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摘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各大公立高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国有资产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的同时给各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完善该项工作,本文以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分析了现阶段各大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讨论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一、引言

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大数据”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公立高校教学资产的规模和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改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又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现阶段,各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使用率不足、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等。为了尽快解决此类问题,建立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评体系不容忽视,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相关的工作。

二、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下,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呈井喷态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建教学楼,购置相关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校方,有必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这不仅是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分析,其一为了保障国家对高校投入的资金用到实处,在市场环境下经济利益的诱惑客观存在,建立绩效评价是国家对高校国有资产宏观控制的手段,是有效的防腐制度之一;其二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现阶段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硬件设施的实力比拼,以实验室为例,高校实验室设施与数量是其招收相关专业学生的招牌,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少之又少;其三为了促进高校自身的长期发展,在高校管理中,尤其是公立高校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相关工作的不到位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还会影响学校的日常工作。

三、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资产在使用和维护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深入,近几年国家已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各高校建立多媒体教室。现阶段,我国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教育,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其引发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也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缺乏监管。首先,该类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很少有学校会要求老师或学生在使用时登记,这就导致设备出现问题时没有办法问责,修理支出也会增多。其次,在设备维护方面,对教室内的国有资产,大部分高校都是寒暑假集中维护,在日常教学中定期维护的高校很少,老师在上课时,多媒体设备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实验教学的资产使用率明显不高

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创建学科实验室,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创造“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增强学校硬性教学设施的实力,获得好的生源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但是,基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实验教学资产的使用率存在明显不足。其一,部分高校在购置实验设备、创建实验室时,未充分考虑该学科的师资力量与学生比例,往往因师资不足导致实验室资产的价值不能充分发挥。其二,高校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不高,现阶段高校多数实验室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使用,但由于课时有限,理论课占比较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机会较少。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缺乏整体配置

目前,很多“双一流”高校过于注重发展其重点专业,而忽视了其他专业教学设施的配备。一些高校将大量的国有资金投入到重点专业的建设中,不仅会为其购置高额的实验设备,还会为其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该校其他专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毫无疑问,该种资产管理模式已经局限了国有资产的配置。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各个专业的发展,可以重点发展某一个专业但不能因为过于偏向某一专业影响其他专业的发展,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国有资产管理也是不科学的。

(四)相关人员国有资产管理概念不足

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并不少见,相关人员的概念不足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损坏率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不难发现学校相关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维护以“价格”为界定存在明显的差异,以高端的实验设备和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为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维护实验设备,对教室内的多媒体通常只是寒暑假集中维护,平时学生报修学校才会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维护。诚然,实验设备价格不菲,学校进行动态地监督维护无可厚非。但是,就国有资产管理而言,两者之间的差距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学校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学校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建立的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突出这一点,主要原因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严重,而目前高校内部以“惩戒为主,激励为辅”的国有资产管理手段显然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难以实施。因此,在建立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时应以“激励性”原则为主,某种意义上,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高校实现动态的监管。

(二)科学性原则

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公立高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建立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中应该遵循“科学性”的原则,重中之重是排除个人因素的影响。对各高校而言,首先,需要严格审核参与建立与完善绩效评价相关人员的信息;其次,可以适当邀请有关的研究人员加入到实际的工作中,结合学校内部国有资产的规模、数量以及当前的管理状况,综合考虑研究人员的意见,明确相关的概念,尽可能完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体系。

(三)整体性原则

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应该具备整体性。在高校国有资产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下,产权不清、监管缺乏等管理问题会逐渐被放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相关人员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制更应该以“整体性”为原则,准确区分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明确国有资产的数量,综合考虑当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更能满足高校的长远发展需要。

(四)可操作性原则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具体的要求为:将“指标可量化,评价可操作”视为目标,明确相关细则的具体含义。以可操作性为原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国有资产管理与其绩效评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高校相关人员国有资产管理概念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第二,可操作性是使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可以说,一个没有可操作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五、结语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连续而又复杂的,不仅涉及到集中核算、监督、审计等问题,还关系到财政、国资的使用。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会进一步完善。尽管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已然存在问题,其绩效评价也不是非常成熟,但经过相关人员的思考与研究,后期的实践会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何翔.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04).

[2]朱继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

作者:常虹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