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互联网+”是创新2.0时代下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整合配置可以为传统企业注入创新活力,加快企业转型的进程。“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个性和需求,结合当下社会背景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同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对当下社会“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推进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这要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路径上更具针对性,跳出以往专业培养上的定势思维,让学生将真正可执行的创新创业方案与“互联网+”理念有效对接,不断引导大学生拓展创新创业思维,用实际行动投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

一、“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解读

“互联网+行业”模式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将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成果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社会资本流动的速度,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就是培养能够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这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改革与发展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一种不可缺少的载体,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引导和支持下,高校里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部分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对有着不同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整合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部分高校专门为创新创业工作建立教育师资队伍,自主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面向全校同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KAB、GYB和SYB课程培训。此外,举办“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影响

1.“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积极作用

(1)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靠平台

云计算给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资源利用服务,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分布式计算方法。云计算和其他技术以及理论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问题。云计算可以把各类信息集中存放在“云”上,整合和共享有限资源,帮助大学生把握行业动向,寻找有潜力的市场准入点。

(2)“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可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高校作为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一直不断为国家输送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人才。应届大学生应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互联网+”环境更有利于促进高校与国际接轨,让高校获取更多的国际教育资源,增强综合实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受“互联网+”环境的影响,逐步发展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传授学生自主创业的方法。古有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既是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途径,也是增强高校综合实力的途径。

(3)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拥有大量的创业融资机遇,“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帮助吸引更多社会投资人的注意,通过该平台,创业者可以自己的创业计划,促进信息间的相互流通。如果创业成功就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互联网+购物”造就流动资金达到上百亿的淘宝网和衍生出来的快递、在线客服等行业,向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高校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无疑是大学生,电子信息时代催生的新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激发他们创业的动力,有利于探索各个维度和领域的新颖点和就业机会。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互联网+”环境可产生负面效应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内容的碎片性使大学生不能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不利于他们建构知识体系。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用和无用的信息,能否在短时间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是对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挑战,从纸媒、广播、电视台到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来源虽然能够拓展人们的传播范围,也可能会降低处理信息的效率,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三、“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1.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1)将“互联网+”理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结合

互联网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吸纳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推广网络创新创业课堂,搭建与互联网联系更紧密的教学平台。大学生根据专业和年级的不同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安排的期望不同,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很有必要,文学法学等偏向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需求很少。高校应定期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合理安排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制定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案。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关注业态发展,挑选最新的创新创业案例并教给学生,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化为其可接触的教育资源。

(2)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考核标准

“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因其较强的交互性、资源共享性和丰富性以及便捷性深受大学生认同,但传统课堂相对而言更具封闭性。采用互联网和实体课混合教学模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成绩考核,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创新创课程的学习成果,如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班级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评价,这样一来竞争氛围更加浓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发掘校内创业成功的事迹,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广播等校内宣传平台进行传播渗透,利用网络宣传的强大力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学子通过该平台分享创业思路,创业方法以及注意点,激起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在高校内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创新的良好氛围。

2.加强有关“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各种平台建设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各项平台,开发适用于学生的模拟创业系统,引导学生申请与专业相关的课题,通过申请系统账号进行微型创业、营销策划等进行网上模拟创业训练。对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和优秀的创业方案进行一定的资金资助,鼓励其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工作。通过宣传鼓动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苗圃等创业平台,加强锻炼创业能力。

3.实现校企合作,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助于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高校根据企业反馈的人才需要进行针对性、导向性培养,让高校的理论教育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急需转型,需要具有“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完成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通过在学校开展高端专家创新创业讲座、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参与高校的课程改革、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方法逐步形成校企双向互动交流的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束语

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各级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大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让更多的大学生培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为我国实现“创新梦、中国梦”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

[2]黄娟.“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3]董雪.“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4]刘娟.共青团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以扬州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6

[5]杨建,从文奇.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惑及出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

[6]于洋.“互联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与引导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7]陈君武,贾志城.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信息传播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16

[8]郝胜宇,张闻静.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需求差异研究——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5

[9]章巧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0]肖军,陈柳.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

作者:陈琨 用慧敏 陈家辉 蒋栋磊 王劲松 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扬州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