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论述(5篇)

大学生创业教育论述(5篇)

第一篇:社会创业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导致社会需求也随之上升,而大学生社会创业可以很好的迎合这个需求。大学生社会创业与普通的商业创业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多的是为了社会公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创业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创业;大学生创业;模式

社会创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关键手段,并且其与创业教育也紧密相关,因此对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社会创业的基本特征就是其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本身具有很明显的社会目的以及社会使命,它的存在是很具有创新型的。社会创业主要就是通过创办社会企业的途径达到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商业利益。在现代社会企业中已经很难界定其是商业企业还是非盈利组织,那社会企业又属于何种呢?笔者认为,社会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只是它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唯有这样才能让社会和经济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因为社会企业可以兼顾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传统的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向其转变,从而可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社会企业的规模以及经济影响力都还有待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企业的基础结构还不是很完善,缺乏一定的商业和市场技能〔1〕。总而言之,社会企业在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不断成长。

一、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发展过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不断发展导致社会的公共需求不断增长,许多热衷于社会服务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都可以找到许多的社会创业机会。在我国现阶段部分高校都注重在教学中加入志愿服务这样的公益行动,在一些学校中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志愿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公益素质以及公民素质的培养。通过学校的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为了最大先打上发挥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就经常出现公益企业以及公益组织,这些企业以及组织就是早期的社会创业。从2008年的时候大学生的社会创业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将大学生的社会成业称为公益创业,比如“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项目,这个项目是为了帮助有热衷于公益的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团体,这些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年轻人,更加具有创造力。在珠三角地区有一些专业技术学校联合组建研究团队专门研究社会创业,与此同时,湖南大学也创立了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编写《公益创业学》教材,创办了《大学生公益创业》杂志,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创业项目。渐渐的,社会创业教育在大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投入到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实践与探索中,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2010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以及“让志愿与微笑成为青少年的习惯”志愿公益论坛〔2〕。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创业从萌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起步比较早的省份,大学生社会创业既有理论,也有一定的实践探索,但是其目前大多还是停留在比赛状态,也只是在学校里“做文章”。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社会创业和真正的社会创业还是有所区别的,这主要是从社会企业的内涵以及社会创业的特征角度出发考虑的,因此大学生社会创业也只是出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企业。但是社会创业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是否判断标准,可以说社会创业是一个连续体,任何的企业以及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由大学生创建的具有商业模式的社会企业、非盈利组织、社会责任型企业。在萌芽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理念还存在一切问题,有些大学生更多是还是纯商业的价值观,他们的思维习惯就是纯盈利式的,学校有必要纠正他们,将他们原本的价值观引导到商业与公益相结合层面,让他们的思维习惯兼顾社会责任。本文通过了解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特征,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探讨出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社会创业教育。

二、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现状为了更好的了解

我国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现状,笔者调查了很多参与或者是领导过社会创业组织的人,他们对创办社会创业组织都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研究调查的结果,发现现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创业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强,进行社会创业更多是是为了创造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并且大学生自身具有较优秀的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社会创业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其中包含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改变现状的能力〔3〕。与传统的商业创业者相比,社会创业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因为社会创业者既需要和商业创业者一样具备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还要能够通过创新,创造出新的产品以及方法,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些都要求社会创业者有更高的人文情怀以及社会视野。总体来说,大学生要比非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能力以及素质。大学生开展社会创业的动机不尽相同,在调查对象中,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公益活动中,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怀有两种目的,他们既可以保护公共利益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有极小的一部分人纯粹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大学生投入到社会创业的直接原因也包括三点:第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志愿服务的经历,在经历中他们受到感召;第二,受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的启发;第三,这部分学生自身就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从事过社会创业的人员对社会创业的认知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这些大学生对社会创业的基本认知是正确的,他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创业与传统的慈善项目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科学的社会创业教育,因此他们对社会创业的认识程度不算太高〔4〕。

2.大学生的社会创业在模式上缺乏创新,涉及的领域不够广。大学生从受教育以来大多都是生活在校园内,而且受到年龄以及社会网络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是很丰富,观察社会的事业还不是很开阔。但是进行社会创业需要创业者自身具有较好的预见性,他们需要发现社会问题,并通过创业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从而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学生开展社会创业的深度以及广度,浅层次的社会创业是缺乏生命力的。

3.大学生社会创业缺乏社会的支持,没有很好的融入社会。创业环境是社会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机会。目前,中国的大学生社会创业还是较少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甚至比不上商业创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大学生社会创业的资金来源,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家庭。在调查对象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家庭比较贫困的大学生是很难参加社会创业,被调查的对象大多都是来自较发达的地区,来自比较贫困的地区的学生也很难加入到社会创业工作中,而在调查对象中,他们中90%的人开展社会创业的资金都是由依靠家庭提供的。第二方面,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以及多种方式的支持,但是在实际中,创业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缺乏社会的支持很多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创业组织应该和社会企业合作开发创业模式,政府应该推动更多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到社会创业之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已一定的平台,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到社会创业之中。在现实中,学生得到最多的支持是来自于学校,但是他们真正最需要的支持应该来自政府和社会企业。

三、大学生社会创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还在不断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有人为他们解决问题,大学生自身的素养和所学恰好符合要求,于是大学生就有责任为普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更好的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兼顾起来。但是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创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目标不够高远就笔者调查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只是关注一些公益活动,一般就是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或者是倡导普通民众去献血。这些活动缺乏对国家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的关注,社会创业活动的广度以及深度都不够,而且不同的大学生社会创业的项目的重复率比较高。虽然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创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的人文情怀,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同时要关注国家目前有哪些关乎民生的问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就目前阶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创业的目标和国家以及普通群众对他们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比较缺乏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目标不够高远,这对之后的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创业的服务内容以及运作模式都缺乏创新。有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一个群体,目前的所有创业群体普遍都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大学生的社会创业目标已经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缺乏,他们只能选择一些运作成本小的项目,于是这样的社会创业就不能很好解决社会问题。

3.更加注重实现社会价值,看轻经济价值一方面,我们提倡大学生在社会创业的过程中不要将眼睛只是盯在经济利益上,一方面我们又要求他们要注意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把握盈利的程度,于是很多的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创业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社会价值,看轻经济价值你,甚至忽视经济价值,这让很多的社会创业组织很难长时间生存,这样的大学生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的内涵不符。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创业的目标层次较低,只是关注具体的解决方法,还没有高层次的社会使命和目标。原本大学生社会创业是要求更多关注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中的大学生社会创业的出发点却出现了问题,最后我国的大学生在社会创业的运作模式以及内容生都缺乏创新。

四、如何推动大学生社会创业发展推动

大学生社会创业发展就要开展上社会创业教育,社会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以前的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创业教育,没有关注社会创业,因此以后的创业教育需要在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入社会创业教育,有效的推动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由全社会一起推进,社会相关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所有的民众都应该加入到大学生社会社会创业教育之中。推动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的主要的方式有三点:

1.教育学生关注社会民生。上到政府下到普通民众都要营造一种关注民生的氛围,不仅仅是关注民生还要解决民生问题〔5〕。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与大学生社会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社会创业的权利以及义务,让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创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给予大学生创业者足够的支持,首先要尊重大学生社会创业者,要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且自觉的加入到大学生所开展的项目之中。高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教育,可以开辟出更多形式的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他们身上所背负的责任,让他们了解社会,并且在了解过程中增强他们的感知,发现更多的商机。

2.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以及能力。在现在的社会,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重要,通过创新可以开发出更多优秀的资源。因此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改革创新,学校的教育也应该如此。首先学校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创业更多的是为了公益,这是在思想层面上让学生有个新的认知。然后就是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要配合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必须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最后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加入到与社会创业有关的竞赛以及活动之中,从而为他们之后真正进行社会创业提供一定的经验。

3.提高学生的商业运作能力。当前大学生社会创业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很好的把握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社会创业组织之所以和其他的盈利性组织或者非盈利组织有所区别就是因为它兼具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首先政府需要划定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社会创业组织,然后政府需要降低社会创业的门槛,避免许多有才能的人因为很多条条框框而无法进行社会创业。政府还可以在一些惠民工程中和社会创业组织合作,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学校要加强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船业教育。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进行社会创业的能力,所以学生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佳.论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整合中的作用与机制〔J〕.中国地质教育,2015,(03):1-5.

〔2〕曾凡奇,郑慕强,刘倩.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社会创业问卷调查〔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70-76+102.

〔3〕朱玉红,邵园园,周甲武.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的测量及其培育———以长三角地区普通本科高校为例〔J〕.教育研究,2015,(05):64-72.

〔4〕王颖,李慧清.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广州20所高校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5,(03):101-106.

〔5〕李国彦,李南.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因素对创业警觉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创业政策的调节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4,(19):38-43.

作者:范朝霞 单位: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是大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文章主要研究校企文化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措施及在创业教育中注意的问题,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企文化;高职;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是打造创业合作的主体,而大学是大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这样的时代,大学无法独自完成创业教育,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和企业的创业优势需要结合,企业也只有和大学合作,创业才更加具备创新的支持,因此校企合作是大创业时代的必然选择。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中,将企业的创业专长移植到大学的课堂中,取得l了一定的效果。

1企业文化融合下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校企共同探索产学教结合创新机制。学院与大北农集团、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等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校企文化水乳交融,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共建专业。把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专业设置、专业课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构建了“教学车间———生产车间”两级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基础练习———仿真操作———生产实习”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从基地建设、生产操作到教学管理全程采用企业化模式,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全方面、多层次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对学生爱岗敬业职业精神的培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3)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教学和教材的建设中将企业文化有关内容渗透到其中,参照职业标准,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下,学校实行了三年创新行动计划,开发精品在线课程40门。

(4)校企共建教学团队。选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重点专业的企业专业带头人,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制定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办法和教师下厂锻炼等教师培训制度,选派教职员工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任教师”与“技术骨干”在企业和学校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促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推动专业建设。

(5)校企共同教学。学生生产性实训采用“现代学徒制”,实现教室与生产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与师傅、作业与产品、评价与标准、操作与工艺、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

2校企文化融合在创业教育中的意义

(1)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构筑理论化、人性化的创业指导方针。校企文化互融使企业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渗透于“博学善思”的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树立职业发展必备的职业精神,对职业的理解和对企业的认知,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和学生的自我成长中逐步得到强化,在这期间,教师更赋予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熟悉企业,转变为就业而指导的职教理念,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会各种职业的特点,从而能够在毕业的时候从容就业,带着满足与自信奔赴所学所爱的职业岗位上去。

(2)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创业指导过程的深入、全程化指导体系的构建。一是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要以准职业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促成学生企业意识、岗位意识的养成,树立企业的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明确自己未来的角色和从事的职业。二是要构建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首先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课堂时间,从实训实践教学入手,使学生尽享企业之风,感受职业的魅力。另外,构建企业化的职业技能考核模式,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考核模式,将德智体培训与考核细化分解为企业奉献精神、合作能力等其他职业素质要求。

(3)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全元化、多元化的指导师资团队。专业教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开展教学与科研,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等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有说服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辅导。学生在企业真实情境下的磨练,岗位技能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校企文化互融促进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全员心目中的渗透。

3校企文化融合在创业教育中的注意问题

在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创业教育见效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性的资源投入,因此校企合作应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二是校企是合作而不是交易,创业教育一定是有内容和专业支撑的创业教育。三是校企合作是多元化资源整合的合作,因此需要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引入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参加。在校企合作中,每个高校和企业既是资源的提供方,也是资源的共享者,实现资源共享。四是校企合作应是共赢的合作,创业合作应兼顾学校和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25-27.

[2]雷湘兰.“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13-215.

作者:殷微微;任学坤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众创空间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

摘要: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的逐渐增多,我国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了最大程度的消化毕业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为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众创空间”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众创空间”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旨在为有效拓展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众创空间”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众创空间”视阈下的创业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众创空间”视野下的创业教育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数学、科学技术和艺术等方面,这符合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当前,我国的各所高校为了鼓励待就业的学生能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创设了创业服务平台,并从更加广泛的领域开设众多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能力。“众创空间”视野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已经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每个学生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此背景下,高校通过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够积极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增强其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众创空间”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掌握“众创教育”基本方法

当前,我国的部分高校未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导致教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引导教师掌握“众创教育”的基本方法。首先,当地的政府部门与高校领导应为创业教育教师创造培训机会,使其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其次,高校要重视发挥众创平台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加快对“创客空间”“创客咖啡”“创客车间”的建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注意转变自己的身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创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最大程度的解决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建立高校众创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在高校建设一定规模的创业服务平台,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然而,目前我国仍有众多高校未对创业教育加以重视,在相关建设方面存在空白。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国内的各所高校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建设各种形态的“众创空间”。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校之间的资源可以得到便捷的共享,促进高校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与此同时,学校之间的大学毕业生要打破空间的限制,加强联系与沟通,促进思想的碰撞,激起层出不穷的创意,弥补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不足,开阔创新视野,提高创业的质量和成功率。

(三)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众创氛围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进而为促进个体的长效发展创造动力。因此,若想在高校全面的实现“大众创业”和“全民创业”,就必须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众创氛围。学生若是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学校以及重创教育教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设立专项奖学金和荣誉证书,使学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另外,由于很多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不甚了解,高校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强对其认识和了解,将众创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和校园文体活动之中,积极宣传典型,调动学生在创业平台上面进行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了刺激学生的众创精神,开拓学生的众创视野,高校应该设计各种类型的众创比赛,实现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丰富教育途径,开展校外众创合作

当前,我国社会是一个各个部分环环相扣的社会,高校的众创教育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内容,亦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若想取得一定成就,就必须将其放到创业教育大的系统中进行协同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应该开拓视野,有序拓展教育途径,最大程度的额释校外创业资源的优势,不断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可以设置更加的广泛的创业内容,创业对象不仅仅要除面向各行各业,更要加强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社区众创平台、民间众创平台的建设之中,与社区居民进行深入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寻找贴近大众实际需求的创意。与此同时,高校的创业及哦啊与也可以借助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的帮助,进而为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创造积极价值。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施“众创空间”战略,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空间与机会。高校应当紧跟时展变化的步伐,建设众创空间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李瑞军,吴松.“众创空间”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07:82-85.

作者:杜晓丽 温政 温娜 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第四篇: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存在一定的必要性,本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思考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更要做好和完善创业教育工作,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创业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用创业带动就业,提升高职院校自主创业,让劳动者成为真正的创业者。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带动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和前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现阶段我国也形成了新增劳动就业、国企下岗工人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转移并存的局面,并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就业压力。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职业岗位也在不断的调整。今后我国的劳动者除了要从事单一工种,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职业角色转换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自己成为新型岗位需要的人才。而我国高职院校更是要适应这种人才的需求变化,实现自身今后的持续有序发展。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帮助高职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在现实就业压力面前,很多学生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都拥有创业的梦想,不甘心做一个“打工者”。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学生也可以通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就业方向,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创业教育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较低

自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后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多数高职院校都将创业教育看成就业指导课程的一种知识传授,部分高职院校也只是通过创业讲座进行创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创业教育还是不够重视。

(二)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创业课程过程中,都是让辅导员或者专业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由于他们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和指导学生创业的经历,所以在给学生传授创业理论的过程中也都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这种类似于纸上谈兵的创业教育,不能给学生创业带来动力。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

在激烈的高职生就业形势下,丰富创业教育形式和内容,为毕业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创业”的创业理念。其次还要充分了解现有创业教育课程在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将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导向,进行创业教育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就是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让高职学生能够到用人单位去实地参观,并做好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两者的结合工作,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教育。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更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教育工作要能够与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周边环境实现全方位的结合,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首要要做的就是强化创业宣传工作,利用高职院校内部的宣传栏、校报、专题讲座以及社团等做好创业教育知识的宣传工作,强化宣传典型创业者,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创业者,对创业者产生敬仰之情。其次就是丰富创业活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创业沙龙和创业论坛,利用设计大赛和座谈会的方式,将创业教育的要求和任务与勤工俭学、班会活动和校外活动等融合,让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和提升。并让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参与中创业意识得到磨炼,培养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的创业品质都得到全面提升。

(三)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一个体验式的创业平台

创业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还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接触创业,所以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中,要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这些校企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创业奠定基础,让他们能够获得完善和有效的创业指导。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另一条出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进行创业,需要高职院校强化创业教育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魏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15,(3):231.

[2]史晓溪,王淑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4,(5):61-64.

[3]张志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其实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97-99

作者:王文霞 单位: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各方专家学者百家争鸣,纷纷提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及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然而创业教育的现状还需还原到实际环境中考量。文章首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义做了梳理和阐述,指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进取、开拓、冒险等创业精神,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进而总结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时常面临一些困扰,如创业教育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师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深刻,开展创业教育的资源不足等。最后,针对创业教育工作中常见问题展开分析,从政策环境、思想观念、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相应研究对策,目的在于提高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教育理念

1创业教育

1.1创业教育的概念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创业教育给出的解释是: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1]。我们认为,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是指: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进取、开拓、冒险等创业精神,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创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其自谋职业或创业致富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广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是通过创业知识学习和创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开拓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寻求发展的机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大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创业道路[2]。

2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常见问题

2.1思想观念层面还缺乏足够认识

部分师生对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在普通高校内,创业教育工作的显性效果还不能在短时期内产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和就业促进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职员工对创业教育工作还不足够重视,很大程度上把创业教育仅仅充当一门选修课,或者是作为丰富多元化校园生活的一项简单内容,缺乏从根本意义上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认识。

2.2学生自身对创业理论学习的态度还不端正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具体的创业打算,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另外,很多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没有提升到一定高度,只看到了浅显的创业行为,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开创性思想的培养和运用,没有认识到创业精神在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2.3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实战经验支撑

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中,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占大多数,因此,教师在从事创业教育过程中只能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不能通过实战经验给学生进行生动的实际讲解,教学理论脱离或滞后于创业实践活动。

2.4高校学生创业环境还有待完善

一是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在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国家各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和效果还不能完全发挥帮扶作用,部分高校内还存在着政策宣传不到位,覆盖面不够广,辅助资金缺乏,政策贯彻执行不彻底等情况。这无疑影响着创业教育整体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二是高校内开展创业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创业教育工作不仅是创业指导教师一个人的工作,更不是单纯依靠创业理论课堂就能全部完成的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内各部门还不能形成一整套支持学生开展创业的体系,社会各阶层还不能实现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高校内来看,各部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生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创业教育工作处于一个单打独斗的局面;从社会层面来看,一些创业扶持政策出台后,学生在开展创业实施过程内,还经常能碰到职能部门不能较好贯彻实施创业优惠政策,甚至是不予理睬等问题,给整个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带来

3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3.1从落实创业政策入手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方面出台的政策,不断挖掘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高校创业工作的政策和作用落到实处。在宣传和落实各项政策的同时,学校范围内势必会营造出浓郁的创业氛围,这将有利于激发广大同学的创业意愿和求知欲,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3.2努力将创业教育观念植入师生心中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和理解,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要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将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精髓融入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并使全校师生对此达成共识,只有树立了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深刻了解创业教育内涵,才能为学校师生指引创业教育开展方向,为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思想保证[4]。

3.3创业教育教师先行

高校创业教育课教师要经常更新理论知识,通过走出去参与具体的创业活动来丰富自身的经验。同时,积极发挥请进来的作用,把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引入学校的创业教育过程中来,将最真实的创业发展历程和企业运营经验带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获得最真实的商业发展信息。

3.4整合高校资源支撑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学校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围绕高校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收集国家的扶持政策,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联系学校合作单位对创业学生给予一定帮助,募集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扶持基金会,发挥校友的帮扶作用,为在校生创业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杜兰晓,高永良.国外创业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2]潘嵩.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3).

[3]施永川,黄兆信.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4]樊鹏.高等院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单学亮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