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解析(6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解析(6篇)

第一篇: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

摘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独立院校的数量已经突破450所,扩招规模也在逐年增加,与之而来的是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在毕业两三年后连一次实习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为了缓解学生就业的压力,独立学院在不断尝试创业教育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保证基本就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对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独立院校是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机制,其具有灵活的运营模式,并具有各自的教学定位和特色,所培养的专业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随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不断增多,加上独立院校本身竞争力不比其他名牌大学,同时还欠缺实践教育环节等问题,让独立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就业创业教育问题.

1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

1.1创业教育体系薄弱

独立院校的招生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其教学体系却并没有完善的建立,相关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也不够齐全.近年来,独立院校确实提高了对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规划到教学体系中,但系统性教学模式的缺乏让就业创业的教育大多存在于书本和口头教育上,学生很难有系统性的实践机会.虽然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以及创业都充满了幻想与激情,但在实际面临时却因为各种困难而止步.同时,独立院校要展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其必须有一支针对性的教育队伍,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效果.作为就业创业的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基本条件,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的就业和创业的实践、管理经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收到教学讯息.但目前为止,独立院校很多就业创业的教师队伍都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职,或者只是为了教导该课程而进行了短期的教学培训,整个教学形式也缺乏系统性的指导,不能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不仅如此,实践环节的欠缺也是独立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参观模式,学生并没有深入地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欲望.

1.2缺乏竞争力

竞争力的缺乏是很多独立院校大学生所存在的普遍情况,特别是在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上相对较弱,不利于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其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透彻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独立院校也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动手活动,让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比较趋向理论化,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应付各种考试,但在面临实际就业时却无法满足社会单位的岗位需求,而如果学生想要进行创业,仅仅理论化的知识更是无法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1.3就业创业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综合能力较强是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的主要印象,其还能十分融洽地处理人际关系,但在实际学习方面还欠缺较高的能力,这也是独立院校重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教育的主要原因,以通过相关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经过相关实践证明,就业和创业能力和学生自身的十大能力有密切关联,第一是创新创造能力;第二是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是人际沟通能力;第四是捕捉机会能力;第五是团队合作能力;第六是抗压能力;第七是市场营销能力;第八是专业技术能力;第九是投资理财能力;第十是领导决策能力,这些相关能力的培养也是独立院校大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在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教学材料还比较欠缺,想要找到有效的借鉴资料都很难,独立院校所采用的就业创新教学材料更是没有结合当下社会实际情况,导致整个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社会有很大的出入.

2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1政府充分发挥主力作用

目前,我国不断衍生出很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政府可以借此大力推广第三产业,其不仅能够快速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还能让这些单位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进入到民营企业进行工作.同时,对于大学生存在的户口限制和档案管理问题,政府应当以实际情况为主放宽标准,特别是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和毕业生的户口限制,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基层就业配备不足是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就业的注意力投放到基层就业场所.而为了让广大毕业生能够实现创业的机会,政府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放宽毕业生的创业优惠政策,比如相关贷款方面的制度等,让大学生能够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并愿意为了实现这份事业而投入积极性和激情.

2.2提高就业创业的教育力度

基于目前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所存在的相关问题,院校首先需要将教育观念加以转变,通过培养方案的创新和改革,来完善培养体系和相关管理机制.同时,实现全方位的培养计划,不能仅仅存在于理论教育层面,而需要实现几种教育的相互融合,第一是实践和理论;第二是创业与创新;第三是能力与专业;第四是创业与就业.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独立院校应当提高教育力度,并通过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第一,独立院校可以在开展相关校内活动时邀请当地的知名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并在活动中担任评审和培训等角色,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时效性的信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友和在校生之间的互动,院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论坛和讲座等活动,让一些具有经验指导的校友向在校生传授经验.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成功人士身上的光芒,还会以此来不断地督促自己,并迫切地想要充实自己.第二,创业实验室的建立是保证创业教育目标的基本条件,独立院校可以通过各方面资源来尝试建立,比如将校内那些对创业充满热情和兴趣的同学进行组织,并形成一种虚拟公司来对学生进行角色安排,让学生能够体验一下这种模拟公司的操作规范.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突发的问题,或者公司的相关决策等,让学生能够提高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2.3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

学生要有创业的意识,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还需要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认知,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比如美国的校园,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就在校园内建设了硅谷工业园区,该园区内的企业也在不断地增多,而其中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企业都是该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先后创办起来的.基于美国这种成功的创业教育模式,独立学院可以合理地借鉴,尝试开辟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期间获取大量的实践机会,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毕业后让社会去教育学生实现创业梦想.通过开辟创业园,学生能够系统化的进行一系列的创业项目,第一是规划;第二是孵化;第三是实践等.在这个过程中,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能让院校积累更多成功的教育经验.近年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衡量标准,这也让大学生创业园的教育需要尽快实现三位一体化的模式,第一是创业教学;第二是创业模拟;第三是创业实践.同时,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过程中,独立院校除了细心的指导以外,还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将创业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能在通过相关评审后成立自己的创业公司,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培养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2.4就业的针对性指导

就业的针对性指导主要针对的是毕业后未能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的这部分学生,指导教师需要仔细的调查导致学生就业障碍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整理,用于后期的就业创业指导材料.经过多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毕业未能有效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学生的个人能力问题,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交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了解社会的程度都可能影响到实际的就业;第二是学生的观念问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校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毕业后势必能够找到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但毕业生始终欠缺丰富的工作经验,想要实现高薪的目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这种观念的错误让很多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最后连基本的就业机会也无法保障;第三是学生的专业问题,独立院校所开展的专业比较广泛,但并不是每个专业都具有很大的社会需求量,一些专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冷门的,学生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对口的专业比较困难.所以,在针对性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前的能力,提高就业的保障和效率.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立院校为企业提供了一批批实用型人才.但由于独立院校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方针去缓解这种压力.因此,独立院校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力度,并尝试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期间接受到系统性的实践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李艳.浅析独立院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商情,2016(29):250.

〔2〕李祖全.独立院校经管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4):136-137.

〔3〕郑创兴.IT类独立学院学生互联网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5(30):131-133.

〔4〕华雪君.独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基于浙江省内独立院校的调研[J].科教文汇,2016(12):137-138.

〔5〕吴艺方.独立学院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与职业探索行为的关系———职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2):40-44.

〔6〕侯平,原玲,周佳会等.“互联网+”对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南北桥,2017(4):91.

〔7〕郭娟.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5):32-34.

作者:于璐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而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也在不断思考与探究创造综合素质型创新人才。本文通过对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探究,以期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以增强,并达到提高高校就业率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生;创业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压力汲取攀升,许多大学生拥有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却不知要融入社会,致使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规划学生未来发展的理论,是依照大学生客观情况所研制的科学教育理论,因此可引导学生探寻正确的成功之路,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是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基数与日激增的有效策略,应得到大学生教育的重视。基于此,为了使当今大学生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并可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探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况

首先,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由于社会发展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促使创业教育理论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现象,这时由于创业教育理论不完善,缺乏与大学生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其次,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存在误区。创业是有效缓解当今大学生就业紧张局面的有效方式,致使有些高校将创业教育变得具有功利性,缺乏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致使学生在短期功力目的达成后,并无法有效延展校园内的创业项目,使得创业教育失去积极意义。

二、分析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意义

首先,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会激发大学生的创业规划意识。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旨在学生可以更好的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促使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有正确方向指引,从而为提高高校就业率奠定基础。在职业规划教育时加入创业教育,会使学生在职业规划路上多一条选择,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同时,可以明确创业方向,将自己的能力、技术、性格特点以及价值观等主观内容进行充分考量加之市场导向,为自己创业进行科学定位,并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大功效;其次,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是规划大学生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可以囊括大学生从现在到未来所有经历的理论性规划内容,并针对自己发展需求提高创业者主体性研究质量以及效率,从而使大学生可以融入社会大展拳脚。此外,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创业教育也使得创业教育局限性被打破,在理论知识基础上与大学生自身发展可有机结合,从而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得以不断完善。

三、探究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1.合理规划大学生创业生涯步骤与内容。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发展、调整、考核以及实践方可在最后收获创业成功的丰硕果实。因此,教师在开展学生的创业生涯规划教育前,应明确学生的职业导向,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个人特质以及市场需求相结合,为创业活动的成功落实铺平道路。为此,教师应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与评测,从而为大学生开展更具实践意义的创业教育。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教师会引导大学生对是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以及未来期许等进行分析,并评估实践意义,这些均可应用在创业教育策略中,加之学生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从而使创业规划导向性更强且富有实践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合理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从而使创业教育策略更加完善。2.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效融合。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数两个领域,因为二者均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人生动向均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可在高校开展教育时将二者高效融合,促使为学生更好的规划社会发展走向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效融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将创业摆放在职业生涯规划的首位。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行为中,创业属个人发展行为且是大学生职业发展最长远的目标。基于此,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注意其在创业领域内的应用价值,应将其放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首要位置,促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确且具有导向性;第二,明确二者区别。创业教师导向为创业者,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导向为就业者,因此二者应有机融合互相借鉴,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更为系统,因此教师可借由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开展创业教育,促使创业教育系统性更强,并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更为贴合;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创业教育存在许多共通之处。由于二者研究与教育主体均为学生,都要求学生要拥有自我审视的精神,从清楚的自我认知开始,分析发展环境、发展基础以及发展目标,并在教师引领下创设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执行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与评估,从而使自我发展方向更为明确。3.结合当今市场形势与大学生本体开展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的本体均为大学生,而大学生只有充分融入到社会中,明确当今市场经济形式才可以更好的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促使创业方向与社会需求、自身能力相符。职业服务于社会,而社会需要市场形势作为发展走向,从而为创业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生专业的市场发展导向,拥有敏锐的思维触觉,及时把握市场形势变化走向,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专业发展动向与自己创业意向的可行性,在教师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创想,促使自己创业意识正确且充满实践价值。4.将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也是验证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科学性的有效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后,应通过实践才可更加深入职业生涯对创业的重要性。为了使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加行之有效,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创设实践项目。高校教师可依照大学生所学专业,为学生创设实践项目,促使学生可在具体落实创业教育内容时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跳蚤市场”,由于“跳蚤市场”是旧物交易市场,并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因此对大学生来讲不需要承担过多压力,而“跳蚤市场”内存在交易、经营等行为,属于简化型创业实践模式,因此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规划体悟创业,并在经营“跳蚤市场”过程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职业教育实效性;二是创建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可积极同社会上的企业构建合作平台,针对大学生想要创业的项目选择科学高效的企业作为实践平台,在实践开始前,企业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大学生在将创业项目完善后可借由成熟企业的财力、人力以物力支持,为自己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主题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可在高校引导下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为自己的创业指明方向,从而为提高创业成功率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当今大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龚安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98-99.

[2]王平.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3):14-15,20.

[3]王喜春.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才智,2016(18):28.

[4]邱峰.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62-163.

[5]忻海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升策略[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3):31-34.

[6]徐敬洁.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104-104,105.

作者:汤伟明 单位:厦门工学院

第三篇: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摘要: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与建构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的重要措施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语境下,准确揭示新媒体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关联。新媒体衍生出的虚拟功能超越了网络信息技术的规定,而新媒体的优势特质正是由网络信息技术决定的。这正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内涵,表现出了崭新的创新价值与机遇。从新媒体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视角,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明确新媒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造成的困境与带来的机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媒体路径建构的规范与原则作为逻辑基点,深入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虚拟实践;学习需求

新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在传播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可以扁平化无边际向全球传播的媒介。作为网络技术变革的重要代表作,以数字娱乐、交流沟通、数字娱乐、电子商务与知识传承等功能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渠道与意愿,进而重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与环境[1]。因此,厘清新媒体带来的机遇,辨识现状与困境,对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对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挑战

现代多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与视野定位都源于老一辈的传统创新创业经验,这决定了当代多数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采用“中心式权威”的模式,教育管理部门、政策决定部门与教育教学者协同担当核心教育环节。由此也导致作为创业主体的民办大学生将处于被动接受的边缘角色地位。然而新媒体条件下的信息统管形态正极大的消除了此种中枢形态,多元化高度自治的新媒体平台之中的信息流动使得具有强烈严谨性与规范性的创新创业精神收到了巨大的冲击[2]。具体变现为:第一,创新创业精神品质表现多变而又复杂。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复杂的创新创业教育来源直接导致民办大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十分困难,渐渐展现出创新创业思想的多向复杂化取向,与此同时,民办大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日益趋向“符号化”的交往行为间接消除了民办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荣辱观,导致民办大学生常常会以非理性的表面个性化语言替代其精神实质。第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难度大。在新媒体平台之中,创新创业知识来源多种多样,主流的、正面的、非主流的、非正面的信息都得以在新媒体的平台上,民办大学生同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虚拟视角”在隐蔽性强、开放度高的新媒体虚拟平台中制造各类舆论导向,从而有所弱化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塑造功能[3]。第三,创新创业意识的认知有所不同。在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冲击下,有力的监管举措与法律的约束导致成功的、主流的创新创业经典案例很难发挥预估的教育示范作用。正相反的是,非主流的、小众的创新创业行为更容易得到广大民办大学生的认可、传播与关注,极大的冲击了民办大学生借鉴优秀的创新创业经验与创新创业型人格的养成。

二、复杂化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大众化解读

民办大学生因为虚拟的新媒体平台中不对称媒介信息,往往会导致现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偏离,长此下去在新媒体平台之中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趋向,甚至重塑民办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或是向恶,或是向善。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内容在虚拟性的平台之中将无法避免的间接抑或直接面对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态度与多重视角的“碎片化解读”,甚至是叛逆性的重新定义,进而使得民办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变得良莠不齐、思想观念参差不齐。[3]这阻碍了广大民办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环境、知识以及有关政策体系的营养吸收与正确解读,使广大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念的坚定性与创新创业思维的判断力有所弱化,甚至会削弱广大民办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化传播的信任感,进而给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造复杂的难题[4]。

三、新媒体平台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构方法

首先要增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开发意识,推动创新创业主体逐渐走向现代化。引导广大民办大学生有条理的从思想意识方面进行对各类信息的判断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有整合信息的批判性思维,更要时常保持辩证性思维,进而建立在复杂的虚拟信息世界里的主体性批判常态。其次要着手于建构创新创业新媒体平台,进而得以提升广大民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虚拟实践平台是为实现广大民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重要载体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将引导与塑造民办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风险辨别能力、行业选择能力与自主自治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不但可使创新创业的广大民办大学生主体对创新创业树立正确的现实认识,更可以使民办大学生在自身价值观念方面树立不同的意识、升华、追求,甚至积累有关经验管理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一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94-96.

[2]王素芳.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6(32):143-144.

[3]娄立原,吕菁.大学生新媒体创业创新训练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79-81.

[4]陈羡.利用新媒体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7(1):116-117.

作者:王雯雯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四篇:IT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从IT人才就业形势、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等方面指出当前IT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高校应采取调整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实践教师等措施进行IT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引导学生从“从业者”向“创业者”转变。

关键词:IT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压力,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活跃,作为最有潜力的群体,无疑是创新创业最优秀的先锋军。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支持大学生在高校毕业后自主创业。对于IT专业的学生来说,IT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自主创业有着很大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IT行业创业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空间。除此之外,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开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局面。

1就业形势分析和学生创新创业分析

1.1就业形势分析

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0多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超过40万人。据国内权威数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万人~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电脑美术”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软件人才需求以每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需求近百万人。根据有关数据显示,IT行业是目前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已逾10万元,有经验的IT工程师平均年薪一般在12万元以上。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尽管社会需求相对疲软,但专项行业如IT行业人才仍有需求;第二,应届大学生毕业规模数量仍然较大,求职人数众多;第三,在社会人才接近饱和的情况下,IT行业人才仍较为稀缺。我国IT人才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具体表现为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中级(端)人才过剩。对于应届IT毕业生,就业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1.2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以及对高校教育的看法,笔者对大连财经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表示在毕业之后会选择直接就业;15%的学生表示会继续考研;13%的学生表示对毕业之后的事没有打算,走一步看一步;仅有4%的学生想过自主创业。由此可见,现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率较低的今天仍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考虑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在调查学生对于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期望程度时,有36%的学生表示“很渴望”,42%的学生表示“期待”,22%的学生表示“没兴趣”。由此观之,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大多数学生会很欢迎这一类的课程。在调查学生对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度时,有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13%的学生表示“满意”,54%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2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待改善。从以上的问卷调查中不难看出,如今的高校学生急需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很有必要。

2IT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而在IT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缺乏IT创新教育型教师。高校教师进行普通教学任务多年,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思维僵化,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彻底。同时,在本就繁重的教学任务上添加新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其次,学生对于IT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程度不足。在短期的实践或参加一些竞赛之后,很少有学生继续开展后续工作的。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获得竞赛奖项或完成某项实践课程,毕业后主要选择就业,传统的就业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对创业有恐惧感,有待于正确引导。最后,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由于各种原因并未产生应有的效果,导致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效果不明显以及IT学生创新创业困难。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

3.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内容上要从课堂里走出来,将实验教学、模拟培训、技术指导等结合起来。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而软件开发培训学校的就业火爆,其原因在于传统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首先设立专门的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成必修课,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讲授创新创业指导课,培养学生创业的理念,讲授相关知识。其次,创新创业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分类创业指导。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创业素质进行更为专业、细致的教学。最后,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孵化项目,实践创新创业的相关过程,体验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导师指导解决。此外,政府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设立优秀创新型教师奖的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局面。

3.2保证政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政策落实

针对高校毕业生总量继续攀升、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等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各省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全力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就是为创客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2015年9月达沃斯论坛期间,总理到大连创业工坊进行考察时,正值“成者科技”在路演。周康还在总理的见证下,获颁“创业金钥匙奖”。大连“成者科技”的创始人周康,是一位从大学就开始创业的创业者。“让扫书像翻书一样简单”,对小小扫描仪的改进,居然成为颠覆式的创新,在政府各项措施的支持下,成者科技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一匹黑马,并在海外市场频获好评。

4IT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相关措施

(1)为各大高校增添创新型IT教师,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如今的高校教学团队趋于年轻化,众多青年教师融入各大高校为学校提供了“新鲜血液”。许多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处的环境除了学校还是学校,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经历。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就是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IT企业实习、课程设计并学习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在企业中引导青年教师虚心向专业技能高、工作阅历丰富的能者学习,弥补自身实践经历少的不足。要解决IT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还要解决实践教师的配套问题。政府应出台专门的政策要求高校创新创业类老师的数量。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联系,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IT企业化培训,增强学生实践经验的同时,给老师也提供对应的配套场所。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期间,政府、高校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对口企业实践并给予政策支持。作为创新教育的主要指导者,教育者的数量和素质代表着教育延展的广度和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广泛开展,才能反馈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项目。(2)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现如今各大高校的教育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高校固定传授的知识,忽略了大学生自主意识与个性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创业,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来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使创业成为学生毕业后的另一条可选道路,避免学生毕业后的迷茫,开启创新创业的热潮,实现真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在专职教师和实践老师的指导下,承接企业的小型项目模块,为学生搭建训练平台;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赛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理念,同时具备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能力。(3)开设IT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新创业的想法也许在许多学生的心中已经形成,而对他们而言缺少的就是一个创新的平台,一定的设施。高校可以给一些年轻教师提供独立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或创业孵化基地。在工作室里,主要负责人、实施者及创业计划提供者都由学生担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学生利用工作室设施主导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主要提供给学生创业所需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他所需的相关信息。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在网络上增添创新创业精品共享课,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创业课程。如在微信上开设公众号,将一些精品课程或案例在公众号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创业动态,学习相关课程。(4)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现在就业情况出现的问题是许多IT大企业不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只招聘有资历、有经验的员工,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学校可根据软件行业的发展需求,与地方高新园区、创新园区等产业聚集区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强化实践育人,使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由企业提供设备、软件、技术和师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搬进校园。基于校内实践基地,进行课程群案例分散式的实验教学和项目模式的集中实践教学。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环节到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签订优秀学生录用的相关协议。(5)改进高校培养IT人才的评价模式。各大高校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多为单一的理论教学,不能和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相结合,练习的内容也是大体相同,以考试内容为主导,评定学生的标准也以笔试占大部分。高校应积极转型,加大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成绩比重。根据人才能力需求开展对应的实践课程。例如,大连财经学院与ORACEL合作,开展一些实训课程,并由企业导师亲自授课,同时在暑期进行企业实地参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接触IT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IT产业的飞速发展,给高校IT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各项政策的实施,给IT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遇。高校应该根据IT人才社会需求,通过采取调整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实践教师等多项措施进行IT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2]龙自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高校实践教育的四大益处[J].考试周刊,2011(32):201-202.

[3]吴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10):16.

[4]孔伟.IT人才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科技视界,2015(23):151.

[5]许继芳.IT人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唯实:现代管理,2013(1):51-52.

作者:张莹 李萌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第五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摘要]面对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都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试图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积极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一方面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问题调查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笔者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抽取了一部分学生开展了调查问卷。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2015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牵头学校,并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几年,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比较重视,取得了一些效果,比较具有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8份,有效率95.6%,以下是具体问卷分析。首先,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方面,很多同学都存在误区,有68%的同学简单的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单纯意义上的开办公司、企业,过于片面,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创新创业行为和态度方面,有52%的学生都没有过创业的想法,而只有18%的大学生想要创业,因此在校期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很重要。第三,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方面,有3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教学机制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有27%的学生认为缺乏专业的技能,2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会关系,没有更好的途径去开展创业活动。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基于以上的调研问卷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应用型转型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逐渐开始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平台,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效果。但大部分应用型转型的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且虽然政府和学校都有大部分资金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却并不能在短期内呈现成效,而且教学内容方面也多以老师灌输为主,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即使有一些案例分析,但也是个例,不能够更好的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知不清晰

对于所谓的创新创业,很多大学生认知模糊,甚至一些老师也是概念不清,认为就是教学生开公司,曲解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创业是就业的下策,认为学生还未走出校门,不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认为是走形式,走过场。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很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被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课程开设较少,学时较少,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也没有统一专业的教材支撑,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比较浅薄,不够具体;大多高校都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相关的创业案例,也大多是名人效应,各人各例,不具备针对性,不能很好的调动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授课效果不理想。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兴起较晚,并没有一支专门从事相关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学校都是辅导员或者从事创业就业相关处室工作的人员兼任,其教学内容也均为外出培训获得,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培训,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只能是学一点儿,讲一点儿,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理论说教,缺乏针对性,缺乏指导意义,难以拓展到实践空间里,达不到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最终目的。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首先应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向培养综合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都是传统理论的教学,单一模式培养,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应用型转型高校,更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急需转变观念,清醒的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明确目标,建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业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趋于知识的灌输,很少开展讨论,忽视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由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日常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总体课程中去,并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为学生为主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全过程的课程体系。

(三)夯实基础,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一部分靠他们自身,另一方面就是来源于教育者。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少有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所以构建一支优秀、有经验的师资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这一领域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所以要求老师一方面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素养,从而影响学生,更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定期参加培训,多吸取经验,并探索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创新创业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有计划、有针对的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体验创业过程,丰富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可以聘请成功企业家、创业典型人物来校兼职或开展讲座培训,以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拓展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欧美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起步较早,而我国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都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资金来源大部分依赖于地方财政拨款,所以,首先应该从政府层面,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项目成果转换,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责任重大。要从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创业意识、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其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分析[J].中国商论,2017(28):36-39.

[2]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78-279.

[3]李静.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6(14):45-46.

[4]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作者:周洪峰 袁丹丹 单位: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第六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校学习。这样一来,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毕业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就业窘境,国家政策也在改变。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概况,以及探究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项目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

据有效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正在呈上涨趋势,虽然增速变缓,但是应届毕业生依旧是一个急需就业的群体。为此,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展一些创新创业的课程,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项比赛及奖金,例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

一、项目执行所面临的现状

1.高校缺乏足够的创新创业资源,项目驱动力小

大部分的高校还是以传授传统知识,课堂教学为主,很少有高校会单独拿出一部分教育资金,投资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即便是在教育部的大力提倡下,高校虽然在实践中形成完备的体系,但各个学校的形式没有完全统一,差异大。并且没有设置专门的师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总的来说缺乏一个统一的师资教育团队,只是空喊口号,到最后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理念,更不会主动投身到实践中,项目驱动力也就比较小。

2.缺乏良好的实践平台,可选择的项目比较难

即便师资资源充足,但是缺少一个实践平台,也会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如果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却没有一个可以实践的平台,那么该想法也会付之东流,积累的成果也会功亏一篑。大学生对所面临的项目不是很了解,这增强了选题难度,使得应该有的成果没有进一步升华,不能与实际社会接轨,也会影响创新创业的发展。

3.社会参与度过少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光靠高校自身也是杯水车薪,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社会参与度还是较少。像一些企业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与高校合作,开展一些创新创业大赛,在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同时应与社会进行接轨,吸纳社会资金,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低,组建项目团队困难

如今,步入大学相当于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在慵懒轻松的环境氛围下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不愿意去动脑思考,缺乏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意识,组建相应的项目团队也比较困难,缺乏相应人才,所以项目驱动进展慢,效果不佳。

5.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尚未完备

当前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涉及面广而杂,各环节环环相扣,都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当前来说,大致形成了一套体系但仍旧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各地学生创业享受政策受地域、高校限制都不太统一。相关的政策还不太完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政策化。

二、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措施

1.组建专门的师资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首先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下,高校应组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师资团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应设立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可以选修或者是必修,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一些机遇,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思考投身到创新创业当中去,实践自身的想法,更好的展示自我,带动更多的学生步入创新创业道路,减轻就业压力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的梦想。

2.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力度较大,各大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讲座,聘请一些有经验的社会人士,甚至是本校从事创新创业的学姐学长来分享自身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评选活动,给予奖学金等奖励,激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增加创新创业的认知度,实际展现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投身创新创业当中,培养积极性。

3.转变教育理念,契合学生的爱好

创新创业活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投入到实践当中,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死知识传授。当然,必要的知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创新创业思维的同时,选择教学的侧重点,活跃课堂气氛,更多的融入一些实践教学。不过大学生除了从教师那里学到创新创业,在一些项目中也能总结经验。不过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主要是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相关项目的时候事先做好调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学生在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同时,能够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主动思考,最大程度的激发自身的创业能力。

4.提高社会参与度

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离不开社会资源的助力。高校在项目驱动下,可以吸引一些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不仅能减轻学校资金压力,与此同时,也能更好的扩大创新创业教育规模。高校还应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有吸引力,顺应时代潮流的重点项目。

三、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项目驱动下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探究了一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旨在大学生能够在国家政策,学校带动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有效落实相应的政策,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6):99-101.

[2]史柳萍.项目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02):77-79

作者:续进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