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简析(3篇)

企业知识管理简析(3篇)

第一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单个企业竞争转向企业网络竞争,优化网络关系提升知识管理水平成为制造企业当前重要战略任务。[方法/过程]在揭示制造企业网络关系、知识管理内涵与构成维度基础上,分析了互惠、联结对知识获取、转移与创新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基于互惠的促进资源流动、提升网络开放性、增强合作意愿、增加转移价值、衍生同伴压力、缩短权利距离、减少专用投资、拓展外溢知识等知识管理方法;提出基于联结的降低机会主义、强化隐性知识、减少冲突、形成共识与心理契约、学习模仿、促进社会化与标准化的知识管理方法。[结果/结论]综上设计了基于网络关系的知识管理模型,研究可为制造企业优化网络关系、有效开展知识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网络关系;知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创新

0引言

制造企业对一国科技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德国等提出了“制造业回流”、“工业4.0”等促进发达国家制造业升级的政策与计划,印度“制造运动”等也开启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企业追赶行动。我国提出制造业2025计划,以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竞争力。总之,发展制造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有效手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能够促进制造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制造企业持续发展与获得高额利润的源动力,得到制造企业的空前重视。“三一重工”通过组建知识产权战略平台,积极获取国内外相关技术资讯与专利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与组合,开展面向研发高管、知识产权及研发人员的三级培训,确保获取知识有效吸收与转移;利用平台组织企业研发、营销、商务、服务等部门开展技术攻关与知识创新,最终形成独特的产品与优势。有效的知识管理为“三一重工”寻找、确定国际产品研发空白点,缩短研发周期等提供了支撑,保证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另外,惠普在企业内多部门开展知识管理论坛,积极挖掘与采集员工经验与技能知识,实现内部知识获取,并将汇集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共享,通过问题、答案标准库建设,方便不同领域人员解决各方面问题。有效的知识管理,减少了人员流失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了惠普问题解决速度与研发人员创新效率。科学的知识管理方法可帮助制造企业提升运行效率、获得更高国际地位与竞争优势。然而,捷华通公司在开展知识管理中却经历了从“知识加密保护影响新员工学习”到“建立知识管理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到“高访问量转向少人问津”的尴尬过程。可见,缺乏有效知识管理方法指导,不仅会影响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会造成企业成本损失与管理冲突。因此,探索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为制造企业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支持至关重要。

1文献回顾

当前关于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作用关系。蒋楠等(2016)研究了知识共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1];吕兴群,蔡莉(2016)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获取在创建期和成长期均积极促进新企业创新绩效提升[2]。该类研究证实了知识管理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性,但却缺乏对具体知识管理方法的研究与设计,无法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决策与方法支持。二是,分析影响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尹洁等(2011)验证了领导重视程度、沟通编码能力等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3];李随成,高攀(2010)从供应商网络视角,得出供应商互动和供应商选择等对知识获取具有重要影响[4]。该类研究为确定知识管理优化方向提供了参考,但是对于如何优化相关因素从而提升知识获取、转移水平等的研究却明显不足。三是,设计知识管理方法。一部分集中于知识管理单个环节的优化设计,如疏礼兵,胡赤弟按照业务流程知识创造过程提出了制造企业流程知识创新策略[5];张惠等设计了基于关联规则的知识获取方法[6]。该类研究为知识管理单环节优化提供了参考,然而知识管理中获取、转移与创新密不可分,知识获取脱离有效的知识吸收与转移无法实现高效创新。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从综合视角,提出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有效指导制造企业。虽有部分研究从系统综合视角研究知识管理方法,但通常直接提出知识管理架构与流程[7]、识别或评价方法等[8]。该类研究对影响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因素的分析论证仍有不足,导致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设计缺少有效理论依据。经济一体化、技术快速更新、需求个性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知识应对各项挑战,亟需通过制造企业网络关系,实现经济规模与多元化优势、加速资源集成与创新、洞察与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因此,优化网络关系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有效知识管理的重要战略手段。有鉴于此,本文在分析网络关系对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产生影响基础上,设计基于网络关系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以拓展网络关系理论的应用范畴、提升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设计科学性与有效性。

2制造企业网络关系与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构成

2.1制造企业网络关系内涵及构成

不同学者通过不同视角诠释网络关系,有学者从关系主体出发,认为网络关系是企业与其他企业、供应商、客户、竞争者、大学、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等建立的关系集合。Zahra(2000)认为网络关系是企业基于战略发展需要,而形成的企业间网络组织成员间紧密的、竞争协作的、复杂的关系集合[9]。Perks(2006)认为网络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提升组织特性的一种,不同于一般临时合作,也不同于企业部门组织关系,是介于中间的一种组织关系[10]。综合以上视角,制造企业的网络关系是指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制造企业、物流仓储等上下游合作企业、产品与服务需求客户等直接与间接利益相关者建立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复杂多变的动态关系集合。制造企业网络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维度进行反映,Granovetter(1973)等采用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测量网络关系[11];Tichy(1979)等认为网络关系特征需要通过网络联系强度、网络成员互惠程度、网络成员期望明确度及网络联系复合程度来体现[12]。Anderson和Frogperson(2002)将网络关系划分为网络关系强度、网络互惠性及成员信任度三方面[13]。Hoffmann(2007)认为企业网络关系特征不仅需要通过联盟组合分散性与重复性反映,还要考虑成员联结强度[14]。综合以上观点,制造企业的网络关系需要通过互惠情况来反映网络关系的静态结构,如资源重复性高、主体优势分散无法对接,则成员互惠程度就低,互惠交换就会减少;因此,应当维持与提升制造企业网络的高互惠程度,从而促进企业成长。另外,需要通过联结情况来反映成员关系的动态走向,如信任程度高、成员比较亲密、期望比较明确,则成员联结强度与频度就会提升。联结包含有效与无效联结,无效冗余联结造成制造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冲突增多、信息采集与知识加工难度提升[15-16],而有效联结则能够促进企业获取知识资源、抵御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因此,应当努力提升制造企业网络的有效联结水平。综上,可以通过互惠与联结两方面客观反映制造企业网络关系情况,并不断提升网络成员互惠程度、有效联结水平以优化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2.2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内涵及构成

知识管理包含对知识的管理和对知识活动的管理,后者对制造企业影响更为重大。知识活动包含不同内容,徐建锁认为知识选择、捕获、创新和组织以及知识在不同主体间转移、共享与扩散构成了知识活动流程[17]。Parikh将知识管理分为知识获取、组织、传播、整合与应用,并提出通过这些知识活动不断循环,实现企业的知识积累与升级[18]。对于制造企业而言,通过网络关系从直接与间接利益相关者处获得知识、对知识进行传播与转移,在此基础上对各方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活动内容。知识获取是一个群体从其他群体获得知识的过程[19],知识转移是对获取的知识进行认知、体验,使知识接受者学习新内容的过程[20],知识创新是对知识进行重新融合与构造,形成企业新核心知识的过程[21]。知识获取重在丰富与拓展获取对象及渠道,转移重在认知、体验、学习和应用,创新重在重塑与新建,三者共同影响知识管理活动效果。

3制造企业网络关系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分析

制造企业互惠与联结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影响知识获取、转移与创新,进而影响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3.1互惠对知识获取的影响

互惠主要通过促进资源流动、提升网络开放性两方面影响知识获取。首先,制造企业现有网络成员中拥有知识资源的互惠程度越高,双方进行其他知识与资源交互的积极性越强,各种资源在互惠知识的牵动与指引下,将进行配套知识流动。互惠程度越高,带动的辅助知识与资源流动越多,资源流动驱动力越大,就越能促进周边系列知识的获取[22]。另外,互惠减少了资源的重复与竞争,避免了同质知识的排斥,降低了成员的竞争与戒备,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知识的相互吸引,提升了网络成员知识开放度[23],在开放互惠性知识交互基础上,各方合作意识加强、知识边界模糊化,企业间知识藩篱进一步放开,可极大促进制造企业网络成员开展后续知识获取。

3.2联结对知识获取的影响

联结主要通过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强化隐性知识、降低冲突三方面影响知识获取。首先,制造企业与外部企业的联结情况,影响相互间信任程度、契约执行力度、监控有效性等。有效联结便于制造企业网络对成员各方知识投入、学习情况等进行动态跟踪与掌控,并根据对方行为,及时调整自身知识投入。为实现持续知识合作,减少有效监控下背叛损失,成员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大大降低[24],从而通过动态博弈实现各方知识有效投入与获取。其次,隐性知识受到各方防御措施及自身难以模仿特征的影响,获取相对困难。网络成员联结情况,影响成员间知识接触与合作深度,有效的网络成员联结,可促进知识学习,使彼此更加熟悉对方隐性知识及知识转换条件、知识交互语言及方式等,从而便利各方洞悉与获取彼此所需的隐性知识[25]。最后,联结影响各方文化、关系与任务冲突情况,有效的网络成员联结不仅可以提升各方文化包容度、及时发现与妥善解决合作问题、提高各方任务匹配性、减少各方发生冲突可能性,还能够进一步影响各方知识交互与合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好协作氛围,便利知识交互与获取。

3.3互惠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成员互惠通过增强合作意愿、增加转移价值、衍生同伴压力以及缩短权利距离等促进知识转移。首先,互惠性强意味着学习边际效益高,投入同样时间与精力,学习的知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弥补短缺与不足作用更为明显。高互惠性意味各方学习边际收益高、合作意愿强、知识转移效率高。其次,互惠程度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价值,对企业而言,越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与长远竞争优势的知识,越有学习价值[26]。因此,企业会投入更多资金、完善相应制度,开展有组织、有规律的互惠知识转移活动。可见,互惠通过增加转移价值,引起制造企业重视而提升转移效果。再次,成员互惠建立在实力相当基础上,成员能力差距过大将影响知识学习与吸收效果。网络成员为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相互学习后需同步提升,当互惠合作伙伴实现成长与发展后,制造企业自身就会产生同伴压力[27],因此互惠实力对等要求,无形衍生出同伴成长压力,促进了制造企业间相互学习与发展,提升了各自知识学习与吸收能力,保证了知识转移效率;最后,成员互惠促进了企业间扁平式知识交流,各方积极、主动建立多维互惠知识交流与沟通渠道,网络权利距离被缩短[28]。在网络内部多方互惠联结关系的形成,弥补了权利中心形成的正式渠道联结不足问题,促进了知识在网络中的传播与交互。扁平化学习组织、平台与氛围的形成,促进了制造企业网络的知识转移。

3.4联结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联结通过一致与共识、学习与模仿、信任与承诺三方面影响制造企业知识转移。首先,联结影响制造企业网络成员对网络制度要求、规范、未来发展战略导向、自我定位等认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通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各方在制造理念、服务思维与方式、发展战略方向、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一致共识,从而保障各方对彼此管理、工作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与应用,促进知识转移[29];其次,有效联结有利于制造企业网络成员进行彼此学习与模仿,使知识学习行为更加默契、对异质性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高知识转移效率与应用范畴[25];最后,有效联结利于在制造企业网络成员间形成稳定心理契约,当异质知识出现转移机会与需求时,各方可基于信任承诺进行及时知识交互与学习,随时拓展学习边界,提升知识学习与转移效果,优化制造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新市场的反应能力。可见,联结能够通过影响成员承诺,降低知识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学习与转移[30]。

3.5互惠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互惠通过减少知识创新专用投资、增加外溢知识整合范围等促进知识创新。首先,制造企业网络成员资源互惠程度高则创新所用工具、仪器设备等重复性低,各方为创新投入的专用资金投入就少;知识互惠性高,需要从网络成员外部获得的缺口知识与人才就少,同时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调整、修正、改进与对接的成本也因互惠而降低,制造企业承担的资本投入风险减少。可见,互惠通过影响制造企业专用投资,提高资源可用性,影响企业资金投入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知识创新意愿与效果。另外,互惠通过影响制造企业可整合外溢知识范围影响知识创新效果。互惠提高了制造企业网络成员知识整合动力,各方以互惠知识为节点开展知识合作与交流,逐步向更广泛领域推进,探索可交互知识,甚至发展到核心技术与知识学习。通过企业学习知识广度与深度延伸,提升了知识创新可能性。另外,在互惠知识引领下,制造企业充分接触到网络成员的供应链关系、合作关系、客户关系等,通过更多知识源整合,拓展了知识整合广度、深度与交互主体范围,从而增加了创新组合多样性[26]。

3.6联结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突破与渐进创新对制造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制造企业通过调整网络联结关系,促进社会化与标准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两类知识创新。首先,有效联结促进了制造企业网络内部学习团队的产生,团队成员学习与交流,提升了部门知识活性。闲置、低活性的知识通过团队成员这一载体,进行跨部门流动与交互,使低于进化门限活性的知识,在网络成员社会化隐性知识学习与转移过程中实现激发进化,适合转移的知识也不断加速调整与变异,通过不同门类知识的整合,实现知识体系突破创新[31];另外,有效联结可保证制造企业网络制定统一发展规划,且成员能够按照规划统一任务内容、工作形式等,实现任务与知识传递的规范化、标准化与模块化,从而促进制造企业知识体系加速调整与组合,提升创新效率[32]。由于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知识模块,模块组合创新速度增加,知识渐进创新效果显著提升,但单模块知识丰富性与投入规模不足,影响突破创新效果提升速度。

4基于网络关系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设计

4.1基于互惠的知识获取管理

首先,对制造企业知识进行分解,根据知识所属技术领域、知识成熟度、知识所属流程与环节等,对制造企业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制造企业知识库,根据知识库知识图谱的缺失点、拓展方向等,明晰互惠知识属性,便利互惠知识确定与采集。完善知识地图建设,便利互惠知识进行快速搜集与获取。其次,在对知识进行拆分基础上,提供有效的知识打包与整合推荐,根据知识关联性、知识深入程度、知识需求对接关系等,提供有效的知识推荐策略,便利制造企业获取互惠知识的同时,得到相关打包知识与推荐知识,拓展知识开放边界,为知识获取提供有效决策依据。最后,根据知识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程度,确定知识核心性与开放等级,同时明确网络成员伙伴互惠与紧密程度等,实现成员与知识等级的有效匹配,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开放,在保证成员各方利益基础上,实现同等级知识的有效获取与流动。

4.2基于联结的知识获取管理

首先,提升网络成员知识地图的透明度,完善知识表述,对成员各方知识交互进行管控,对交互过程中存在明显欺瞒与失信行为的成员,进行网络内外信誉公示,提高知识获取科学性同时,增加知识交互过程机会主义行为成本,提升知识交互与获取成功性。其次,增加网络成员技术攻关合作,通过创新概念研讨、方案论证与选择、研发与攻关、检测与试生产等环节的全面合作与跟踪,实现多环节知识与管理理念的融合,促进对彼此知识及知识获取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最后,网络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明晰各方知识优劣势、知识合作中的责权利以及各方对不同知识的需求与获取偏好等,据此确定各方任务分工,降低各方任务分配冲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及时提供各方进度、难点等动态信息,对产生问题进行及时交流,保证各方任务对接的通畅性与有效性。

4.3基于互惠的知识转移管理

首先,制造企业网络应当以互惠知识转移为契机,对成功案例进行编撰、传宣与分享,通过互惠知识转移示范效应,鼓励制造企业网络成员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知识转移,提升转移动力与意愿。其次,制造企业需提升对知识转移的重视程度,对其进行有效组织、监控、调整,并将转移知识积极投入使用,提升转移知识的利用效率,通过系列知识转移制度,提高知识转移价值增值空间,促进转移活动有序与持续开展;再次,在制造企业网络内部进行信息共享,成员因能力提升、领域拓展等对知识、技能产生新要求的,应当进行及时披露,以通过成员知识需求提升压力促进网络知识更新、知识学习、知识演进与相互的知识转移。最后,需要在制造企业网络内建立多边产品与服务知识合作机制、建立成员交流信息网络平台,促进信息的扁平与自由流动。

4.4基于联结的知识转移管理

首先,鼓励制造企业网络成员参与网络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工作,使成员掌握责权利分配情况、资源交互规则、知识转移条件与要求等。在决策与合作过程中,通过各方信息、知识、观点与理念等多方面交换、研讨等形成统一认识,确保各方行为围绕战略方向展开。其次,在合作过程中建立学习型团队,通过开展多层面、持续、深入项目合作与交流,促进成员在文化、工作方式、风险偏好等系列问题处理经验与管理方法方面进行相互学习与模仿,从而促进相关知识的转移。最后,按照一定心理契约,兑现各种奖惩政策。当出现知识转移机会时,成员围绕契约框架,进行及时转移与对接,避免错失市场机遇,事后则需要根据心理契约进行及时补偿与奖惩,深化知识转移心理契约,通过承诺促进非正式与临时突发知识转移等。

4.5基于互惠的知识创新管理

首先,定期对制造企业网络进行信息、知识等资源盘点,明确知识、工具等相关资源的冗余、短缺情况。在更新成员时,根据资源盘点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成员资源互惠性,减少资源竞争、冗余与浪费。围绕特定技术合作选择资源互补、任务与资源匹配性高的成员组合,减少专用资产投入。组建有效专家组,对成员资源盘点、成员调整、任务与资源对接匹配等进行有效论证,提升匹配科学性,减低创新风险。通过知识创新俱乐部、沙龙等活动,利用网络成员社会关系,吸引与制造企业网络知识相关联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等进入制造企业网络或与网络开展知识创新合作,从而吸纳更加广泛的外溢知识;建立制造企业知识云平台,利用制造企业网络影响力,集合制造企业相关领域知识供给者与需求者,不断提升平台影响力,依托知识供给者与需求者多方力量,实现知识创新、技术攻关,不断积累合作经验,提升网络知识创新能力。

4.6基于联结的知识创新管理

鼓励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增加网络成员个人知识学习与交互机会,通过知识研讨等活动集聚具有共同领域或知识兴趣的个人,建立兴趣小组,围绕感兴趣的知识主题形成非正式个体合作氛围,通过自发、主动知识学习与利用,产生创新成果;出台各种知识创新政策,鼓励成员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开展知识学习与创新,通过经费支持、政策引导等,激发成员创新自主性。出台闲置知识开发利用计划,鼓励感兴趣人员自发组建知识开发利用小组,通过竞争与评选等激发员工知识创新。为个体社会化联结提供场地、管理指导与资金等多种支持,促进隐性知识整合、利用与创新。另外,加强对制造企业网络知识的模块化开发,为显性知识共享、学习与流动提供便利。采用标准化语言对知识进行编写与仓储,并采用统一的知识采集工具,便利知识整合与创新。加强对网络成员的知识培训,通过联结合作,推动标准化知识模块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提升知识创新效率。

4.7基于网络关系的知识管理模型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基于网络关系的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5结论

知识管理对制造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企业个体竞争转向企业网络竞争背景下,本文首先揭示了网络关系对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依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具体管理方法。在拓展网络关系理论应用范畴基础上,也丰富了制造企业知识管理方法,并保证了方法设计的科学性。本文仅从理论论证视角分析了网络关系对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未来将进一步通过问卷设计、数据采集、案例分析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确定两者影响关系,并从企业实践进一步提炼知识管理方法,以为我国实现制造业2025发展目标、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科学性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作者:王雪原 白雪 董媛媛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篇:企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联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企业发展迅猛,其市场竞争力也逐渐增加。而企业的知识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企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关联性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1]。因此,企业要想让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需要正确认识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对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一、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

1.企业知识管理概念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知识平台,并将相关信息数据传输到网络知识平台上,让企业员工在网络知识平台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知识扩散情况,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朝向现代化进程发展,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2]。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让企业正确看待市场上的突发状况,让企业在遇到市场突发状况时,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工作的优势消除自身在市场上的危机,让企业迅速发展新业务,因此,在企业知识管理基础上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高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群体合作、大胆创新、积极拓展新业务、技能、知识的方法,亦是企业决策力,可以为企业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优势,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哈佛商学院注明学者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定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包含管理系统、员工工作技能、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的一种知识体系,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部分内容,显性知识是指企业事实原理知识,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企业技能和人力知识,根据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渐渐形成的,是一种以企业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协调系统,具体系统性、独具性、核心性、可持续性等优点,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企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证自身在激烈市场中站稳脚步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将企业内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手段,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质量,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具体独特性[4]。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像企业技能和人力知识这种隐性知识上,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潜能,让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工作经验、工作技巧等方面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企业知识,并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快速发展。企业知识储存量是企业进行创新工作的基础,所以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配置资源的创新工作质量,良好的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让企业创新出各种新型配置资源,提高企业产品质量,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步,其他企业难以进行模仿,提升企业的优势,从而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5]。第三,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加系统性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员工的思想、工作方法具有差异性,所以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所形成的知识具有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复杂性,在此种情况,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就会呈现出复杂性,所以,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知识整合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开放系统,对企业内部知识资源进行分类、针对性管理,并在知识开发系统中将企业内部知识和企业外部知识相结合,让这两部分知识相互促进,提高企业知识管理工作质量,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呈现出系统性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可以让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延伸,扩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工作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将企业资源实现共享,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就会携手一同工作,使得企业内部知识交流更加便捷,然后企业再根据交流结果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经营产品进行创新,拓宽企业发展领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因此,企业知识管理工作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让企业内部知识资源进行流动、共享,然后增值,为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正确反映出企业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企业管理知识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浅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加强企业知识管理--以工程设计公司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161.

[2]秦兴华.知识管理和知识工程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徐强,董士波,薛崧,等.关于做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工作的思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3):93-95.

[4]基于本体的工程咨询企业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建设科技,2014,(3):151.

[5]薛世杰.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9):114-115.

作者:廉晶晶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第三篇: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越发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有效管理企业档案,这是我国各大企业需重点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浅谈了知识管理背景下,民营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希望可为相关企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背景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一、概述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社会生活和组织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企业只有应对这种变动及时适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为了确保企业稳定有序发展,各大企业应明确意识到信息化对促进生产经营的意义,逐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引入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作为衡量企业现代化、快速化发展的一大标志,也是企业紧随时展潮流的一大动力。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只是注重生产经营中的信息化,却忽略了建设档案信息管理。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档案作为一项知识载体,是企业发展尤为关键的一项信息资源,也是企业进行各项决策以及理论的重要依据,更是企业发展以及管理的重点[1]。所以,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稳定运作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影响。但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方式也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思想理念为主,这些现状都极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档案管理中,所谓的档案信息化就是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从以前管理档案实体转变成为管理档案信息。以前的档案管理理念已很难满足现代信息化环境中的档案管理,怎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要开展知识管理,应先明确知识管理的含义。当前,知识管理最普遍的定义就是:“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构建一个以质化以及量化为主的知识系统,让系统的知识、资讯,以整合、创造以及更新等等环节为主,不断回馈到系统之中,形成一种智慧循环的状态。”可知,知识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这是知识管理的优势,让处于流动中的知识来提高企业产品的价值,这就是企业提高产品价值的关键。但当前很多企业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狭窄,将关注点以企业外部知识以及内部显性知识为主,却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与显性知识对比而言,企业隐性知识有着很大的隐蔽性,在获取过程中可能有很大难度,但民营企业也需意识到一点,隐形知识量要比显性知识量大很多,具备难以模仿的特性,若是可以对企业内部隐形知识进行有效挖掘,这样既能减少企业获取知识的费用,也可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流,拖动企业内部进行更好的知识交流。在21世纪的今天,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具有信息优势。对企业而言,档案信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它记录着各大企业发展历程,也是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结合企业档案信息,企业可对自身运行状况深入了解,运用经济学方法,企业可对将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和了解。

二、企业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不足

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下,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体现了现代化、信息化的特征。但很多企业档案管理还存在问题,不能对企业发展历程全面反映。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没有形成,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与以前的管理模式不同,其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机制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而很多从事企业档案管理机制的员工福利待遇不高,这就造成员工工作热情不高,还从侧面体现出企业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很多职工对档案管理认识也有些滞后,造成自身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这就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很难在企业发展中有所体现档案管理的作用,更加无法发挥档案管理的优势。

三、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实现的价值与意义

结合知识管理自身的价值以及内涵,这一模式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重视,并引进一些应用创新方法,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注重以信息资源为主,并以档案用户的需求为主,确保档案管理的内涵与服务个性充分发挥[2]。知识管理档案工作模式需对信息化知识技术充分利用,也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媒介来进行积累档案信息资源、传递应用以及管理创新,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为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服务效能上,也需要以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服务为主,以带给用户更多的体验和服务为主,主动提供需求化以及专业化的服务,进而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来做好跟踪知识工作,进一步强化档案知识管理水平。

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现实需求的分析

当前档案管理中的各项技术手段都彰显在信息化技术方式的合理运用,因此,实现知识管理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就必须要具备知识内涵性,同时也需要满足档案管理的服务需求。如下几个方面就表明了档案管理中管理模式应用的现实需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智能化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进程越越来越快,涌现了很多电子文件信息,传统的档案管理面临着诸多压力。同时,企业组织机构并不重视档案工作,其工作处于企业发展的边缘化位置,尤其是信息化建设规模较大的机构,档案人员面临着下岗的危机。从这一点上可看出来,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作业需达到企业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的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研发、售后管理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更为关键的是要彰显档案信息所具有的内涵。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很多个阶段,如手工阶段、纸质管理阶段、计算机信息化阶段等,经过这些阶段,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性,但面对网络化技术形式越发丰富的情况,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更大程度地提高。也正是因为这样,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所陷入的困境需要有新的管理方案与理念来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而应用知识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内涵可以对满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在转化知识技能下,为处理档案文件带来了诸多方面的便利,也为提高企业发展实力打下了基础。

五、探讨基于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管理模式建设渠道

知识档案管理作业模式需要融合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在档案管理中有效应用知识管理理念,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需结合知识管理建设工作具体要求,并注重企业中人员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转变,善于运用知识管理观念来强化自身知识体系,注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渠道在其有关管理制度下进行转变以前的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知识管理模式体系中的档案管理流程应结合各种信息化产业技术进行支撑。但在快速更新信息技术下,企业在对这些信息技术引入过程中,可能很多人员都会高度掌握其专业的知识。在这样的状况下,在信息化建设职能有关单位部位就会与档案管理部门出现矛盾,也就是落实知识管理建设责任的冲突。所以,企业中这两大部门应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只是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并不能作为责任主体确认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需将档案管理单位作为一种专业化部门,也就是档案管理部门自身需具有先进的工作理念与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信息与文件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注重以档案管理为主,切实发挥好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另外,在建设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中,要明确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意识。作为民营企业领导,应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融入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并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宏观化指导,逐步加大对档案信息管理的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投入。同时,作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精益求精,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此外,企业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将制度落实到实处,以发挥制度的效用,来促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受到了民营企业高度关注。为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融合,需在企业文档信息资源、文件信息资源等方面更多地发挥知识管理的优势,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价值,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企业需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基础,这样才能整合企业信息资源,促进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知识管理背景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张静怡.信息化背景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作者:金利希 单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