。为丰富课堂教学,历史教师一定要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播学习信息。把多媒体课件与历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能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将会越发活跃,从而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另外,校图书馆、电影资料、博物馆以及网络资源都可以被充分利用,能帮助学生去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五、协调师生关系,实现人文价值

师生关系是否协调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老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耐心地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地去学习,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个有责任的老师,要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恒心带进课堂,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这种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人文价值得以实现。

初中历史教学的人文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上一堂或者几堂课就能贯彻并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决心、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改革创新,新理念、新思路、新课程都是我们需要去强化的。我们要以“育人为本”为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如何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7).

[2]胡琛,史风春.以丰富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美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2).

第四篇: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现状,充分结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以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为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其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对教学全过程及教学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知识间的有效传递。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

历史课程是以事实为依据,时间为脉络,书本为载体,所以,其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实现知识的全覆盖,完成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任务是所有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在中考考试科目分数的鉴定标准下,相较于语、数、外学科,历史学科被视为非主要科目,其课程课时的设置偏少,在初三教学节奏紧张时,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或减少历史课时,直接替换为其它主要科目的教学,导致本来课时就少的历史课的教学时间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使历史知识不能连续、全面和深入的进行传递。再加上,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零基础,有的学生则存在历史知识误读的现象,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更是难上加上,因此,课堂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

1实施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学模式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很多教师实施的是以教师“将”、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学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与课堂教学的目的相违背,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明显不高。因此,教师经过教学交流和探索,充分实施以活动教学替代课堂讲学的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活动教学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先烈遗像、拜访历史事件参与者等等,事后写观后感,抒发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等等。在活动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实践证明:活动教学更符合初中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且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参与过的教学成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记忆和运用,且持续的时间更长久,当在材料分析时,更能做到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

问题教学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要求导入的问题也是该课内容教学的结论。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结束课堂教学时,教师导入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和探究,也是开启下一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明确了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方法和目的后,教师要科学引导问题参与形式,比如对有争议性的历史典型人物秦始皇、武则天等等,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通过辩论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导入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在不断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网络与教学的科学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更多便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直观冲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首先,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印象更加持久,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比如,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入历史根源剖析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构和关键人物等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点在于将静态的书本知识活化为动态的影像资料,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好掌握。

4教师以强硬的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展现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样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教师的侃侃而谈,深入的历史事件剖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潜能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的同时也要有力地武装自己,加强专业知识武装。

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所任教历史学科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历史教学质量取决于历史教师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系统而全面的历史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语文、政治等等。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强化个人专业素养,首先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突破初中历史知识要求范畴深入挖掘历史深度,从横的方面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纵的方面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其次,及时更新历史知识,了解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动态发展,明确国际形势下的各国历史发展背景和发展原因;第三,充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提升教师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讲学,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教学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收到无限的教学成果,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到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吴慧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2]解宗叶.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Z2.

[3]魏云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利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01.

[4]马渠.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性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09.

第五篇:激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力的探讨

摘要: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初中生对历史学习抱有严重偏见,学生认为学历史对自己没什么作用,不如学“数理化”,这是学习的主要课程,历史只需要简单应付,由于学生在历史课上积极性不高,无法对历史课堂产生兴趣,因此导致历史课教学形势不太乐观。本文就如何激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策略;历史课堂;教学活力

由于学生对历史课抱有严重偏见,因此导致学生根本不用心学历史,甚至在历史课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学生错误的学习理念,对历史课堂不够重视,带着这样的想法,课堂是无法充满活力的。想要让历史课堂变成充满活力、激情四射的课堂,当前问题是转变学生不良想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必须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为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对此采取基本策略,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感受到课程内容具有的历史气息。

1.1教师如何备案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为了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应当在课程备案时多收集相关联的质料或者围绕课题自编故事,让学生带着本次课程课题的问题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热度,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探索答案,融入历史中,感到自己就是追寻历史脚步的探险家。

1.2课堂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

当然课堂上教师们必须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把教师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强加到学生看法中,教育工作人员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即便学生在历史感悟上有违背历史的判断、规律,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做到谆谆教导。经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课上感受历史课程的魅力,让学生认为历史课是有趣、有意义的一门科目[1]。

2.激发历史课堂活力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人类社会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仅包含中国历史,同样世界历史也在其内,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生年龄较小,历史阅历较为浅淡,缺乏生活经验,这是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思维历史教学的最大阻碍。想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必须将清除这样的障碍,让师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2.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课堂活力。

私底下教师应当多多挖掘课程相关资源,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思维。如《多元文化的交融以及世俗时代》这一课程,需要让学生对宋代知识文化进行具体及正确认知,让学生出现如下感悟:宋代科举考试十分发达,宋代文学中“宋词”是典型代表,宋词是宋代文人用以抒发情感的诗歌新载体,然而梅、兰、竹、菊也是宋代画家最喜欢绘画的景物。让学生走进多元文化交融、世俗时代相关情景中,让学生跳出书本、跨越时代思考,形成正确理念。在学生自主探寻实践中告诉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自主课堂,只有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才能让学生创新学习,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2.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课堂活力。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并且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营造活跃氛围,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对历史构建起系统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及过程中按照历史时间、空间的逻辑顺序,将不同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将时间和空间视为横、纵坐标,再结合信息技术多媒体形象直观、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等特点,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且有条有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听、看、脑等多种器官,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同样使学生潜在能力得以发挥。让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理论讲述,而是充满活力的课堂[2]。

3.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历史课程是一门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由于涉及很多方向,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让学生在丰富信息资源中“活”跃起来。

3.1运用图书。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等阅读资源,通过通俗历史读物、刊物、图表及考古类读物等对学生进行引导阅读,让学生提起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3.2运用网络。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资源,引导学生浏览历史网站,将对历史有帮助的资料及时下载、保存下来,不断积累历史知识,然后运用到课堂中,与教师、同学探讨、交流,让课堂气氛“活”起来[3]。

让学生睁开眼睛去观察,让学生放开手主动去操作,让他们张开口尽情讨论,开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自主思考。让课堂充满活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浓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翠玲.浅议运用信息技术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2(18):122-122.

[2]李国红.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下旬,2013,12(8):109-109.

[3]鲍明旭.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23(11):105-105.

第六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浅见

做了多年历史教学的老师不难发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稍不注意就容易落入少慢差费的痼疾。我们冀盼进一步注重其教学效果的提质增效,并广泛探索增效途径。这里,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肤浅意见。

一、必须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凡事无趣则无爱,无爱则无学甚而厌学,更何况初中学生多视历史课为“副科”而轻视历史课。这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学,这样才具备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搞好小组教学。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主要缺陷在于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生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缚,阻碍能力发展。为了上好、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启发式、学习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探讨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利用小组教学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精准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知识。二是要讲到点子上,条理清晰,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三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联系已知历史,运用发散思维,将知识点串通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多媒体的使用,让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历史的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就是老师善于多做课件,有创造性地展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四、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课与政治课一样,也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比如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可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五、重视第二课堂,讲课本向课外和网络、社会延伸

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收到实效。

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七、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探索和创造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一是创设情境。新颖、独特又有创新想法的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你切实搞好导入或开头,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历史课有浓厚的兴趣。二是讲好插图。尤其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三是因材施教。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学生,不仅要深知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而且要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然后据此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如在问题的设计上,哪些问题的难度适合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哪些问题的难度适合中等生回答;哪些问题必须降低难度并且需要适合学困生解答等,这样才不至于难度太低使优秀学生感到“吃不饱”,甚至绰绰有余。

综上,要对初中历史课堂提质增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断探索和创造多种教学方法,使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