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综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综述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地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又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依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本文从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的计量、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以及提高单位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关键点,并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实际经验和财务管理的经验,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顺应形势发展,修订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条件,因此,对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提高单位的竞争力。

一、固定资产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同样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本单位将未达到固定标准的批量采购数量限定为50个(含50个)。从单位价值标准和使用期限两方面确认固定资产定义。从实质重于形式来看,将批量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能保障资产的完整性。新旧财务规则相比,新财务规则将固定资产标准由500元以上提升至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标准由800元以上提升至1500元以上,相对于旧财务规则,新财务规则解决了固定资产的范围过大以及随之带来的统计不够准确的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固定资产价格偏低带来的管理和核算方面的问题。本单位于2013年按照新规则调整了固定资产,共有19.59万原固定资产调整出固定资产范围,均为价值低、种类多、数量多的固定资产,这样可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有限的人力情况下,集中精力管理价值量更高的资产,能体现出会计核算原则中的重要性原则。

二、固定资产的计量

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关于质量保证金。购入固定资产涉及质量保证金,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核算。支出按照银行支付金额计入支出,但固定资产均可以按照购买总价款计入固定资产,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采购合同价款。此部分体现出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2)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此类固定资产优先按照凭证或者同类市场价格入账,其次按照名义金额入账。有些纪念品等无法计入财务账,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名义金额入账的方式解决。名义金额保证了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的全面性。

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中有很多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事业单位应在固定资产制度中规定计提折旧的原则以及具体的计量方法,建议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加入计提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年限或者工作量,以及计提折旧的具体时间等。对于旧制度期间已购置固定资产,确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查清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确定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将以前年度累计折旧一次提取,以后按照月或者年提取;对于确定按照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同样确定总工作量和已使用工作量,补提以前年度应提折旧。接受捐赠、投资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发票证明购置日期,如果无法确定购置日期的,可以由单位内部技术部门明确或者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确认。对于固定资产报废需要将取得的相关收入减去发生的必要费用后的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同时核销固定资产。

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包括编制采购预算、实施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及支付管理、后期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办法或者制度,明确机构和部门职责以及人员职责,还需要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账,需要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财务账相符、账上资产与实际盘点相符,并按照规定处理不符事项。同时,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实时管理。(1)采购预算。采购计划以及相应的预算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起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发展规划、项目计划以及资产存量、人员配置标准制定固定资产建设规划和年度购置计划,制定采购预算。采购预算需要经过财务部门审核,保证在单位总体预算范围内,复核预算管理的要求。(2)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采购要按照国家政府采购以及招投标法等规定实施采购工作,并坚持按照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进行采购。本单位在实务工作中,按照政府招标采购法和不断更新的中央预算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进行管理,现在执行的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以及中央政府采购网实时的信息执行。申请采购部门,需要详细列出采购需求以及经费预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复核有无采购计划,采购需求是否明确合理,根据采购需求确定采购方式,并组织采购工作。进口设备采购应按照国家规定严格履行进口产品采购审批程序,报送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采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复核采购合同,确定合同条款有无违反招投标文件。本单位在实务操作中,需要咨询律师,按照律师建议修改后确定最终的采购合同,保证采购合同符合法律规定。(3)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及支付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组成验收小组验收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金额较大或者技术复杂,应邀请相关专家参与验收。财务部门根据采购合同、中标通知书、购物发票、固定资产登记表、验收报告以及相关凭证进行报销支付,审核整个程序的合理性,把好支付前最后一道关,并且在录入会计凭证时,摘要中录入固定资产名称型号规格、固定资产的使用人等,按照部门和数量核算。(4)固定资产使用及维护。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转,制定固定资产损失赔偿管理办法,对于非正常损坏、丢失等,明确赔偿处理原则以及赔偿方式和方法,明确赔偿责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责任人赔偿相关损失。(5)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包括调剂、捐赠、转让、置换、出售、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固定资产处置完毕后,需要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同时核销固定资产账,保证实物、账册之间相符。(6)固定资产定期对账。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使用部门每年定期进行账册、实物、固定资产卡片的清查核对工作,做到相符。在对账中,遇到不相符的,查清原因,按照固定资产损失赔偿管理办法尽快处理,保证最终相符。资产管理部门还需重点检查大型固定资产实物,并抽查部分固定资产,保证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关注价值最大的固定资产。

四、固定资产现代化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固定资产管理服务财政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借助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现状,通过上级部门联网,可以方便上级部门更好地了解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之前本单位使用的医疗卫生行业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系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并且与每年上报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数据不能对接,因此,疾控系统及其直属单位正通过招投标手续确定软件公司,可以集中安排使用和运营维护,节省时间和经费,并可以同步实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还可以整合整个系统的资源,部分资产可以互通有无,节约固定资产支出费用。

五、提高单位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有效运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有完备的制度,其次是执行制度的人,制度最终要靠人来执行。目前,各单位对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包括监管机制,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因为在整体的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因为个别业务水平不高导致的错误,可以通过后期的审核纠正过来,但是如果相关环节的人员集体造假,就很难被检查出来。因此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首先是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其次是专业水平。事业单位通过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定义和范围,做好固定资产的计量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合理配备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逐步建立起日益完备、适应经济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能管理好固定资产,为单位总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萍.解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会计之友,2013(32)

作者:王洪燕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