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浅议(3篇)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浅议(3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也是单位发挥自身价值以及服务社会的基本保障。对于单位的固定资产加强管理,一方面有利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业单位全面了解资产的购置、维护、处理等各种情况,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接着全面分析了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进而保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绩效视角;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是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固定资产购置的数量和金额日益增加。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账实不符、处理资产随意等问题。因此想要使使用固定资产的效率全面提升,就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固定资产在管理时所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使得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更为规范、科学。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尽管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但随之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是其中一项。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事业单位呈现出各种问题,包括:第一,有的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购置、持有、处置等方面均没有明确的条例;第二,有的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现实的管理工作严重脱节,以致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以上种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进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

(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固定资产的取得环节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比如,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未对单位的资产情况作充分调研,导致对已有的固定资产重复购买,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资产的闲置;对于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未按要求进行政府采购,从而脱离了政府的监管,造成腐败的漏洞。二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有的事业单位未成立专门的部门设置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三是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有的事业单位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导致部分已经不能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履行报废程序,由此造成账实不符,财务报表虚增资产;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出现对于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虚报毁损报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以上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的浪费、固定资产的闲置甚至流失。

(三)账务处理不完善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包括:一是在确认固定资产时,只是将单价达到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而对那些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固定资产没有入账;二是对于捐赠、盘盈或者违规取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或部分入账;三是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固定资产中毁损报废的部分未及时登记下账。以上不规范的账务处理导致财务人员提供的固定资产数据和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账面数据不相符,进而造成事业单位搞不清楚本单位资产的情况。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单位顺利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想要更好发挥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各事业单位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固定资产的购买、持有、维护、报废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包括:一是在固定资产的购买环节做好预算,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相结合[2],分析和调查的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在实际采购时秉承经济、科学的原则;二是对于固定资产的验收、使用、日常维护环节选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好,使其在单位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盘点,对毁损、短缺的情况及时发现,履行相应的程序,确保账实相符;四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避免资产流失。一旦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则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才能得到较好的管理。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对待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层要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深入的了解,做好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选择责任心强且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作为资产的管理人员;二是资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标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组织采购,杜绝漏洞;三是在编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应本着节约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力求做到数量、金额的准确;四是年中执行固定资产采购时应严格依照批复的预算及相关要求实施采购;五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对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的文件和制度认真学习,所在单位还要提供给管理人员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进行培训[3]。

(三)完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对于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核算科目,严格按照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计提折旧、后续支出以及报经批准的出售、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等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会计处理。二是财务人员应当对固定资产设置总账、明细账,侧重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对固定资产建立卡片账,对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调出、报废都建立详细的纪录,侧重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三是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履行报批程序,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四、结语

当前我国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的还有各行各业的深化改革。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的顺应这一潮流。对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积极应对,这样才有利于事业单位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当把固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效结合,同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加以完善,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更为有效、科学。

参考文献

[1]关会林,车忠强,黄伟等.基于绩效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7):149-150.

[2]付仲鑫.新制度下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4,(10):125-126.

[3]张晨.浅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6,(27):111-112.

作者:徐兰 单位:四川省商务发展事务中心

第二篇: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

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现实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管理氛围尚不浓厚、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规范、管理运行机制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因此推进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不足;对策

一、引言

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指单位内部相关资产管理人员对属于国家所有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形态的具有一定使用期限的经济资源进行的预算编制、资产购买、使用、评估与监管的活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降低国有固定资产闲置率、增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节约性、服务性、廉洁性政府的建设。

二、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1.事业单位内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氛围尚不浓厚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指导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还存在缺陷,导致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时,由于缺少宏观上的政策文件指引或者相关指引存在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较为混乱。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及相关的基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因为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属于国有,导致相关管理层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尤其只重视相关资产购置,而对其使用监管不力,导致资产流向不明,造成资产浪费现象严重。最后,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机制缺乏科学合理性,使得基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履行职责,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度与配合度都不高。

2.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体系与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已明显缺乏科学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其一,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信息不够全面、真实,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信息传递缺乏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造成事业单位相关的固定资产预算编制、资产购置、追踪评价等资产管理活动难以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造成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合理、重复购置资产等现象产生;其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一些单位甚至在财务记账、资产实物管理以及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分离,例如会计人员只负责财务记账,而在具体的实物管理方面则是责任人员不明,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财务记账与实物记账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三,一些事业单位缺乏一整套相关的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及事后的追踪监控程序,对于相应资产的使用情况(如出租、出借、交换等)并未严格的记录登记,导致单位固定资产去向不明,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3.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缺乏创新性

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较为落后,一些乡镇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即使已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通常也存在系统不全面、运行程序缓慢、资产管理环节复杂、易崩溃等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效率低下,出错率极高。另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较低,法制观念不强,也不熟悉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相关的预算编制表、会计核算账目以及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规范,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下。

三、完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氛围

首先,国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政策,以便为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提供具体明确、科学规范性的引导,增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增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其次,通过国家相关规范文件或者组织培训学习的形式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人员及相关资产管理基层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改变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错误思想,使其从重购置、轻管控,转变为重管控、轻购置,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最后,增强对基层相关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培训,增强相关行政人员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度。

2.制定规范合理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其一,应使事业单位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增强各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以便合理配置事业单位的资源,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防止事业单位设置不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二,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岗位职责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统一财务记账、资产实物管理以及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岗位职责,将这些职责交给同一人员或者明确各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以防账目明细与实物记账不符,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其三,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度,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应遵循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案,严格相应的固定资产审批程序,对于资产的使用,如出租、出借或者出卖等进行统一的审批登记,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统一的事后追踪,防止固定资产流向不明。

3.创新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增强固定资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一方面,增强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性,加大力度构建现代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数据的导入、计算方式等环节,尽量减少相关管理工作的不必要环节,实现信息平台的简易高效运行,同时还应对该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以防系统崩溃,增强资产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努力选拔与培训业务素养与职业道德较高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增强相关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其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能力,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制观念,定期组织对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固定资产管理专业能力。

四、结语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意识,优化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创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作者:李光焰 单位:青岛市企业调整服务中心

第三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探讨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信息化逐渐成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方式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关键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

如何实现事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只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资产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管理理念淡薄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对资产管理责任认识不到位、效益认识不到位、约束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重钱轻物”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管理较为重视,忽视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严重滞后。在事业单位资产及其管理属性认识上,由于资产产权不明确,部分单位在认识理念上存在误区,没有深刻意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国有属性,致使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产状况。

2.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体系,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问题几乎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很多事业单位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过分求全、求新,购置了很多使用率较低的设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浪费,影响了资产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诸如房屋土地、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合理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非经营性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些非经营性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容易轻视其管理。由于思想态度上的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方面频繁出现差错;二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工作经验,对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易在财务核算上出现纰漏;三是个别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模糊,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严重分离,统一管理资产时需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容易形成管理不到位、产权不符、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符等现象。

3.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一是缺乏内部监督。由于人手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资产核算不够严谨,很难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有数量、价值,也很难正确行使基本的会计计量活动,从而导致无法正确行使其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二是缺乏外部监督,主要是审计部门监督不力。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晰,致使部门之间职能重复、监管效率过低、无法落实具体责任。而且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内容主要为各事业单位财务,对其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审查与核实,对具体工作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定,容易出现资产账实、账账、账卡不符等现象。

4.技术力量不足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了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但因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普遍缺少对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意识,还有些部门仍然沿用手工账目管理,导致在资产管理中频繁出现错误率高、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及账目失真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通过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才有可能减少信息错误。毫无疑问,管理信息化是当下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构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立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态,降低由于资产消耗、使用率低而产生的管理成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管理目的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1.有助于推动事业资产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相应扩大,这就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闲置资产数量和状态。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计数、查询、分析的需求,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还能够简化资产管理审批流程,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避免任意构建资产的行为,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2.有助于巩固事业资产的监控,避免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强财务监督管理、避免管理漏洞。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集中管理力量,监控资产与资金流动,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确保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助于提升资产运用速率,防止资产闲置耗费

资产配置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是资产管理的关键,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为事业单位搭建了一个公开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资产变化,并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产的价值和资产的合理运维。

4.有助于事业单位巩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随时全面掌握资产运营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使收入来源、支出费用,员工待遇、成本核算等等项目能够一目了然,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财务漏洞,规范财务管理,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的特性,对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重复和浪费,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诸如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脱节、未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盘点效率低下、过程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信息化平台,采用现代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以下措施值得实施。

1.统筹计划,统一运作

集中管理事业单位所有资产,核实事业单位内资产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兼容对接资产监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对各类资产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2.紧抓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准

标准化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专门部门实行管理,并进一步制定和执行标准规范。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将公共财政管理经验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成功得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去。在健全严谨的法律框架内,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全面控制资产的运用和处置。从管理监管体制入手,结合实际资产情况,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健康发展,树立规范的管理秩序,确保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长队伍的群体管理水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否取成效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其一,资产管理信息化无论是智能化还是标准化,最后履行相关制度的都是工作人员;其二,相关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之一在于资产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执行相关计划,只有这样,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把信息化认真落实到每位办公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全员参与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处理好安全与监督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安全与监督管理并重。在资产管理网络化背景下,由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等组成的信息安全体系无疑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完善相关可控信息技术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最大限度争取信息安全办公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工作。

四、总结

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事业单位资产,是资产管理一项重大创新。资产管理信息化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有力的支持了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等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实现了资产管理在各个层面上的信息共享,告别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操作模式,解决了对账困难、信息闭塞、监控不力、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充分利用了海量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为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等管理活动提高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马铭冀 单位: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