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思考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成为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市场竞争水平的必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我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一、引言

国有资产关系着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和效率,国有资产管理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把资产资源用在有利于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这不仅仅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结构,还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资源的共享水平、利用效率,有利于强化规模效应、节省投资,化解过剩产能退出的步伐,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资产的结构及管理情况关系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加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重资产、以资产运营管理为主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及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资产运营为主的国有企业来说,资产运营管理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能力,而精细化的管理成为提高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化、系统化,资产折旧的计提、资产信息录入传递等工作已能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完成,虽然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但资产管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目前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较大、历时较长且涉及的部门较多,形成为企业提供效益的资产也较多,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资产管理的模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但仍有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意识和方式落后,公司管理层过于重视资产的交付时间、投资回报及公司整体效益等,而忽视资产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管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造成一些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无法充分发挥资产应有的效能。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缺乏详细的规范流程、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或者企业已具有相应的资产管理规范制度,但由于国有企业非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制度,负责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管理能力且缺乏执行力,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资产盘点工作流于形式,造成账实不相符,国有资产损失及浪费。

(二)资产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

以资产运营为主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价值占企业整体资产的比重非常大,较少的专业资产管理人员配备难以将整个企业的资产管理清晰,较少的人员与庞大的资产资源形成一对矛盾。目前固定资产的总额与数量基本上都是以财务部门的统计及账面的显示作为重要依据,在资产投入使用之前,由于工程建设安装时各类物资采购到货时间的不同,再加上建设工期的要求,具有相似功能但型号、价格不同的工程物资没有经过审批手续就在项目之间进行调拨使用,固定资产验收时也未严格账实核对,造成财务账面价值与实际情况不符,虽然对整体的投资无影响,但各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型号等则与实际不相符。国有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调拨过程中没有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监督,财务部门仅依靠业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提交的材料完成审批流程,无法了解被调拨的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数量,导致入账的固定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部分资产在没有经过审批的情况下就进行拆除、报废,或者资产先拆除报废,后提交申请审批,造成财务账面上资产仍存在并计提折旧,而实际资产已不存在,大大降低资产的价值。

(三)资产管理效率低,部分资产利用程度不高

随着国有企业运营规模的扩大,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流程未能按照要求被执行,对陈旧落后的资产未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和改造,造成资产管理效率的低下,导致资产的使用寿命和功能未能充分得到体现。国有企业的资产由于国家地方政策和行业自身的性质、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设备本身陈旧老化落后等因素被拆除,这些拆除后的资产被搁置未能及时处理或直接报废,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价值,而在清理、处置资产时,也未进行资产价值的评估并回收利用,造成资产资源的浪费及重复投资。

三、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账实不符、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一)提高资产管理意识,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重资产的国有企业来说,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公司管理层应改变重经营的理念,重视资产的管理,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资产全过程管理,明确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人,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同时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资产规范管理为抓手,着力提升资产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能力,夯实资产运营基础。

(二)重视资产的前期管理,加强资产投入使用前验收管理

推进资产管理前置,规范工程资产管理制度,实施业财一体的管理流程,在资产投资之前合理评估投资方案,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合理管控投资规模。坚持以工程交付实物为准,在项目验收环节现场核实资产是否真实,准确按照实物信息入账。财务部门应在内部验收审签环节建立稽核机制,资产与实物不符的拒绝验收,保证账实一致性。

(三)完善资产盘点制度,做到账实相符

目前国有企业对资产的实物管理环节处于薄弱阶段,因此要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盘点制度,加强资产的现场管理工作,加强资产核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避免出现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脱节,造成账实不一致。财务部门可采取定期、不定期和抽样的检查方式,牵头组织清查固定资产的来源与组成部分,资产的数量、型号等是否与账面一致,尤其对资产的调拨、报废,可安排资产核算人员到现场了解、记录资产情况,做好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保证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面上相吻合。

(四)加强日常维护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国有企业应落实资产运营管理的效益导向,发挥资产的最大利用效率,因此要加强资产日常的维护、修理及改造,保障资产的可靠稳定运行,尽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严控折旧期内资产拆除、报废,最大可能发挥资产的效益效率,使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达到挖掘资产价值潜力、提升公司运营效益的目的。加强资产的保全,强化资产处置中的规范性管理,对于已经拆除、报废的资产,可利旧的应及时回收再利用,资产核算人员及时记录资产的利用状况,无法利旧的资产应聘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对资产进行合理处置,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全面整合资产管理流程,推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系统化、数据化管理

在流程体系建设上,完善工程资产管理,强化采购管理,实现工程项目从物资采购到验收使用整个流程系统自动入账、自动转资和全量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全量资产与资源的匹配,确保资源和资产颗粒度一致,资源的新增实时触发资产的新增,资源的变动实时反映资产变动,资产折旧维护成本实时与使用性能进行匹配,实现资源资产管理流程一体化,从流程上保证资产账实一致。在系统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厘清财务系统和资产系统的职能和关键字段,财务系统负责资产账和资产价值管理,资产系统负责实物信息管理,并通过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从源头统一数据、提高管理效率。在数据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统一的编码体系,实现每一项资产从采购、到货、安装、交资、运营、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化管理,为企业资产运营提供坚实的管理支撑基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资产维护的远程监控、数据远程稽核,准确记录实物的数量、使用状态等信息的变化,确保资产与实物的一致性匹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结构性调整迫在眉睫,而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生产因素,其管理也由之前的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资产管理的制度约束和责任落实,降低管理成本、经营成本,减少重复建设、节省投资,有效提高投资效益,促进资产提质增效,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少芬.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J].经管空间,2016,(7):70-71.

[2]卞存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02):80.

作者:何玉娴 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