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为深入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发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创业教育质量,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调研,发现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对创业教育不重视,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师未采用适应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基础设施不匹配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创新

大学生开展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孵化器,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创新层次,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2014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愿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同时也对高校创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含义及范围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1]。“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核心思想,其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的一线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将全国6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变为应用型大学,其中涵盖本科第一批、第二批录取院校。应当说,应用型本科教育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创业教育的含义

2017年6月,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了795万人,就业压力日益严重。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整大学生就业结构,政府部门不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然而,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关于创业教育的内涵也存在争议,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东京会议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从狭义上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1”。日本文部科学省中央教育审议会将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自己的个性,自主进行生涯选择的能力与态度教育”2。国内学者李静薇(2016)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教授其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成为潜在的创业者或者工作岗位的创新者的教育。上述界定从多方面对创业教育进行了阐释,其共同点是强调从创业精神、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并不局限于商业行为。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当前,尽管大学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但是在解决就业难、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业能力的现实要求下,创业教育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仍呈现出声势大、实效小,形式多、内容少的现状。据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大学生创业”看法的网上调查显示,选择“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受访者仅为21.7%;而选择“毕业生应先就业,然后再寻找机会或待条件成熟再积极创业”、“创业谈何容易,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各方面的积累”和“市场风险太大,大学生创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这三项的比例占到76.8%,说明大多数受访者拒绝主动创业,表明创业教育效果尚不理想[2],也反映出当前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大部分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不够,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当成教育指导工作的一部分,缺乏统一的创业课程体系安排,课程设置零乱。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以讲座或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课程,导致学生并不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根据南开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9所高校中,其中仅有18.2%的学校把创业教育列为公共选修课,并且仅只有40%的学校面向全体大学生授课,仅有21%的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创业教研室,这与教育部要求的创业教育目标相距甚远。

(二)教师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法陈旧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授课方式仍以讲授为主,这种方式一方面把教学演变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使学生完全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另一方面又使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权威,妨碍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105所高校的932名讲授创业教育课程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调查结果,授课规模在50人以下的占17.2%;在50-100人的占30.7%;在101-200人的占37.2%,在201人以上的占13.4%,可见,各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基本都处于大班教学状态,且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仅有4.5%的教师以讲授、讲座、参与互动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普遍讲授就业知识多于创业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兴趣度一般或不感兴趣。

(三)院校缺乏创业教育基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

应用型本科院校较少具备专业的创业教育基地,多是与社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指定其为教育实践基地。这种将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实践的做法是对创业教育的错误理解,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这种实践方式与创业教育要求相距甚远。另外,还有一些院校开设了创业实训课程,提高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认知,是一种较好的创业教育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实中,创业实训各环节与专业知识无法做到有效对接,缺乏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模式设计。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完善政策与措施,为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各高校教务处应大力支持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安排优秀教师讲授创业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提供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应涵盖金融、会计、税务、人力资源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帮助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思维和综合素质。另外,各院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创业,在创业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格。

(二)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制度

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各院校支急需一支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目前,各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学历层次较高的校园招聘,大部分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尽管这些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能力较强,但是创业创新能力却相对较弱。对此,各院校应对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实践培训,利用暑假寒假送任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以满足创业教育课程对于实践经验需要。同时,各院校还可以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师群体当中,以便快速提高任课教师实践经验。另外,各院校还应聘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企业中的财务总监,人力总监等有实战经验的人担任特聘讲师,并配备学校专门教师担任助教,为大学生提供情节丰富的现实案例,对于大学生的创业冲击更大[4]。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创业导师由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正在草根创业的本校毕业生共同担任,这种制度既可以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对那些有创业意愿和潜力的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指导,还可以通过正在创业的本科毕业生使学生感觉创业实践更贴近自身,创业并不遥远。

(三)完善创业实训基地及其服务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建设创业实训室、科技园等,模拟现实办公条件为实训室安装家具、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学习环境。通过实训室真实办公场景,大学生可以在教师帮助下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氛围,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训方面,针对学生创业团队特点,聘请校外专家,围绕团队组建、团队成员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创业设计大赛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投身创业。在信息咨询方面,根据学生在创业团队运营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教师及校外专家,设立创业加油站、法律援助站等,为学生提供工商、税务、财务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在团队孵化方面,对于学生创业中的优秀项目,可以考虑由院校遴选并提供扶持资金,待项目成熟时引入科技园,开展真实的经营活动。另外,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企业家进课堂、学生进企业、企业家沙龙,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通过竞赛实施创业实训仿真模拟。

参考文献:

[1]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2):278-279.

[2]周辉.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3]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4]邓琪,朱祖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J].阴山学刊,2018(1):102-104.

[5]详见《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教育情报参考》,1991年第2期。

[6]参考李志永教授关于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论述,详见《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于光耀 单位:吉林警察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