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3篇)

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3篇)

第一篇:角色扮演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应用

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角色扮演是使人们观察榜样的行为,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和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操作和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早已在教学中产生并运用。

2角色扮演法的定义、特点

2.1角色扮演法定义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慢慢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养成良好社会行为的教学过程。

2.2角色扮演法特点

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角色扮演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直接感悟增强教学效果。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相比,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以亲身体会为手段。角色扮演法是通过对真实问题情境的亲身体会,培养社会角色意识,帮助学生感知社会中不同角色不同行为的特点,并通过对扮演角色的分析和反省,审视自己的情绪、态度、认知、行为和信念,从而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内化。第二,以学生为主体。角色扮演法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客观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3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流程

角色扮演法的实施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主题→情景选择→角色设计→角色扮演→总结讨论。选择合适的主题之后,可以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在消防安全中灭火器的使用这一知识点:摇、拔、握、瞄、扫这几个要点进行角色实物演示,以达到融情于景、融学于演的目的。接着根据课程内容需要精心挑选情景,精心设计情节。情景选择要在教学中模拟大学生安全问题的真实场景,它可以是实物化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把大学生已有的安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课本的内容相融合,最大限度让学生思考目前大学生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构建新的安全知识。情境选择之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角色设计,角色特点应具备差异性和典型性。每个角色应具有自己的独特的任务,不同角色间既独立又有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般来说,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学生对角色的把握不到位而发生停顿、不流畅等情况,因此角色扮演者应尽量真实表演,执行自身扮演任务,融于情景。教师也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解决表演中的问题,提高表演质量。演出过程中要针对事先设计的情节,中途可以进行提问、讨论或小结,加强观众对重要情节、重要问题的认识。例如,在防灾避险教学中对于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在角色扮演者执行该分配任务时,都需要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发言。在演出结束后,角色扮演者和观众都可以对本次演出过程进行反思和小结,并由教师对在角色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解决了的问题作出总的结论,所有参与者共同来分享这些结论。

4角色扮演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各环节的运用

4.1情景准备工作

教师根据《安全教育》教学大纲,将安全教育分为几个模块:人身安全,财物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社交安全,防灾避险并准备相应的工作情景。每一模块可以设置多个情景,不同情景考虑了不同安全隐患对大学生生命财产的影响。在社交安全模块中,根据不同类型社交,设置了恋爱悲剧情景、防骗情景、社交障碍、兼职诈骗情景等,每个小组至少选择一种情景扮演,在财物安全中,根据侵犯财物的不同手段,设置了:顺手牵羊,开门破锁,谎言诈骗,掉包计,网恋诈骗等情景。在消防安全中,设置了火灾逃生训练等情景。防灾避险模块,设置讲授,逃生演练等情景。

4.2情景与角色扮演

为了使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个角色,从而对教学内容理解更深刻,必须让学生从心理和角色两个模拟阶段完成角色扮演。在安全教育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学生是否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以及安全预防、应急措施是否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不是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把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因此在创设场景、设计角色时,只要能够把角色扮演的内容与所学内容相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都应以肯定。例如:在学习财物安全时,有几组学生分别扮演了顺手牵羊,开门破锁的过程,而不是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在现场由表演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破锁,谎言诈骗,掉包计,网恋诈骗财物侵犯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积极主动,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负责对扮演的学生进行评价。随后由教师对角色的表演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角色和观众实行轮换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演和成为观众。

4.3分享总结

表演结束后,角色和观众相互分享心得体会,全班学生就表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提议。教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优点予以肯定和鼓励,对表演过程中的不足要查找原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更深刻,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要求学生将角色扮演中获得的安全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尽可能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每个学生提交自己关于一些安全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联系实际的心得和体会。

5角色扮演法在《安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经过实践,角色扮演法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①有助于学生加强生活经验实践,同时提高学生认识安全问题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②有助于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氛围和效果,增强班级凝聚力;③角色扮演法让课程更具灵活性,学生可在设计的主题、场景中不拘一格,灵活表演,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④有助于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协调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6结束语

角色扮演法使学生能更好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培养学生应对安全隐患,有利于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和对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角色扮演法符合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建红 蒋飞燕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探

一、安全问题表现

(一)大学生自己的人身安全意识淡薄

这方面的案例主要表现在:1)诈骗案件逐渐增多。个别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单纯、轻信来骗取钱财,尤其是与同龄的陌生青年交往时,大学生极易失去防备心理,轻易相信对方,并擅自借钱给方,以至上当受骗。2)盗窃案件居高不下。宿舍内学生间矛盾处理不好,加之校园安全管理不善,问题较多。3)网络犯罪案件有增无减。部分大学生缺乏识别能力而容易上当受骗,人身财产安全受损。4)生理、心理疾病引起的案件有所增加。部分学生感情问题处理不善,引发案件发生。个别大学生患上忧郁症等心理疾病,酿成安全隐患。另外,当前社会复杂,性观念的开放,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直接后果就是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较广,甚至艾滋病等性病在大学校园都有发现,直接威胁着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不强

公共安全观念是指大学生对于维护事关多数人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等社会公共领域的安全问题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如能否自觉维护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国家安全等。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风险较为突出,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是当前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水平低导致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不仅不能正确及时地保护好自身安全,更谈不及承担起公共安全维护的社会责任。如: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或自燃案件中,大学生对紧急情况下自救常识的缺乏,导致了很多本有可能逃避的灾难发生,导致了惨重的伤亡事件。

二、高校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高校安全问题的发生,既有主观方面,又有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主要来自“90后”大学生在其特定成长环境下形成的性格特质。“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我意识比较强,辨别力弱,安全意识淡薄,自我控制力较弱,这些特点与他们成长的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一代所处的时代,家庭经济一般而言,物质较为富裕,至少是温饱问题得到了最好的解决,同时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在农村很多时候,他们是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父母亲不在身边,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呵护甚至是溺爱下长大,这样的环境下,百事包办,往往使得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应付突发事件抗挫折能力不强,成为各种不安全稳定问题的受害者。大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心理意志脆弱、法律意识淡薄。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标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但是该课程并未得到学生的广泛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情不报;包庇违法犯罪者;受到不法侵害后不知寻求法律的保护。

(二)客观方面

1.学校教育薄弱。

很多学校只是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不明确。或者只是上级安排了就组织抓一抓,进行检查时集中力量应付,只在发生案件和事故时强调一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没有教育的主渠道和统一的规划,致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2.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复杂。

从20世纪末开始的全国高校扩招,一方面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急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问题。如伴随高校发展速度而来的校区急速膨胀,校园日益成为相对开放的区域,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同时校园面临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增多。很多高校处于城乡接合部,校园周边人口成分较为复杂,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各种人员出入校园比较自由。新校区多位于城乡结合地段,周边复杂。校园外非法经营的摊点、酒吧、歌舞厅等场所助长了学生攀比消费的风气,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

3.转型期负面因素存在。

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呈多元化态势,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没有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精神空虚,生活颓废。现在诸如同居、三陪、单纯的性伙伴关系在高校的小部分学生里开始流行,这不能不说是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

4.新媒体因素的不良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手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给人们带来交往便捷,加快人与社会交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利因素。“90后”大学生是伴随新媒体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处在一个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网络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给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当前形势下,有计划、科学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多渠道开展安全教育是切实关爱大学生生命安全,提高大学生生命生存环境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其一,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结合、知识传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如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相关专业课进行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实行教育活动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其二,注重大学生之间的“同辈学习”。“同辈学习”是指同辈人具有一定的相似的性格特征及生理、心理意识,他们之间彼此模仿和学习,趋同成长。其三,构建“网络学习”模式。如开展网络课堂教育,将大学生安全问题相关知识制成问卷或学习软件挂在各院系的网站,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者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网络课堂学习,计入学分成绩。其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安全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二)重视心理安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因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的内在因素。大学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心理问题,如不加以及时积极疏导,容易引发各类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有针对性的疏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不难发现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热线和心理门诊室,这一类的举措具有一定的普遍效果,现在的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有些地区的高校往往工作做得不实,重在形式主义,仅仅在每年的5月25日做“525(谐音我爱我)”等之类的形式主义活动,这样做仅仅是向领导们或者学校的上级管理机构表示他们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做了一点工作而已。实际上,真正关心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及相关管理者要做的是重在走进班级、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生活及其心理,关心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学习障碍、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的实实在在的解决,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

(三)抓好新媒体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充分运用微博、微信、E—mail、QQ群等新媒体交流载体,改革教育方式。新媒体具有及时、互动的特点。如今走进校园,不难发现,手机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通信、娱乐工具。玩游戏、聊天、信息查询等的确使得学生的生活学习、交流日益便捷,同时网络信息不安全因素也必须警惕。大学生安全教育在当前的环境下,宜结合新媒体普及的事实,开展多种多样的与新媒体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视频欣赏、手机信息互动、网络论坛等这类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安全教育方式。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促进他们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

四、结语

总之,当前高校安全问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研究影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客观因素,开展好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的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防范,提升学校的安全工作水平,为大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身心发展的安全环境。

作者:金子求 单位:铜仁学院社科部

第三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独立课程体系

一、加强安全教育的紧迫性分析

从当今国际形势看,威胁到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同志曾指出,对于形势严峻的一面,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科技信息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加,加大了经济风险的传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加剧;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西方国家文化渗透更加便利;在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作为潜在竞争对手的西方国家正以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为工具,企图达到分化和西化我国的政治目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将持续存在,并以更加隐秘的形式进行。从地缘政治看,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与印度等国的边界尚未划清,周边人口多,大国强国多,有核国家多,热点问题多,海权争端持续升温,且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从国内环境看,利益交织矛盾迸发使得国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既是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期,各种利益交织,各种矛盾集中迸发,使得国内的安全环境恶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绝之心治理腐败,但反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包容力的下降,腐败问题加剧了民众对阶层分化的不满情绪。一些热点问题在处理过程中的疏忽极容易引起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对政治安全及经济发展造成危害;其次,西方反华势力勾结国内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民族主义三股恶势力挑起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稳定,成为新时期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一大毒瘤。而且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仍然是我们最深的乡愁,祖国的统一还没有最终实现。再者,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网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不强,自媒体的发展为一些负面社会事件的网络发酵效应提供了平台,常常引发更多的公众关注,使得社会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风险。从实践经验看,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加强对公民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做法。以美国为例,美国一直把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称作“社会的第一勤务”、“政府的首要职责”。为了增强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他们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同时,很多高校也纷纷设置网络安全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历程看,缺乏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体验感知。实践是认知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转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保持持续繁荣与稳定。作为90后的当代大学生,没有血与火、灾难与牺牲的亲身经历,使得他们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安全意识薄弱。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安全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目前,大多数高校把国家安全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子系统,使之处于从属地位。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局限于传统安全领域,没有树立现代综合安全观。有的大学生虽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实现由思想到行为的转化,则模糊不清。

(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独立性、深刻性、系统性不足

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远没有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独立的程度。在内容上主要还是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灌输,导致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刻性、系统性不足。

(三)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力量欠缺且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承担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任务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武装部门人员,甚至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员也参与其中。并且,现有师资已有的知识结构、前瞻能力与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匹配性差;此外,由于我国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要教授和研究方向的师资更是凤毛麟角。

(四)国家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尚需建立

独立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健全的运行机制的推动。由于对国家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在高校的建立尚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各高校普遍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领导组织,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统一规划;国家安全教育顺利实施的制度、经费、基地等保障配套措施的建立尚需时间、关注及支持;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考核还没有作为大学生素质考核的组成部分纳入考核体系。

三、构建独立课程体系的对策探析

课程教学是高校落实培养计划、达成培养目标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要把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以该课程的开设为统领和抓手,解决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是前提

缺乏忧患意识和前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对国家安全重要性认识的提升,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独立课程体系,必将成为一句空话。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决定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程度,其影响具有长远性。因此,各高校要以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的态度,把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到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要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自觉提高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维护和保证国家安全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二)教材规范是依托

现代综合安全观的培育,需要以规范的教材体系为依托。因此,我们必须以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为目标,客观分析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脉络,由点到面,从道德到法律,兼顾历史与现实,要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行为指导,构建起独立的新课程教材,并根据形势发展注重动态调整,使《国家安全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培育师资力量是关键

鉴于目前形势,加大对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国家安全方面的培养培训力度,促使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授及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教育转型,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从长远来看,在高校可以考虑设置国家安全保障专业,或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设置国家安全教育研究方向,这将弥补当前国家安全教育师资的不足。高校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支包括军队、公安、信息等各方面专家参与的国家安全教育兼职师资队伍。

(四)建立健全的运行机制是保障

国家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主要应包括组织领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要建立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督导,以独立的国家安全教育委员会为统领的组织领导机制;各地各高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投入,以解决国家安全教育的基地保障和经费保障问题。此外,还应当修改完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体系及方式方法,把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在新时期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背景下,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独立课程,并将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是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不但要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作为确保高校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举措、还应视其为维护现代化建设成果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以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和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作者:李永莲 单位: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