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框架创业教育构建

体验框架创业教育构建

摘要:

创业体验是创业教育领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总结欧美国家创业体验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创业体验教育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创业体验教育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体验;框架;体系

近年来,近年来,全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创新驱动科技发展,高校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支撑国家战略,全国各高校积极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全面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培训、孵化、扶持工作.一些高校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授创业知识与能力,而要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在此背景之下,创业体验教育开始得到了国内一些高校重视.

1创业体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尽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的建设,但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范围较为局限,学生创业人数少,与国外大学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偏差的问题.高校对于创业教育存在较大的理念偏差,一些高校将创业教育认知为解决学生就业的手段,将创业作为“主动就业”的关键路径之一,形成了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混淆的局面,忽视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知识、技能及个性的深层次培养.二是课程体系的问题.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实干的商业性活动.目前,高校对创业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在某种程度倾向于“创业规划”,缺乏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没有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个别高吸甚至对创业教育定位过低,缺乏与学科、专业的有效结合.三是师资匮乏的问题.高校创业教师经常面临“老师您先创一个看看”的问题,教师缺乏创业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教师上课往往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企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往往流于形式,只是来校开讲座,讲述个人创业经历等,没有具体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2创业体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发展

创业体验教育是西方国家创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领域.目前,英美国家基于体验学习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实践,这些研究和实践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1关于创业体验教育理论的内涵研究

西方学者采取了多种方法对体验教育的有效性和价值性做了深入研究.1984年,大卫•科尔布(DavidKolb)在《经验学习:经验是学习与成长的源泉》一书中,以建构的创业学习模型作为案例研究,指出学习是超越课堂环境,存在于所有人类群体、环境及人生各阶段中,是不断受到个体经验影响的过程,创业者的个人体验创业学习的各阶段,即习得、专门化和统合等三个阶段.其他研究者认为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特殊价值在于创业学习.[2]2004年,琼斯(Jones)和英格力士(English)指出,创业教育中的教学模式需要是以行动导向、鼓励创业学习、解决问题、项目式学习为基础,进一步支持同行评价.同时,需要不同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支持创业的研究.还有学者提倡建立跨学科的创业教育模式,主张在不确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培养“个人的应急体验”和“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体验”.2011年,希金斯(Higgins)和艾略特(Elliott)认为,根据最佳启动和支持创业教育的方式,基于活动学习成果要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2007年,万宁(Vinig)与和苏伦(Souren),从创业者经验学习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改革主要源于知识的统合和对关键事件的反应.[3]此类过程很少是有计划性的,而是企业通过获取过程信息,调整策略,最后才做出决策.因此,对于企业家和公司的发展,体验式学习是显得尤为重要.

2.2创业教育理论的模式研究

一些研究者意识到创业体验教育的含义已经内涵于创业教育的概念模式中.1998年,斯科特(Scott)等人阐述企业和创业教育的三种关键的角色:关于企业的教育(educationaboutenter-prise)、通过企业进行的教育(educationthroughenterprise)、为企业进行的教育(educationforen-terprise).他们认为,在通过企业进行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教育过程本身创设创业场景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为中心、具体项目实践驱动法.同时,希尔思(Hills)和莫里斯(Morris)倡导参与管理性的创业教育,利用创业公司作为实习载体,为学生提供工作见习机会、工作经验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2011年,琼斯(Jones)和麦特莱(Matlay)提出包括学生、教师、教育过程、机构、社区等10类关联系统组成的创业教育理论框架,该理论的提出使得创业教育更倾向于被认为体验式教育.

2.3创业教育理论的因素研究

2002年,吉伯(Gibb)提出,创业教育不能过于强调功能性,应当注重培养适应创业“生活方式”的行为、技能和属性.这意味着必须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将创业教育教学场所限制在教室的观念.2011年,吉伯(Gibb)“创业心态”的发展要求创业学习注重实践学习、反思学习、自主学习、试误学习等.根据2001年,Sarasvathy的观点,创业学习应当由实用性学习转变为强调创业心态的培养,注重创业教育内容的有效化应用.2012年,诺伊斯(Noyes)和布拉什(Brush)也认为,需要采用行动导向、迭代性市场实验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创业教育的过程.波利蒂斯(Politis)和加布里埃尔松(Gabrielsson)认为,创业失败体验在企业的创建过程中十分重要.他们认为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创设实验实习式的场景,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尝试新思维、新事物,并在失败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未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因.近年来,尼克提出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各种实践内容的组合,包括实践的设计、共鸣、创造、实验、反思等.同时,实验的理念性要体现培养创业者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使创业者能够充分获得创业技能、知识和心态,进一步提升创业素质.

3创业体验教育的基本框架研究

根据西方学者的理论.根据创业体验教育的理论研究,创业教育内容应该涵盖了多个方面.对于何种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创业创业教育中获得最大的创业教育效能效果.许多研究者都在强调实际创业经验的重要性,要求在创业教育中植入创业的现实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及创业心态.因此,根据现实的需要,建立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框架,通过与创业现实场景对接,进一步构建在这个框架中,通过社会或者市场评价、鉴定学生的创业想法,培养应对各类困难、挑战及机会的素养,对于学生发展创业技能、创业知识、创业心态具有较佳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和能力.本文以学生为中心,设定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的概念模型。

3.1团队体验

创业是一个复杂地系统性过程,团队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对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建立团队是学生充分体验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在此团队体验的情境下,学生在与团队成员会话、沟通、协商、冲突的基础上,学会整合各类资源,深化对创业设想、创业机会的理解,体验合理构建团队的各类因素及存在的困难.

3.2市场开拓体验

现有的市场是影响创业想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决定着创业机会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市场作为检验创业想法的唯一途径,应当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体验各类市场的关系.这些体验包括市场调研、与潜在消费者、供货商、投资者的交流与沟通,学会将自己的创业想法推向市场.通过创业,学生应该知道如何解决阻碍创新的问题,并获得产品,建立市场等.此外,他们需要有进一步的市场实践与信息收集经验,迭代预期客户的产品.

3.3机会识别体验

创业是创业者围绕机会进行识别、获取与开发的过程.在当今的经济系统中,要学会自动、自主地识别创业机会,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关系网络去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创设机会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的主观识别,但在机会往往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通过简单的逻辑判断.创业机会的识别涉及到个人的敏锐性、风险认知、自我效能、先前知识及社会网络等因素.机会识别过程并非受这些各自独立影响,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因此,在创业教育中,要创设机会识别体验场景,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加强这些因素与创业机会识别的联系.

3.4创业导师体验

创业导师一方面指导和验证学生的创业计划与行动;另一方面,创业导师作为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的桥梁,可以将学生的创业活动背景化,引导创业实践,评价或验证创业机会.此外,导师应在规定的创业课程以外,发挥着更多的作用,包括提供构建团队、市场开拓、机会识别等创业网络的建议、选择,或者创业导师利用本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验证创业机会的可操作性,从而帮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商业智慧发展.

3.5反思体验

成功或者失败都是一种的经历,但其过程本身具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尽管成功本身值得人去学习与模仿,但有学者更为强调“从失败中学”,即试误学习.在创业活动的成功或失败的反思中,学会对创业活动的预期、过程与结果进行比较性选择,修订个体或团队的认知结构.创业活动本身就蕴藏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也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创业体验教育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类似于学徒制,但是经过时间锤炼出来的技能仅仅是创业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体验式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面对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因素时,能够做出合理地判断,提升创业活动的有效性.

4基于创业体验框架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根据创业体验教育的基本框架,本文主要从目标、过程、评价和保障等四个方面对创业体验教育的体系进行构建.

4.1重构创业体验教育的目标

创业体验教育的目标既要遵循创业教育的一般目标,又要对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还有根据市场、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一般来说,该目标体系以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业的技能、知识及心理品质,有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各类创业机会,积极应对社会、市场的不确定或破坏性因素.

4.2改进创业体验教育的过程

创业体验教育的过程体系是验证创业目标的关键环节,主要以创业课程、实践、实战等为载体,依托各类环境(如创业孵化基地、校企合作平台)而实现.目前,欧美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创业过程的各类体验,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育内容是在课堂之外完成.同时,要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所、校地等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通过实习实训、科研合作、创新竞赛、创业孵化等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4.3完善创业体验教育的评价

创业体验教育除了教育质量评价、绩效评价以为,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多元的自我评价方法,对学生创业体验过程的各种得失给予科学、客观的总结,促进学生反思创业过程所犯的错误.同时,需要加强创业导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融合力度,使学生充分体验创业活动的各类经历.

4.4加强创业体验教育的保障

目前,各类高校开展创业体验教育的短板主要在于师资的匮乏.创业体验对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较高,而且又需要一定的创业经历.可邀请企业人士“走进校园”、“站上讲台”、“加入创业导师团队”,解决创业导师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创业体验服务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活动交流、项目申报、企业注册、资源对接等服务,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转化,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保障创业体验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者:吴钒珲 邱华锋 单位:龙岩学院

参考文献:

[1]谌启标.西方国家创业学习研究发展述评[J].教育研究,2014(2):153-155.

[2]杨丽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