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论文范例

资产管理论文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1

1.1账务不明晰

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账务不明晰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由于资产产权不清,导致无法入账;二、出现挂账未结转的现象,从而未入固定资产账;三、对报废、毁损处置的账务未能及时处理,或是因管理不善丢失了相关账务;四、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出现了分类错误,未将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中;五、科室负责人的频繁变动及机构设置的变迁而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交接和处置,造成管理上的空白。

1.2现行管理模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医院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制度,对不同属性的固定资产由不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由信息科管理,医疗仪器设备由设备科管理等。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核对,导致了固定资产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归总。

1.3信息化条件不高

目前医院在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管理时,大都以共享数据等形式为主,多数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账目管理及下发核对的形式为主,未能有效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全体人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为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医院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只有管理阶层人员对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将各项制度进行充分落实。因此,可以在医院领导干部考核标准中,充分纳入资产的效率及安全等问题,通过强化管理阶层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实现医院全体员工资产管理意识的加强,从而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能自上而下得到有效开展和执行。

2.2全面清理固定资产。

的固定资产清理。在实际清理过程中,首先规范各项固定资产的品名,其次仔细确认固定资产的购买金额、日期,及其规格、使用科室等具体情况。最后,资产管理人员将统计的数据全部录入医院所在市区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

2.3动态管理固定资产

(1)落实固定资产的维护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节约维修费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促进了固定资产使用率的提高。医院在落实固定资产的维护制度的同时,还可设置相应的奖惩项目,对各个科室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机维护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按责任惩罚缺乏责任心,且管理工作未做到位的工作人员,并给予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突出的人员及科室相应的奖励,充分提高全体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及管理意识。

(2)完善固定资产的交接制度。为避免出现固定资产结交不明的情况,医院应完善固定资产的交接制度。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对固定资产进行调配和分发,各科室在使用期间不可出现私自处置、调换固定资产情况。固定资产的原使用人员在使用完毕后,必须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办理相应的交接手续。固定资产的移交人及交接人在确认信息无误后,在交接表上签字,从而明确各方责任。交接表在签字完成后进行归档存储。

(3)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为实现固定资产流动的及时掌控和管理,保证资源调配的合理化,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发挥出重要作用。通过应用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将固定资产的变动及库存情况进行及时登记,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同时还可促进现值资产的再次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管理。

2.4加强优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支持。因此,医院应加大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业务的培训力度,通过聘请资深资产管理专家来院开展讲座,或是加大与同类型医院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其专业管理技能及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在学习及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技术,并有效结合经费预算、实物资产预算及资产外挂等多方面内容,充分保障了资产明细账、会计账目、资产实物等的一致性,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3、结语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2

(一)缺少良好的法律环境

为保障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时实现收入的最大化,应该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人民法院曾提出了资产处置的法律条例,但因资产处置的特殊性,其在管理上还缺少部分必要性的手段和权利,部分业务还需要法律的支持。

(二)资产处置方法局限

目前处置资产主要是通过正常清收、债转股、资产出售和拍卖、折扣变现、破产清算、租赁、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债转股。债转股指的是资产管理公司把处置资产变为公司股权,转换债务债权两者间的关系,根据其拥有的股份分摊亏损或分享盈利。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企业也不需要支付利息,变为直接受益方,所以债转股受到企业和政府的欢迎。资产处置的其他方法由于社会、市场以及资产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方式都不能够完全发挥原有作用。资产处置的债务主要有国有企业买断工龄、支付退休职工养老金等,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时由于各方施加的压力必须考虑到公司的社会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处置效率。目前产权市场的不稳定,再加上投资者的缺乏,导致大部分资产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回收、折扣变现为常使用的方式,但其资金处置的效益也不高。造成这原因是由于回购资产债券的企业自身就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多方面的问题,债务人各项能力的低下必然会影响资产折扣变现效率。

(三)资产管理公司结构、人员数量的问题

资产的处置和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范围广,而目前多数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人数较少,公司人员结构的设置也很混乱。根据调查显示,一些公司业务员平均管理客户较多,部分业务员反映自己要负责资料调查、打字、营销、谈判等各项工作。业务员终日忙于处理事务,对资产处置的时间十分有限。资产回收价格通常是根据评估或模拟市场的价格回收,资产管理公司的考核和管理由此有了客观根据。资产收购现金只要超过回收价格,就能够获得利润,但目前部分公司在资产回收主要是以账面价值作为回收依据,忽视市场价值。公司在回收后资产的估算价值变得难以确定,由于资产处置价格低于市场价值,公司的运作市场、客观化就难以用一个标准衡量。

二、增加资产处置的措施

(一)确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当今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一个过渡性的金融机构,从我国国情分析,它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存在必要。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性以及资产处置市场的狭隘性,资产管理公司要追求自身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实施专业性的银行结构。其需要对经营方式和股权改造实行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应实施股份制形式的改变以及上市,改善资金不足这一现象,把公司由官办官营、国有独资模式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投资主体参与,将其变为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企业;其次是实施集团公司制,将公司各办事处不作为一级法人的情况转变为各个办事处为分支公司,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创新资产的方式和手段

实施有效的处置方式和手段是增加处置效率、最大限度收购资金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购进外资参与资产处置、使用资产证券化、实施多种方法完成股权的退出等。资产证券化指的原始权益人把缺少流动性但可以产生平稳的资金流量集合起来形成资产池,转变为金融市场流通和出售的证券,其是资产处置的有效手段。引进外资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回收的资金最终是要将其出售或转让,结合目前市场情况分析,仅仅使用国内的资金消化和购买资产是不完整的。国有经济各项改革压力大以及民营经济的总体实力还较低,对资产的购买能力有限,且第三方担保的形式很难找到,收购比例低,因此引进外资能够将这一难题合理解决。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拍卖、招标、协议转让等各种方式向国外投资者出售债转股股权,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及时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转让出售范围。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回收违约率较高的保证贷款合同以及实物资产,一般情况下不能根据贷款合同的时间计算现金流,应将合同条例下的抵押物变现的现金流实施预算以及资产价值的评估,然后设计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的首要问题是信用的升级,以弥补资产最初的信用等级和投资者的信用等级间的差距,采取合理价格法将提升原信贷资产等级的增加。按照目前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增强信用等级主要有政府担保、超额抵押、第三方担保等形式,由于我国不良资产的产生和政府对信贷干扰相联系,因此增加信用等级应该将政府担保作为主要内容。

(三)构建合理的约束激励体制

资产管理公司具有很高的知识技术含量,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产处置的结果。因此,构建一支工作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员工队伍变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设置公开化的用人机制,做到能升能降、能进能出,激励每一位员工自我提高、自我充实的积极性;其次要增强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员的管理、金融等理论知识,同时能够熟悉投资银行操作的多功能人才;最后可以从各个地区聘请专业技能的专家,设置全面的约束激励体系,例如奖金鼓励,提高员工的业务积极性。资产处置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收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相贴合,禁止公司内部和其他企业联合压低处置资产价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其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积极改善资产处置的绩效评价方法和目标责任制,增加对资产组织绩效考核部门、集中采购部门、财务审查部门的控制;第二,按照业务发展的需求,调节公司和各部门的业务才做流程,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第三,严格落实公司内部的规范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四)形成监督体系,保障规范进行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3

对于顾客资产的涵义,学术界存在分歧表现在顾客资产的界定标准上,主要体现为顾客范围的确定。顾客资产被首次定义时,顾客的范围仅是指现有的顾客,后来鲁斯特等人指出顾客资产所指的“顾客”,是最有价值的顾客而非所有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显然他们是从顾客价值角度分析这一问题。RobertE.Wayland和Paul.M.Cole(1998)通过调查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顾客进行走访,得到企业顾客盈利能力的相关数据,测量分析后得出企业顾客的盈利分布状况模型,发现顾客忠诚度与企业利润贡献量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按照顾客忠诚度和利润贡献量二维标准得出结论:忠诚度高、利润贡献量高的顾客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基于此,企业应该将贡献最大利润流的忠诚顾客作为顾客资产的计算对象,而不应将非忠诚顾客或零散顾客纳入到顾客资产范畴。“顾客”的范围应是那些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贡献的现有或未来顾客。

二、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

Rust等(2000)提出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此模型基于顾客价值理论,与他们所提出的顾客资产概念相匹配。该模型指出顾客资产由三个驱动要素组成,分别是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并伴随有11个亚驱动要素。此后诸多学者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顾客资产相关内容,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的因素也在影响顾客资产,资深咨询顾问FrederickReichheld(2001)发现推荐效应、增量采购、知识建议、价值溢价以及成本节约等这些重要因素影响忠诚客户产生利润。随后,Berger引用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客户现金流的重要驱动要素有:时间关系客户收入的自然增长、满意客户的推荐收入、老顾客的成本节约和老客户所支付的溢价。由此可以发现难于观察的非购买行为影响顾客资产,这些非购买行为称之为感知资产。国内学者邵景波等(2009)对传统的顾客资产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这对于顾客资产相关研究是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借鉴Rust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价值资产的驱动要素是质量、价格和便利性;品牌资产的驱动要素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品牌认知、品牌偏好以及品牌美誉度影响品牌资产,其中品牌认知反映顾客对品牌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品牌偏好是指顾客对品牌的一种偏爱,品牌声誉、顾客对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顾客对品牌的道德感觉组成品牌美誉度;关系资产的驱动要素也略有不同,本文从关系理论出发,认为关系资产是由顾客信任、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这三个要素影响的,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忠诚程度。但由于关系资产的特殊性,需通过具体维系活动来表现其影响因素具体形态,这里笔者借鉴帕拉苏拉曼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将企业顾客维系活动划分为金融层面活动、社交层面活动和结构层面活动。邵景波等人(2009)提出的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认为感知资产是由口碑宣传和交叉购买两个要素影响的,本文则认为感知资产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影响:口碑宣传、交叉购买、知识建议、重复购买以及价格溢价。其中,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是相似的。重复购买是指顾客购买相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知识建议是指客户向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客户满意度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改进知识信息等。价格溢价是指对企业产品价格敏感度低的忠诚顾客购买企业边际利润大的产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感知驱动要素是顾客对公司产品整体感知结果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它与其他驱动要素共同作用影响顾客资产价值。

三、顾客资产的测量

对顾客资产的测量建立在顾客终身价值(CLV)计算基础上。Blattberg和戴顿用以下方法来计算顾客终身价值:首先,测量每位顾客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公司的期望贡献。然后,按照公司投资的目标收益率将上一步的期望贡献折现成净现值。最后,将所有现存顾客折现后的期望贡献加总得到顾客终身价值。后来诸多学者研究CLV和顾客资产测量问题都延续这一思路。国外学者的顾客资产测量方法主要是在顾客资产三个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不同方法、策略对这三个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最终得以提升顾客资产。学者们已经建立了诸多模型来描述顾客资产测量的问题。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CLV的模型。此类模型可以概括出五种:这类模型包括计算顾客终身价值的模型和配置资源使CLV最优化的模型。以上模型均是使用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模型。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有时间序列性,用于测量单个顾客、某个群体以及整体顾客的顾客终身价值。前三个模型需要大量个人层次的信息,若从整体层面上使用需要对每个参数进行单独估计。数据可用的情况下,它们的优势在于易于实施,但这三个模型没有考虑参数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竞争者行为,更无法模拟出顾客潜在的行为。后面两种模型适用于顾客处于流失的情景,这种情景下很难观察顾客是保留下来还是离开。相较于前三个模型,这两个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可能性,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结合到测量过程中,不易观测的行为得以显现,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上这类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可靠、具体、详细,企业根据模型测量结果,将资源进行分配,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方案,体现个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这类模型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缺乏与竞争企业的交易信息,没有模拟竞争的影响,所得测量结果存在偏差;另外,该类模型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数据不详细会导致测量偏差,这就要求企业需拥有较成熟的数据库技术,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有难度。第二类是顾客群分析模型。此类模型可以为顾客终身价值计算提供数据。Pareto/NBD模型是这一类模型的代表。Schmittlein和Peterson(1994)还提出了Pareto/NBD模型参数的合适的估计方法。此类模型是在第一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顾客群模型,所用的数据也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只是将具体参数扩大到群体,以整体来进行测量。这类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在测量过程中首先测量整个顾客群的过去购买行为,以此推出下个时期顾客购买的可能性,这样使测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类是CLV规范模型。主要是通过调查数据来计算顾客资产的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它不需要复杂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建模技术,这对于缺乏数据的小型企业更有意义。这类模型均很好地模拟了竞争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此外,企业通过此类模型可以明确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重要性,资源配制得以优化。目前对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通过使用调查数据建立的模型新颖、全面、真实,比较符合学术研究人员的不同要求。但是调查数据的随机性特点,可能使样本数据的质量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尚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增加了研究工作量。对上述测量模型比较分析,Rust等人的营销收益模型是最佳的,虽然仍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在顾客资产测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因有三点:首先,营销收益模型考虑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期望终生价值的同时,考虑了顾客的“获得”和“保留”。在计算净获利时,使得顾客获得成本更加准确。其次,营销收益模型进行了明确的模拟竞争和品牌转换。再次,Rust等人在提出该模型时进行了实证研究,有详细的统计过程,所用数据是稳定且无偏。最后,营销收益模型根据购买次数折现,而不是根据时间折现,这对于某些需要长期经营获利的行业来说更为合适。

四、顾客资产的增值

顾客资产增值是通过提升顾客获利能力来实现的,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传递顾客利益上,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即顾客支付的资金与服务于顾客的成本之间的差值)全面增加。顾客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有效地指导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其成功之处就是可以确保企业能在获取、保持与发展其目标顾客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以最适当的投入获取、保持和发展目标顾客)。国外学者对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两大基础上:首先是划分顾客群,其次是确定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研究思路是:影响不同顾客群体的顾客资产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策略,能够使企业顾客资产增值的机会加大。国外学者Rust等(2000)通过对银行业顾客的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技术分析后得出他们的顾客金字塔营销理论模型在银行业的适用性,顾客金字塔中不同层级的顾客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随后,他们针对顾客金字塔模型的各个不同层级,通过价值、品牌和关系驱动要素的影响作用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把获利能力差的顾客变成获利能力强的顾客。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郑浩、胡正明(2005)结合PhilipKotler对全方位营销架构的论述,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管理的实施模型,包括价值探索过程、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维系过程。探索过程是指顾客资产份额和顾客金字塔结构的确定过程,这是实施模型的基础;创造过程是指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的创造过程;维系过程是指维系资产的创造过程,然而此实施模型缺乏感知资产的创造过程,一些不易观测的非购买行为未被考虑,顾客资产的测量可能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制定切实的营销策略。刘建新、陈雪阳(2005)提出顾客资产增值的实施策略—顾客范围策略,主要通过加强价值权益、品牌权益和关系权益的开发和管理,提高顾客的获得率和顾客增值购买率。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希望通过改进顾客资产测量模型来实现顾客资产增值。邵景波等(2009)以移动通信企业的顾客资产提升为例,利用四维驱动顾客资产测量模型先确定了影响顾客资产的各亚驱动要素的权重因子系数,随后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企业顾客资产的相关提升策略,为顾客资产增值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顾客群划分的结果虽然有多种,但基本都是以顾客的盈利能力为划分标准,而在确定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时,存在不同的界定方法,这使得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度,在这一点上仍有待学术界深入探索,形成归于统一的方法。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已有研究的归纳、分析,顾客资产管理研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入。

1.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增强模型的可操作性。

研究学者们认为与会计分录下的其他有形资产相比,顾客资产可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顾客资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形性等特殊性质。目前学者们对于顾客资产的研究,仍只停留在理论模型和概念上的认识,可操作性的模型甚少。且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过去静态地去考虑顾客的经济获利能力,忽略了动态因素对它的影响。因此,要真正的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即结合实际,对测量模型的假设和相关参数予以修正,使其准确反映顾客资产的价值,最终将顾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资产平衡运算。

2.基于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可以提升顾客资产价值。

无数事实证明顾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应将吸引、维系顾客的相关活动与提升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资产的管理联系。已有的研究通过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的改进,对提升顾客资产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静态的组织能力已经不能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持续较高的顾客资产,必须开发动态能力,才能应对竞争环境下顾客资产价值提升。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顾客资产的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关系资产以及感知资产。

3.企业营销活动促进顾客资产形成。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共财政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资产管理对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而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资产管理效益,是保证基层水利管理单位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然而,随着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任务越来越重,其发展和建设的需求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下已经无法满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对内部资产财务状况、预算状况的有效反应。为了更好的实现部门向公共服务型部门的转变,提高节约社会资源、维持水利部门的正常运转、提高创新管理的能力,保证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老化的资产与预算管理模式亟待转变。

二、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和法律保障是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其制度的约束力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就我国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而言,目前尚无国家层面的法律条例实施保证,资产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更需要各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出台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利事业需求的资产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一是仅有少量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会计、预算、审计、产权登记等制度,而对于内部控制、稽核、监督制度并未完全建立;二是多头领导,越位、缺位情况普遍存在,缺乏规范的制度安排,分工不明、权责不清、职能交叉,自然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二)资产配置地区差异、人均差异悬殊

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一些地方水利部门的盈利项目较多,地方财政资金雄厚,对于基层水利部门的资产配置相对优越,尤其体现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员工福利等方面。而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基层水利管理单位,更是差距显著。在选择资产配置时,常用方式主要有资产调剂和资产购置两种,但大多部门选择资产购置的方式配置资产。资产配置的巨大差异,使得同一系统的不同人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攀比。一旦缺乏预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往往造成不切实际、重复盲目的资产购置,既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也不利于水利系统内部的和谐繁荣。

(三)资产使用缺乏严格有效的评估机制

长期以来,对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估一直体现在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上,而对于其他公益性质、非经营性的资产使用状况往往疏于评估。对于基层水利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估,又往往涉及到水利部、环保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覆盖范围广、评估难度大,对于考核办法、评估结果的认定缺乏权威、公开、规范的评估机制。另外,从实践上看,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往往存在“重购置、轻使用”的情况,一旦完成资产购置,往往忽略了使用、维修,更别说考核评估。资产使用评估机制的缺乏,一方面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与我国构建节约型政府的目标背道而驰。

(四)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资产监督机制设置的目的在于规范资产配置、使用、维护、清查、处置等活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内部监督来看,不少水利部门的监督工作并未设置专人专岗、设置专户对资产进行清理、登记,而以临时性检查为主,由办公室牵头,财务部门配合形成资产稽查小组,缺乏常规的制度规范,更没有设置专门审计人员和部门对资产进行审计监督。从外部监督来看,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和违约成本较低使得来自于外部监督,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三、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实现对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保证,必须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安排、建立工作指导、监督资产管理、收缴经营性资产收益等重要工作;同时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负责资产的日常运营和有效使用。优化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根本大法,从国家层面立法,并从程序法方面予以保证,对基层水利部门的资产管理详细规定其配置、维护和处置事项,另外,对于资产管理法律方面,各项事业单位相关的预算法、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都应涉及具体的规范。二是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标准进行规范。资产购置应列入预算申请,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批准后执行配置程序。同时,为提高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应对资产更新严加控制,由使用者提出报废申请,经技术鉴定后同意报销处置,严格履行程序。

(二)建立资产调剂和共享制度

目前,在资产配置方面各地区、各系统、各单位间缺乏协调和统筹安排,资产的重置、闲置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建议建立资产共享、资源调剂的平台,使不同部门之间建立公平、有序、合理的资产的共享分担机制。确保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尝试建立资产池制度,成立资产保管委员会,将各单位的闲置资产、罚没资产等放入资产池,由专门成立的部门或委托第三方经营形式负责资产的管理,以有偿转让或无偿使用等方式,实现资产的第二次流转,实现效用最大化。对于购置成本高、使用频率低的资产可申报财政部门公共采购,资产保管委员会经营,集中保管,重复使用,减少了重置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财政资金。

(三)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由于资产管理工作是保证基层水利部门高效工作的支持性工作,而且其具有非竞争性、个性化程度高、横向比较困难等特点,所以对于资产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应保证公平客观、实事求是。在指标设计时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在保证科学、完整的同时,又要保证操作性、可及性。然而,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资产管理拥有巨大的外部性,对于其社会政策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往往并不能以货币形式估量,而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起到了无形的推动作用,因此,系统全面的选取指标、客观准确的进行资产管理评价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将其纳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才能准确判断。

(四)建立健全资产监督机制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5

1.教育性资产的来源及特其特征。

教育性资产即为开展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涉及房产、设备仪器,软件、实验器材等专用设备。近些年,由于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建设的投入,这些资金的投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在教育性资产的逐年追加上来体现的。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各阶层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积极性也有稳步提高,校企合作项目比比皆是,捐赠的专业设备也成为教育性资产的一个不可小视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方式,造就了教育性资产的多元化特征,迫使管理者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其发展。

2.精密仪器设备比重增加改变教育性资产格局。

在教育性资产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专用设备、大型精密仪器、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加入到其行列之中。这也打破了之前教学用房屋、桌椅、板凳等基础设施作为教育性资源主体的格局,但是这些资产归根到底还是包含在固定资产的范畴内。由此说明教育性资产的关注点仍然应该在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上。

3.教育性资产以使用价值为主发挥效能。

教育性资产属于教育资源,它不像一般企业的厂房、机械和设备,它一般不对计提折旧进行专门的核算,它所产生的价值是无形的转化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上的,这样的价值无法转移变现,而对其价值的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对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性资产的使用价值,所以其有用性管理就成为教育性资产发挥效能的关键。

二、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管理的漏洞和缺陷

教育性资产种类繁多,价值不等,分布位置复杂,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管理,也为建立资产与财务结合,预算与管理结合的管理模式,其教育性资产管理的主要缺陷和漏洞如下:

1.管理意识淡薄,经营理念落后。

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缺乏对教育性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认识,使得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的怪现象与日俱增。从思想意识上分析,管理者认为这种教育性资产是无偿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施,所以不需要重视它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只重视购买不重视管理,只重视使用不重视维修等思想,是的诸多教育性资产闲置、浪费、损坏不维修,造成其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效能的事实。

2.权责不明,职能部门推诿扯皮。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资产管理中,一般是根据资产的类型划拨给相关部门分头管理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调节机制,这样分散的管理无法根据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和预判,也无法对已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或是统筹调节,更没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各部门分管的教育性资产往往也存在交叉的中间地带,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势必会造成管理的混乱,相互推诿。

3.制度不健全,无约束力、无执行力。

合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管好教育性资产的前提,“国无法则人无矩,法不公则国不稳”拥有好的资产管理制度也是一样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是对权责的落实和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约束力、执行力等问题最好的回答。有了健全的制度还要有配套的考核办法,来规范管理。而制定一些科学准确的资产管理技术指标,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够反映学院资产总量、及其结构的技术指标内容上尚不完善,如资产利用合理比例和资产闲置存在问题都还没有相应的指标。而这些考核指标的不健全,也势必会影响到管理者的进一步决策。

4.配置不合理,效能低下。

高职院校的规划与建设多是以二级系、部,以及下属专业实验实训场所而建设的,较为分散,各自力求全面,导致一些基础性设备仪器大量的重复性购买,降低了教育性资产使用率的整体水平。据估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运行费用与维护费用至少要占到该设备总投入的8%,再加上设备的物理损耗和经费损耗,大型设备仪器的年均成本将在总投入资产的25%左右。如果这些设备闲置或者未能充分利用,则会对大量不易资产,产生的资源浪费。

5.缺乏奖罚机制,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得好不好都要有一个评价和奖罚,没有明确的区分是不能调动资产管理者的积极性的。一旦有了“老好人”、或者“不作为”的人出现,将会影响到整个资产管理的进程,最终会导致资产的流失。

6.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落后。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能够在各行业帮助人类想要完成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在辅助办公等方面有了较为突出的表现,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高校还沿用早期的手工管理模式,这使得其数据更新数度慢,不能及时上报资产的存量及动态,使得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无法满足其协调性,最终导致卡帐不符、账实不符。

三、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经济体制改革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也随大潮向高精尖技术领域拓展,这势必加大对教育性资产的投入,对资产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从原来的简单房产、桌椅、板凳,到如今一些专业性强的专业设备,都需要资产管理人员对其性能、用途,及使用效果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具备这样的素质,单薄的资产管理队伍是办不到的,应当有专业性的技术型人才补充到资产管理的队伍当中来,再加上具有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进行指导。使得整个资产管理的团队变得日趋规范和科学。不间断的参加资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也是管好资产的必要条件。

1.提高认识,增强管理意识。

开展资产管理的前提,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主要在于如何深入到资产使用者、监管者全方位思考的意识中来。摒弃资产管理只是决策者、管理者的事情的思想,激发资产使用者、保管者的潜力,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科学合理的使用资产发挥其效能。最终达到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重管理的效果,把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的高度来认识。

2.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设立统一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是确保政令畅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良好方法。对时展高职院校教育性资产多元化发展已成定局,把实物、产权、效益相结合的统一性管理机制有效的应用于各部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中去,才能彻底解决各部门自成系统、重复建设、低效运行的现象。

四、信息化导向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况

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资产工作,是实现高效、快速、实时监控资产状态的必然趋势。由于信息化在数据运算、处理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高效性,我们可以把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反应的数据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利用程度,最终实现对资产效能的常态化评价和分析,从而提供足够的管理经验,为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处置方案。最终实现以信息化为向导,高速快捷管理教育性资产。

五、配套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在教育性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管理执行力的最好手段,能够根据国标分类建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推进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进程。所以,我们应从教育性资产的购买、使用、处置、核查等四个方面来建立相关制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投射到各类资产的管理当中去。

六、结语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6

1.1管理观念上存在问题

实物资产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实物资产的获得渠道不同,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各异,储存方式及存放位置不定,尤其对于那些公私通用的实物资产来说,长期以来由某个人单独保管发放,职责不明、公私难分,同时在购置资产物资时主观性较大,管理上带有很浓的随意性,而使用上又很无序,这就造成长期以来很多实物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毁坏了无人问津,弄丢了无人追责。传统的管理模式还深深地扎根于资产使用者脑海里。再加上企业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认为只要经费不超支就可以,根本不将实物资产管理纳入单位资产考虑管理范围之内,忽视了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措施不当,职责划分不明,实物资产管理归属模糊不清。同时缺乏节约意识,只求供得上的思想比较严重,长期以来资产使用效益较低,很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较为消极,这比较影响企业实物资产的管理。

1.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实物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尽管实物资产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敷衍了事,执行力较差,很多监督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资产实物管理与资产价值管理严重脱钩,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不明,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清,在部分实物资产管理上,要不互相推诿要不管理缺位。就拿实物资产采购、验收、登记、货物调拨来说,这些工作涉及好多部门,而各部门相互独立、互无牵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负起组织和监督实物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职责,特别是到了年底清点实物时更是草草了事。

1.3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实物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管是采购、验收、使用保管、调拨,还是核算、维修、处置等都缺少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考核奖惩制度不健全,即使有考核奖惩制度也不兑现。很多企业都认为安全、生产才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而对实物资产管理往往置若罔闻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很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大大降低,同时在物资的申请、采购、发放领用上存在严重的管理脱节问题,失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资采购环节上,跑冒滴漏现象异常严重,资产滥用、浪费、人为损坏见惯不怪,久而久之企业必将损失惨重,并付出惨重的代价。

1.4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管理能力

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实物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重要性,虽然有些企业财务部门设置了实物资产管理部门,但放置的人员不符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要求,所以只能调配财务人员,管理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同时此岗位工资待遇较低,企业领导重视不够,缺少针对该项工作的业务培训,这些都导致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不高,实质性的实物资产管理工作形同摆设,无法有效开展,实物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2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完善策略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物资管理经济安全风险的发生,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意见。

2.1切实转变观念

①做好向领导的宣传汇报工作。提高领导对实物物资管理的重视,以博得领导对此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②树立“钱物并重”观念,打破“重钱轻物”思想,企业领导切实重视实物管理。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着企业经费使用的整体效益,在使用物资、资产时切记“面子工程”,应树立节约意识和全局总体观念,避免重复建设等。③加强系统宣传教育力度。实物资产管理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才能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④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实施帮带,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爱学习、勤钻研的良好工作氛围,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实物资产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

2.2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构建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管理科学、规范。当前,在实物资产管理上,企业财务部门属于组织监督管理部门,然而生产部门、物资部门缺乏管理意识,尤其是对物资使用效益及后续管理意识淡薄,重购进领用轻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在监督物资管理方面,财务部门至关重要。从资产价值角度,财务部应加强监督控制实物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处置等工作,同时对生产部门、物资管理部门是否执行物资管理制度予以监督控制,以避免实物资产无故毁坏流失,延长实物资产使用年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财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多沟通,指出实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如何规避管理混乱风险,作为财务人员真正做好企业的把关人,将资产管理风险降到最低,争取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多的回报。

2.3企业在建立实物资产内部牵制制度和考核制度时要注意的方面

①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责任追求制并严格执行。就拿盘点库存来说,应对废旧存货进行清理分类,明确申请、采购和保管职责,实施记录追查制度,查摆问题,建立健全物资管理责任制;确保物资需求分析既全面又详细,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资产使用率。②建立库存盘点制度,定期盘点整理各种实物资产情况并进行考核,企业通过盘点整理既可以充分掌握库存情况,还可以使员工看到企业对这些实物资产是非常重视的,这就使那些存在不良动机的职工打消偷盗的念头。③要建立健全交接手续,进行交接时,双方都要签字,并有监交人,以确保手续齐全,资料完整。

2.4加强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

目前,很多企业都比较缺少适合实物资产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岗位薪酬制度、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及员工晋升管理办法,以确保企业能够聘用到合适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一些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并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实物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对实物资产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多提供一些业内交流机会,鼓励管理人员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实物资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焕发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各种专业培养和技能培训,企业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必将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责任心也会越来越强。最后,要使实物资产管理人员意识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以便更好地实施监察与审计。

3结论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7

所谓无形资产管理,就是指对无形的资产的管理方法。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信息的不断膨胀使得世界各国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与技术,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21世纪,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促使每个国家都将无形资产管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可想而知,现代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管理也就理所当然。无形资产管理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广泛。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形资产管理按管理层次分为:无形资产宏观管理与无形资产微观管理;

2、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各要素分为厂商名称管理、专利权管理、商标权管理、技术(经营)秘密管理、域名管理;

3、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形成的阶段分类

开发设计阶段管理、申请权益阶段管理、权益维护管理、应用管理;

4、无形资产管理按无形资产发挥作用分类

无形资产的内部管理与无形资产外部管理;

5、无形资产管理按区域划分为国内管理与国际管理。

不管一个企业如何管理企业中的无形资产,都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并配备具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我国国有资产流失成为经济改革中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阻碍,在国有企业改制、改造过程中,人们普遍重视有形资产的流失,往往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保护制度是防止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会计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企业财务制度》、《金融企业财务制度》,部分企业陆续根据这些规定,将无形资产纳入了账内核算,形成了资本金的一部分,但是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将制度彻底实施。由于无形资产未纳入账内核算,企业“实收资本”反映不完整,就难以做到将企业的经济实力进行全面展示,由于管理不善无形资产的流失成了企业经营的隐疾。纵观大局,全面搞好财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必须把无形资产纳入账内核算。无形资产不按规定进账核算,不仅不能完整地反映“实收资本”状况,也极易发生丢失、被盗和侵权等企业间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一些单位,由于无形资产意识和价值观念较淡薄,管理不善,在企业转制中和与外商合资经营中,就会出现漏洞,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新旧制度转换的过渡期,因此无形资产的管理就如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一样,还处在起步的初级阶段,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而造成无形资产严重流失,并且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企业的相关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造成了无形资产核算管理的改革进度迟缓,甚至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无形资产管理“零”的阶段。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体制与管理模式的影响,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成熟,也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其发展缓慢,很难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步。改革开放以来,各个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更加注重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产,却忽视了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对无形资产的开发、培育、保护和评估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对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定位出现偏差,对无形资产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模糊,甚至没有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是社会资源中最有效、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全面的无形资产管理法规或制度。导致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队伍松散,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政治和业务素质尚待提高。在具体管理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与专业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导致大量的无形资产不能在会计账簿中真实反映,众多科技成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使得无形资产流失严重。虽然无形资产在很多技术型科技型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对自己企业研发的科学技术进行申请和保护,就出现了技术随着企业人员流动而流失的现象,导致信息技术泄露,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使得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甚至带来更糟糕的影响。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1、健全法规制度,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颁布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各系统企业的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限期清理评估、登记,报经上级审查批准后,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无形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严密监督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在执行中不断发现和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实施监督力度,切实搞好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加强领导,组织专业人事负责并组织监督具体落实,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国家与社会各监督部门积极配合序时逐项实行检查监督,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与企业主管部门、单位内部监督部门密切协作,有机配合,发挥总体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全面落实,使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宣传。

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在我们国家还是一项新的工作,但是它是现代会计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内容,是资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无形资产发挥效用而吸纳资本金,也将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助一臂之力。但是,不得不说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能量,至今还没被我国多数企业家所认识,因此要广泛宣传无形资产的有关知识,提高认识。

3、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企业,应积极学习运用科学的无形资产理念和信息技术,清楚地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资源的情况,对无形资产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充分了解本企业无形资产资源状况,将无形资产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合、分类,使之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助力军,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加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

企业取得和创建任何一项资产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无形资产也不例外,并且企业所创造的无形资产还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如果保护不到位就会使无形资产流失,如专有技术、商誉等,既要求企业自身加以维护,又要防止他人侵犯。因此,企业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防伪打假,以保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受侵害。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商品意识能力,对无形资产的监管落实到实处,促使无形资产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5、明确管理目标,及时对已有的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评估。

资产管理论文范文8

1.1固定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1.1.1含义

《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将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列为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价值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决定企业素质和效益的基本要素。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1.2分类

可按经济用途分类、使用用途分类、所有权分类以及综合分类等。

1.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同时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可以说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按类别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及通讯设备、自动化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就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为电网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品种多,二是分布广,三是变化快,四是周期长,五是支出大。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2.1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2.2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开展不深入

2.3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2.4固定资产竣工决算编制不及时

3.改善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

3.2完善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

3.3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

3.4工程项目引入完全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