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3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3篇)

第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摘要: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不仅有显性的内容还包括隐性的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案例教学,依靠多媒体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此文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对该课程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实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使得大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同步提高以及帮助学生提高防范能力的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国家教委颁布的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全国高校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开展,《规定》中明确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防火、防盗、防电等高校易发安全隐患问题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注重防特;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安全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之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树立,增强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不同的学者认识侧重点不同。陈明乐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就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比较晚,对于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研究资料相应显得比较欠缺。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科学论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协调统一。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何认知并解决?主要是将学校日常安全行为规范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加以构建科学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体系。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

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实际的安全教育,并且将此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期。课程设置安排主要是集中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以及放假后第一周进行。学时安排,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共计36学时,学时安排分散在各个学期完成,修满该课,可以获得1个学分。师资力量方面,主要是学校保卫处、学工处联合承办,由保卫处专业教师以及经过培训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兼职。课程设置当中规定了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莫锦荣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结合其他高校的安全教育读本。理论教学方面主要是依靠教材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开展,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财务、交通安全等,对于防灾避险能力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针对消防安全以及防灾避险等内容,开展消防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模拟疏散演练,在模拟实践练习中,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比较欠缺,因此,进一步地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也是当前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模块划分为四部分,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个部分: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网络社交安全。对于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部分:安全技能培训。从理论讲解到实践训练,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主要技能培训包括:自救、互救以及提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能力。第三个部分:心理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人格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挫折教育以及针对人际关系交往开展的教育等。编排此章节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四个部分:安全行为教育。主要是对国家安全法规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进行学生规范教育。学习的版块内容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或者应对突发性事故。(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2]所融入的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或者社会教育文化,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形式或者内容:学校环境、学校保卫、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安全意识以及学校的建筑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等。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1.根据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而最希望取得的效果是“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需要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努力学习安全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应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采取相应的形式来开展。

2.改变教学方法

(1)实践性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最终学习的目的。将所学到的安全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设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依靠安全知识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以及开展演练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消防知识。只有亲自参与,才会更加明确自己面对火灾的时候,如何正确自救和逃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学习也是较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类似环境下的典型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授课,让学生从案例中去分析、评价以及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加深同学们对于案例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学会如何积极规避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3)多媒体引导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重要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展示图片以及制作漫画的形式,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直观的感受,更加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囿于条件限制不能够实际操作的,可以通过视频收看专业人员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安全技能的目的。

3.开展课程实操训练

(1)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容易发生在大学校园或者大学生容易受到侵害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盗窃、诈骗、抢劫、火灾、触电以及自然灾害等。加强防范以上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内容。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认识到上述隐患发生的状态或者多发情境,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在学生自律方面,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觉。通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分辨是非、辨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使得学生自觉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大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3)应急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主要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消防演练以及应急疏散能力演练,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对自然灾害以及火灾避险能力。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估方法进行效果检查。经常性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针对结果的评估、过程评估,综合性评估和单项评估等。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需要结合以上几种评估方法,对于特定环节单独采用某类方法。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可以注重定性评估,主要操作方法是通过调查学生的上课体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分析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改变,所讲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真正达到大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的需求。对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主要是加强过程评估,从管理的计划、实施以及检查和总结各个阶段都进行评估,对每个环节的价值是否达到预期做出科学判断。

五、结论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评估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和解决,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改善和提高。另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会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作者:张淑佳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2]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高校组)“高校艺术类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预防与应对研究”(编号:20161B044),项目类别:B类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及对策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很容易受到响应的影响,因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建平安校园,已成为目前各大高校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对策

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校园也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乐园。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充斥着各种矛盾,大学校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比如打架斗殴、、诈骗、翻爬寝室大门、寝室火灾等等,这已经严重威胁和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近年来高校刑事案件也频发,也让我们意识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逐步成为高校管理的首要工作。

一、安全教育的内容

1.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从入校伊始,就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常识教育,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教育;其次,由学校保卫处老师或者邀请资深专家为学生开展有关校园治安和消防知识等方面的讲座;然后,每周抽一天晚自习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并联合保卫处开展有实际意义的安全教育警示活动,比如防盗窃、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

2.网络安全教育。21世纪信息化高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男生变成了宅男,女生变成了干物女,这无一不跟网络的发展相关。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境优越家人宠爱,性格外向、单纯,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近年由于大学生网贷造成的学生自杀、辍学、堕落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就应该在平时将网络安全教育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识别网络诱惑陷阱,和在受到诈骗后如何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3.交通安全教育。大学的课程安排比较轻松,很多学生经常会离开学校享受几日小长假,这个时候出行的交通安全就必须要引起重视。据了解,高校大部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都很薄弱,鉴于此,首先学校可以邀请交警大队的同志到校给学生开展交通法规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如何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可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周宣传交通法规,在校内人流量大的地方以海报的形式展出。通过这个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4.心理安全教育。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多,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因心理健康厌学、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之前的马加爵事件、黄洋事件和最近四川师范大学的杀人事件等,这些事件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机制。首先,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建立科学、健全的安全教育制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辅导员加强思想教育,制定学生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针对特殊时期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制定一套成熟、健全的学生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是很有必要的,事前、事中、事后应该怎样做要有明确的规定。最后,建立校园安全信息反馈机制。一般法定节假日特殊时期,节前高校会做好学生的离校登记情况,掌握学生假期的去向。另外,学生假期返校情况统计也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返校情况。

2.联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齐抓共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与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使得大学生面临诸多的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社会安全意识教育缺位,高校安全意识教育失衡,家庭子女安全教育欠妥,还有大学生自我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怎样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呢?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

3.强化安全管理,构建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1)建立校园安全信息反馈机制,每次节假日做好学生的安全离校和返校的记录,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伟学生搭建安全信息反馈平台;加强保安人员的巡查,建立并完善贴吧、微博、微信的“平安城科”信息,有针对性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2)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赢经常深入学生寝室,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3)加强对特殊关注学生的排查与引导。每天找一个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摸查学生中存在有心理问题、学习障碍及行为异常的安全隐患,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有针对性的对其做好疏导工作。召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努力让有问题的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必要时让学生接受学校专业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总之,抓好高校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安全教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这是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作者:哈欢 单位: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婷.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重要性与有效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8

第三篇: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摘要: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单是高校保卫部门的职责,还关乎着学校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是与家庭教育、社会培育不可脱节的系统性工程,意义重大、不可忽视。应立足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现状,梳理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个冲突点和三个需要发挥的角色内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冲突点;角色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关乎着个人全面成长和素质提升,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影响着个人健康平安和家庭完整。在学生整个人生安全教育规划中,大学安全教育应当是最具有紧迫性、实践应用性最为突出的一部分。当下,在大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已成为共识,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要求各高校要将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各种安全教育平台也纷纷搭建,推动了高校安全教育的发展。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现状

1.安全教育工作者主要以临时的非专业教师为主

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工作者大多是临时工作形式,几乎没有专职教师。这些工作者的主要来源是安全保卫系统工作人员、学工系统辅导员、各类专业领域的工作人员(如消防队员、公安交管民警、公安民警等)。由于这些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以临时教师或临时宣传员的身份在参与安全教育,所以往往都是选择基本常识内容和案例,以讲座或宣传活动的形式参与安全教育,很难讲授完整的知识体系,参与深度和持续程度较低。更主要的是,这些参与教育的人员虽然具备宣传经验,但基本都比较缺乏教育经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教育没有被真正纳入到教育体系,没有组建教学团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而只是在做“安全宣传”。

2.安全知识呈现一种散落的状态,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目前,大学安全知识内容与小学及初高中等未成年人的教育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教育形式上略有变化,主要还是以基本常识或安全经验介绍为主。常识性的内容过于浅显,经验性的内容又存在很多弊端,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体系。所谓知识体系,应当是按照不同知识层级分类的,且是完整的、渐进的、正确的、符合教育大纲推进层次的知识体系。目前,这些知识以各种形态散落在网络和一些相关书籍中,系统性、验证性和准确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育效果受到教师经验的限制而表现得参差不齐。教育部门应当组织力量编写安全教育规划和安全知识体系,完善安全知识、安全教材、安全专业规划,避免目前这种零打碎敲式的安全教育模式。

3.安全公共基础课程偏重防范安全教育,缺乏实现提供安全的教育内容

在目前的大学安全教育内容中,主要内容局限在消防、交通、治安、网络、信息、人身、财物、自然灾害、社会实践、急救常识等,这些内容基本属于个人安全范畴,而且偏重于安全防范,并且这些内容应当是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能够系统掌握的内容。大学安全教育比较缺乏社会安全、时效性安全、向社会提供安全和综合解决安全问题的教育内容,而这些才应该是大学阶段的主要教育内容。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现在大部分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合大学年龄段的学生;二是大学安全教育总在以非专业形式进行低层次的常识性宣传教育,而没有发展成为正规的学科教育。这种重复进行的、低层次的安全教育,导致逐渐成熟的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非专业教师、非专业教材、非专业教育形式、非专业教具教辅不可能满足学习需求,使得“安全教育进课堂”流于形式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冲突点控制和角色内涵

在开展和组织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的组织力量和实施力量应注重对实际冲突点的剖析和把握,使得教育的内容、方法、理念更加接地气、触真情、解根本,使得教育效果更加有保障和不断提升。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更应该突出发挥好“探索者、助航者、开拓者”三类角色,使得安全教育更具有新意、创意,更加具象化地约束教育力量、规范教育主体、细化教育目标。

1.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安全教育关注的常规化问题

由于沟通障碍、性格差异、竞争关系、情感误会、价值观念等产生的同学之间的互相不理解、不认同、不合作的紧张关系和状态,不仅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状态,而且还十分容易产生因小变大、因误会上升纠纷、因个体矛盾上升集体冲突等情况。因此,开展专题宣传,早期干预、及时排查、针对性化解,这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问题,而且还具有降低隐患、排除摩擦、改善环境的意义。人际关系冲突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不仅是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的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案例传导,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前置效果和防范价值。

2.大学校园中的师生冲突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这里的师生冲突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价值观念、目标方向、资源分配、考核标准等多重原因造成的差异性、误会性、不平等性等,使得师生的角色产生了很强的对抗性和难以协调性。师生冲突现象在客观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地方和人群并没有将师生冲突上升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高度和领域,视其为“非主流”“非主体”等,带有很强的偏见性,没有真正从长远角度、大学生成才的高度、和谐校园建设深度来考虑和处理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群体可以通过开展广泛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案例分析,来获得更多的学生群体的理解和共鸣,减少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师生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减少学生群体对教师的不理解、不体谅、不关心的现象,避免师生关系存在“貌合神离”的问题,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和价值。

3.现实冲突是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适应表现

安全观念与安全素质是大学生素质内容的重要范畴,如自我保护意识、财产保护意识、突发事件保护能力等,如果处理不好、掌握不好、应对不及时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导致他们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法制观念不强等。常规的正面教育、课堂传授、灌输式教育等很难引起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和兴趣。很多高校把安全教育任务单纯看作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业务和任务,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和从协调的高度来对待。受保卫部门的资源、工作力量、统筹能力等限制,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与安全教育的实施强度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和现实冲突,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安全素质教育模式。

4.扮演好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者角色

安全教育模式不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需要根据高校特点与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安全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开放式的、综合式的教育理念,结合教育对象,开设好安全教育相关的理论课程,设计好安全教育实践的有效环节,编辑好特定的安全教育教材,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要立足课堂教学和安全实践两个环节,突出教育效果和价值引导,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本单位的安全教育模式。安全教育模式需要突出系统化的理论教学体系,以第一课堂专业教学传授安全知识,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实践环节来保障和巩固教育效果;以第二课堂安全实践来体悟理念和精神,通过学分、制度、考核来固化和完善好安全教育模式。

5.发挥好安全教育对象的助航者角色

大学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和对象,也是体现安全教育价值服务的落脚点。教师应发挥好安全教育对象的助航者角色,需要理解大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认知规律,不仅突出教育引导、自我教育启发、集体教育组织,而且做好对重大安全案例和事件的解读和宣传,让安全教育理念深入大学生心中,让安全教育原则融入大学生脑中,让安全教育目标体现在大学生言行举止上。

6.成为学生安全教育资源的开拓者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安全保卫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来确定和规划,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略有变化和调整。但是服务学校安全稳定大局的目标不会变、服务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目标不会变,而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需要各类安全教育资源来保障。例如:政治安全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国家安全部、公安机关、网络监管等部门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对于国土安全、主权安全、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有比较明确的熟悉和了解;校园安全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好高校内部各单位、实验室、生产部门、保卫部门等力量,让学生对校园安全受到外界渗透、治安形势复杂、潜在风险防控等靠前了解、提前预警、个体防范;消防安全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好消防部队官兵的实地演练作用、消防工具使用示范、火灾现场镜头回放等方式,弥补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空白;校外人身安全教育资源:需要挖掘典型案件、案例的警示作用和教育价值,让学生真正产生警惕心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防范意识。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学分制与入学新生教育板块

通过教学改革与学分设置,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设计为全校必修课程,组织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媒体、文化等,围绕安全教育主题,分层次讲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量化考核和要求,切实从根本上强化安全教育的资源配置、学时保障、研究效果、教育价值。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设计成为大学生入学新生教育的重要板块和内容,通过每年入学迎新的时机,突出对新入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系统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力求靠前教育、靠前保障,以专题化、集中化、警示化的方式组织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测试与安全教育实践,编辑和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和案例,充分发挥新生教育阶段的前瞻效果。

2.统筹引导式安全教育、开放式安全教育、演练式安全教育方法

通过具体的案例、深刻的事件、警示性的结果引导大学生安全教育意识培养与能力建设,避免单纯的说教、填鸭式的教育以及空洞的指引。突出对观念的引导、启发,对结果的教育与借鉴。充分利用和挖掘好校内、校外两套资源和平台,以开放式的教育来巩固和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和价值。变传统的“闭门教育”为“开门教育”,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走向一线,在校园大讲堂、社会大熔炉、民众大舞台接受启发与教育,从思路、价值观上来改变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把常规的安全演练固定下来成为制度、成为主题教育。规定每年演练的主题、内容、方式、时间,统筹配套好教师、资金、场地、设施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演练工作和实践。通过场地的模拟、场景的设置来教育大学生认识危险、避免危险、控制危险,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逃生知识、自我保护技能。

3.化冲突为和谐、化矛盾为体谅、化误会为共识,理性处理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的各种关系

面对“三种关系”产生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教育管理者着眼于“化”,用力于“解”。虽然大多数的冲突是良性冲突,但是若长时间不干预、不处理,有可能发生转化和恶化。这就需要大学生安全教育避免冲突的“转化升级”,发挥冲突可能产生的正向功能,突出对冲突的管理和研究,以此唤醒和启发冲突双方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化解冲突,来促进人际关系的调整、组织管理的变化、积极力量的积蓄,促进师生双方的互相理解与信任,宿舍同学之间的互相谅解与支持。通过冲突管理与研究,不断重塑各类关系、重建教育价值,突出安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打破原有的表面牵强平衡,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统筹多方力量,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安全教育的工作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增强其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作者:窦书霞 单位:北京大学保卫部

参考文献:

[1]张长安.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21):7.

[2]田国秀.师生冲突的含义、类型及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